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36)
- 2023(20902)
- 2022(17619)
- 2021(16294)
- 2020(13649)
- 2019(30748)
- 2018(30165)
- 2017(58264)
- 2016(31426)
- 2015(34490)
- 2014(33656)
- 2013(33390)
- 2012(30562)
- 2011(27419)
- 2010(27673)
- 2009(25385)
- 2008(25228)
- 2007(22527)
- 2006(20061)
- 2005(18238)
- 学科
- 济(133378)
- 经济(133253)
- 业(110559)
- 管理(102599)
- 企(96677)
- 企业(96677)
- 方法(55555)
- 数学(45692)
- 数学方法(45157)
- 财(41502)
- 农(39710)
- 业经(37393)
- 中国(37012)
- 地方(28930)
- 农业(27600)
- 制(27061)
- 务(27001)
- 财务(26942)
- 财务管理(26903)
- 技术(25837)
- 企业财务(25600)
- 贸(24757)
- 贸易(24737)
- 易(24049)
- 税(22332)
- 学(22269)
- 理论(22211)
- 策(22150)
- 和(21615)
- 银(21461)
- 机构
- 学院(439485)
- 大学(432684)
- 济(186484)
- 经济(182957)
- 管理(174085)
- 理学(149116)
- 理学院(147587)
- 研究(146104)
- 管理学(145358)
- 管理学院(144523)
- 中国(114040)
- 财(90959)
- 京(90681)
- 科学(87245)
- 农(75245)
- 所(73094)
- 财经(70443)
- 江(68740)
- 中心(67457)
- 研究所(65657)
- 业大(64233)
- 经(64057)
- 农业(58786)
- 北京(56868)
- 经济学(56662)
- 州(53792)
- 范(53510)
- 院(52932)
- 师范(52862)
- 财经大学(51986)
- 基金
- 项目(289845)
- 科学(230448)
- 基金(211838)
- 研究(210843)
- 家(185056)
- 国家(183453)
- 科学基金(159089)
- 社会(136676)
- 社会科(129898)
- 社会科学(129869)
- 省(114582)
- 基金项目(111508)
- 自然(102908)
- 自然科(100687)
- 自然科学(100662)
- 自然科学基金(98937)
- 教育(96432)
- 划(95543)
- 资助(86498)
- 编号(83670)
- 成果(66460)
- 发(65596)
- 重点(65147)
- 创(64405)
- 部(63681)
- 创新(59623)
- 课题(58230)
- 国家社会(57060)
- 科研(55167)
- 教育部(54908)
- 期刊
- 济(210267)
- 经济(210267)
- 研究(131914)
- 中国(89785)
- 财(72727)
- 管理(71023)
- 农(68767)
- 学报(65522)
- 科学(62298)
- 大学(50417)
- 学学(48086)
- 农业(46831)
- 教育(44334)
- 融(44315)
- 金融(44315)
- 技术(41708)
- 业经(35806)
- 财经(34950)
- 经济研究(33801)
- 经(30225)
- 业(27522)
- 问题(27137)
- 技术经济(24227)
- 贸(22068)
- 科技(21241)
- 现代(20734)
- 商业(20687)
- 国际(20007)
- 版(19876)
- 统计(19815)
共检索到67126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峰 葛立宇 苏晓琛
人力资本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税收创新激励政策能否以及如何推动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以满足企业的创新需求值得重点关注。基于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改革作为税收创新激励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该政策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能显著促进高学历员工以及研发人员占比,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并通过激励企业增加先进物质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以及“资本-技术互补”效应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此外,对于规模小、非国有、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政策激励的效果更加显著。本研究为有效制定和完善税收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卫东 任西振 何丽
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了对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费用的适用范围,但其创新激励效应仍然缺少充分论证。为此,文章采用准自然实验和干预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创新链视角考察了此次改革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扩大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促进了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收益。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增加可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和研发费用,能够直接降低企业融资压力、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是激励企业开展有效创新活动的重要举措;相反,扩大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范围,会纳入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较低的企业,不利于激励企业创新。因此,提高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增加对技术创新关联活动的加计扣除,以及构建财税优惠政策体系,是强化加计扣除政策创新激励效应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加计扣除 政策适用范围 有效创新 创新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迎迎
基于201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多期DID方法检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外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加计扣除政策显著促进了研发外包,且在中小型、非国有、制造业、融资约束程度高以及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中更为凸显。究其影响渠道,加计扣除政策可通过降低研发投资资本成本与缓解融资约束路径促进研发外包。进一步分析表明:加计扣除政策仅对委托研发存在高于研发外包总体影响的促进作用,对合作研发无显著作用;仅加计扣除政策及包含加计扣除影响的混合减免政策能促进研发外包,高新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对研发外包无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军
企业所得税是税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激励创新企业所得税政策体系中的核心优惠政策,在推动"双创"、引领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典型分析,意图"以小见大",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沿革史,反映激励创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导向与趋势。
关键词:
研发费用 创新 企业所得税 趋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梁璐 刘晔 苏才立
本文以2016年开始实施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拓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9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加计扣除政策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了企业有息债务水平,特别是显著降低了企业长期债务水平。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支出和研发强度、降低企业购建资产和有形资产比率,来降低企业的总债务水平和长期债务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税收耗损企业和现金流紧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税收耗损严重企业的长期债务水平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对现金流充裕企业的总债务水平和长期债务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更显著。
关键词:
研发费用 加计扣除 资本结构 非债务税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啟仁 赵灿
本文结合税收政策研究企业人力资本升级的路径及其机制。理论分析发现,虽然"技能工资溢价"不利于企业提升技能劳动力占比,但是,假设新增固定资产与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性高于其与非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性,税收政策在激励企业新增固定资产的同时,也会促使技能劳动力相对雇佣比提升,人力资本结构得到改善。本文采用2010—2016年上市公司雇佣结构详细分类数据,基于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分析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带来额外的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了试点企业的人力资本升级。与此同时,技能劳动力的雇佣量和占比均显著增加,新增固定资产与技能劳动力具有显著的互补性,但其与非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性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从微观企业视角验证了资本与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并将税收政策评估由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扩展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领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静祎
