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3)
2023(6108)
2022(5363)
2021(4827)
2020(4076)
2019(9684)
2018(9264)
2017(19936)
2016(10570)
2015(11521)
2014(11224)
2013(11563)
2012(10900)
2011(9734)
2010(9817)
2009(9066)
2008(8992)
2007(7772)
2006(6950)
2005(6178)
作者
(28099)
(23546)
(23364)
(22758)
(15396)
(11250)
(10626)
(9124)
(9007)
(8388)
(8288)
(8022)
(7654)
(7651)
(7588)
(7427)
(6928)
(6823)
(6680)
(6613)
(5929)
(5821)
(5646)
(5464)
(5408)
(5289)
(5077)
(4935)
(4746)
(4571)
学科
(56204)
经济(56153)
管理(30995)
(29884)
方法(28689)
数学(27157)
数学方法(27074)
(23703)
企业(23703)
(22074)
税收(20642)
(20475)
(18263)
中国(15088)
地方(12275)
(10939)
(9781)
财务(9781)
财务管理(9766)
企业财务(9448)
(8768)
(8380)
贸易(8376)
业经(8210)
(8076)
(7846)
农业(7658)
城市(7120)
(7077)
金融(7077)
机构
大学(150824)
学院(148920)
(72374)
经济(71178)
管理(58850)
理学(51714)
理学院(51190)
管理学(50640)
管理学院(50358)
研究(48748)
(39351)
中国(37074)
财经(30604)
(30601)
(28031)
科学(26114)
经济学(25340)
经济学院(23402)
财经大学(22967)
(22843)
中心(21795)
(21647)
研究所(20134)
(19152)
北京(18819)
业大(18617)
(18000)
商学(16828)
商学院(16725)
(16709)
基金
项目(99881)
科学(81252)
基金(77725)
研究(71661)
(66669)
国家(66247)
科学基金(58694)
社会(50950)
社会科(48823)
社会科学(48812)
基金项目(41183)
自然(36722)
自然科(35977)
自然科学(35973)
(35833)
自然科学基金(35391)
资助(32720)
教育(32409)
(30720)
编号(26295)
(24089)
国家社会(22685)
重点(22195)
教育部(21559)
(21274)
成果(21222)
人文(20722)
(20410)
(19387)
创新(19318)
期刊
(71546)
经济(71546)
研究(52715)
(29856)
中国(21971)
管理(19929)
学报(19548)
科学(18409)
财经(15671)
(15407)
(15319)
大学(15271)
(15034)
学学(14821)
(13863)
金融(13863)
税务(13680)
经济研究(13523)
(13418)
问题(11910)
技术(10224)
农业(10031)
业经(9067)
(8315)
统计(7994)
技术经济(7757)
国际(7443)
(7211)
世界(6987)
城市(6893)
共检索到217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莉  陆铭  刘雅丽  
当前中国城市存在商住用地供给失衡的结构问题,但鲜有文献研究其原因。本文利用“营改增”试点,发现地方政府的税收激励影响着城市内商服和住宅用地的配置。具体来说,“营改增”后地方政府显著减少商服用地出让,有助于缓解住宅地价过高。改革前营业税占比越高(服务业占比越高),财政收入越多,土地供给约束越强的城市,在改革后商服用地出让的减少程度越大;改革前越依赖土地出让金的城市,在改革后越是增加住宅用地的出让。本文的一般含义是,税制设计可以改变地方政府行为,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青  周全林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消费扩内需将发挥基础性作用。减税是降低市场主体税收负担、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选择。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采用“营改增”准自然实验的证据,考察减税对我国居民消费扩容提质的作用机理和政策效应。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地促进居民消费,提高了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升级指数,具有扩容提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营改增”从供需两端刺激居民消费,遵循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收入机制的消费升级效应更为持久;“营改增”政策在不同收入组别家庭间的消费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扩容提质效应更大。因此,建议降低企业负担,助力居民就业和增收;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激发社会消费潜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促进现代生活服务业发展,优化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供给。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扬军   曲卫东  
商住用地价格倒挂是城市内部土地配置逻辑的重要体现,研究地方政府在商住用地出让中的行为对于把握未来中国城市发展逻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007—2020年286个地级市的土地交易数据集,系统论证了城市商住用地价格的倒挂及其背后的干预机制与激励动机。研究发现:在控制地块和城市的相关特征后,商业用地的出让价格显著低于住宅用地的出让价格,并且面积越大、距市中心距离越远以及城市第三产业占比越高的商业用地,其出让价格低于住宅用地越显著。商住用地价格倒挂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更多地通过挂牌方式出让商业用地,从而调节其出让价格。而地方政府在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和官员晋升压力时,挂牌出让商业用地的倾向会减弱,同时挂牌出让造成的商住用地的价格差异会缩小,这可能是为了获取更多可支配资金以弥补财政缺口、发展地区经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栾强  罗守贵  
本文利用2009—2014年上海市科技企业统计的面板数据,结合双重差分模型对"营改增"的减税效应以及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营改增"在短期内减税效果较小,而在长期则表现出显著且大幅度的减税效果;(2)"营改增"增强企业对未来现金流的乐观预期,进而提高企业在政策实施后短期内的研发(R&D)强度,这也导致企业在2014年的研发强度骤减;(3)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受政策冲击的影响更大,并且自我调整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政府在颁布对企业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政策时,应该做好准备采取其他措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鹏博  葛力铭  
