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70)
- 2023(17999)
- 2022(15182)
- 2021(14129)
- 2020(12261)
- 2019(27669)
- 2018(27615)
- 2017(52487)
- 2016(28532)
- 2015(31355)
- 2014(30980)
- 2013(30656)
- 2012(27633)
- 2011(24296)
- 2010(24380)
- 2009(23052)
- 2008(23205)
- 2007(20451)
- 2006(18277)
- 2005(16449)
- 学科
- 济(116625)
- 经济(116458)
- 业(107657)
- 管理(103344)
- 企(95676)
- 企业(95676)
- 方法(55960)
- 数学(46575)
- 数学方法(46111)
- 财(43403)
- 农(35566)
- 业经(33730)
- 制(29196)
- 务(28988)
- 财务(28927)
- 财务管理(28871)
- 中国(27674)
- 企业财务(27465)
- 农业(25067)
- 税(22392)
- 技术(21032)
- 税收(20908)
- 体(20806)
- 收(20724)
- 贸(20349)
- 贸易(20339)
- 易(19800)
- 划(19777)
- 理论(19761)
- 和(19536)
- 机构
- 学院(396680)
- 大学(393819)
- 济(166930)
- 经济(163764)
- 管理(161796)
- 理学(138193)
- 理学院(136867)
- 管理学(134916)
- 管理学院(134140)
- 研究(122485)
- 中国(99493)
- 财(87700)
- 京(80977)
- 科学(71845)
- 财经(67199)
- 农(66432)
- 江(61428)
- 经(61121)
- 所(59994)
- 中心(58619)
- 业大(57883)
- 研究所(53367)
- 农业(51914)
- 经济学(51225)
- 北京(50166)
- 财经大学(49785)
- 州(47452)
- 经济学院(46425)
- 范(44606)
- 商学(44484)
- 基金
- 项目(261043)
- 科学(207271)
- 基金(192862)
- 研究(189290)
- 家(167589)
- 国家(166162)
- 科学基金(145030)
- 社会(123050)
- 社会科(116906)
- 社会科学(116877)
- 基金项目(102138)
- 省(101756)
- 自然(94543)
- 自然科(92327)
- 自然科学(92297)
- 自然科学基金(90746)
- 教育(87749)
- 划(84677)
- 资助(78586)
- 编号(74656)
- 成果(59588)
- 部(58500)
- 重点(58303)
- 创(56802)
- 发(54343)
- 创新(52610)
- 制(52279)
- 国家社会(51746)
- 课题(51112)
- 教育部(51021)
- 期刊
- 济(184611)
- 经济(184611)
- 研究(117332)
- 中国(77359)
- 财(74487)
- 管理(67241)
- 农(59964)
- 学报(58328)
- 科学(54437)
- 大学(45730)
- 学学(43655)
- 农业(40011)
- 融(39824)
- 金融(39824)
- 技术(37414)
- 教育(35192)
- 财经(34142)
- 业经(30677)
- 经(29268)
- 经济研究(29139)
- 业(24698)
- 问题(24145)
- 财会(21342)
- 技术经济(20947)
- 务(19906)
- 会计(19356)
- 版(18854)
- 贸(18541)
- 现代(18439)
- 统计(18375)
共检索到598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素波 王耀东
以"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作为研究契机,基于2008~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深入探讨"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对企业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营改增"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因产权性质、政府补助、高管特征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拓展了税制改革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税制改革 盈余管理 营改增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克兢 邢宝心 万清清 徐媛媛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巡视监督的视角考察了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巡视监督能够有效的抑制企业盈余管理,降低24%的应计盈余管理和22%的真实盈余管理。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倾向得分法之后的结论依然稳健;相对于地方巡视监督而言,中央巡视监督对企业盈余管理治理的效果更为显著;巡视监督对于腐败地区企业盈余管理治理效应更强。本文丰富了国家治理体系发挥公司治理效应的文献体系,揭示了制度建设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恒 李川川 宫方茗
本文基于2008—2014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将“营改增”视为税制结构调整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创新能力和绿色技能人才外溢的维度考察了税制结构调整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没有实行“营改增”的省份,经历“营改增”省份的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平行趋势检验、更换被解释变量、子样本回归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渠道发挥作用:一是研发外包效应,即“营改增”后企业会通过“抵扣渠道”增加外购的研发和技术服务,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减少企业的碳排放强度;二是绿色人才外溢效应,即改革导致了绿色服务部门扩张,推动了绿色人才向制造业流动,进而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绿色排放意识,最终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本文从碳减排的新视角探讨了“营改增”对制造业的影响,并基于增值税抵扣、研发服务税收优惠和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三个视角,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卫兵 王利霞
减税降费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经营策略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可能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即增加企业经营性投资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替代效应,以及缓解融资约束而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富余效应。本文基于我国 "营改增"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第二,"营改增"主要通过刺激企业经营性投资的替代效应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抑制作用,但并未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营改增"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强于国有企业,且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减税降费政策除了可直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外,对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始烨
基于2012年起试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所具有的"准自然实验(QuasiNatural Experiment)"性质,以2010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模型,通过对比"营改增"前后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变化,考察该项改革对企业创新力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企业产权性质与所处区域的金融市场程度的不同对改革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营改增"显著地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力度;(2)"营改增"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较国有企业更显著;(3)"营改增"后处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较其他地区更显著;(4)"营改增"后处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较国有企业更显著。结论能够为研究"营改增"与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变化的关系提供实证证据,并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方式提供针对性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于连超 耿弘基 王雷 刘强
本文以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契机,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0年的经验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绿色税制改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税制改革能够降低审计费用,且与国有企业相比,绿色税制改革更能降低非国有企业审计费用。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绿色税制改革能够通过促进企业优化环境内部控制、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改善环境信息披露来降低企业环境风险,从而促使审计师降低审计费用。补充性检验发现,绿色税制改革能够降低企业环境违规风险和企业环境成本风险,进一步印证了绿色税制改革能够治理由环境风险引致的审计费用上升的内在逻辑。研究结论揭示了绿色税制改革在审计市场上的有效性,拓展了审计费用的制度因素研究,为政府完善绿色税制、企业优化环境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祥钟 林浩强 张泽涛
当前新形势下,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是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渠道。本文以2007年续贷政策变动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续贷政策变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续贷限制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投资机会较多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来说,续贷政策收紧抑制其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与现金持有在续贷限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改进银行续贷政策以促进企业风险承担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翟 王文晓
