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44)
- 2023(16745)
- 2022(14269)
- 2021(13065)
- 2020(11087)
- 2019(25144)
- 2018(24846)
- 2017(48505)
- 2016(26014)
- 2015(28842)
- 2014(28286)
- 2013(28359)
- 2012(25789)
- 2011(22885)
- 2010(22742)
- 2009(21152)
- 2008(21024)
- 2007(18705)
- 2006(16581)
- 2005(14795)
- 学科
- 济(110439)
- 经济(110321)
- 业(101751)
- 企(91523)
- 企业(91523)
- 管理(90902)
- 方法(52242)
- 数学(42373)
- 数学方法(42028)
- 财(36912)
- 业经(33925)
- 农(33002)
- 中国(27112)
- 务(25245)
- 财务(25181)
- 财务管理(25151)
- 技术(24583)
- 企业财务(23917)
- 农业(23497)
- 税(22051)
- 税收(20593)
- 制(20451)
- 收(20423)
- 理论(20195)
- 地方(19967)
- 和(19612)
- 贸(19194)
- 贸易(19182)
- 易(18603)
- 学(18122)
- 机构
- 学院(369356)
- 大学(365637)
- 管理(154238)
- 济(152941)
- 经济(149967)
- 理学(133658)
- 理学院(132380)
- 管理学(130613)
- 管理学院(129930)
- 研究(113469)
- 中国(87920)
- 京(76457)
- 财(76082)
- 科学(67763)
- 财经(59936)
- 农(56810)
- 所(55211)
- 江(55144)
- 经(54524)
- 业大(52618)
- 中心(51828)
- 研究所(49493)
- 北京(47992)
- 经济学(45957)
- 财经大学(44361)
- 农业(44312)
- 州(44040)
- 范(43627)
- 师范(43255)
- 商学(42227)
- 基金
- 项目(247663)
- 科学(197222)
- 研究(185161)
- 基金(181552)
- 家(156083)
- 国家(154741)
- 科学基金(135818)
- 社会(118807)
- 社会科(112886)
- 社会科学(112859)
- 省(97080)
- 基金项目(96553)
- 自然(87081)
- 自然科(85137)
- 自然科学(85121)
- 自然科学基金(83695)
- 教育(83662)
- 划(79910)
- 编号(75334)
- 资助(74052)
- 成果(59654)
- 创(55847)
- 部(54898)
- 重点(54258)
- 发(52366)
- 创新(51397)
- 课题(50330)
- 国家社会(49168)
- 教育部(47838)
- 人文(47675)
- 期刊
- 济(166632)
- 经济(166632)
- 研究(112775)
- 中国(67920)
- 管理(60540)
- 财(60354)
- 学报(51789)
- 农(51640)
- 科学(48989)
- 大学(39963)
- 学学(37887)
- 教育(37425)
- 农业(36146)
- 技术(35178)
- 融(31031)
- 金融(31031)
- 财经(29287)
- 业经(29103)
- 经济研究(26599)
- 经(25056)
- 问题(21528)
- 业(21384)
- 技术经济(21381)
- 科技(18654)
- 现代(17862)
- 务(17679)
- 商业(17483)
- 理论(17276)
- 财会(17068)
- 图书(16221)
共检索到543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亚平
文章按照创新投入、创新方向和创新路径将创新意愿分为进行研发投入的意愿、开展突破性创新活动的意愿以及进行合作创新的意愿三个方面,选取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引入倾向匹配得分法(PSM),以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意愿为主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于上市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意愿以及开展合作创新的意愿均具有显著激励效应,但对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的意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些结论在不同企业性质和不同外部环境下有所不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亚平
文章按照创新投入、创新方向和创新路径将创新意愿分为进行研发投入的意愿、开展突破性创新活动的意愿以及进行合作创新的意愿三个方面,选取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引入倾向匹配得分法(PSM),以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意愿为主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于上市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意愿以及开展合作创新的意愿均具有显著激励效应,但对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的意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些结论在不同企业性质和不同外部环境下有所不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玥卓
创新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政策对企业产生激励作用的原因尚不清晰。选取对我国技术突破有重要作用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采用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聚焦2011年国家对软件与集成电路行业的两个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无显著影响。融资约束、企业避税行为等是税收激励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规模、产权和区域企业有不同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产出促进作用更大。从税收优惠政策长期影响看,该政策对专利申请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发明专利申请在政策发生当年就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明晰税收优惠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产出间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甄德云 沈坤荣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推导税收优惠和创业绩效的潜在关系及影响机制,并使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的376家互联网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是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税收优惠对企业的研发支出产生积极影响,享受的税收优惠越多,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越高;研发占比和研发人员的幸福感在税收优惠和创业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创业绩效 互联网创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晓丽
我国政府为激励企业创新,出台了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借助于Stackelberg竞争模型,探讨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纵向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面,降低税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于已经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降低税率或提高加计扣除比例,都会促使企业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技术创新后,政府的税收收入可能降低,政府降低税率未必能减少税收收入,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却会减少税收收入。
关键词:
