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00)
2023(4168)
2022(3227)
2021(3076)
2020(2067)
2019(4567)
2018(4055)
2017(7820)
2016(4114)
2015(4470)
2014(4180)
2013(4191)
2012(3660)
2011(3176)
2010(3076)
2009(2991)
2008(2883)
2007(2579)
2006(2469)
2005(2322)
作者
(10369)
(8784)
(8728)
(8649)
(5327)
(4220)
(3790)
(3216)
(3196)
(3190)
(3081)
(2876)
(2860)
(2845)
(2706)
(2640)
(2533)
(2503)
(2488)
(2375)
(2196)
(2144)
(2090)
(2089)
(2039)
(2006)
(1909)
(1856)
(1754)
(1726)
学科
(21533)
税收(20112)
(19949)
(12102)
经济(12091)
管理(10663)
(9479)
(7954)
(7365)
企业(7365)
(5853)
中国(4876)
财政(4430)
业经(4099)
农业(3995)
(3744)
收入(3639)
(3110)
财务(3108)
财务管理(3106)
地方(3103)
(3062)
(2965)
企业财务(2930)
环境(2589)
方法(2570)
(2387)
(2359)
(2359)
教育(2298)
机构
学院(53790)
大学(51419)
(19431)
经济(18964)
研究(18065)
管理(17024)
(17024)
理学(14300)
理学院(14145)
管理学(13966)
管理学院(13860)
中国(13704)
财经(11469)
(10991)
科学(10486)
(10334)
(10179)
(9131)
(9015)
(8837)
税务(8467)
财经大学(8295)
中心(7609)
(7571)
研究所(7491)
(7300)
(7207)
(6920)
师范(6868)
(6866)
基金
项目(33839)
研究(28275)
科学(26151)
基金(23162)
(19892)
国家(19695)
社会(17993)
社会科(16999)
社会科学(16994)
科学基金(16331)
(13150)
编号(12866)
教育(12142)
成果(11517)
基金项目(11322)
(11113)
(8800)
课题(8746)
项目编号(8558)
资助(8354)
(8068)
自然(8048)
(8016)
(7959)
国家社会(7866)
自然科(7827)
自然科学(7824)
重点(7697)
自然科学基金(7668)
(7553)
期刊
(24247)
经济(24247)
研究(23137)
(14996)
(14423)
税务(13296)
(12787)
中国(10714)
学报(8564)
(7903)
教育(7563)
大学(6336)
科学(6181)
学学(5948)
管理(5569)
农业(5471)
财经(4696)
经济研究(4383)
业经(4205)
(4168)
(4168)
涉外(4168)
(3980)
技术(3961)
(3735)
金融(3735)
国际(3284)
(3100)
财会(3087)
(3026)
共检索到89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邓永勤  
税收共治是国家治理模式转变在税收领域的必然体现,对立统一税收征纳关系变迁发展的必然结果,化解多重目标导致的税收征管困境的现实需要。本文在探索分析税收共治的宏观背景、理论渊源以及现实需要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和"互联网+税务"战略的实施为实现税收共治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税收共治的实现路径是引导征纳双方在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合作共赢,在公平正义和低税收成本的状态中实现税法义务履行的目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楠楠  
一直以来,我国的税收立法权都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在税收立法方面处于无权状态。然而,无论是从理论逻辑上,还是现实考量上,甚至是宪法规定上,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都具有正当性。事实上,地方想要真正获得税收立法权更需要的是规范依据的支撑。可是,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可以发现,地方税收立法权的规范依据不足,地方行使税收立法权还存在诸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立法法》等法律制度障碍。因此,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真正实现,需要以规范依据的获得为前提,进而寻求地方行使税收立法权的现实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柳华平    程岩    周可芝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赋能西部大开发是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的应有之义。针对现行税收政策对西部大开发存在的问题,完善路径应包括:立足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税制结构;立足赋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健全绿色税制体系;立足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立足赋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健全区域税收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西藏自治区税务局课题组   曹杰锋   江瑜   严艳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十四五”时期税收征管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布局,围绕加强部门协作、加强社会协同、强化税收司法保障、强化国际税收合作四个方面对进一步持续深化扩展税收共治格局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对税收共治基本概念的分析入手,对我国税收共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将理论研究和现实分析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从税收共治参与主体着手,对完善我国税收共治格局提出了体系架构的设想,并从制度、机制和方式三个层面提出路径建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王伟域   许评  
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税收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本文将税收现代化置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带领全国人民不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大历史观中进行审视和分析,从税收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发展逻辑和理论特质三个维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税收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期为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视角。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寒非  
“法税”协作是法院与税务机关合作的主要形式,体现了税收共治的跨界治理逻辑,遵循管辖权协作进路实现税收治理功能的双向拓展。一方面,法院以裁判功能为基础,拓展出税收治理功能;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基础,拓展出司法治理功能。当前,“法税”协作的实践形态多样,主要包括涉税纠纷解决的诉源治理协作、企业破产涉税事项协作、执行环节的税费征缴协作以及其他涉税事项协作等。实践中尚存“法税”协作缺乏制度保障、沟通机制不畅以及载体形式单一等共性问题,应从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及载体形式三个维度进一步优化“法税”协作模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云  杜崇珊  