如何协调好以减税降费为代表的经济刺激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使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鉴于提升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结构性减税与企业能源效率的理论模型,以2004年开始在东北三省八大行业实施的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为例,使用三重差分方法和企业能源消费数据,从理论逻辑和经验分析两个方面考察了税收激励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税收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能源效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弹性估计结果表明,增值税税率每降低1%,能源效率将提升0.58%;机制分析表明,税收激励主要通过要素投入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改善,从而提升了企业能源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激励更多地提升了东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高污染行业以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国有和集体以及中小规模企业的能源效率。文章将减税降费的效应分析拓展到碳污染治理上,丰富了税收激励与能源效率的相关文献,为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实现稳增长与碳减排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如何用好减税政策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张昊天  薛进军  赵旭杰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本文以2004—2009年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制度背景,研究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刻画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一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分解出研发创新效应、清洁生产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三条路径。接下来,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从机制分析看,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清洁生产,从而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并且,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表明税收激励的减排效应并不以限制企业规模化发展为代价。同时,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减排效果对于民营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来说更为突出。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不仅促进了在位企业的污染减排,还导致高污染排放企业退出市场,促进低污染排放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降低了整体污染排放规模。本文丰富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为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激励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非  黎伟  
税收政策是驱动企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借助上市企业年报文本信息(2007—2019年)刻画了企业绿色转型强度,并基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税收激励与上市企业绿色转型的关系与机制。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显著驱动了企业绿色转型,并实现了污染减排和绩效提升的双重效果。特别地,该政策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期,以及低碳试点城市和国有企业组别中的转型驱动力更为显著。机制检验显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能够显著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行为,增强研发和绿色创新动力,改善企业内外部预期,这些都有助于企业绿色转型。拓展检验显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在企业绿色转型同群效应的叠加下,对目标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了更大的驱动力,从而展现出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果。本文为理解税收工具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志帆   刘诗源  
本文借助财税[2014]75号、[2015]106号文件推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来识别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专利申请、终止、引用信息和财务报表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回归发现:数量维度上,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质量维度上,高创新含量的发明申请增长幅度大于"短平快"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企业专利结构改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还显著减少了授权专利的未到期终止数量、提高了发明申请的平均被引次数。拓展检验显示,该政策显著提升了处理组企业的盈利绩效与资本市场价值,且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较重)与高资本密集度行业(加速折旧的潜在收益较大)的激励更大。研究结论表明,减税降费能够激励企业创新"提质增效"、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取   张艺龄   詹新宇  
财税政策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制度保障,对建设全国大市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价格法测算2009—2020年地级市层面的市场整合程度,并以2016年增值税分成改革为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财政激励对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分成比例提升产生的财政激励有利于市场整合,这种正向影响在市场化指数高、市场整合程度大以及规模较大的城市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分成比例的提升能够激励地方政府进行税收竞争与财政支出竞争,其中税收竞争对市场整合会产生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出竞争则会产生正向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税收分成比例提升有助于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应改革政绩考核体系,规范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法治政府与服务政府;完善税收分成制度,优化财政激励机制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倪小雅  戴德明  张东旭  
