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6)
- 2023(10315)
- 2022(8639)
- 2021(8034)
- 2020(6701)
- 2019(15270)
- 2018(14838)
- 2017(29123)
- 2016(15720)
- 2015(17741)
- 2014(17566)
- 2013(17310)
- 2012(15775)
- 2011(13960)
- 2010(14079)
- 2009(13459)
- 2008(12792)
- 2007(11634)
- 2006(10210)
- 2005(9350)
- 学科
- 济(53444)
- 经济(53368)
- 业(50264)
- 管理(48733)
- 企(44883)
- 企业(44883)
- 财(28045)
- 融(26336)
- 金融(26332)
- 银(24281)
- 银行(24266)
- 行(23381)
- 方法(22789)
- 税(21785)
- 中国(20868)
- 务(20343)
- 税收(20332)
- 财务(20316)
- 财务管理(20281)
- 收(20164)
- 企业财务(19455)
- 数学(19334)
- 数学方法(19126)
- 制(16723)
- 农(14272)
- 业经(13949)
- 地方(13728)
- 理论(11641)
- 体(11234)
- 中国金融(11161)
- 机构
- 学院(210070)
- 大学(206088)
- 济(79255)
- 经济(77262)
- 管理(75130)
- 研究(64502)
- 理学(63939)
- 理学院(63199)
- 管理学(62142)
- 管理学院(61736)
- 中国(58012)
- 财(49890)
- 京(42717)
- 科学(38938)
- 财经(37635)
- 经(33869)
- 江(33640)
- 中心(32433)
- 所(32301)
- 农(31068)
- 研究所(28402)
- 州(28028)
- 财经大学(27979)
- 业大(27443)
- 北京(26770)
- 范(25907)
- 师范(25610)
- 经济学(25106)
- 农业(24131)
- 院(23331)
- 基金
- 项目(131537)
- 科学(102181)
- 研究(98703)
- 基金(94127)
- 家(80805)
- 国家(80038)
- 科学基金(69168)
- 社会(60893)
- 社会科(57686)
- 社会科学(57673)
- 省(52726)
- 基金项目(49996)
- 教育(45375)
- 自然(44533)
- 自然科(43473)
- 自然科学(43461)
- 划(43286)
- 自然科学基金(42722)
- 编号(41512)
- 资助(38853)
- 成果(35158)
- 重点(29558)
- 性(29173)
- 课题(28430)
- 部(28351)
- 创(28316)
- 发(27780)
- 项目编号(26378)
- 创新(26332)
- 大学(25462)
共检索到329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玉兰
本文以沪市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公开披露的2014年年报中有关税会分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发现税会分离不但增加了征纳成本和监管成本,且相关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得出税会分离弊大于利的结论,并提出会计准则应尽量缩小税会分离、对必须存在的分离应进行自我完善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文莉 刘慧媛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与质疑的热点话题。文章选取2010—2013年A股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高管薪酬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与高管薪酬显著负相关,就这一角度而言,金融类上市公司不存在高管薪酬粘性,体现出较强的薪酬约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柯 程立
以价格模型为基础,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利润表新增项目(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与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结果发现,新准则实施后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资产减值损失项目价值相关性较强,相比旧制度下信息质量也得到改善,但不是信息增量的主要来源;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信息并未得到市场显著反应。结果表明,利润表中其他项目质量的改善是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增加的主要源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尹宗成 马梦醒
根据财政部2014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规定,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公允价值及其分层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经过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信息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上市公司股价与公允价值变动额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层次披露的公允价值对公司价值影响不同,第一层次计量的资产相关性最高,二三层次相关性较弱。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价值相关性 分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震 陈娟
本文选择2012-2017年的金融业上市公司数据,在选择随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企业的发展中,运用大数据战略,银行以及保险行业的公允价值相对较高,同时在分析中发现,上市公司在引进大数据战略的基础上,在公允价值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相关性较强,而在第三层次的相关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且总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金融业上市公司在引进公允价值以及大数据战略的基础上,可以明确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在市场调查和分析中,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
大数据 公允价值 分层计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若 王炜
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强于其他行业,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检验公允价值会计对股票报酬与股票价格的影响。基于金融资产处置时公允价值变动转回特征,本文对交易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信息进行检验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报酬均有显著解释力;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回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报酬有显著解释力,不考虑转回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报酬均无显著解释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功能锁定"效应,信息使用者"丢了西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红星 施继坤
本文以沪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和PEG模型,检验在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下,上市公司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是否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信息能够发挥信号功能,显著降低其权益资本成本。针对自愿性披露正面内部控制鉴证信息的上市公司的进一步研究则表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审计师声誉效应和首次披露效应。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宝华
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开始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全面应用。本文首先阐述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其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而后基于2006年年报和2007年第一季度会计报告,分析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岩 刘冬梅
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拟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以期达到抵御此次危机的影响。虽然此措施与中国的现行会计准则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还是有研究的必要。文章研究了中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后的会计数据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改进后扩展Jones模型和检验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计量总应计利润时若考虑资产减值准备对于损益的影响即会计数据按公允价值核算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有效。
关键词:
公允价值 盈余管理 改进后扩展琼斯模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志超
金融业具有高杠杆性、高风险性、高关联性的特点,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我国金融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文章以2011—2013年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指数度量内部控制有效性,分行业、分地区、分交易所、分类型进行比较,统计分析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结果表明,金融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全行业中处于前列,并呈现提升趋势;但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地区之间,不同交易所之间,以及不同类型金融类上市公司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金融类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有效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臧秀清 刘静
本文以2007年至2011年金融类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并且两者之间不存在内生关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晓宇
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负债经营更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发展不可或缺的经营方法。它可以保证公司有足够的发展资金,能够降低公司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但是负债经营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弊端,由于负债经营本身存在的潜在风险很多,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有效安排负债对公司的生产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此,以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代表来进行研究,并搜集现有中外相关资料,运用有关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负债经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从而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实证分析部分衡量负债经营和公司价值的指标分别为总资产负债率、账面价值与市值的比率。本文所选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均为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研究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主要数据来源来自国泰安金融数据库。主要运用SPSS分析软件数据及Excel软件,进而分析数据相关性、一元回归及二次曲线拟合模型进行线性分析和二次拟合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受其他条件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行业负债经营与市场价值有明显相关关系,且存在最优资产负债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唐松华 吴玉心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会计标准的国际化程度有一定的改进,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某些项目上仍存在较大差异。借鉴国际惯例,有针对性地完善会计制度,提高金融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得非常重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胜军 李春玲 张旭
文章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以及粘性进行了理论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采用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连续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证实了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性并分析了其时间发展趋势,最后从董事会特征的角度寻找可以降低薪酬粘性的因素,以期更好地维护薪酬契约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金永红 薛婷婷
本文以2004~2007年的25起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将并购划分为关联交易、具有主要控制权的非关联交易、不具有主要控制权的非关联交易三类,分别考察中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行为。研究发现:具有主要控制权的并购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正面影响;不具有主要控制权的并购对于金融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影响相对不大;关联交易类并购有可能使得金融上市公司对于其关联公司承担了过多的职责,偏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因此造成这类金融类上市公司并购后经营绩效的不稳定。
关键词:
金融类上市公司 并购 并购绩效 关联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