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90)
- 2023(19592)
- 2022(15997)
- 2021(14676)
- 2020(12456)
- 2019(27603)
- 2018(27502)
- 2017(52664)
- 2016(28407)
- 2015(31120)
- 2014(30683)
- 2013(30078)
- 2012(26866)
- 2011(23673)
- 2010(23409)
- 2009(21842)
- 2008(21561)
- 2007(19041)
- 2006(16766)
- 2005(15177)
- 学科
- 济(112396)
- 经济(112230)
- 业(103795)
- 管理(96125)
- 企(91938)
- 企业(91938)
- 方法(49366)
- 财(40479)
- 数学(40220)
- 数学方法(39759)
- 业经(36405)
- 农(35902)
- 中国(29597)
- 制(28100)
- 务(27340)
- 财务(27281)
- 财务管理(27240)
- 企业财务(25936)
- 农业(25267)
- 税(22252)
- 技术(20993)
- 税收(20758)
- 收(20581)
- 银(20403)
- 体(20396)
- 银行(20358)
- 贸(20109)
- 贸易(20096)
- 易(19577)
- 和(19375)
- 机构
- 学院(393410)
- 大学(389193)
- 济(161040)
- 经济(157982)
- 管理(155952)
- 理学(133991)
- 理学院(132664)
- 管理学(130526)
- 管理学院(129804)
- 研究(125045)
- 中国(100620)
- 财(82785)
- 京(80092)
- 科学(76349)
- 农(69307)
- 财经(64332)
- 所(61828)
- 江(60216)
- 中心(59496)
- 业大(59491)
- 经(58525)
- 研究所(55645)
- 农业(54208)
- 经济学(49497)
- 北京(49172)
- 财经大学(47673)
- 州(46769)
- 院(45771)
- 范(45709)
- 师范(45038)
- 基金
- 项目(266912)
- 科学(211615)
- 基金(196781)
- 研究(191763)
- 家(172805)
- 国家(171360)
- 科学基金(148462)
- 社会(124452)
- 社会科(118108)
- 社会科学(118079)
- 基金项目(104410)
- 省(104054)
- 自然(97136)
- 自然科(94859)
- 自然科学(94830)
- 自然科学基金(93181)
- 教育(87404)
- 划(87392)
- 资助(78692)
- 编号(75716)
- 重点(60314)
- 成果(60089)
- 部(58702)
- 创(58032)
- 发(56468)
- 创新(53807)
- 国家社会(52651)
- 制(52634)
- 科研(51731)
- 课题(51461)
- 期刊
- 济(175799)
- 经济(175799)
- 研究(112388)
- 中国(73886)
- 财(68518)
- 农(63451)
- 管理(62436)
- 学报(62111)
- 科学(56899)
- 大学(47711)
- 学学(45726)
- 农业(42605)
- 融(39515)
- 金融(39515)
- 技术(35359)
- 教育(32732)
- 财经(31793)
- 业经(30545)
- 经济研究(27860)
- 经(27178)
- 业(24912)
- 问题(23560)
- 财会(20040)
- 技术经济(19539)
- 版(19506)
- 务(19179)
- 现代(18262)
- 贸(17879)
- 科技(17830)
- 商业(17532)
共检索到582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建波 卢思诺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基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的准自然实验,探讨税收柔性征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税收柔性征管对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与风险,由此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税收柔性征管主要通过声誉机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税收柔性征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和成熟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为发掘税收柔性征管的重要政策效应、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雨蒙 张建波
柔性税收征管是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微观效应更是关系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改革为切入点,采用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为A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积极影响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受政策激励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良好的信用评级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鉴于此,未来需持续完善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增强纳税信用评级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效应,同时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引导企业加强数字技术研发,通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产业协同发展等措施,促进非国有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雪娇 翟淑萍 于苏
税收征管会对企业发挥重要的治理作用,现有研究已验证了强制性税收征管对企业的"约束效应",本文则从柔性税收征管这一新的视角出发,从理论上分析柔性税收征管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激励效应"。本文以2009—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国家税务总局的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制度刻画柔性税收征管,以此作为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分离出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后,评级高的企业,其融资约束水平显著降低,具体表现为:评级高的企业在评级披露后信贷资本成本显著降低,信贷融资规模显著提高。进一步揭示柔性税收征管发挥"激励效应"的作用机理发现,不同于强制性税收征管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威慑机制发挥"约束效应",柔性税收征管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提高企业声誉发挥"激励效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而且柔性税收征管可以实现对强制性税收征管的"补充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税收征管"激励效应"及其作用机理方面的理论,也为税收征管改革以及政府践行"创新监管方式""推进诚信建设"提供了较为重要的政策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贯春 叶永卫 张军
信息披露质量是保障资本市场高效运转的基石。本文以国地税合并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3~202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税收征管独立性提升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显著改善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而且该效应在改革力度大和地方政府税收干预强度高的地区以及经济地位低的企业更为凸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国地税合并显著提升了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并降低了其涉税违规次数,为税收征管独立性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特别地,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假设、调整研究样本、替换核心指标度量方式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而且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股指熔断机制、民营银行设立等其他同时期政策冲击无关。本文强调,国地税合并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为构建高效资本市场奠定制度基础。
关键词:
税收征管独立性 信息披露质量 国地税合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江波 徐梦洁 张智越
投融资期限错配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会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且其通过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桥梁效应”,以及缓解企业的双重代理问题发挥“治理效应”,进而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政策的溢出效应在抵押担保能力较弱、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玉明 刘晗 李双 邢超
“金税三期”工程作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提高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态的精准掌握与分析的数字化税收征管工具,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借助我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于抑制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水平、发挥规范治理作用两项机制抑制了企业研发操纵行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管理层存在短视主义情境下不利于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而管理层积极语调蕴含信息,有助于抑制研发操纵。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研发操纵领域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同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部门监管方式创新、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玉明 刘晗 李双 邢超
