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8)
2023(15410)
2022(12817)
2021(12112)
2020(10237)
2019(23524)
2018(23240)
2017(44606)
2016(23958)
2015(27339)
2014(26992)
2013(26470)
2012(23832)
2011(21209)
2010(21030)
2009(19323)
2008(18900)
2007(16121)
2006(14327)
2005(13285)
作者
(63866)
(53051)
(53002)
(50778)
(33711)
(25258)
(24173)
(20544)
(20345)
(18956)
(18502)
(18034)
(16972)
(16795)
(16604)
(16534)
(15866)
(15451)
(15385)
(15274)
(13366)
(12809)
(12611)
(12296)
(12057)
(11919)
(11642)
(11570)
(10659)
(10429)
学科
(93647)
经济(93507)
管理(66339)
(64515)
(50193)
企业(50193)
方法(40160)
数学(35572)
数学方法(35076)
中国(30792)
(27953)
(27212)
(21884)
业经(21452)
(21424)
税收(20424)
(20248)
(19740)
贸易(19722)
(19279)
农业(18080)
地方(18065)
(17053)
(16206)
银行(16194)
(15536)
(14769)
金融(14767)
(14736)
财务(14667)
机构
大学(324855)
学院(322628)
(138212)
经济(135492)
管理(124375)
研究(108770)
理学(106330)
理学院(105238)
管理学(103497)
管理学院(102878)
中国(86171)
(68923)
(68435)
科学(62360)
财经(53044)
(52541)
中心(50908)
(48990)
(48383)
(47163)
研究所(47162)
经济学(43939)
北京(43334)
业大(42682)
(41855)
师范(41465)
经济学院(39572)
(39451)
财经大学(39357)
(38507)
基金
项目(215252)
科学(170911)
研究(161398)
基金(158337)
(137510)
国家(136423)
科学基金(117685)
社会(105059)
社会科(99602)
社会科学(99579)
基金项目(82635)
(80590)
教育(74178)
自然(73213)
自然科(71619)
自然科学(71600)
自然科学基金(70334)
(68939)
编号(65675)
资助(64511)
成果(54326)
(48702)
重点(48584)
(46325)
(45158)
国家社会(44993)
课题(44568)
教育部(42602)
创新(42411)
(41722)
期刊
(150200)
经济(150200)
研究(102344)
中国(67823)
(53477)
管理(47269)
学报(45896)
科学(43357)
(43281)
教育(37590)
大学(36296)
学学(33488)
(31515)
金融(31515)
技术(29334)
农业(29270)
财经(26029)
经济研究(25252)
业经(23315)
(22515)
问题(20023)
图书(19128)
(17825)
(17569)
(16799)
国际(16362)
(16073)
世界(15560)
技术经济(14576)
(14395)
共检索到496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静  
三重理性是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性、坚持民族全面复兴的工具理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理性,是研究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和逻辑。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税收现代化发展脉络,认为税收现代化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已初步成型并不断丰富,新理念、新机制和新举措为税收事业注入了动力,在加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速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完善税收法治体系、加紧实现税收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从三重理性维度,仍可以看到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聚焦改革实践中财权分配存在价值冲突、税费皆重存在制度缝隙、技术运用存在提升挑战等方面。据此,文章从税收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完善税费制度体系、推进税收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代玉启  
话语是思想的结晶和时代的缩影,以话语的变迁脉络、建构维度、系统整合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解析中国现代化进程和规律的重要抓手。从政治维度、学术维度、生活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面向未来,需要以政治维度话语为引领,融合学术维度、生活维度话语阐释,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维度话语的亲和力、学术维度话语的解释力、生活维度话语的吸引力,构建“政治—学术—生活”三个维度相辅相成、交流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东  
党的二十大宣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税务系统掀起了“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税收现代化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为使税收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税制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发挥税收调节职能,助力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公平正义,深化依法治税,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建设智能化征管体系,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坚持合作共赢,融入国际税收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椿梁  
马克思主义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视角审视了现代化,在批判西方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之上重构了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建构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体意识激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体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体实践能力提升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体全面自由发展的四个阶段,充分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建构坚持追求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确立了主体实践的内生动力、主要原则以及价值目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孟晓雨  
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对推进新一轮税收制度优化改革意义重大。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之路。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制改革不断适应并服务各个阶段的现代化,并形成了“党管税收观”“人民税收观”“国家治理论”“新市场财政学”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税收理论。未来的税制改革应从加强税收调节职能助力共同富裕实现、激发创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构建多税共治的绿色税收调节体系、创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等四个方面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海丰   黄晨   司叶林  
主流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有一定解释力,但无法胜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释任务。通过对成功实现现代化的东亚国家的历史考察,指出演化经济学和发展型国家理论可以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两种思想资源。中国能够成功实现现代化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长期聚焦生产力提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能够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并实现了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和国家能力提升三者的协同演进。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国家能力提升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三个重要意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海丰   黄晨   司叶林  
主流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有一定解释力,但无法胜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释任务。通过对成功实现现代化的东亚国家的历史考察,指出演化经济学和发展型国家理论可以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两种思想资源。中国能够成功实现现代化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长期聚焦生产力提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能够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并实现了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和国家能力提升三者的协同演进。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国家能力提升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三个重要意涵。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范扎根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税务部门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与税收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税收现代化“六大体系”、提升税收治理“六大能力”,更加有效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尤其要坚持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开拓创新,奋力谱写税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本文从经济维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目标、道路、新征程的开启和制度基础,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经验与远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符合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和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定位是赶超发达国家。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的独特创造,不仅需要准确把握这“四化”在新时代的新内容,还要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关注农村和后发展地区现代化的跨越,建立彰显优势联动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原则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脚点在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要求: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以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以制度现代化为前提,需要推进市场现代化和政府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导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将得到世界认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光烈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从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赋予税收新的使命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税收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税收要着力拓展和实现保障、发展、民生、治理职能,并立足税收职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税收现代化建设应遵循坚持政治性、人民性、系统性、创新性、能动性等基本路径,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跃文  
党的二十大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广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和“优等生”。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广东抓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高水平谋划、多路径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探讨和梳理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并立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突出强调了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是基于这一新历史方位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新时代青年有着挺膺担当的使命召唤,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主体和先锋力量。文章进一步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互动逻辑,从理论、价值、实践三个向度探析,有助于回应青年发展的时代主题,推进时代新人培育的系统性工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课题组   胡苏华   姜琳   郑斌  
党的二十大围绕建立现代税收制度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了优化税制结构的改革要求,为推进税收制度体系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税收制度体系现代化的特征、意义以及当前税收制度体系的运行成效,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对税收制度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研究在制度设计、效能发挥、执行落实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全局谋划、统筹兼顾、多税共治三个方向探索合理的改革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秋良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生动实践在于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这条道路的解析可从三个维度展开:从探索的进程看,体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容量扩充看,呈现了从局部到全域;从区域发展和总体布局看,彰显了发展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新方案和新实践,凸显了与西方不同的指导思想、价值立场和路径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光选   戴子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生动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之问、“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世界之问、“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人民之问以及“何以区别西方生态文明观”的中国之问。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及关系梳理,得出这一思想蕴含的三重逻辑在于文明历史观与科学自然观全面性整合的底层逻辑、绿色发展观与中国治理观聚焦性整合的行动逻辑、民生普惠观与合作共赢观持续性整合的使命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社会主体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性提供了理论遵循,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体的使命方向和实践路径,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