2007年中国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笔者以2005—2013年间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中国《物权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通过实证检验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变化,揭示二者的影响关系及其机理。结果证实:中国担保物权制度改革显著推动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提升,其间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改善融资约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通过提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调整企业负债期限结构和改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三个渠道缓解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提升效应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以来自中国《物权法》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揭示了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机理,拓展了国际贸易和分工理论,丰富了“法与贸易”研究领域的现有文献,为通过法律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牧扬 刘烨 李殊琦
2011年11月16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出台对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结合"营改增"在各行业和各区域实施的差异,研究宏观层面的税收制度对企业避税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之后流转税税负下降的公司出于避税的目的,倾向于选择应计项目降低盈余水平,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不确定;而"营改增"之后流转税税负上升的公司利用应计或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纳税筹划的行为不明显。这为税制对于私人部门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实证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芦雪瑶
资本市场开放是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文章以中国启动"陆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引入"陆港通"机制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增强外部监督,削弱企业避税的动机和能力,进而发挥资本市场开放的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治理作用在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及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与企业内部治理存在协同效应,但未能产生对外部税收征管的替代效应。本研究为坚定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战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实现税收公平和正义、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陆港通 企业避税 公司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潇涵 周定根 刘东华
为探究节能低碳能否顺应制造业“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战略目标,释放环保与经济双重红利,文章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制造企业出口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影响出口绩效的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节能低碳政策显著改善了企业出口绩效,包括出口规模扩张、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产品价格降低;机制检验揭示了节能低碳政策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出口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工贸易企业对节能低碳政策更敏感,而市场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节能低碳政策对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据此佐证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的“强波特假说”,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潇涵 周定根 刘东华
为探究节能低碳能否顺应制造业“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战略目标,释放环保与经济双重红利,文章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制造企业出口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影响出口绩效的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节能低碳政策显著改善了企业出口绩效,包括出口规模扩张、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产品价格降低;机制检验揭示了节能低碳政策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出口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工贸易企业对节能低碳政策更敏感,而市场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节能低碳政策对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据此佐证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的“强波特假说”,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宝顺 邓粞元 刘冰熙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的同时,也给社会资本方的经营带来影响。企业参与PPP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否有助于其税负的减轻?基于PPP概念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准自然实验框架实证研究了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PPP提高了其避税程度,降低了税负水平。分行业看,建筑业效应在统计上最为显著,而电力、热力等市政建设类项目企业参与PPP后税负不降反升。分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有显著的降低,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政策启示是在严格执行显性税收优惠的同时,规范PPP项目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
PPP 税负 准自然实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润 孙雪娇
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刻画社会信用,并以此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盈余管理角度分析社会信用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社会信用显著降低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化声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效应是其发挥治理作用的重要路径;且社会信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在地区法治水平较高、代理成本较高和地区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的企业更为明显。
关键词:
社会信用 盈余管理 信息不对称 企业声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艳 梁日新 李英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加剧导致企业“脱实向虚”的现状越来越严重,进而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金税三期”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金融化程度。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代理问题进而抑制企业金融化,有效发挥了“征税效应”和“治理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避税动机较强的企业以及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在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中没有显著差异。本文丰富了企业金融化和税收征管的相关研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业减税是否会加剧收入不平等?——基于“营改增”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法治环境、融资支持与企业创新——来自司法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诚信”的企业诚信吗?——基于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
智能化监管与企业盈余管理选择——基于金税三期的自然实验
政府财政激励、税收征管动机与企业盈余管理——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自然实验的研究
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影响了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吗?——来自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营改增对企业所得税的传导效应——基于避税行为与盈余管理的考察视角
担保物权制度改革、融资约束与企业现金持有——基于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政治成本视域下重污染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研究——基于雾霾规制颁布的准自然实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