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06)
2023(3576)
2022(3121)
2021(2813)
2020(2463)
2019(5677)
2018(5572)
2017(11128)
2016(6073)
2015(6838)
2014(6617)
2013(7015)
2012(6475)
2011(5862)
2010(5632)
2009(5244)
2008(5290)
2007(4777)
2006(4466)
2005(4123)
作者
(18795)
(15845)
(15458)
(14937)
(9771)
(7660)
(6995)
(6100)
(6084)
(5774)
(5690)
(5430)
(5250)
(5232)
(5156)
(4967)
(4754)
(4667)
(4636)
(4507)
(4027)
(3936)
(3914)
(3908)
(3649)
(3540)
(3497)
(3497)
(3355)
(3350)
学科
(21618)
(21101)
经济(21067)
税收(20182)
(20015)
(16761)
管理(15120)
(14748)
(11157)
企业(11157)
收入(10182)
方法(9261)
(8358)
数学(8234)
数学方法(8134)
农业(6647)
(6457)
中国(6167)
财政(6159)
(5215)
(5121)
(4849)
国民(4750)
(4521)
财务(4517)
财务管理(4506)
国民收入(4477)
(4275)
财富(4275)
企业财务(4259)
机构
大学(85946)
学院(83740)
(35004)
经济(34342)
研究(32787)
管理(28375)
中国(24882)
理学(24203)
理学院(23932)
管理学(23458)
管理学院(23330)
(23326)
科学(21219)
(18818)
(18497)
(18257)
财经(16317)
研究所(16246)
(14829)
农业(14755)
业大(14010)
中心(13966)
(13855)
(12920)
北京(12220)
财经大学(12006)
经济学(11721)
(11527)
(11445)
(10694)
基金
项目(54565)
科学(41735)
基金(40440)
(37595)
国家(37299)
研究(36570)
科学基金(30306)
社会(23208)
社会科(22016)
社会科学(22007)
基金项目(20548)
自然(20302)
自然科(19849)
自然科学(19838)
(19782)
自然科学基金(19505)
(17882)
资助(17651)
教育(15395)
编号(14181)
成果(12810)
重点(12413)
(11968)
(11408)
计划(11254)
科研(11040)
(11034)
创新(10520)
国家社会(10440)
(10297)
期刊
(38032)
经济(38032)
研究(31454)
学报(19155)
(17753)
中国(17393)
(16495)
(15209)
(14825)
科学(14315)
税务(13473)
大学(13376)
学学(12396)
农业(11089)
管理(10178)
财经(7602)
经济研究(7139)
(6541)
金融(6541)
(6503)
(5902)
图书(5692)
教育(5459)
技术(5149)
业大(4950)
国际(4897)
问题(4892)
(4539)
业经(4473)
(4344)
共检索到138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解垩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追踪数据,本文分析了个人所得税(含社保缴费)、公共转移支付对再分配效应中的垂直效应、经典水平不平等效应及再排序效应的贡献。此外,文章还研究了转移支付的反贫困效率。结果显示:养老金划入政府转移支付时,城市、农村收入不平等下降的程度比养老金划入市场收入时更大,农村财政前、财政后收入不平等程度均高于城市。养老金归入市场收入情况下,转移支付中再分配效应最大的贡献因子是低保。养老金划入公共转移支付时,转移支付中再分配效应最大的贡献因子是养老金。中国90%以上的再分配效应是通过公共转移支付来实现的,税收和社会保障缴费在再分配中的作用不到10%。从政府转移支付的各种类看,特困户救助、五保户补助、低保等类型的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的瞄准较好,其减贫效率相对较高,溢出效应相对较小。把养老金划入公共转移支付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发现养老金反贫困的溢出效应最大,养老金制度在反贫困方面还有待优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宇  刘穷志  
本文构建了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以及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系统对于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实际、最优和最大效应指标。运用中国省份数据分析,发现中国个人所得税正在加速恶化居民收入不平等,并且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中发挥主要作用;转移支付对收入不平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力量较弱,而且离最优指标"要求"越来越远;个人所得税-转移支付系统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并且加剧程度越来越严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大松  贺薇  
政府转移支付收入发挥着对老年人口经济收入的重要调节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通过测算家庭再分配系数及其分解,对政府转移支付收入老年再分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养老金支出水平对城乡老年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发挥重要作用,但地区差异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收入对老年收入再分配效应是正向的,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应注重改善社会保障目标瞄准机制及向老年弱势群体倾斜等,从而逐步缩小老年人口收入差距。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国强  王椿元  
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绝对不均等区间,认真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正确制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经济杠杆,努力完善和稳定税收制度,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税收流失,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收入再分配成为中国现阶段的重要议题,但现代主流经济学却难以为之提供理论支持。究其原因,现代主流经济学将市场机制下的工资收入视为人们的劳动贡献或应得权利的体现,从而是合理和正义的。但是,为市场收入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的两个基本理论——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和资格理论都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事实上,现实市场机制下的收入分配并不是由劳动贡献决定,而是由特定的分配规则决定,而分配规则涉及到其他非技术和经济的因素。因此,在既有的市场机制和分配制度下的初始分配收入往往存在很大的不正义性,这就从社会正义的角度为收入再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解垩  
本文首先假设增加的公共转移支付有两种筹资方式使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家庭和企业的直接税,另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间接税,并使用计量估计的微观模拟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评估公共转移支付增加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效应。结果显示:如果增加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GDP可能会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增加;直接税筹资只有很小的劳动供给减少效应;直接税筹资的不平等指标下降程度比间接税筹资下降程度大;如果增加1倍的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贫困发生率下降2%,采用间接税筹资方式,贫困发生率下降1%。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岳希明  周慧  徐静  
