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49)
- 2023(6142)
- 2022(5296)
- 2021(4742)
- 2020(4144)
- 2019(9169)
- 2018(9034)
- 2017(17488)
- 2016(9626)
- 2015(10543)
- 2014(10593)
- 2013(10491)
- 2012(9540)
- 2011(8247)
- 2010(8299)
- 2009(8252)
- 2008(8668)
- 2007(7754)
- 2006(6928)
- 2005(6548)
- 学科
- 管理(40085)
- 业(34916)
- 济(33004)
- 经济(32920)
- 企(32119)
- 企业(32119)
- 财(23766)
- 税(21742)
- 税收(20287)
- 收(20117)
- 务(16107)
- 财务(16087)
- 财务管理(16047)
- 企业财务(15326)
- 制(12830)
- 方法(12601)
- 数学(10541)
- 数学方法(10446)
- 体(8964)
- 中国(8920)
- 业经(8786)
- 农(8110)
- 体制(7812)
- 银(7026)
- 银行(7021)
- 财政(6935)
- 行(6449)
- 融(6410)
- 金融(6408)
- 贸(5984)
- 机构
- 学院(131737)
- 大学(131491)
- 济(56262)
- 经济(55103)
- 管理(49918)
- 理学(42366)
- 理学院(41977)
- 管理学(41439)
- 管理学院(41173)
- 研究(40939)
- 财(39181)
- 中国(33714)
- 财经(27900)
- 京(26716)
- 经(25027)
- 江(21801)
- 科学(21178)
- 财经大学(20457)
- 所(20025)
- 中心(18504)
- 经济学(18046)
- 北京(16968)
- 研究所(16852)
- 经济学院(16271)
- 州(16239)
- 农(15418)
- 省(15107)
- 院(14933)
- 业大(14705)
- 商学(14462)
- 基金
- 项目(79840)
- 科学(63641)
- 研究(61644)
- 基金(59506)
- 家(50110)
- 国家(49697)
- 科学基金(43715)
- 社会(41247)
- 社会科(39211)
- 社会科学(39200)
- 基金项目(30838)
- 省(30121)
- 教育(27724)
- 自然(26240)
- 自然科(25631)
- 自然科学(25626)
- 自然科学基金(25198)
- 编号(24951)
- 划(24773)
- 资助(24196)
- 制(22744)
- 成果(21913)
- 部(18642)
- 性(18123)
- 国家社会(17605)
- 重点(17591)
- 创(16950)
- 课题(16873)
- 教育部(16752)
- 项目编号(16427)
共检索到214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萍
税务公益诉讼基于保护国家财产和依法治税的现实需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税务公益诉讼已初步形成诉前程序和诉讼程序的关键制度框架。目前,税务公益诉讼的领域和范围较为有限,保护公共利益和督促税务机关履责的功能实现较为形式化。税务公益诉讼需回归公益之诉、客观之诉的原初本质,可以通过确立税务公益诉讼的法治基础、构建以权力监督为要旨的诉前程序、优化以权益保障为中心的诉讼程序实现税务公益诉讼的机制升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卫红 张翼翔 吕艳华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依法确立后,税务机关面临的税务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可能增加,对税务机关的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公益诉讼的目的和价值认识不足,相关的应对制度尚不完善,难以准确应对可能面临的税务行政公益诉讼。本文在对税务机关应对税务行政公益诉讼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认为税务机关应当在了解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内涵和目的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税务行政公益诉讼防控、应对、问责、协作制度,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主动防控和应对税务行政公益诉讼提供明确的制度指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罗亚苍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税务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极具实践与理论双重分析价值,从程序流转看,具有诉前检察建议与提起诉讼显著失衡的形式特征,深入探究则揭开其功能定位存在泛化、受案范围涉嫌越界、违法履职判断过于主观等基本特征。毋庸置疑,税务行政公益诉讼的功能定位应为检察法律监督,而税收债权能否归类为“国有财产”当由权力机关解释,不能简单以税款损失倒推税务责任而判定可诉性。因此,要尽快出台统一的行政公益诉讼法律规范,建立办理案件协作配合机制,健全多方主体参与的程序构造,并完善税务内控机制,助推税务行政公益诉讼良性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况安全 李峰
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应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的权利,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为主,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模式。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机制 模式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韩进川
行政公益诉讼可以使人民参加国家事务管理与监督的法律权利得到实现。从财税领域来看,行政公益诉讼表现为纳税人公益诉讼,是由纳税人以其纳税人身份提起请求禁止财政公共资金违法支出、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的诉讼,以使公共利益免受侵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利根 李新庄 钱德洲 沙亮
