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2)
- 2023(9262)
- 2022(8383)
- 2021(7993)
- 2020(6653)
- 2019(15606)
- 2018(15630)
- 2017(30915)
- 2016(16868)
- 2015(18937)
- 2014(18877)
- 2013(18876)
- 2012(17064)
- 2011(15152)
- 2010(14851)
- 2009(13507)
- 2008(13066)
- 2007(11119)
- 2006(9765)
- 2005(8387)
- 学科
- 济(61785)
- 经济(61712)
- 管理(49086)
- 业(45503)
- 企(39170)
- 企业(39170)
- 方法(30730)
- 数学(26652)
- 数学方法(26346)
- 税(21656)
- 财(20467)
- 税收(20226)
- 收(20057)
- 农(15604)
- 中国(15114)
- 学(13932)
- 业经(13640)
- 地方(12632)
- 务(12282)
- 财务(12223)
- 财务管理(12206)
- 企业财务(11588)
- 和(11528)
- 理论(11046)
- 贸(10787)
- 贸易(10783)
- 易(10462)
- 环境(10413)
- 农业(10251)
- 制(10209)
- 机构
- 大学(231540)
- 学院(229838)
- 管理(95402)
- 济(86643)
- 经济(84631)
- 理学(83566)
- 理学院(82692)
- 管理学(81362)
- 管理学院(80965)
- 研究(72752)
- 中国(52572)
- 京(49176)
- 科学(46442)
- 财(45243)
- 所(35898)
- 财经(35477)
- 业大(33922)
- 农(32955)
- 研究所(32597)
- 中心(32302)
- 经(32197)
- 江(32154)
- 北京(31284)
- 范(29522)
- 师范(29289)
- 州(26584)
- 院(26545)
- 财经大学(26404)
- 农业(25762)
- 经济学(24892)
- 基金
- 项目(161127)
- 科学(126024)
- 研究(119265)
- 基金(116552)
- 家(100796)
- 国家(99978)
- 科学基金(86253)
- 社会(72960)
- 社会科(69123)
- 社会科学(69103)
- 基金项目(62880)
- 省(62285)
- 自然(56892)
- 自然科(55543)
- 自然科学(55530)
- 自然科学基金(54521)
- 教育(53714)
- 划(52690)
- 编号(50109)
- 资助(48172)
- 成果(40751)
- 部(35139)
- 重点(35116)
- 创(33502)
- 发(33365)
- 课题(33099)
- 项目编号(31823)
- 创新(31163)
- 科研(30891)
- 大学(30328)
共检索到326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济川
从彻底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的长远需要出发,我提出税利分流改革应该建立过渡方案和目标方案的设想。本篇着重研究税利分流目标方案的有关问题。一、问题的提出 1.税利分流改革面临的问题很多。在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问题上,长时期来积累了大量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前,一直实行统收统支的分配体制,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经济体制改革后,这种状况虽有很大改变,但国家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振鹏
《税利分流研究》评述叶振鹏1993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税利分流研究》一书,是由中国著名财政经济学家、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子基教授及其部分弟子的又一部力作。应该说这是一部阐述全面、分析深入、论证精辟的成功之作。该书共设九章内容。作者首先从分析政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岳福斌 侯梅生
税利分流是深化改革过程中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的必然选择,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那么,税利分流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本文将通过对税收和利润范畴的分析、各自存在的客观基础的考察,回答这一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鹏宇
国家征税和取利,对于国家来说是筹集财政收入,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履行上缴义务。国家既然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的代表,它可以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为什么还要采取税收的形式?为什么还要使税与利分开征缴?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家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的改革思路和模式的选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应当予以科学的回答。(一)国家两种职能的分离要求实行税利分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杰云
作者依照两点论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依据、企业经济行为、国家宏观调控几方面,对承包制和税利分流进行了比较。认为税利分流的理论依据比较具有说服力;实行税利分流,将使企业在生产战略决策上进行长远计划,兼顾积累与消费,注重采用投资少、见效快、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式投资方式,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度;实行税利分流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调控力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复兴 戴围城
