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3)
- 2023(10309)
- 2022(8542)
- 2021(7841)
- 2020(6700)
- 2019(15031)
- 2018(14689)
- 2017(28934)
- 2016(15331)
- 2015(16702)
- 2014(16460)
- 2013(16362)
- 2012(14888)
- 2011(12969)
- 2010(13330)
- 2009(12835)
- 2008(13240)
- 2007(12067)
- 2006(11084)
- 2005(10232)
- 学科
- 业(83080)
- 企(75751)
- 企业(75751)
- 济(66209)
- 管理(66154)
- 经济(66121)
- 财(29606)
- 方法(27898)
- 业经(26732)
- 农(26304)
- 税(22038)
- 务(21227)
- 财务(21204)
- 财务管理(21187)
- 税收(20581)
- 收(20407)
- 数学(20337)
- 数学方法(20142)
- 企业财务(20126)
- 农业(19399)
- 策(17594)
- 技术(16085)
- 中国(15994)
- 制(15187)
- 划(13887)
- 和(13592)
- 理论(12921)
- 经营(12141)
- 企业经济(12061)
- 贸(11882)
- 机构
- 学院(221264)
- 大学(212926)
- 济(98795)
- 经济(97084)
- 管理(92963)
- 理学(79057)
- 理学院(78439)
- 管理学(77565)
- 管理学院(77145)
- 研究(65307)
- 中国(55511)
- 财(54838)
- 京(43052)
- 财经(41294)
- 经(37414)
- 江(35768)
- 科学(34948)
- 农(32951)
- 所(31626)
- 中心(30689)
- 财经大学(30164)
- 经济学(29544)
- 业大(27694)
- 研究所(27399)
- 州(27363)
- 北京(27154)
- 商学(26912)
- 经济学院(26772)
- 商学院(26666)
- 农业(25456)
- 基金
- 项目(135508)
- 科学(109374)
- 研究(104344)
- 基金(100407)
- 家(84372)
- 国家(83529)
- 科学基金(75055)
- 社会(68042)
- 社会科(64736)
- 社会科学(64721)
- 省(53072)
- 基金项目(52227)
- 自然(47456)
- 教育(47147)
- 自然科(46283)
- 自然科学(46270)
- 自然科学基金(45541)
- 划(42560)
- 编号(42382)
- 资助(41460)
- 成果(34223)
- 业(33009)
- 创(31494)
- 部(30706)
- 重点(29313)
- 制(28988)
- 发(28700)
- 创新(28498)
- 课题(28491)
- 性(28450)
共检索到345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晶
工资薪金和股票期权是现代企业员工薪酬激励的两种重要形式。两种薪酬激励在属性、适用的税收政策等方面存在着多项差异。了解并掌握这些差异,有利于企业所有者从两种薪酬激励的风险程度、税负水平出发,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和目标水平,建立最适合的薪酬激励体系。
关键词:
工资薪金 股票期权 薪酬激励 税收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思萌 马洋
本文以2006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及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加工贸易转型对企业劳动要素报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且在加工贸易转型的次年尤为明显;技术进步效应、绩效提升效应及资源配置效应是加工贸易转型推动劳动要素报酬改善的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东部沿海地区、受政策调整政策冲击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能带来更为明显的劳动要素报酬改善效果。此外,加工贸易转型程度越大、技术创新质量越高的转型企业,越有助于促进劳动者报酬的提升。着眼于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国内劳动要素报酬水平、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应适当调整国内财税政策,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融入国内生产循环;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内劳动要素优化配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靖宇 刘红霞
以2010—2018年我国央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相关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央企高管薪酬管制政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政策背景,研究央企内部激励机制的兼容问题。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三重差分模型(DDD)检验的结果表明,相较于不受薪酬管制政策影响的非国企样本而言,薪酬管制政策抑制了央企的研发投入水平;股权激励有助于缓解薪酬管制对央企研发投入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管制政策对央企研发投入水平的抑制强度在不同功能定位的央企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薪酬管制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 企业创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行 赵健宇
本文基于"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的识别策略,对我国2004-2009年间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逐步开展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上,增值税转型会通过增加企业可支配的现金和降低创新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我们的实证结论与理论预期一致:企业的创新产出(企业专利)在增值税转型改革之后显著增加;进一步,我们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通过增加企业可支配的现金流和降低创新设备投入成本两条路径促进了企业创新。最后,我们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创新产出的正面影响,对那些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以及改革之后固定资产升级幅度更大的企业更显著。本文印证了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而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本文也为供给侧改革和新一轮的增值税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企业创新 融资约束 投资成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惠蓉
研究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选取1257家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金税三期”的政策背景下,数字税收激励利于正向提高企业创新可持续性,且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国有、处于成长时期的制造企业,数字税收激励对民营、处于成熟时期的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提升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税收激励可通过调节资本市场扭曲、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性提升。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惠蓉
研究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选取1257家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金税三期”的政策背景下,数字税收激励利于正向提高企业创新可持续性,且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国有、处于成长时期的制造企业,数字税收激励对民营、处于成熟时期的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提升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税收激励可通过调节资本市场扭曲、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性提升。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直 吴非