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其经验数据对税收征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创新投入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税收征管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税收征管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相关性起到显著增强的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双陆 白云翠
随着扣除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扣除比例的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以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异质性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渐进式创新的促进作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果因行业性质、人力资本结构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二者正向调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是调节作用会因企业创新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会因作用时点的不同而产生异质性。因此,拓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和提高加计扣除比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技术性创新激励政策,提升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完善财政科技支出体系,以及多种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搭配使用,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肖春明 宋爱珠 顾凯元
本文利用2013—2019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在实体企业“脱实向虚”趋势背景下,从融资约束视角考察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效应。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且融资约束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创新强度及创新持续性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同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融资激励效应,对民营企业、高外部融资依赖度企业、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的影响更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进一步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效应以引导企业资金投向创新活动;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特定行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创新激励作用;地方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研发补贴政策体系,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形成合力,增加财税政策对创新激励的持续性。
关键词:
研发费用 加计扣除 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康 王运陈 张立光 万丽梅
定量评估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对于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样本数据,创新性地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作为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优惠对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加计扣除政策起到了预期效果,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显著提高;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果存在异质性,对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市场化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激励效果更好。文章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加计扣除政策的激励效果,并对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税收激励 加计扣除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永卫 陶云清 王琪红 刘兆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本文将2018年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作用于其劳动生产率。研究发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比例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而且该效应在税收负担较高、融资约束严重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显著加大了显著增加了高素质职工规模,即人力资本升级是该政策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作用机制。进一步讨论还发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比例提高显著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但对员工工资和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不过,得益于人力资本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本文结论表明,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精确、有效地激励企业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进而推动企业高效发展。
关键词:
税收激励 人力资本 劳动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永卫 陶云清 王琪红 刘兆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本文将2018年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作用于其劳动生产率。研究发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比例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而且该效应在税收负担较高、融资约束严重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显著增加了高素质职工规模,即人力资本升级是该政策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作用机制。进一步讨论还发现,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比例提高显著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但对员工工资和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不过,得益于人力资本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本文结论表明,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精确、有效地激励企业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进而推动企业高效发展。
关键词:
税收激励 人力资本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艳艳
本文结合我国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地区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过于严格的税收征管虽然能够防止企业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但也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效应产生负面影响,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抑制作用。这为税务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供了经验性证据。税务机关要正视税收征管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影响,简化管理方式,优化操作流程,统一政策口径;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做到放管适度;要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税收征管 研发费用 加计扣除 影响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令仪 杨默如
选取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税收—会计”(以下简称“税会”)差异视角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司价值效应;同时,立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特性,探究无形资产摊销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公司价值存在显著正向作用,缩小约束性税会差异和扩大激励性税会差异有助于深化政策的正向作用;从异质性来看,研发支出费用化公司更易受到加计扣除政策与税会差异的叠加影响,垄断竞争行业公司更易受到加计扣除政策与激励性税会差异的正向叠加影响;提高无形资产摊销率有助于公司价值提升,但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小于加计扣除强度,且较难受制于税会差异。为此,公司需基于研发支出是否费用化和是否处于垄断竞争行业这一特性实施差异化内部税会管理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闻一 吴海波 崔果 李栗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利器。文章以2013—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的政策总体上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民营企业、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的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敏感度更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更明显。该结论对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高企业政策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