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8)
2023(9816)
2022(7834)
2021(6959)
2020(6031)
2019(13259)
2018(12842)
2017(25512)
2016(13181)
2015(14424)
2014(13941)
2013(13927)
2012(12495)
2011(10802)
2010(11266)
2009(11183)
2008(10607)
2007(9655)
2006(8679)
2005(8277)
作者
(35754)
(29519)
(29438)
(27876)
(18911)
(14052)
(13240)
(11236)
(11202)
(10653)
(10254)
(10002)
(9830)
(9406)
(9159)
(9076)
(8672)
(8607)
(8388)
(8348)
(7355)
(7349)
(7171)
(6913)
(6695)
(6636)
(6611)
(6526)
(5901)
(5712)
学科
(75607)
(71580)
企业(71580)
(57335)
经济(57269)
管理(55417)
(27686)
业经(26838)
(26221)
金融(26221)
(23751)
银行(23747)
(23134)
方法(23062)
(21968)
(21270)
(20791)
财务(20778)
财务管理(20767)
税收(20511)
(20340)
企业财务(19761)
中国(19102)
(17842)
农业(16590)
数学(15815)
数学方法(15752)
技术(15041)
(13523)
(13377)
机构
学院(185403)
大学(176483)
(82875)
经济(81449)
管理(76364)
理学(64469)
理学院(63963)
管理学(63407)
管理学院(63072)
研究(54391)
中国(54150)
(48206)
财经(36399)
(35288)
(32946)
(29641)
科学(29414)
(29273)
中心(27349)
财经大学(26804)
(26659)
经济学(25589)
商学(23597)
(23550)
商学院(23416)
经济学院(23373)
研究所(23293)
业大(23142)
农业(22782)
北京(22021)
基金
项目(114143)
科学(92427)
研究(86352)
基金(85359)
(72389)
国家(71681)
科学基金(64347)
社会(57710)
社会科(55037)
社会科学(55025)
(45543)
基金项目(45375)
自然(40266)
自然科(39435)
自然科学(39429)
自然科学基金(38836)
教育(36768)
(36136)
编号(34426)
资助(33897)
(31119)
(28323)
成果(26720)
创新(25507)
重点(25447)
(25247)
(25024)
(25022)
国家社会(24351)
(24276)
期刊
(95475)
经济(95475)
研究(60437)
(41420)
(34412)
金融(34412)
中国(33592)
管理(33398)
(28291)
科学(21705)
学报(20987)
农业(18628)
财经(18155)
业经(17446)
(17035)
大学(16707)
学学(16539)
技术(16460)
(15738)
(15522)
经济研究(15142)
税务(13989)
财会(12842)
(12480)
问题(11671)
技术经济(11399)
现代(10445)
会计(10272)
国际(9812)
(9513)
共检索到293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范润  赵玉洁  
税收征管作为政府税收政策以及征稽力度的集中体现,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强有力的税收征管显著抑制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作用渠道检验表明,税收征管通过优化债务期限结构、抑制过度投资进而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进一步分析表明,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资产可抵押性较低、股权集中度较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地区法治水平较高以及社会信任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丰富了税收征管和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相关研究,为我国建立现代税收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合理投融资决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江波  徐梦洁  张智越  
投融资期限错配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会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且其通过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桥梁效应”,以及缓解企业的双重代理问题发挥“治理效应”,进而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政策的溢出效应在抵押担保能力较弱、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珊   郝梦现   绳朋云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从内源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三个层面解释企业融资结构,实证检验税收征管、融资结构与企业金融化投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的融资结构对企业金融化投资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为内源融资与企业金融化投资显著正相关,而债权融资融资和股权融资则与企业金融化投资显著负相关;税收征管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投资;税收征管显著削弱内源融资与企业金融化投资间正相关程度,并显著增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与企业金融化投资间的负相关程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小奕  
以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2 700家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数据作为观察样本,考察了税收征管和法制环境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税收征管的"掠夺之手",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良好地区法制环境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而且健全法制环境还能改善税收征管的"征税效应"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影响。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弱化税收征管、融资约束的内生性问题以及划分不同企业规模后,上述研究结论仍然成立。因此,构建良好法制环境,规范地方税务机关征管行为,压缩征管活动"自由裁量权",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文超  殷华  梁平汉  
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环节的征管弹性带来行政负担,作用于企业感知的实际税负,进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融资约束。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利用企业层面的税务检查信息刻画税收征管活动强度,考察了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活动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活动加剧了企业融资约束。平均而言,接受了税务检查的企业,其经营遇到融资障碍的可能性上升14%,但是法制环境的改善可以显著减弱这一负面效应。地方政府此前一年财政盈余水平越低,辖区内企业当年面临税务检查的概率和次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慧慧  
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短期金融资产和长期金融资产二者配置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强化了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企业会增加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同时,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投机逐利性动机被抑制,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减少。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凸显。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加剧企业现金流波动性和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大数据税收征管实施的条件下,企业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和金融资产配置总额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而长期金融资产配置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绩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国方   宁一帆   蔺全录  