税收政策工具会对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实体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上市企业2007—2020年的数据分析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发现加速折旧政策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对于资本密集度高、大规模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政策效果更为明显;机制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激发其创新活力、优化企业市场预期,进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动力。较好的外部市场化环境是发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创新转型驱动力的重要基础条件。本文为理解税收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政府工具-市场环境”相结合以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连星 李蔚 王秋硕
留抵退税作为重要的组合式税费刺激政策,对商业信用配置存在多重复杂影响。基于2016—2020年全国企业税收调查数据,本文以2019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发现,留抵退税对商业信用需求存在显著抑制效应,在小微企业、非国有企业、供应链中上游企业以及高合约密集度的行业中更为显著。在影响机制方面,留抵退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企业负债结构、提升企业资产周转率,降低对企业商业信用的依赖。进一步,在供应链传导效应方面,留抵退税除对企业自身产生显著影响外,存在着供应链的双向传导作用,上下游行业的留抵退税冲击均对企业产生显著金融溢出效应,并能有效促进企业投资与绩效提升。由此,要进一步加快增值税改革,继续稳步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范围,强化留抵退税非重点行业的退税扶持,通过提升企业供应链合作,满足企业中长期发展需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永卫 陶云清 王琪红 刘兆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本文将2018年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作用于其劳动生产率。研究发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比例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而且该效应在税收负担较高、融资约束严重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显著加大了显著增加了高素质职工规模,即人力资本升级是该政策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作用机制。进一步讨论还发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比例提高显著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但对员工工资和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不过,得益于人力资本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本文结论表明,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精确、有效地激励企业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进而推动企业高效发展。
关键词:
税收激励 人力资本 劳动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永卫 陶云清 王琪红 刘兆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本文将2018年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作用于其劳动生产率。研究发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比例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而且该效应在税收负担较高、融资约束严重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显著增加了高素质职工规模,即人力资本升级是该政策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作用机制。进一步讨论还发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比例提高显著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但对员工工资和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不过,得益于人力资本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本文结论表明,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精确、有效地激励企业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进而推动企业高效发展。
关键词:
税收激励 人力资本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伟 陈斌开
定量评估税收政策的效果,对于发挥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节优势、加强不同宏观调控措施之间的协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加工具变量(FE+IV)的方法,分析了2004~2009年期间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由于存在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OLS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会显著低估改革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显示,如果增值税有效税率(实际缴纳税费/销售收入)降低1个百分点,企业投资约增加16%。按此计算,2004~2009年期间渐次推进的增值税改革效果非常明显,对所覆盖的装备、石化、农产品加工、采掘、电力等行业而言,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投...
关键词:
企业投资 增值税转型 弹性 自然实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井远 赵合云 朱翠华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重构税收中性、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财税[2018] 70号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企业ESG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试点企业的ESG表现,有利于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缓解试点企业融资约束和激发企业绿色动能转换,提升了企业ESG表现。这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不仅具有减负纾困效应,而且具有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的绿色激励效应更多地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期末留抵税额负担较重的企业中。因此,建议利用多策组合汇聚合力,不断增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多税共治提高政策协同度,充分释放组合式减税降费效力;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提高政策匹配性与适应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红霞 张亚璟 马艳
财政激励作为调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决策行为。税收分成改革呈现不同的财政激励效果,引发地方税收竞争并传导至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作为财政激励的外生冲击变量,通过构建强度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分成改革带来的激励效应如何影响企业异地投资。研究表明:增值税分成比例提高会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扶持本地企业留住税源,并抑制企业异地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是对高财政自给率地区还是低财政自给率地区,增值税分成比例变化均表现了强烈的抑制效应,且在低组别的抑制效应更大;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对直接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和异地投资比例较高的企业进行管控;改革带来的激励变化会促进企业信贷的获得和政府补助的提高。因此,建议提升流动税基的中央集中度,弱化地方政府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动机;建立“赋权—控权”的财政激励机制,抑制地区间过度税收竞争及市场分割现象;推进地方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减少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和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