税利分流,曾被不少人认为是对承包制的修正和完善,是理顺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的改革方向和理想模式。然而,它的推进却远没有当年推行承包制来得迅速、广泛和深入。三年多已过,税利分流仍然停留在“改革实验室”的初试阶段。人们不禁要问,是改革的配套措施不完善或是税利分流改革方案的提出本身就存在潜在的不可能性吗?目前,税利分流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它能否成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等等,为此,我们对上海市税利分流改革情况进行调查,希望从中得到答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税利分流课题组
自税利分流提出以来,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税利分流普遍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而且分歧较大。目前看来,坚持搞税利分流的为主流;反对税利分流的尽管人数不多,但相当坚决;还有相当多的人持怀疑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税利分流的实质及其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长福
所得税税率:比例税制还是累进税制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高低直接关系税负的轻重,它往往是税收利弊得失的关键所在。就直接税而言,税率的高低不当将会造成纳税人的负担轻重失平从而影响纳税人投资、储蓄和消费的能力,导致国民经济的失调。税率不仅涉及量的分割而且包含诸多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新京
一、税利分流是自负盈亏改革的配套措施在学术界,有些同志对税利分流的期望很高,认为税利分流既能够把国家的两种职能区别开来,又能够解决企业通过税前还贷吃大锅饭的问题,促使企业走上自负盈亏的道路。我认为,税利分流确实是建立自负盈亏体制所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但它并不是自负盈亏改革的核心内容,而是一种配套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柏龄
一、税利分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税利分流是目前上海、成都、重庆等地试行的一种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即企业的实现利润分别以所得税和利润形式上交国家财政一部分,并实行税后归还银行基建和技改贷款,再以多种形式的承包办法上交税后利润。扣除上交部分,余下的作为企业留利。所以简称“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从改革的理论依据看,税利分流理论来源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所具有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金槐
如何完善和发展“税利分流”?作者认为:首先要减轻企业赋税,增强税后承包能力,所得税率应保持在30%的范围之内,且不宜“一刀切”都实行比例税率,对中央企业和大城市的企业可实行比例税率,而省、地、市、县级企业适用于五级超额累进所得税制.其次是改税后上交承包利润为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第三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归还银行借款的问题,“试点”前和“试点”后的贷款区别对待,即使是试点后的新贷款,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差,也应允许其税前还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税利分流课题组
建国以来,我们在处理国家与国有制企业分配关系问题上曾几经周折。1983年前,较长时间施用的是各种形式的以利代税;而后,又改为以税代利,即所谓"利改税"。事实上,任何形式的税利合一都是不科学的,一度曾被视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的"利改税"也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龚刚敏
税利分流是针对第二步利改税后税利合一引起政府双重职能的混淆而提出的。要求企业税利分流,税后承包,税后还贷,自负盈亏。同时降低所得税,取消调节税。国家一方面作为行政管理者,凭借政治权力向企业征税,另一方面作为国营企业的所有者代表,凭借所有权要求企业上缴一部分税后利润。这个设想的提出,比起纯粹的承包制,产权关系更为明确,但仍然没有摆脱承包制实行过程中所遇到的两大难点:一是基数的核定。以前往往是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孝德
一、税利分流的理论依据 理论界相当一部分同志把税利分流的理论依据概括为:国家具有两种权力(政治权力、财产权力)、双重职能(社会行政管理职能、经济管理职能),这两种权力可以相互独立存在,双重职能可以分离。因此,国家同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应当存在两个不同层次的分配,并应以税利两种形式分别进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黑龙江人民银行课题组
国家于1987年推出税利分流政策试点。本文拟以牡丹江市税利分流试点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来讨论该方案在我省及类似经济结构的同等发展水平地区推广的可行性,以供决策部门参考。一、1990年牡丹江市税利分流方案提出的问题与黑龙江省推广这一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牡丹江市税利分流工作试点1年的实践证明问题突出,集中表现为:高起点,低运行;政策不配套,遗留问题无法解决。总之,牡市方案是一个保税利,挖企业,挤银行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