本文从方法论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探讨政府对居民转移支付在缩小收入差距上的效率表现。方法论部分,出于可分解性和具有经济学含义的考虑,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再分配非效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排序改变和累进性偏离两项。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利用卢森堡微观收入数据库(LIS)及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对44个国家的估计结果显示,样本国家再分配非效率的均值为0.5493(即54.93%),且国别差异较大,其中0.2658来自排序改变,0.2835来自累进性偏离。一方面,政府对居民转移支付再分配效率的实际表现仅为最优水平的45.07%;另一方面,在导致再分配效率不足的两个源泉中,排序改变和累进性偏离同等重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各国再分配非效率程度和累进性偏离与人均GDP对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排序改变项与人均GDP对数值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调整结构促使再分配效率不断向最优水平接近,资金分配要在进一步向低收入人群倾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排序的改变。作为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强调探讨各国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并提醒研究者注意累进性与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再分配效率之间的复杂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解垩  
本文首先假设增加的公共转移支付有两种筹资方式使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家庭和企业的直接税,另一种筹资选择为增加间接税,并使用计量估计的微观模拟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评估公共转移支付增加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效应。结果显示:如果增加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GDP可能会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增加;直接税筹资只有很小的劳动供给减少效应;直接税筹资的不平等指标下降程度比间接税筹资下降程度大;如果增加1倍的公共转移支付的筹资方式为直接税,贫困发生率下降2%,采用间接税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洪友  彭小准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微观数据,对2019年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及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扣减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及执行2019年税收优惠政策以后的相关财产税进行测算,比较了税前税后的基尼系数、K指数、MT指数等。结果表明:财产税的再分配效应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贡献度高达91.78%;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减税效应明显,但再分配效应由原政策下的11.63%下降至新政策后的6.5%,纵向公平效应由0.04下降至0.02;财产税的再分配效应仅有微弱的0.3%,而叠加执行2019年税收优惠政策后,财产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由原来的0.35%下降至0.02%。因此,仍需进一步扩大税基,提高税负集中率,从而达到在实际减税的同时不减弱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熊艳  
本文从税收收入规模、结构、征管三个影响因素,对我国税收的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税收并未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定量分析我国税收制度对居民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效应,揭示其内在机理与传导机制,对推进我国居民收入公平分配及相应的税制改革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静  王亚丽  
合理的税制可以起到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因消费结构及规模的差异,城乡居民所负担的税收也会有所差异。本文结合《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和《中国住户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主要税种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税收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均具有逆向调节作用,在农村地区逆向调节作用更明显,但城乡的逆向调节程度都在逐渐弱化。鉴于税收对城镇与农村的再分配效应差异,我国应该进一步调整现行税制结构,完善收入监控机制,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的调节方向和力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斌  
本文从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资源税等具体税种、税式支出、税收征管等角度分别阐述了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并认为,从长期来看,税收调节收入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税制结构的调整,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征管水平决定了流转税的主体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难以根本改变的。在这种税制结构约束下,近期内可以采取的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措施主要有:降低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税率,减轻低收入阶层的流转税负担;调整消费税结构和征收范围,提高消费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加强征管,逐步采取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实施社会保障费改税,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税制;完善财产税体系;改善征管环境,...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许建国  彭继旺  李波  李进都  毛鑫  梅勇  
本文首先阐述了税收分配与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当前的分配模式及特点,进而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区域间税收分配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在借鉴国外区域间税收分配和财政转移支付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就我国应如何建立和完善区域间税收分配制度提出了总体思路及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美多  颜学勇  
转移支付结构是影响财力均等化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类型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存在较大争议。文章运用基尼系数的收入来源分解法,对1999-2004年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省内县际间财力差异进行分解,得到不同类型转移支付对财力不均等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因素法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转移支付类型对均等化效应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别,需要政策上的区别处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万莹  
税收与社会保障作为政府实现收入再分配的两大政策工具,在政策目标和效果上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通过对两者政策效应分层化、系统化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税收政策对收入分配具有稳定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社会保障政策的收入调节效应波动较大、具有不确定性。综合调节收入的最终效果和稳定性,税收政策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优于社会保障政策。与国际相比,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均非常有限,远未达到理想效果,未来通过制度完善和结构优化,在居民收入再分配方面还蕴藏着巨大的改进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