在政治实践中,税收公平的受益和量能两大原则逐渐出现分野。量能原则虽然对税法的制度设计和解释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该原则也难以与现实保持一致。笔者以理论分析和历史经验总结的方式探究了政治现实对量能原则的遵循和违背中隐藏的规律和动机,提出西方国家税制公平性实践体现了一种补偿理念,且它是对公平和效率的策略性调和。依据这样的历史逻辑,新冠肺炎疫情或将推动新一轮税制公平性改革。补偿理念也可用于解释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但与西方的被动式补偿不同,我国通过主动地、有计划地战略部署,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化解、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共同富裕之中。此外,笔者还对国际国内的税制公平性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欢  李香菊  
经济数字化背景下国际税收改革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的重点议题之一。近年来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跨境税源分割失衡加剧等新挑战凸显,倒逼国际税收规则变革和国际税收秩序重塑。市场国“单边征税先行”、联合国试图“双边协商”和OECD推动下的“多边合作共识”共同刻画了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收规则变革的现实图景。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创造理论和国家竞争理论,深入剖析经济数字化国际税收规则变革的内在逻辑,解析数字经济居民国与市场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的多重博弈。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文章提出战略层面积极有为参与全球税收治理建设,制度层面科学有效制定中国应对策略,技术层面持续提升数字化税收治理能力,以期推动形成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税收秩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双  余智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乡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建单向“嵌入”乡村治理模式的局限性不断凸显,而通过“耦合”多元治理力量以引领乡村共治的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乡村共治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发挥引领作用,耦合乡村多元治理力量,不但能促进乡村善治,同时又可以提升基层党建的引领力,从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耦合视角下,基层党组织通过价值耦合、利益耦合、权力耦合等机制实现引领乡村共治的目的,但现实中存在文化、经济、政治等三重张力,具体表现为价值追求的失范、资源分配的失序和治理权力的失衡,需要基层党建通过价值耦合以重塑乡村“公共性”价值共识、利益耦合以构建共创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权力耦合以构建上下连通横向协作的治理结构,从而引领乡村共治,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双  余智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乡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建单向“嵌入”乡村治理模式的局限性不断凸显,而通过“耦合”多元治理力量以引领乡村共治的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乡村共治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发挥引领作用,耦合乡村多元治理力量,不但能促进乡村善治,同时又可以提升基层党建的引领力,从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耦合视角下,基层党组织通过价值耦合、利益耦合、权力耦合等机制实现引领乡村共治的目的,但现实中存在文化、经济、政治等三重张力,具体表现为价值追求的失范、资源分配的失序和治理权力的失衡,需要基层党建通过价值耦合以重塑乡村“公共性”价值共识、利益耦合以构建共创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权力耦合以构建上下连通横向协作的治理结构,从而引领乡村共治,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丛中笑  蒋武鹏  
以制度变革方式实施的普惠性、实质性减税降费,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以支定收"保护国民的利益,更会倒逼形成预算的刚性约束,有助于促进国家预算监督体系的完善,真正实现"量入为出"。减税降费背景下强化预算监督,应重塑预算监督理念,重构预算监督机制,完善预算监督路径,建立健全党委、人大、公众以及司法的协同预算监督体制,拓展多元主体参与预算监督、优化预算监督有效性、威慑性的路径,构建国家财政权与国民财产权之间的良性"取予关系"。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治  
财税法权利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将权利适用范围从税收征收阶段扩展到税收使用阶段,以回应纳税人对税收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的诉求。纳税人预算参与权可以看作是运用预算运行机制承载这一扩展趋势的产物。该权利目的在于实现纳税人用税监督的诉求,其权利属性具有复合性特征,其权利救济在司法程序的适用上存在有限性。纳税人预算参与权由此呈现出相对于一般权利形态的特殊性,这可能引发是否有必要将该种权利纳入预算法规范化层面、其规范化价值何在、规范化的可行路径如何等疑问。应当重新审视纳税人预算参与权在彰显预算法价值追求、调节预算法运作轨迹、协调预算法制度冲突与建构预算法收支桥梁中的规范化价值;同时,伴随着纳税人对预算事务的关注度提升、国家治理方式对财政预算作用的日益重视,纳税人用税监督的利益诉求越发凸显,既有的财税权利体系无法全面涵盖这一利益因素,因而,有必要通过纳税人预算参与权的规范化回应实践发展要求。基于此,可从权利形态的具体规定、义务规范的分类设置、问责机制的拓补完善方面,寻求纳税人预算参与权规范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绪春  
本文立足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通过分析全球经济发展和税收变革形势、《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后粤港澳规制衔接的新契机以及穗港两地合作优势等现状,分析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推进粤港澳税收规制对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施条件充分性,提出了以国际多方税收合作趋势为主导方向、以粤港澳制度型开放为改革导向、以穗港税务合作为实践样本,构筑以“跨区域、跨部门、多主体、数智驱动、接轨国际、共襄发展”为特征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税收共治共享体系的探索思路和实践方案,并从产业融合、政策创新、智慧税务、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了穗港税务共谋共建“四项机制”的思考及建议。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名宏  
税收法治是依法治国战略在税收领域的推进,是税制改革与财税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鉴于税收是国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与纳税人财产权利天然紧张,因此,在构建和实践税收法治的过程中,注重税收所侵犯财产权的保护是税收法治应坚持的基本价值。按照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的工作部署和行动纲领,从权利保障的视角审视税收法治的结构和价值功能,诠释税收法治构建中纳税人权利的保护路径及逻辑演进,以促进税收法治和国家整体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申始占   杨春学  
<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根据经典理论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民经济与市场结构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解构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能为理清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逻辑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