从内部视角对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已有研究并未提供一致的结论,且新兴市场中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2003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定价的关系。不同于基于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数据的结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验组公司的审计收费要比控制组公司更低,且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在实施后的审计收费比实施前更低,审计收费降低的程度与股权激励强度成正比,支持了最优契约假说。该结论受管理者权力的影响而存在差异,较高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倪小雅  戴德明  张东旭  
从内部视角对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已有研究并未提供一致的结论,且新兴市场中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2003~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定价的关系。不同于基于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数据的结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验组公司的审计收费要比控制组公司更低,且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在实施后的审计收费比实施前更低,审计收费降低的程度与股权激励强度成正比,支持了最优契约假说。该结论受管理者权力的影响而存在差异,较高的管理层权力削弱了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结果丰富了相关文献,表明股权激励在我国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坚飞  水会莉  宋闻  
补贴和减税作为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激励效应受到所在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术界对营商环境在创新政策激励效应发挥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鲜有研究。本文选择2016-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中介变量,以营商环境为调节变量,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补贴和减税两类创新政策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补贴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遮掩效应。(2)营商环境改善对两类创新政策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均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且正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作用。(3)营商环境越好,减税支持对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产出的间接效应越显著,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大于策略性创新产出;当营商环境不良时,补贴支持会促使企业减少技术创新投入,转向采取以链接社会资本和争取更多途径补贴的方式促进策略性创新产出。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营商环境对创新政策支持激励效应的理论视野,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优化创新支持政策组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乔俊峰  张春雷  
"营改增"减税效果不仅取决于打通抵扣链条,避免重复征税,更取决于税务部门征管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试点企业税负变化。本文从税收征管行为差异出发,基于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营改增"对企业流转税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营改增"使得试点企业流转税税负下降并不明显。分批次看,首先进行试点的企业减税效果并不理想,2013年实行试点的企业减税效果明显。"营改增"政策的减税效果具有滞后性。对不同类型的"营改增"行业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机制。因此,当前应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规范税务部门征管行为,同时地方政府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培育税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静   王薇   高英铭  
全球价值链升级是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营改增”是减税降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文章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和OECD的跨国投入产出表,测算城市层面全球价值链升级状况,实证分析“营改增”对城市沿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表现为“营改增”提高了城市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上游度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进一步研究发现:“营改增”通过促进城市专业化分工,提升城市创新水平,提高城市生产率,进而推动城市沿全球价值链升级;在中西部、税负较高、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和小规模纳税人较少的城市,其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培勇  毛捷  
利用富含间接税税收优惠信息的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本文测算了中国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收优惠规模,从政策目标、行业类别和所有权属性等方面分析了间接税税收优惠的结构,并以两项重要优惠政策为例研究了间接税税收优惠的效益。研究发现:①中国的间接税税收优惠金额巨大,优惠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不少OECD国家,这会影响税制统一性。②间接税税收优惠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增值税优惠政策主要用于支持"三农"以及促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受益纳税人主要集中于批发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营业税优惠政策主要用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受益纳税人集中于第三产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优惠的主要受益者是国有企业和外资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