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0)
2023(1806)
2022(1620)
2021(1484)
2020(1370)
2019(2947)
2018(2903)
2017(5835)
2016(3269)
2015(3650)
2014(3536)
2013(3643)
2012(3363)
2011(2679)
2010(2633)
2009(2636)
2008(3057)
2007(2778)
2006(2561)
2005(2377)
作者
(7729)
(6456)
(6366)
(6283)
(4094)
(3049)
(2904)
(2467)
(2368)
(2349)
(2264)
(2245)
(2200)
(2150)
(2020)
(1970)
(1916)
(1906)
(1842)
(1729)
(1708)
(1502)
(1497)
(1479)
(1474)
(1472)
(1420)
(1397)
(1364)
(1305)
学科
(21551)
税收(20117)
(19950)
管理(15442)
(14652)
(12381)
(11989)
企业(11989)
(10111)
财务(10111)
财务管理(10082)
企业财务(9600)
(7389)
经济(7378)
(5029)
财政(4338)
(3705)
(2781)
国家(2720)
方法(2550)
收入(2362)
(2176)
数学(2114)
数学方法(2108)
(1995)
(1953)
中国(1949)
业经(1768)
税法(1702)
会计(1684)
机构
学院(39724)
大学(38844)
(18163)
(13867)
经济(13548)
管理(12749)
财经(11545)
(11047)
研究(10881)
理学(10382)
中国(10328)
理学院(10285)
(10265)
管理学(10219)
管理学院(10139)
(10000)
税务(8528)
财经大学(8225)
(7756)
(7232)
(7111)
财政(6445)
(6190)
科学(6069)
(6056)
(6040)
(5955)
国家(5601)
会计(5549)
(5476)
基金
项目(19440)
研究(15593)
科学(14309)
基金(13733)
(11474)
国家(11389)
社会(9607)
科学基金(9597)
社会科(9190)
社会科学(9185)
成果(7205)
编号(7165)
基金项目(7025)
(6742)
(6156)
教育(5965)
资助(5928)
项目编号(5623)
(5512)
(5386)
(5379)
阶段(5375)
自然(5324)
自然科(5192)
自然科学(5191)
阶段性(5146)
自然科学基金(5094)
(4876)
国家社会(4168)
(4117)
期刊
研究(18651)
(18419)
(17130)
经济(17130)
(15791)
(14997)
税务(13288)
中国(6832)
会计(6619)
财会(6589)
学报(5751)
财经(5309)
(4334)
通讯(4219)
会通(4209)
(4190)
(4190)
涉外(4190)
大学(3993)
学学(3827)
管理(3673)
(3456)
金融(3456)
国际(3398)
(3311)
经济研究(3147)
(3123)
财政(3123)
科学(3122)
月刊(2774)
共检索到72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小王  
询问笔录具有程序意义和证据意义,并非可有可无;询问笔录分属当事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取证要求和证据效力各不相同;被询问人身份的证明是询问笔录具备证据效力的要件,应取得相应证明文件;询问笔录中应避免涉嫌限制人身自由和诱导、逼迫;传闻证据不具有证据效力,询问笔录中应避免传闻证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磊   王朝凤  
询问笔录在直接证明金融违法事实中有重要价值,金融监管执法亦对其重视甚高、运用颇多。但在执法中经常遇到被询问人不如实回答、答非所问、前后不一、道听途说、似是而非、主观臆断等问题,这对金融监管执法造成了一定干扰。鉴于询问笔录主观性、人为性较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它具有近期证明性而非历史证明性的本质属性,并以此为逻辑分析的起点,剖析了询问笔录天然具有的客观不准确性、趋利避害性、不稳定性、传闻性、非事实的意见等属性及由此属性牵引出事实认定方面的风险。正是这些属性及风险的存在,易造成金融违法事实认定上的偏差。因此,亟须对询问笔录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思考,进而探索改善执法实践中对询问笔录的观念认知与取舍运用,以期为准确认定金融违法事实、有效打击金融违法行为,奠定一定的证据理论与实践基础。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天林  
询证函既为审计常用程序和审计证据之一,也是诉讼证据,具有相应法律效力。询证函在实务操作中表现形式各异,其法律效果也迥然不同。准确定性其法律属性,正确适用法律,有利于防范和控制实务操作法律风险,最终实现合法利益保护最大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晓楠  
"对赌合同",即估值调整合同(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是指股权投资者与融资公司原股东在达成融资协议时,对于企业未来风险事项暂不争议,而是约定根据运营的实际情况调整企业的估值,从而重新划定双方的利润边界。关于"对赌合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秦文献  
逆向劳务派遣被普遍认为是无效派遣,而实际上逆向劳务派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争议的逆向劳务派遣仅限于要派单位在未解除或终止此前的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情形下刻意使员工转变身份的狭义范畴。对此,应当确认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已经解除,逆向劳务派遣才有效。而法律规定的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应为倡导性适用,而非强制性执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公子晨  
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65条采案卷排他性原则,将行政处罚听证笔录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根据,这被学界解读为将司法审查的范围限制于听证笔录。但是,这一解读并非案卷排他性原则的应有之义,不能因对听证笔录的形式审查更具效率而牺牲实质正义。法院根据听证笔录以外事实裁判并不破坏行政自治权,也不影响群众对听证制度的认同。无论是将行政处罚听证笔录作为程序问题还是事实问题进行审查,都应当承认法院可以根据听证笔录以外证据作出裁判。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海志  
目前,农产品定价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阐述农产品定价构成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以及我国农产品定价的法律效力属性,进而研究了农产品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法律效力视角提出了解决农产定价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东平  陈敦  
商业登记的法律效力是商业登记制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但我国学者鲜有人对此进行认真的探讨。本文借鉴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大量立法资料,根据与登记有关的主体和登记事项的不同,对商业登记的法律效力从不同的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铮  王琼  
在实务中我们经常用到“同意”和“确认”两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同意”的解释是,对某种主张表示相同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卢少杰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承运人欲对表面状况不良的装运货物签发不清洁提单,一般情况下由于银行不接受不清洁提单,托运人不能凭此结汇,因而往往向承运人出具保函(Letter of Indemnity),让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并保证赔偿承运人因签发清洁提单而遭受的损失。对于这种保函在法律上是否有效,是货方和承运人都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按照传统的民法理论,承运人没有按照货物的实际情况签发提单,违背了民事活动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往往构成与托运人串通,对善意收货人进行欺诈,因而这种保函在法律上无效,承运人因向收货人或提单持有人赔偿而遭受的损失不能向托运人追偿。英美国家即大都持这一观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古小东  
独立担保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担保方式的不足与缺陷,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独立担保借鉴了信用证的运作机制,即独立性原则和欺诈例外原则,在运作机制良好的情形下,其能够实现债权人、担保人和债务人的“三方共赢”。提高经济效率和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要求,也使得大多数国家都认可了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经济贸易中的效力。我国对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的法律效力均应予以承认,并加强研究和立法规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顾光  
独立审计准则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不仅给注册会计师明确了审计的质量是什么,而且也向委托人及其他社会公众表明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只要达到了这个标准,审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俊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改制的进程加快,因股权转让引起纠纷案件越来越多,其中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是该类案件经常发生争议且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分别从股权转让的法律含义、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及效力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