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4)
- 2023(13744)
- 2022(11450)
- 2021(10118)
- 2020(8246)
- 2019(18645)
- 2018(18246)
- 2017(35314)
- 2016(18955)
- 2015(20874)
- 2014(20938)
- 2013(21135)
- 2012(20038)
- 2011(18520)
- 2010(19023)
- 2009(18186)
- 2008(17967)
- 2007(16586)
- 2006(15294)
- 2005(14676)
- 学科
- 济(101527)
- 经济(101406)
- 管理(58544)
- 业(53335)
- 企(43441)
- 企业(43441)
- 方法(30623)
- 中国(29022)
- 地方(27331)
- 财(26756)
- 数学(25950)
- 数学方法(25775)
- 农(23630)
- 业经(22403)
- 制(21972)
- 税(21912)
- 税收(20454)
- 收(20280)
- 学(18677)
- 融(17001)
- 金融(16995)
- 银(16693)
- 银行(16673)
- 地方经济(16584)
- 行(16122)
- 体(16016)
- 农业(15909)
- 贸(15080)
- 贸易(15064)
- 环境(14969)
- 机构
- 学院(285374)
- 大学(285186)
- 济(131597)
- 经济(129058)
- 研究(105034)
- 管理(101213)
- 理学(84606)
- 理学院(83586)
- 管理学(82501)
- 管理学院(81933)
- 中国(80708)
- 财(68442)
- 京(60543)
- 科学(58728)
- 所(53488)
- 财经(51542)
- 研究所(47154)
- 江(46601)
- 经(46377)
- 中心(45402)
- 经济学(42964)
- 农(41586)
- 北京(39265)
- 范(38322)
- 经济学院(38298)
- 师范(37984)
- 财经大学(37646)
- 院(37338)
- 州(36348)
- 业大(34706)
- 基金
- 项目(172508)
- 科学(136891)
- 研究(130565)
- 基金(125452)
- 家(107732)
- 国家(106805)
- 科学基金(91523)
- 社会(87488)
- 社会科(83165)
- 社会科学(83148)
- 省(66985)
- 基金项目(64687)
- 教育(58785)
- 划(55510)
- 自然(53822)
- 自然科(52539)
- 自然科学(52527)
- 自然科学基金(51614)
- 编号(51402)
- 资助(51307)
- 成果(44243)
- 发(42817)
- 重点(39624)
- 部(38973)
- 课题(37453)
- 国家社会(37361)
- 制(37049)
- 创(35594)
- 发展(35379)
- 展(34816)
- 期刊
- 济(164064)
- 经济(164064)
- 研究(104052)
- 中国(63454)
- 财(54114)
- 管理(41608)
- 学报(40757)
- 农(39998)
- 科学(37935)
- 融(32225)
- 金融(32225)
- 大学(31855)
- 教育(31081)
- 学学(29972)
- 财经(27766)
- 经济研究(27687)
- 农业(26441)
- 技术(24509)
- 业经(24407)
- 经(24068)
- 问题(21173)
- 务(17489)
- 贸(16874)
- 税(16396)
- 国际(15678)
- 技术经济(15488)
- 世界(15137)
- 税务(14614)
- 商业(13361)
- 经济问题(13175)
共检索到470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谷兰娟 王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文基于发展与共享理念构建了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固定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税制结构对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直接税比重与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正相关,间接税比重则与之相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税比重的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应首当其冲。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当人均GDP超过一定标准时,直接税占比越高越能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在这一阶段,提高直接税比重的重点仍然是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研究结论为中国税制结构调整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思路,明确定位了不同税系、不同税种在提升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司婧雯
发展民营经济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民营是民富的基础,民营经济不仅不能被消灭,而且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民营民富的共同富裕道路,既是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需要民营企业的自身努力来转型升级和调整布局,还需要完善制度保障和进行价值引领,从而为民营经济充分发展、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激发内部动力与提供外部条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向云 陆倩 李芷萱
数字经济正在引领中国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已经成为推进共同富裕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维度测度了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进而利用2011—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发展,既具有提升总体富裕水平的“做大蛋糕”效应,又具有推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但目前“做大蛋糕”效应更强。(2)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可加快共同富裕发展。(3)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发展的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维度和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阶段的赋能效果更明显。上述结论对探索我国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梦根 周元任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追求的核心目标。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企业和家庭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设计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了2011~2017年全国及地区数字经济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匹配,从“促增长”和“调分配”双重视角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参与机会分享和发展成果分享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可以提升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基础性和享受性支出,缩小群体内部的收入和支出不平等。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社会参与和财富创造效应增加居民收入,通过收入效应和降低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支出,两类影响机制在低收入(支出)群体中更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受“数字鸿沟”影响,数字经济对非常规任务中低技能、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群体的创收增益效应并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和分享性,积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钞小静 王灿
资本主义国家在“黄金时期”形成了劳资联合的调节模式,改善分配关系并激发有效需求,支撑福特主义积累体制有效运行,形成了更快更高质量的增长并提高了更多劳动者的福利水平。法国调节学派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针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了具有动态特征和累积因果循环联系的经济增长框架,分析了工资利润分配方式调整如何通过有效需求扩张的方式反馈到资本再生产以及技术转变的过程,提出生产率、利润(积累与投资)、实际工资(需求)在“正反馈机制”下的协同增长模式,阐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充分借鉴法国调节学派的观点,针对现阶段我国出现的收入分配问题和内需不足的转型困境,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形成更加公平的生产关系以促进更高质量的生产力,以公平促发展。转变我国过去“非平衡”的积累体制,具体需要从完善分配方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就业市场、加强就业保护,“量力而行”完善福利保障体制,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等方面重构调节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忠宝
