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7)
- 2023(14196)
- 2022(11883)
- 2021(11095)
- 2020(9546)
- 2019(21896)
- 2018(21277)
- 2017(40809)
- 2016(21626)
- 2015(23936)
- 2014(23261)
- 2013(23204)
- 2012(21200)
- 2011(18529)
- 2010(18371)
- 2009(17255)
- 2008(17013)
- 2007(14668)
- 2006(12874)
- 2005(11712)
- 学科
- 济(96586)
- 经济(96485)
- 业(90950)
- 企(82965)
- 企业(82965)
- 管理(77536)
- 方法(45674)
- 数学(37382)
- 数学方法(36986)
- 财(34971)
- 业经(29713)
- 农(28388)
- 务(24300)
- 财务(24268)
- 财务管理(24239)
- 企业财务(23073)
- 税(22248)
- 中国(21975)
- 税收(20788)
- 收(20612)
- 农业(20600)
- 技术(18703)
- 制(17504)
- 和(16997)
- 策(16392)
- 划(16019)
- 贸(15964)
- 贸易(15955)
- 理论(15713)
- 地方(15642)
- 机构
- 学院(301617)
- 大学(297380)
- 济(132319)
- 经济(130235)
- 管理(123421)
- 理学(106481)
- 理学院(105525)
- 管理学(103905)
- 管理学院(103360)
- 研究(96064)
- 中国(76719)
- 财(66547)
- 京(61066)
- 科学(56189)
- 财经(51602)
- 农(50502)
- 所(47077)
- 经(46988)
- 江(45520)
- 中心(44809)
- 业大(43681)
- 研究所(42123)
- 经济学(40507)
- 农业(39765)
- 财经大学(38223)
- 北京(37669)
- 经济学院(36753)
- 院(35122)
- 州(35048)
- 商学(34856)
- 基金
- 项目(201741)
- 科学(161327)
- 基金(150552)
- 研究(145441)
- 家(131222)
- 国家(130125)
- 科学基金(114255)
- 社会(95014)
- 社会科(90386)
- 社会科学(90361)
- 基金项目(79476)
- 省(78207)
- 自然(75378)
- 自然科(73618)
- 自然科学(73592)
- 自然科学基金(72368)
- 教育(66221)
- 划(65054)
- 资助(61688)
- 编号(56413)
- 重点(45275)
- 部(45202)
- 创(45135)
- 成果(43561)
- 发(43030)
- 业(42652)
- 创新(41523)
- 国家社会(40370)
- 教育部(39254)
- 科研(39182)
共检索到454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伟 陈斌开
定量评估税收政策的效果,对于发挥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节优势、加强不同宏观调控措施之间的协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加工具变量(FE+IV)的方法,分析了2004~2009年期间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由于存在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OLS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会显著低估改革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显示,如果增值税有效税率(实际缴纳税费/销售收入)降低1个百分点,企业投资约增加16%。按此计算,2004~2009年期间渐次推进的增值税改革效果非常明显,对所覆盖的装备、石化、农产品加工、采掘、电力等行业而言,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投...
关键词:
企业投资 增值税转型 弹性 自然实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行 赵健宇
本文基于"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的识别策略,对我国2004-2009年间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逐步开展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上,增值税转型会通过增加企业可支配的现金和降低创新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我们的实证结论与理论预期一致:企业的创新产出(企业专利)在增值税转型改革之后显著增加;进一步,我们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通过增加企业可支配的现金流和降低创新设备投入成本两条路径促进了企业创新。最后,我们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创新产出的正面影响,对那些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以及改革之后固定资产升级幅度更大的企业更显著。本文印证了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而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本文也为供给侧改革和新一轮的增值税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企业创新 融资约束 投资成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红霞 张亚璟 马艳
财政激励作为调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决策行为。税收分成改革呈现不同的财政激励效果,引发地方税收竞争并传导至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作为财政激励的外生冲击变量,通过构建强度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分成改革带来的激励效应如何影响企业异地投资。研究表明:增值税分成比例提高会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扶持本地企业留住税源,并抑制企业异地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是对高财政自给率地区还是低财政自给率地区,增值税分成比例变化均表现了强烈的抑制效应,且在低组别的抑制效应更大;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对直接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和异地投资比例较高的企业进行管控;改革带来的激励变化会促进企业信贷的获得和政府补助的提高。因此,建议提升流动税基的中央集中度,弱化地方政府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动机;建立“赋权—控权”的财政激励机制,抑制地区间过度税收竞争及市场分割现象;推进地方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减少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和控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井远 赵合云 朱翠华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重构税收中性、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财税[2018] 70号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企业ESG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试点企业的ESG表现,有利于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缓解试点企业融资约束和激发企业绿色动能转换,提升了企业ESG表现。这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不仅具有减负纾困效应,而且具有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的绿色激励效应更多地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期末留抵税额负担较重的企业中。因此,建议利用多策组合汇聚合力,不断增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多税共治提高政策协同度,充分释放组合式减税降费效力;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提高政策匹配性与适应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淑一 张翼飞 魏升民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绿色发展,税收激励政策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以2004—2009年增值税转型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及污染排放匹配数据和交叠双重差分估计模型,从微观市场主体行为视角评估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政策实施后,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较转型前平均下降0.533个单位,工业废气排放量平均下降0.609个单位,且该政策的实施对高污染企业减排的积极作用更明显,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加大了对源头管控、产品创新与末端治理的投入力度,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议价能力强的企业、财政收入目标压力小和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财税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的经验证据,而且从理论层面为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震 王贝贝 曹云辉
构建绿色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如何使二者实现政策协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财务与污染排放的匹配数据库,借助2009年企业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理论分析并实证考察了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改革引致的税收减免激励对企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稳健性与安慰剂检验为结论提供了可靠证据。异质性分析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对较高污染行业、非出口企业以及在位企业的减排效应更明显。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减免激励使企业得以快速更新设备与技术投资,并提升污染治理能力以应对环境规制压力。同时,增值税转型改革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较强的政策协同效应,前者能显著增强后者的实施效果。此外,文章还推算了税收减免激励对企业绿色发展的作用弹性,资本税后成本每下降1%,企业排污强度下降0.71%-1.64%。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减税降费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刘晓函 吴金光