选择2009—2020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基于企业避税视角,为缓释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一是政府应加大反避税措施,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遏制企业激进避税行为,也应对税收负担过重的企业适当减轻税负的,将税负征收强度划定合理阈值,保证企业不因税负过重而影响正常的生存和经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债务问题的关注,并加快对金融市场制度的完善,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效率,有效化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信贷成本,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防范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产生;三是企业自身应关注公司内部控制,并提高治理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一花   骆熙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没有引起研究重视。首次利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借助“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负债”敏感度方程,实证评估了“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多期双重差分结果显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显著增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对流动负债的正向敏感度,表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该结论在经过排除同期政策影响、处理效应异质性讨论、其他稳健性检验与安慰剂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加剧了政企融资竞争,显著降低了企业长期融资的可得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影响效应在改革强度大与经济财政实力弱的地区以及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更为突出。结论的政策启示是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要兼顾市县利益,处理好简化政府层级与微观经济运行风险的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吉克作洛  张友棠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短期信贷本期增量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加剧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叶永卫  云锋  邵传林  
文章将2018年国地税合并改革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从税收征管独立性视角考察了其对企业债务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会导致企业总体债务规模显著上升。区分债务类型来看,国地税合并未促使企业增加具有利息税盾效应的银行贷款,而是促使企业增加了不具有利息税盾效应的商业信用,这一结果否定了债务税盾效应假说,而支持了流动性约束效应假说。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以及成本转嫁能力较弱的企业中,国地税合并对企业债务规模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再次验证了流动性约束效应假说。此外,文章还发现在国地税合并之后,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股利分配显著下降以及财务风险显著上升。文章结论表明,在国地税合并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注意税收征管加强给企业带来的流动性约束,这对于现阶段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宏  贾秀彦  吴君凤  
我国大部分企业面临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是我国实务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越低,且该关系对于非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企业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信息与沟通对于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发挥决定性作用,内部控制通过改善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其投融资期限错配。从经济后果来看,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辉  刘志远  隋敏  官小燕  
最低工资政策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措施,其所引发的经济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2005—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显著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通过促进要素替代与提高企业融资约束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检验表明,这一影响主要在劳动密集度高、平均工资水平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违约风险,投融资期限错配是这一影响的中介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从劳动力因素视角审视企业的风险管控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易玄  刘诗若  
以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注册所在省份政府债务规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结果显示:从产权性质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会加重国有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而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受到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可能通过挤占地区信贷配额,推高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而加剧国有企业短贷长投行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狄灵瑜  步丹璐  
融资难是制约大量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短贷长投”则成为民营企业应对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之一。这不仅对企业自身财务安全、经营业绩构成隐患,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结合二十大“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以及当前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18 392个样本观测值,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降低民营企业违约概率、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的路径,提高银行放款意愿,进而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三,转型前民营企业违约风险越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或者经营成本越高,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效果越显著,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逻辑的合理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红波  华凌昊  郎宁  
地方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发挥带头作用,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目前地方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困境是债务水平过高,且面临较为严重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本文以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CIED)中规模以上的非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构建"投资-负债"模型分析短期债务变化量和长期投资额之间的动态关系,从预算软约束和金融市场结构两个维度剖析造成国有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我国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投资更依赖新增债务而非留存收益,预算软约束问题严重;(2)金融市场提供长期资金的能力不足,国有企业进行长期债务融资的渠道受限;(3)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更依赖新增短期债务,存在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且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地方国有企业去杠杆并优化债务结构,应从国企本身、银行信贷、政府行为和资本市场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提升地方国有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并完善金融市场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