研发费用 税收优惠 技术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远燕 何明俊 张鑫媛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激增,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研究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对专利产出和发明产出的影响,本文以2008~2016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泊松分布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负二项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研发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专利授权数量产生正面影响且税收优惠对专利产出的正面影响更大;而发明授权数量作为核心技术创新产出的代表,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实证结果,本文从提高税收优惠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创造性和新颖性要求,发挥税收政策保护知识产权、激励自主研发的作用,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激励创新人才,建立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李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自身生存发展,同时也关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为激励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我国陆续出台了包括所得税、流转税在内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检验相关政策实施效应,文章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10家中小企业为样本,对其2010~2012年研发状况与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税收优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袁建国 范文林 程晨
本文以2006-201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税收优惠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激励效应,但对创新产出的激励作用则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不同产权性质、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民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及大规模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大。本文结论深化了对税收优惠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认识,对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税收优惠 技术创新 上市公司 实证研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毛劼 张梁 黄寿昌
梳理2008年以来生物医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发现,我国对于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利用2010—2022年沪深A股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税收优惠政策显著促进了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非集聚区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税收优惠政策对集聚区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建议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适当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并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于井远 李林木
提升创新能力是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和增值税起征点提升两种税收激励对小微企业创新的组合式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对小微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增值税起征点提升的效果不显著,但有助于增强企业所得税减半的激励效果,二者表现为积极的政策协同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组合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和税收负担,并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进一步地,政策组合的创新激励效应显著存在于技术型企业、行业预期前景好、社会经济关注度高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中。文章结论有助于为进一步对实施新的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提供经验上的启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潘孝珍 燕洪国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本文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的经验证据表明,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且政府审计能够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只有在较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下,政府审计才能发挥对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调节作用,而在较差的法律制度环境下,政府审计不能提升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我国应积极发挥政府审计对于企业治理的潜在威慑力,建立政府审计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并大力提升地区法律制度环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曹平 王桂军
文章以"营改增"试点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借助政策实施前后公司专利数量的变化,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双视角经验研究了"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DID)、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DID)以及三重差分模型(DDD)的估计结果都一致地表明,"营改增"政策显著地抑制了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进一步地,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上述检验结果意味着,"营改增"通过提高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使得企业在较低的创新水平上也能够很好地生存,鉴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企业行为更趋于短期化,对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率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文章不仅丰富了"营改增"之于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而且有助于理解中国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的制度性诱因,对政府后续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而明晰的政策含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邵剑兵 袁东旭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考察高校技术独董作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能否因其特有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采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校技术独董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高校技术独董主要通过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及减少管理者短视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其他高校技术独董,拥有教授职称、多职业背景以及院士背景的高校技术独董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董事会活跃度高的企业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校技术独董能有效整合企业研发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合作研发,还能够促进独立研发。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制定创新战略以及独立董事聘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