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5)
- 2023(9378)
- 2022(7801)
- 2021(6982)
- 2020(5582)
- 2019(12466)
- 2018(12343)
- 2017(23605)
- 2016(12431)
- 2015(13759)
- 2014(13708)
- 2013(13826)
- 2012(13400)
- 2011(12448)
- 2010(12822)
- 2009(11930)
- 2008(11657)
- 2007(10591)
- 2006(10016)
- 2005(9599)
- 学科
- 济(76755)
- 经济(76694)
- 管理(32964)
- 业(29928)
- 地方(24675)
- 企(22004)
- 企业(22004)
- 中国(21888)
- 税(21771)
- 税收(20331)
- 收(20158)
- 方法(19323)
- 农(16774)
- 数学(16687)
- 数学方法(16602)
- 业经(15636)
- 地方经济(15591)
- 财(15378)
- 学(12837)
- 农业(11952)
- 发(11710)
- 融(11328)
- 金融(11328)
- 制(11003)
- 环境(10852)
- 银(10703)
- 银行(10690)
- 贸(10480)
- 贸易(10467)
- 行(10456)
- 机构
- 学院(183730)
- 大学(181463)
- 济(89115)
- 经济(87469)
- 研究(72346)
- 管理(63682)
- 中国(55857)
- 理学(52773)
- 理学院(52061)
- 管理学(51374)
- 管理学院(51007)
- 财(45268)
- 科学(41175)
- 京(39578)
- 所(37472)
- 财经(33121)
- 研究所(32994)
- 中心(30902)
- 江(30006)
- 经(29842)
- 经济学(28861)
- 农(27846)
- 北京(26301)
- 经济学院(25611)
- 院(25563)
- 范(24664)
- 师范(24444)
- 省(24094)
- 财经大学(24018)
- 州(23882)
- 基金
- 项目(109062)
- 科学(86013)
- 研究(82764)
- 基金(77991)
- 家(67301)
- 国家(66732)
- 科学基金(56555)
- 社会(55133)
- 社会科(52378)
- 社会科学(52368)
- 省(42858)
- 基金项目(40230)
- 教育(35764)
- 划(35210)
- 编号(32808)
- 自然(32688)
- 自然科(31919)
- 自然科学(31912)
- 资助(31757)
- 自然科学基金(31355)
- 发(30867)
- 成果(27867)
- 发展(25689)
- 展(25273)
- 重点(24987)
- 课题(23830)
- 部(23618)
- 国家社会(23490)
- 创(22708)
- 性(21559)
共检索到316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郑和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繁仁
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的限制,山西的铁路交通在全国的铁路大格局中,处于国家铁路主动脉以外的“支脉”地位,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要使山西的经济彻底摆脱偏僻、封闭的落后状态,使山西经济、文化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继续解放思想,继续“修路、开门”。具体措施是:“西进东出”,从太原向西修建“太(原)银(川)铁路”,使山西与“包兰铁路”、“兰新铁路”、“欧亚大陆桥”连为一体;“南连北引”,从候马向东南修建“候(马)洛(阳)铁路”,形成一条贯通东北和东南的南北大动脉。这两条铁路线的修筑,可以使山西的对外交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条件,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且能大大促进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新构想 西进东出 南连北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清娟 宋泓明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山西经济发展逐步滞后的一个最大根源 ,在于过分依赖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和做法 ,应深刻反思并走出“唯资源论”和“唯资本论”的理论误区。政府提供的优良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应改善山西软环境 ,创新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 ,理顺产权关系 ,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规范市场秩序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软环境 制度创新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子标
能源原材料定价方式的市场化及其相应的价格变化是2000以来山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上升的主要原因。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既不具有可控性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因而,是非常脆弱的。在创新能力与资本积累都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实现山西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政府能动性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增平
近年来,山西省信贷、证券、债券等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在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金融市场结构失衡、协同效应不强、环境条件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进一步加快发展和健全完善资本市场,促进全省金融市场全面均衡发展,对于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来斌 赵秀丽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也相对提升,尤其是在税收改革以后,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因此,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发展的同时,完善财政税收制度,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设计出针对性的方案,以此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重点对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财政税收 市场经济发展 作用探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杜萌昆
运用税收政策进一步促进科技发展——兼论税收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杜萌昆一、现代科技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但它一旦介入生产过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从而“大大提高劳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训成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从宏观政策指导到地方发展战略,低碳理念正在深入到各个层面。发展低碳经济也已成为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山东省以积极的姿态发展低碳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1.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10年末,山东三次产业比例为9.1∶54.3∶36.6,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较2005年提高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汤志水
近年来,广西充分利用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随着国务院对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进一步规范以及"十三五"时期税收优惠政策用力方向的转变,充分发掘广西拥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优势,并通过完善区域和产业发展条件为税收政策精准发力提供空间,对广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增强发展动力,奋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各项发展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满华
首都经济圈覆盖京津冀晋蒙五省市区,横跨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产业结构各具特色,产品供求结构互不相同,资源禀赋各有所长,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之间相互支持作用较大,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山西省在首都经济圈中具有一定的资源和产业优势,但是一个"经济小省"。山西省要通过建立首都经济圈沟通协商机制,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等途径搭建首都经济圈经贸互动平台,进一步推进首都经济圈的合作,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关键词:
首都经济圈 山西省 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万籁天 田宏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戴子钧
2005年11月,由中国税务杂志社、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山东省税务学会、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的“税收与宏观调控”高层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论坛围绕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对如何改革现行税收政策以提高税收政策的有效性、灵敏性,提高税收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做了研讨。本刊特此编发下列稿件,以期更好地对相关问题加以研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皓 宋永波 牟琦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的良性互动一直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本文在重点分析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税收 协调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德平
一、依托区位优势,提升城市凝聚力一是进一步做大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突出抓好"三个优化":优化体制,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综合管理权;优化投资环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心城市和城市带,加快打造核心增长极,建设经济增长引擎。三是抓住地区间、国际间产业大转移的机会,扩大政策"洼地效应",提高利用内外资规模和水平,促进区域经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沈彤
税收政策是关系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本文对公共文化服务业体系、农村服务业、科技开发、金融服务业等十个方面的服务业税收政策框架加以分析概括,并就税收政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 税收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