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5)
2023(8786)
2022(7161)
2021(6468)
2020(5745)
2019(12666)
2018(12420)
2017(25358)
2016(13277)
2015(14765)
2014(14519)
2013(14827)
2012(13506)
2011(11702)
2010(12008)
2009(11718)
2008(11919)
2007(10776)
2006(9557)
2005(8938)
作者
(35706)
(29984)
(29774)
(28414)
(19508)
(14230)
(13542)
(11309)
(11285)
(10992)
(10458)
(10225)
(10005)
(9508)
(9208)
(9151)
(8814)
(8618)
(8594)
(8551)
(7480)
(7443)
(7289)
(6976)
(6833)
(6673)
(6666)
(6576)
(5913)
(5847)
学科
(78150)
(72968)
企业(72968)
(68026)
经济(67954)
管理(58454)
方法(34267)
(29057)
数学(26799)
数学方法(26725)
业经(26323)
(22526)
(21937)
(21104)
财务(21097)
财务管理(21075)
税收(20480)
(20309)
企业财务(20057)
农业(17292)
技术(15520)
(13614)
中国(13499)
(13289)
(12493)
(12269)
企业经济(12001)
经营(11352)
(11308)
贸易(11302)
机构
学院(196177)
大学(189658)
(91412)
经济(90087)
管理(85522)
理学(73569)
理学院(73066)
管理学(72535)
管理学院(72172)
研究(52595)
(50889)
中国(48480)
财经(38949)
(37176)
(35366)
(30971)
(29368)
财经大学(28639)
经济学(28586)
科学(26447)
经济学院(26248)
商学(26119)
商学院(25917)
中心(25772)
(24553)
业大(24161)
(24113)
经济管理(23787)
北京(23016)
农业(22735)
基金
项目(120873)
科学(98451)
研究(92233)
基金(91994)
(76607)
国家(75888)
科学基金(69079)
社会(63017)
社会科(60148)
社会科学(60131)
基金项目(48530)
(47085)
自然(42609)
自然科(41742)
自然科学(41734)
教育(41227)
自然科学基金(41113)
资助(37728)
(37195)
编号(36669)
(31469)
(29166)
成果(28614)
(28076)
国家社会(26927)
(26700)
创新(26256)
人文(25704)
重点(25680)
教育部(25357)
期刊
(101220)
经济(101220)
研究(63650)
(43824)
管理(36319)
中国(32548)
(27509)
(25579)
金融(25579)
科学(21357)
学报(20846)
财经(20191)
技术(18990)
业经(18240)
农业(18065)
大学(17336)
(17176)
(16876)
学学(16784)
经济研究(16410)
(15693)
税务(13946)
问题(13256)
技术经济(13052)
财会(12854)
(12059)
(11146)
会计(10854)
商业(10745)
教育(10633)
共检索到300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贺佳   郭俊汝   罗淑婧  
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收优惠主要发挥了相对成本效应和相对收益效应,即通过促进实体投资、改善经营效益,抑制企业委托贷款活动,且该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投资类而非经营支持类委托贷款上。这表明,税收优惠促进了企业在资产配置层面和委托贷款属性层面脱虚向实。此外,税收优惠对委托贷款的抑制作用对成熟期、低成长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税收优惠和委托贷款的研究边界,为科学认知委托贷款运作机制和强化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园园  池国栋  白俊  
从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如何影响财务风险的微观视角,通过将手工收集的委托贷款数据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相匹配,研究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实体企业发放委托贷款会提高企业营业外利润率,却牺牲主业利润率,降低企业主业收入的持续性,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不利于金融稳定;委托贷款对创新等实体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加大微观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削弱金融稳定。进一步研究发现,资金贷出方高效治理水平以及借款方较强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委托贷款对金融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建议企业对委托贷款持谨慎态度,避免从事“舍本逐末”的委托贷款行为,有关部门要引导资金资源流向高效率部门,方能从源头上遏制影子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公衍磊  
委托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虹吸效应",影响了整体经济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07—2015年间中国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企业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中披露的交易数据以及各个地级市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房价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委托贷款类金融业务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提高了当地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委托贷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负相关,而借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正相关。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房价上升—企业收益率下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增加"构成房价影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一条传导路径。房价上涨期间,投资性房地产资产较多的企业发放了更多的委托贷款,而且委托贷款更多地流向了房地产企业。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认识实业、房地产、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影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公衍磊  
委托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虹吸效应",影响了整体经济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07—2015年间中国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企业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中披露的交易数据以及各个地级市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房价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委托贷款类金融业务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提高了当地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委托贷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贷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负相关,而借款企业所在市的房价与委托贷款利率正相关。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房价上升—企业收益率下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增加"构成房价影响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一条传导路径。房价上涨期间,投资性房地产资产较多的企业发放了更多的委托贷款,而且委托贷款更多地流向了房地产企业。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认识实业、房地产、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影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中华  张科坤  王晓燕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委托贷款配置的关系及其在不同自由现金流和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是否存在不同的表现。