论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田忠宝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它在我国的实现是以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和各个社会成员在经济收入层次上获得相当程度的共同提高为标志的。但是,如同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中任何一种目标的实现进程一样,共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地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地区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差异逐渐缩小;二者协同发展水平非均衡性逐渐下降,不存在极化现象,但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呈非均衡性,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地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地区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差异逐渐缩小;二者协同发展水平非均衡性逐渐下降,不存在极化现象,但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呈非均衡性,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维嘉 储德银 纪凡
本文从“总体富裕”和“发展共享”两个维度测度我国281个地级市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我国税制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提高直接税比重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而且这一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考察结果显示,增值税对共同富裕具有反向作用,而提高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比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同时,税制结构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为促进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通过提升直接税比重逐步形成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还要不断优化间接税的内部结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贾敬全 陶冶
构建现代化税制体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为避免单一要素测度共同富裕的片面性,厘清税制结构与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文章从发展、共享与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测算共同富裕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10—2021年长三角26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直接税比重对共同富裕的实现有积极作用,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税制结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税制结构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即仅在Ⅰ类小城市中成立,其他城市效应并不显著。据此,应推动提升直接税比重的税制结构改革,依托所得税改革优化税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择机推进主体税种税制改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绍东 邹赛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也形成了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粗放型低水平增长模式,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劳资差距、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共同富裕面临着严重障碍。从生产分工深化、市场规模扩张、分配结构优化以及消费需求提升四者之间的互动增强机制出发,提炼概括了“马克思—斯密—杨格定理”,提出要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向“国内大循环”,通过国内市场扩张促进分工深化,把粗放型低水平增长模式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将通过技术劳动报酬提升效应、实体经济资源集聚效应、产业区域布局优化效应以及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效应等四种效应,有效缩小劳资、行业、区域和城乡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梦娜 王梓印 周云波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城市层面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目标是否与共同富裕实现目标高度吻合;进一步探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传导机制作用,以及城市规模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数字经济在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均能够发挥正向驱动作用,而且在生产、流通和交换三个领域均能够发挥正外部性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提高当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是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有效传导渠道;城市规模存在倒U型影响作用,并表现出区域数字鸿沟的存在性。(3)无论按照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划分,还是按照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划分,数字经济发展均正向影响共同富裕进程。为此,各地区应加快培育高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加速融合数据要素与高质量劳动者形成新质生产力,合理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长玉 赵启程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拐点处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约为0.975。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一方面,对外开放度越高,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越显著;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会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加大而弱化。(3)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但对邻近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芝清 杨子生
文章以共同富裕内涵与特征为逻辑起点,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综合发展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揭示我国省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在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方面,东部地区水平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均大于我国平均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分布格局;省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等级板块结构特征。科技创新要素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驱动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刘路锋
实现居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如何促进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共进成为当前研究重点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分析了2011—2020年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水平研究期内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跌落,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则呈整体逐年上升趋势;两者均呈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但中上游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相近。2)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重庆和贵州两地上升较快,2020年各省市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下游地区高于其他地区。3)GTWR模型表明,人口密度、环境治理投入、旅游收入占比、人均GDP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时期各因素对地区影响强度和波动方向不同,其中人均GDP影响为正向且影响作用较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