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3)
2023(11922)
2022(9827)
2021(8734)
2020(7396)
2019(16349)
2018(15971)
2017(31000)
2016(16101)
2015(17750)
2014(17350)
2013(17484)
2012(16030)
2011(14261)
2010(14746)
2009(14324)
2008(14150)
2007(13039)
2006(11941)
2005(11159)
作者
(45359)
(38337)
(37970)
(35925)
(24345)
(18092)
(17023)
(14657)
(14269)
(13689)
(13269)
(12646)
(12615)
(12114)
(11951)
(11467)
(11256)
(10828)
(10800)
(10689)
(9658)
(9178)
(9134)
(8866)
(8577)
(8552)
(8377)
(8357)
(7553)
(7489)
学科
(96483)
经济(96402)
(80426)
(75665)
企业(75665)
管理(67191)
方法(32243)
业经(30726)
(28368)
数学(24018)
数学方法(23848)
(23806)
(21972)
地方(21146)
税收(20516)
(20345)
技术(19981)
中国(19716)
(19575)
财务(19565)
财务管理(19550)
企业财务(18503)
农业(17913)
(16178)
(15853)
(15809)
(14647)
理论(14306)
(13906)
技术管理(13618)
机构
学院(241238)
大学(233329)
(116558)
经济(114700)
管理(99075)
理学(84170)
理学院(83429)
管理学(82648)
管理学院(82190)
研究(77280)
中国(62580)
(57759)
(47302)
财经(43884)
科学(41958)
(39528)
(38579)
(37925)
经济学(35943)
中心(34237)
(34028)
研究所(33300)
经济学院(32068)
财经大学(31726)
北京(29913)
(29819)
业大(29314)
商学(29166)
商学院(28891)
经济管理(27429)
基金
项目(147227)
科学(118668)
研究(111997)
基金(107611)
(91068)
国家(90237)
科学基金(80334)
社会(76271)
社会科(72614)
社会科学(72593)
(59640)
基金项目(56604)
教育(48392)
自然(48134)
自然科(47110)
自然科学(47096)
(46800)
自然科学基金(46354)
编号(43600)
资助(42651)
(37406)
(34754)
成果(34152)
创新(33946)
(33617)
重点(32530)
国家社会(32171)
(32138)
(30440)
课题(29808)
期刊
(142548)
经济(142548)
研究(80921)
(48563)
中国(46979)
管理(45087)
(32104)
科学(28266)
学报(26336)
技术(24499)
经济研究(23572)
业经(22868)
财经(22708)
(22369)
金融(22369)
农业(22040)
大学(21244)
学学(20510)
(19791)
技术经济(17615)
(17459)
问题(17443)
教育(16573)
(16034)
(14541)
税务(14269)
(13274)
世界(13215)
财会(13027)
现代(12959)
共检索到383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玺  张嘉怡  
以研发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解决研发活动外溢性引发的正外部性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实际影响出发,将我国现行定位于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投入端的直接引导作用和产出端的间接激励作用。以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至2012年分地区统计为样本的测度结果显示:税收优惠金额每增加1单位,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增长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效果分别是0.74单位和0.32单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宏彪  陈玮莹  
本文以我国2016-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3年的数据为样本,以研发强度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因变量,税收优惠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人力资本、企业规模以及资本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回归模型,探讨税收优惠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表明,这4个变量与企业的研发强度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税收优惠与企业的研发强度具有正向相关性。针对目前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加大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优惠力度,完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针对行业和企业发展阶段实行差异性税收优惠等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  法成迪  
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作为国家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财税政策,其激励效果一直备受关注,但是两者的配合效应却鲜有论述。文章在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采用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单行与并行激励效果,并进一步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讨论了两者在不同区间的配合效应变化。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均能激励企业创新,且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较之政府补贴更胜一筹。但是,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果会随着政府补贴强度的不断增加而发生变化,即当政府补贴较低时,税收优惠具有强激励效果;当政府补贴过高时,则会产生政策的挤出效应。相比之下,政府补贴的创新激励效果会随着税收优惠幅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悦  王晨阳  王京  
本文以2010—2021年A股软件企业为样本,比较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增值税即征即退三项政策的执行效果。研究显示:三项税收优惠政策均能提升软件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成果转化水平。在促进创新投入方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效果最强;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效果最强。据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软件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成果转化水平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进一步提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允许即征即退不征税收入产生的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并可享受加计扣除优惠、优化即征即退适用范围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克和   刘晓梦  
近年来,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助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以2016—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税收优惠对于成熟期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激励效果更佳,更能有效提升民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税收激励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晓丽  
我国政府为激励企业创新,出台了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借助于Stackelberg竞争模型,探讨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纵向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面,降低税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于已经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降低税率或提高加计扣除比例,都会促使企业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技术创新后,政府的税收收入可能降低,政府降低税率未必能减少税收收入,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却会减少税收收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席卫群   吴啸天   朱顺熠  
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我国不断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目前已形成“投入—转化—产出”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税收优惠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税收政策设计复杂,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期企业和中介平台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产学研一体化和创新成果产出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欠缺等。为此,建议优化税收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和人力资本的扶持力度,合理调整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条件,并适当优化有关认定指标,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信东  贺亚楠  马小美  
通过聚焦多种创新产出形式,利用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有更多的专利、新产品和科技奖励,支持了R&D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同时,企业享受R&D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并不理想,且存在地区和行业差异。因此,企业应当积极申请R&D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应当加大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力度,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自主创新能力事关一国的核心竞争能力,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非常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并为此制定了专门针对高科技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然而,实证分析的初步结论表明,在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诸多外部影响因素中,税收具有显著作用,而在税收之中,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对所得税的反应较为敏感。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部分可以从具体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税种分布以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三方面得到解释,这些政策不利于创新主体的培育、不利于R&D资本的形成、也不利于激励创新人才及分散企业的创新风险。因此,在未来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整合过程中,优惠目标、优惠方式与优惠重点三方面是实施整合的重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自主创新能力事关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非常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并为此制定了针对高科技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然而,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所得税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开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流转税效果欠佳。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部分可以解释为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在未来税收优惠政策的整合过程中,本文认为至少应在优惠目标、优惠方式与优惠重点三方面实施重点整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艺  
本文选取2012-2016年数据,分析税收优惠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如今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税收优惠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引入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充分结合可以促使节能环保企业获取到更多的政策优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要想得要有效的发展关键就在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国家政策的协调配合。技术创新属于企业得以不断生存发展得根本驱动力,而节能环保产业若是要达成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展开技术创新,对当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发展适宜的财税政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启新  李建清  程郁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提高企业存活率、促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载体。孵化器税收优惠是支持在孵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2015—2018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落实情况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税收优惠措施对在孵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孵化器服务的中介作用。通过税收固定效应模型及联立方程组,考察税收优惠这一自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对在孵企业研发投入及创新行为具有一定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通过孵化器这一中介机制发挥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于井远  李林木  
提升创新能力是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和增值税起征点提升两种税收激励对小微企业创新的组合式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对小微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增值税起征点提升的效果不显著,但有助于增强企业所得税减半的激励效果,二者表现为积极的政策协同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组合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和税收负担,并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进一步地,政策组合的创新激励效应显著存在于技术型企业、行业预期前景好、社会经济关注度高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中。文章结论有助于为进一步对实施新的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提供经验上的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