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9)
2023(8164)
2022(6969)
2021(6423)
2020(5363)
2019(11853)
2018(11619)
2017(23282)
2016(12734)
2015(14044)
2014(14015)
2013(13626)
2012(12667)
2011(11368)
2010(11711)
2009(11401)
2008(11491)
2007(10472)
2006(9670)
2005(9095)
作者
(34021)
(28524)
(28274)
(27303)
(18294)
(13530)
(12914)
(10700)
(10691)
(10525)
(9889)
(9389)
(9349)
(9280)
(9160)
(8819)
(8547)
(8303)
(8301)
(8246)
(7453)
(6909)
(6843)
(6583)
(6528)
(6430)
(6404)
(6387)
(5697)
(5558)
学科
管理(46198)
(44020)
经济(43940)
(41157)
(35145)
企业(35145)
(22120)
(21900)
税收(20434)
(20260)
(16390)
方法(14893)
(14483)
中国(13446)
数学(12736)
(12659)
财务(12631)
财务管理(12605)
数学方法(12533)
企业财务(11973)
业经(11717)
(10788)
(10709)
银行(10702)
(10386)
(10236)
(10071)
金融(10069)
(9478)
贸易(9474)
机构
学院(177205)
大学(175479)
(76230)
经济(74515)
管理(67278)
研究(58650)
理学(56500)
理学院(55964)
管理学(55274)
管理学院(54910)
中国(47935)
(46762)
(35733)
财经(33911)
科学(30975)
(30495)
(29564)
(28829)
中心(27120)
财经大学(24762)
研究所(24730)
(24139)
经济学(23508)
北京(22761)
(22634)
(21444)
经济学院(21030)
业大(20941)
(20568)
师范(20415)
基金
项目(107540)
科学(85689)
研究(84111)
基金(78854)
(66678)
国家(66108)
科学基金(57410)
社会(54664)
社会科(51926)
社会科学(51917)
(40911)
基金项目(40218)
教育(37890)
编号(35005)
自然(34534)
(34177)
自然科(33703)
自然科学(33694)
自然科学基金(33116)
资助(32554)
成果(30955)
(27963)
(24831)
课题(24198)
(23990)
重点(23838)
国家社会(22772)
(22545)
(22533)
项目编号(22050)
期刊
(91279)
经济(91279)
研究(62373)
(38688)
中国(38128)
管理(26776)
(23494)
(23025)
金融(23025)
学报(21923)
科学(20714)
教育(18413)
大学(17704)
财经(17132)
学学(16705)
(16695)
(15852)
农业(15042)
(14569)
业经(14345)
经济研究(14315)
税务(14089)
技术(13963)
问题(11557)
(10770)
国际(10363)
财会(9607)
会计(8789)
理论(8721)
现代(8252)
共检索到289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叶姗  
税收优惠是将依据基准税制取得的税收利益部分让与纳税人的课税要素,这种税收特别措施包括有关税基、税率或税额的优惠,包括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中的制度性税收优惠,以及税收政策中附有失效日期或执行期限等落日条款的临时性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政策总是带着某种激励性或照顾性目标,以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为主。税收优惠政策只能制定法律,尚未制定的,中央立法机关可以授权中央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先制定行政法规,亦即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权的分配应当遵循法律相对保留原则。地方越权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可能破坏税制统一和税负公平,纳税人因此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也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邢会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与以往的举措相比,是中央应对不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新举措和升级对策。为落实这一要求,我国需要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不规范的减免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系统的税收优惠法律政策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法律编纂,出台一部专门的"税收优惠法"或"税收优惠条例"。其清理规范的重点,应该是愈演愈烈的地方"税收优惠大战"即地方税收不正当竞争。但在此过程中,应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权,允许其进行正当的税收竞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佳  
破产重整是平衡债权人、债务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利益的新型制度,大有共赢之效。当然,企业破产重整的顺利进行需要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和激励,用以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税收筹划,为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我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虽已对企业破产重整建立了一定的法律调整环境,但其冗杂与低效的局面难以真正帮扶重整企业走出困境。因此,应当对破产重整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规范化、法制化处理,在重整计划的议定、执行期间分别实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税收优惠措施,合法合理地促成企业重整,在提高经济效率和维护交易公平的同时,真正实现税收正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钱俊文  
我国现行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适用范围和条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下岗再就业政策目标的实现,应予完善。对于税收优惠的相关法律责任问题,也有待于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师萍  孙红梅  王新红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林绥  
新农村建设将带来规模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乡间的转移,形成空前的就业压力,同时我国也应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两手并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减缓就业压力,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本文认为,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体系的设计中,应考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激励,并依据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可  吴强胜  何夏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余红艳  袁以平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以"区域性、外资性"为主的传统税收优惠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历史演进遵循着增长目标导向下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以及税收制度的变迁逻辑。重新审视并研判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现实约束,可以发现: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度缺陷体现在规模不可度量与预算难以监控、目标多元与政策逻辑匮乏、政策繁杂与效果模糊以及国际视角的考量等四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税收优惠政策应实现从传统政策实施的"相机抉择"到"稳定机制"的转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现彬  王莹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62号文",要求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清理,废除违法违规的优惠政策。但是时隔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25号文",暂停正在开展的清理工作,并承认地方之前生效的优惠政策规定期限的继续有效,没有期限的在废止之前加一个"过渡期"。这就造成了地方越权与税收法定之间的矛盾、想要清理却在短期内不能清理的困境。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有利有弊,但是其弊端不能掩盖存在的必要性。可以考虑赋予省级权力机关与政府一定程度的税政管理权,并对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权的层级、边界与规范形式进行规制,以解决地方越权与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现彬  王莹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62号文",要求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清理,废除违法违规的优惠政策。但是时隔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25号文",暂停正在开展的清理工作,并承认地方之前生效的优惠政策规定期限的继续有效,没有期限的在废止之前加一个"过渡期"。这就造成了地方越权与税收法定之间的矛盾、想要清理却在短期内不能清理的困境。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有利有弊,但是其弊端不能掩盖存在的必要性。可以考虑赋予省级权力机关与政府一定程度的税政管理权,并对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权的层级、边界与规范形式进行规制,以解决地方越权与税收法定之间的矛盾,继续清理真正不合法、不合理的优惠政策,并最终贯彻税收法定原则。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毛夏鸾  
中日公司所得税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北京经济学院财会系毛夏鸾税收优惠是税收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国税收政策的重要体现,是国家贯彻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积极吸引外资的开放政策,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桂香  
文章认为缓税是我国今后税收优惠政策的最佳选择。并介绍了缓税的概念及形式分析了缓税的效应与功能和我国实施缓税的可行性条件,提出了我国实施缓税的方案设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金霞  何丹  
碳税优惠政策是碳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碳税的节能减排效果、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社会接受度等问题。我国应从保护产业竞争力入手,科学设计碳税行业优惠政策,控制制造业尤其是能源密集型工业的税收负担。同时,应协调碳税优惠政策与其他财税政策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低碳财税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