“金税三期”工程作为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提高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态的精准掌握与分析的数字化税收征管工具,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借助我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于抑制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水平、发挥规范治理作用两项机制抑制了企业研发操纵行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管理层存在短视主义情境下不利于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而管理层积极语调蕴含信息,有助于抑制研发操纵。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研发操纵领域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同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部门监管方式创新、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白世杰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检验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进一步将数字化转型引入关系框架中,探究数字化转型对柔性税收征管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柔性税收征管与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强柔性税收征管与企业创新能力间的正相关程度。研究丰富了柔性税收征管和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研究,并为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怡欣 池赋炜 林奕皓
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金税三期工程构建准自然实验,研究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结果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降低了本地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表现为更多地挤出了企业利己性捐赠,对利他性捐赠有一定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弱化政治关联和降低代理成本,间接地降低了企业慈善捐赠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的上述影响在民营、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管理者短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从税收征管角度为解释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内在动机提供了新视角,为实现共同富裕视阈下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升民 李沛伦 杨彩婷
税收征管数字化是税收征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事件,已有文献对税收征管数字化在企业层面的治理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有成果分析其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在进行平行趋势、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更换被解释变量、剔除部分样本、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原因,税收征管数字化提高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促进了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和企业享受比例,从而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规模。拓展性分析显示,当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以及在2014年之后的年份,税收征管数字化促进企业慈善捐赠的效应更为显著。建议深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慈善捐赠的规范和引导,同时注重发挥税收大数据“以数治税”优势,促进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及时精准地匹配到每一户适用企业,助力企业更好实施慈善捐赠。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来峰 赖少杰
资本深化是应对经济下行和人口挑战的必然趋势。因此,基于2008年至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金税三期在全国逐步推行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会通过治理效应增加了企业的外源融资,进而提升了企业资本劳动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税收征管数字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税收征管弱地区企业以及税收转嫁能力强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更具提升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税收征管对企业资本劳动比、要素结构的影响机理,为税收征管数字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解释,丰富了税收征管数字化的经济后果,为推进税收数字化决策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丁琰
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金税三期工程上线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税收征管如何影响现金持有。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显著提高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且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企业、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这种现金增持效应主要源于税收征管的治理效应,通过抑制管理层超额持现引致的过度投资和在职消费进而提升现金持有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超额现金将用于公司研发投入和股利发放,实现了资金的二次优化配置,最终提升了现金持有价值。这为金税工程的政策绩效评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监管,推进纳税系统信息化提供理论及经验支持。
关键词:
金税三期 税收征管 现金持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陶东杰 李成 蔡红英
2014年实施的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税收征管机制创新。本文将纳税信用评级披露纳入到"A-S逃税模型",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弱化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纳税信用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进而激励企业提高税收遵从度。进一步,本文利用2009~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模糊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企业税收遵从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显著提高了企业税收遵从度,且对于历史逃税水平较高的企业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对于从柔性税收征管的视角提升国家税收征管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纳税信用评级披露 税收遵从 税收征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斌 王星月
选取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发挥治理效应,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可以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和改善信息环境来发挥治理效应,并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样本组,可能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是其统筹自身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及经济属性后的决策选择,不同于民营企业只考虑单一经济收益。文章丰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经济后果研究,为税务部门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建设,更好发挥外部治理效应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玉萍
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是我国重要的激励型征管措施。研究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企业税收遵从的外溢效应,能从新的角度认识该激励措施的效果,为降低征纳成本、促进税收遵从提供思路。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的估计结果显示:纳税信用A级名单的披露能显著提高行业内非A级企业的税收遵从度,存在正向的行业外溢效应,有助于发挥A级企业的示范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该外溢效应源于信息交流,并主要通过企业间的竞争形成,具有良好纳税信用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此外,该外溢效应在大规模企业、当地企业中更加显著。据此,提出优化税收征管、促进税收遵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纳税信用 披露 激励 税收遵从 外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