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4—2016年的委托贷款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概率和规模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自由现金流充裕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最后发现,在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权力较大和无大股东监督等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正向作用更大。文章丰富和完善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资本配置的相关研究,对企业的管理者聘任决策以及企业对委托贷款的资本配置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甄德云  沈坤荣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推导税收优惠和创业绩效的潜在关系及影响机制,并使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的376家互联网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是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税收优惠对企业的研发支出产生积极影响,享受的税收优惠越多,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越高;研发占比和研发人员的幸福感在税收优惠和创业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艳  梁日新  李英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加剧导致企业“脱实向虚”的现状越来越严重,进而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金税三期”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金融化程度。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代理问题进而抑制企业金融化,有效发挥了“征税效应”和“治理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避税动机较强的企业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在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中没有显著差异。本文丰富了企业金融化和税收征管的相关研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辛大楞  
金融科技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综合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成本效应两个渠道影响了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即金融科技使得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财务管理费用下降,从而促进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此外,相比于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金融科技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抑制了企业对投机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企业保值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金融科技的支撑作用,同时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政策优惠,进而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亚平  
文章按照创新投入、创新方向和创新路径将创新意愿分为进行研发投入的意愿、开展突破性创新活动的意愿以及进行合作创新的意愿三个方面,选取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引入倾向匹配得分法(PSM),以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意愿为主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于上市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意愿以及开展合作创新的意愿均具有显著激励效应,但对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的意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些结论在不同企业性质和不同外部环境下有所不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亚平  
文章按照创新投入、创新方向和创新路径将创新意愿分为进行研发投入的意愿、开展突破性创新活动的意愿以及进行合作创新的意愿三个方面,选取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引入倾向匹配得分法(PSM),以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意愿为主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于上市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意愿以及开展合作创新的意愿均具有显著激励效应,但对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的意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些结论在不同企业性质和不同外部环境下有所不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玥卓  
创新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政策对企业产生激励作用的原因尚不清晰。选取对我国技术突破有重要作用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采用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聚焦2011年国家对软件与集成电路行业的两个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无显著影响。融资约束、企业避税行为等是税收激励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规模、产权和区域企业有不同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产出促进作用更大。从税收优惠政策长期影响看,该政策对专利申请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发明专利申请在政策发生当年就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明晰税收优惠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产出间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鹏  付向东  
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金税三期工程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加强税收征管能有效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税收征管能缩紧现金流、减少代理成本进而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有效发挥遵从效应与威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征管的治理效果在高利润企业、高外部融资企业、严格内控企业与严格外审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结果对探索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提供了思路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刚  
笔者从微观企业角度对一种形式的地方政府不当税收裁量权进行了量化,为政府干预税收征管活动的路径提供了初步的直接证据,并进一步分析了税收征管对上市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实现机理。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强度与地方政府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文的税收优惠或返还在政府对企业干预较多地区的企业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税收征管强度越高的地区,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越高,具体表现为企业投资价值相关性越强,但这一效应随着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增多而显著减弱。本研究探讨了导致税收征管治理功能扭曲的制度动因,这是探索政府干预行为经济后果在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