税收分成作为调节政府间财力分配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行为,不同制度安排会呈现不同的财政激励效果,对保障和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以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作为财政激励的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使用财政反应函数测量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指标,实证检验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主要通过激励地方政府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和开展税收竞争,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在工业化水平更高、资源禀赋更好、财政自给率更高或市场壁垒更低的地区更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增值税分成改革总体上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未能很好地发挥横向财力平衡作用。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夏杰长 尚铁力
随着研发活动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被广泛认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包括税收激励在内的多种措施提升本国的研发水平。我国同样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期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2006年《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出台,更加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于税收激励政策的重视。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结论。
关键词:
R&D投入 税收优惠 激励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振 王小龙 许敬轩
加快僵尸企业出清是经济去杠杆和去产能的关键。本文从资本品减税的视角出发,利用2004年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这一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增值税转型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显著抑制了僵尸企业的形成,并且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和非出口企业。机制检验显示,增值税转型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降低资产负债率来抑制僵尸企业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增值税转型主要通过促进僵尸企业恢复为正常企业来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对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表明,政府可以使用税收手段加快僵尸企业出清。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瑞祥 刘威
税收优惠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但减税降费的同时也可能促使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最终减少就业与工资。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借助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对就业与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资本相对价格,通过资本替代劳动的机制显著减少了雇佣人数与人均工资。这一负向影响在规模较大、初始增值税率较高、资本密集度较高、劳动密集度较低的企业中更大。这些发现表明,政府应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兼顾支持企业发展与保障劳动者权益。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就业 工资 增值税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惠蓉
研究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选取1257家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金税三期”的政策背景下,数字税收激励利于正向提高企业创新可持续性,且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国有、处于成长时期的制造企业,数字税收激励对民营、处于成熟时期的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提升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税收激励可通过调节资本市场扭曲、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性提升。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惠蓉
研究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选取1257家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金税三期”的政策背景下,数字税收激励利于正向提高企业创新可持续性,且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国有、处于成长时期的制造企业,数字税收激励对民营、处于成熟时期的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提升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税收激励可通过调节资本市场扭曲、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性提升。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张昊天 薛进军 赵旭杰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本文以2004—2009年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制度背景,研究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刻画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一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分解出研发创新效应、清洁生产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三条路径。接下来,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从机制分析看,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清洁生产,从而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并且,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表明税收激励的减排效应并不以限制企业规模化发展为代价。同时,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减排效果对于民营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来说更为突出。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不仅促进了在位企业的污染减排,还导致高污染排放企业退出市场,促进低污染排放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降低了整体污染排放规模。本文丰富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为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激励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税收激励 增值税转型 污染治理 绿色税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捷 赵静 黄春元
基于理论分析,本文首次使用来自全国税收调查的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2009年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吸纳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全面转型促进了石油化工业、电力业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投资增长,但对汽车制造业和采掘业企业的投资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该项改革促进了电力业和汽车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增长,但对农产品加工业和石油化工业企业的吸纳就业产生了抑制作用。行业的景气度和市场化程度是产生上述效应的重要因素。上述结论表明,增值税改革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明显差异,政府今后在推进"营改增"试点等与增值税相关的改革时,应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差异合理设计相关制度,循序渐进地实施改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洪俊杰 陈洋 杨志浩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外商投资审批(备案)数据库,以增值税改革作为外生冲击,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税收激励政策对在华企业外商追加投资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增值税改革显著促进了在华企业外商投资追加。从影响机制看,增值税改革会通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企业市场扩张,进而促进外商追加投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增值税改革对小规模企业、高融资能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度较低企业和低竞争行业的在华企业外商资本追加行为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
关键词:
税收激励 增值税改革 外商追加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