研究目的:指出当前违法用地问题突出,分析土地制度还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法理推断法、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1)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监管、保护的模式不利于实现国家土地资源安全;(2)健全社会公益监督机制有助于提升土地资源的监管、保护力度及其效果。研究结论:构建行政与公益诉讼特殊司法救济双轨并行保护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由于单个受害者的经济实力以及诉讼能力远不及污染企业,为了弥补受害者个体诉讼能力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赋予环境公益组织有限的诉权,给予他们适格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充分保护广大民众的环境公共利益。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公益诉讼 适格原告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穆新军
美国的税务诉讼制度及其借鉴穆新军一、美国税务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美国的税收征管采取纳税人自行申报、自行缴纳的做法(本文主要讨论个人所得税)。每年的纳税申报期开始后,纳税人就会收到国内税收局(InternalRevenueService,英文缩写IRS)...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军
税务行政诉讼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税务纠纷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旨在保障纳税人等税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监督税务机关正确执法。我国税务行政诉讼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颁布实施而正式建立、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务行政诉讼。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桂英
在我国,"税务诉讼"一词多用在税务行政诉讼范畴内,特指纳税人针对税务机关提起的行政诉讼。税务诉讼不应仅限于行政诉讼中,还应存在于其他诉讼领域。厘定税务诉讼,应以税务诉讼在内容上的涉税性与在形式上的诉讼性为标准,涵盖一切与解决税务争议有关的诉讼活动,外延上包含税务行政诉讼、税务民事诉讼和税务刑事诉讼,税务诉讼具有多重性、综合性、复杂性、多元性及多样性等特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文超
本文以杭州九合公司商铺经营使用权转租收入引发的所得税纳税纠纷为例,从经济实质和税收法规条文层面对所得税计税基础进行分析,再从税法普适性角度对案例反映出的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最后从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提出综合运用反馈机制和倒逼机制改进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协作体系。
关键词:
税法普适性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协作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文超
本文以杭州九合公司商铺经营使用权转租收入引发的所得税纳税纠纷为例,从经济实质和税收法规条文层面对所得税计税基础进行分析,再从税法普适性角度对案例反映出的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最后从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提出综合运用反馈机制和倒逼机制改进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协作体系。
关键词:
税法普适性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协作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其华
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机制,我国涉税行政公益诉讼具有督促涉税行政行为的依法实施、防范国家税收流失的正向功能,体现出明显的制度优势。但该制度在实践层面所呈现出的检察机关权能混同、第三人难以有效介入、行政行为违法的认定标准不明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制度的实践效果,限制了该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法律规范供给不足所导致的制度目标界定不明、与其他相似制度在适用范围上存在重叠或真空,以及违法行政行为认定标准不清等因素。对此,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涉税行政公益诉讼机制,倡导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明确划定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并给行政行为违法设置更为灵活妥适的认定标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岩波 戴瑞
通过建立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弥补中国现行反垄断法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不足,是2022年《反垄断法》修订的一大亮点,契合反垄断法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立法目标,也是中国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和公益维护职能的重要体现。但是,中国新建立的反垄断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存在性质定位不明、法条设计简单、程序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尤其是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之间的定位与衔接问题,直接影响该制度的正确实施。通过对反垄断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学与经济学理论梳理,分析中国反垄断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实施存在的现实困境,发现反垄断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进行制度重构,合理设计反垄断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与反垄断行政执法的衔接机制,才能在尊重反垄断行政执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监督功能,提高执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确保反垄断法实施的系统性和协调性。通过“法法衔接”进一步体现反垄断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兼顾公益性和私益性的特点,达到弥补单个主体损失实现维护消费者福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