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4)
2023(13652)
2022(11004)
2021(10355)
2020(8199)
2019(18336)
2018(18014)
2017(33093)
2016(18336)
2015(20174)
2014(19436)
2013(18851)
2012(17149)
2011(15455)
2010(15740)
2009(15106)
2008(15259)
2007(13656)
2006(12580)
2005(11655)
作者
(51049)
(42589)
(42300)
(40609)
(27022)
(20412)
(18883)
(16247)
(16206)
(15265)
(14822)
(14264)
(13892)
(13857)
(13717)
(13299)
(12599)
(12377)
(12272)
(12206)
(10870)
(10467)
(10400)
(9834)
(9649)
(9575)
(9547)
(9498)
(8639)
(8557)
学科
(65043)
经济(64938)
管理(58400)
(53017)
(46957)
企业(46957)
(23465)
方法(23200)
(21824)
中国(20651)
税收(20375)
(20370)
(20204)
业经(19072)
(18935)
数学(18242)
数学方法(17969)
技术(15637)
理论(14988)
(14909)
(14551)
(13451)
银行(13416)
(12864)
(12644)
金融(12641)
(12484)
财务(12463)
财务管理(12433)
农业(12189)
机构
大学(251091)
学院(250581)
(101913)
经济(99683)
管理(89946)
研究(89456)
理学(75957)
理学院(75090)
管理学(73908)
管理学院(73414)
中国(68782)
(56667)
(53814)
科学(52390)
(45160)
财经(41610)
(41356)
(40807)
研究所(40133)
中心(39423)
(37613)
业大(34557)
北京(34405)
(33221)
(32910)
师范(32807)
经济学(32301)
(32175)
农业(31668)
财经大学(30726)
基金
项目(160731)
科学(126595)
研究(122145)
基金(114656)
(100780)
国家(99875)
科学基金(84771)
社会(77603)
社会科(73368)
社会科学(73352)
(63573)
基金项目(58549)
教育(57301)
(53426)
自然(51870)
自然科(50653)
自然科学(50636)
自然科学基金(49764)
编号(49347)
资助(45663)
成果(42526)
重点(37374)
(36885)
课题(36420)
(35860)
(35596)
(35205)
创新(34633)
国家社会(32875)
(32587)
期刊
(120292)
经济(120292)
研究(86714)
中国(61226)
(46368)
学报(40044)
教育(38902)
管理(38605)
(38415)
科学(35771)
大学(31223)
学学(28871)
农业(25554)
(25137)
金融(25137)
技术(23271)
财经(21394)
经济研究(19665)
(18565)
业经(18231)
(17529)
(15950)
问题(14984)
税务(14173)
(14073)
(12683)
科技(12512)
(12275)
职业(11712)
技术经济(11597)
共检索到405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王朋飞   吕婉莹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税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税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质生产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催化剂。笔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理论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理论基础,分别从三次产业革命的历史视角和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视角,探讨了税制改革赋能生产力的历史作用和生成机制,并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本原则,从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三个维度提出税制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为当前和未来阶段开展税制改革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突破为关键路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特征,是一种对传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产生颠覆性变革的生产力发展模式。从理论基础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科技创新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时代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起点、新要素、新模式与新动能的生产力,是我国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总结。为此,应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及优化科技政策支持,推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水平的质变跃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鉴于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举措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据要素和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统一性为基础,探讨了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从理论逻辑看,数据要素不仅能够直接赋能生产力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还能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催生的众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从现实挑战看,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数据要素价值难以充分释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以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滞后等问题。最后,从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数据要素倍增效应等视角提出了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军   田山俊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职业本科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职业本科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在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职教观念陈旧、制度框架不完善、产教融合不深、对外开放落后等现实挑战。对此,职业本科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强化政策引导,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本科教育的制度体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深化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对外开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兰兰  
新质生产力是以AI技术、生物技术等为基础,以创新、科技、知识等为动力,以新经济、新产业、新商业为载体的生产力形态。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不仅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还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培养新人才、创建新机制。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赋能新质生产力能力不足、自身结构与新质生产力需要不适应、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等挑战。为此,要确立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新定位,建立以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育人新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结构需求侧相协调,建构深度参与全球教育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文   余琦  
生产力是撬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是决定文明形态变迁的根本力量。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是符合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的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培育国家竞争优势、超越工业文明的关键,而且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应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发展新动能,丰富和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应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创造生态文明新形态;应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现代化新形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丽锦   胡晓明   王文华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自身携带的创新属性和质优特征与制造业价值转型在新发展理念思想引领、价值创造模式跃迁目标、科技创新动力驱动和因地制宜发展节奏上保持了天然的价值契合性。新质生产力基于技术与要素的融合,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组织结构动态调整、生产服务体系智能化转变和产品生态市场化提升四个方面形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价值转型的作用机制。因此,基于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价值转型的紧密联系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语境,文章提出了聚焦产业高端、激发创新活力、保障发展基础、活跃人力资本四项赋能制造业价值转型策略路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穆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粮食产业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粮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组织优化、经营增效、韧性增强和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前沿技术发展滞后、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同不足以及科研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梯队优化建设、不同类型组织体系的协同创新以及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最后,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支撑和政策支持三个角度,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景师   徐兰   郭高萍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对生产要素进行重塑。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数智化发展趋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的融合,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四链”融合的视角,职业教育可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实践路径如下:一是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需求,瞄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主阵地,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二是紧抓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聚焦新质生产力数智化发展的趋势,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导向;三是围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链发展的需要,紧扣新质生产力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多样化需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蕙芳   奚康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科教融汇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科教融汇的历史进程、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分析,从理论逻辑、社会逻辑和技术逻辑三个层面阐述了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科教融汇本质上是通过合理的科教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但面临治理环境缺乏支撑、科教赋能建设不足、创新融合深度缺乏等现实困境。因此,可从实践出发,从以下方面探索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形塑科教文化生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人才培养供需耦合,提供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完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数字技术运用场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