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2)
2023(5842)
2022(4886)
2021(4442)
2020(3740)
2019(8285)
2018(8382)
2017(15709)
2016(8698)
2015(9834)
2014(10045)
2013(9700)
2012(8787)
2011(8059)
2010(8279)
2009(8008)
2008(8083)
2007(7333)
2006(6681)
2005(6265)
作者
(25224)
(21308)
(21068)
(20164)
(13418)
(10107)
(9624)
(8072)
(8052)
(7689)
(7273)
(7239)
(6940)
(6867)
(6796)
(6517)
(6258)
(6251)
(6212)
(6103)
(5463)
(5125)
(5023)
(4829)
(4802)
(4794)
(4706)
(4636)
(4249)
(4094)
学科
管理(34282)
(30766)
经济(30696)
(28271)
(23917)
企业(23917)
(12576)
(12350)
方法(11058)
(9416)
数学(9075)
数学方法(8958)
中国(8860)
(8463)
业经(8078)
(7338)
财务(7313)
体制(7302)
财务管理(7294)
环境(7072)
企业财务(6951)
(6476)
银行(6461)
(6415)
农业(6385)
(6354)
(6283)
(6143)
资源(6087)
(5805)
机构
大学(129016)
学院(127988)
(51353)
经济(50085)
管理(48854)
研究(41949)
理学(41437)
理学院(41006)
管理学(40319)
管理学院(40065)
中国(32937)
(27959)
(27275)
科学(24066)
财经(21246)
(20870)
(20493)
中心(19474)
(19121)
(18572)
研究所(18459)
业大(17300)
北京(17120)
(16021)
经济学(16013)
(15948)
师范(15844)
财经大学(15731)
(15175)
经济学院(14287)
基金
项目(83569)
科学(66170)
研究(62453)
基金(61171)
(52799)
国家(52382)
科学基金(45342)
社会(40497)
社会科(38427)
社会科学(38418)
(32297)
基金项目(32091)
教育(29074)
自然(28536)
自然科(27722)
自然科学(27715)
自然科学基金(27221)
(26784)
编号(25308)
资助(24714)
(21868)
成果(21575)
(19259)
重点(18743)
课题(17566)
国家社会(17297)
(17227)
(17211)
教育部(16760)
创新(16261)
期刊
(60653)
经济(60653)
研究(37744)
中国(30610)
(23577)
管理(20415)
学报(19178)
科学(17546)
(17515)
大学(14854)
教育(13793)
学学(13730)
(12093)
金融(12093)
技术(11709)
农业(11472)
财经(11219)
(9615)
业经(9212)
经济研究(8505)
问题(7824)
图书(7242)
资源(7217)
财会(6021)
(6020)
科技(5956)
理论(5949)
现代(5867)
会计(5565)
(5508)
共检索到199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艳秉  陈文磊  
各主体收益是制约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稀缺资源有效分配的关键因素。文章针对在总量稀缺的约束下,设计出具有收益转移的激励机制以引导稀缺资源向效率高的用户转移,获得稀缺资源的一方必须转移收益,从而获得足够的收入以补偿未获得资源方的损失。结果表明:如果允许稀缺资源使用权在多方之间进行转移,那么通过使用权转移以及价值补偿,在满足激励相容和预算约束情况下,设计的分配机制对稀缺资源的分配是有效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富  
分析稀缺资源及其合理配置的含义;讨论稀缺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及其合理配置的实践意义;制定化肥稀缺资源合理配置的方案;并提出促进农业稀缺资源合理配置的配额均衡模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立军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境内有乌蒙山、大娄山、苗岭山、武陵山四大山脉,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喀斯特(出露)面积为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使得贵州成为一个山多地少,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文敬  赵玉敏  
贸易壁垒或曰贸易限制措施有多种形式,主要涉及进口和出口两个领域,但长期以来在多边贸易体系推动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消除进口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跨境流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对出口限制措施及其影响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低。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国际竞争的热点逐渐从制成品蔓延到原材料,摩擦的焦点由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扩展到限制出口、保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允生  
本文从资源稀缺性出发,提出并运用资源配置力这一新的分析工具,对2003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增长、资源约束与区域经济变动状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导致资源稀缺的结构性变迁与地域性转移,使地区资源配置力与经济竞争力发展相应变动。东部沿海能源与矿产等资源短缺地区备受资源约束递增的压力;中西部尤其是能源与矿产等资源富集地区资源配置力与经济竞争力明显递增,从而出现地区经济收敛趋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锐  
论技术对农业稀缺资源的市场化替代中共郧阳地委党校张锐引言由于人均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人口增长及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资源生产总量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长期以来制约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子。为了缓解资源存量不足和要求有限资源存量的生产能力的扩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金宇超  靳庆鲁  李晓雪  
本文探索资本市场投资者注意力总量是否具有稀缺性及其配置规律。以和讯网个股关注度作为投资者市场关注的直接衡量,我们发现公司财务公告获得的市场关注与同日公告的公司数量呈现负相关。同时,市场能见度高的公司更能够保留市场关注,而较差业绩时公司会加强注意力分散效应规避市场注意。本文研究为基于心理学的个体有限注意,到资本市场注意力总量具有稀缺性的推断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为公司捕捉、保留抑或规避市场关注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龙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人造资源是支撑经济系统的三大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三类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自然资源丰富、人造资源稀缺转变为人造资源相对丰富而自然资源相对甚至绝对稀缺的状态,这种转变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就是曾经作为经济系统外生变量的人口、自然资源逐步纳入经济分析框架成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经济学的边界随之拓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金宇超  靳庆鲁  李晓雪  
本文探索资本市场投资者注意力总量是否具有稀缺性及其配置规律。以和讯网个股关注度作为投资者市场关注的直接衡量,我们发现公司财务公告获得的市场关注与同日公告的公司数量呈现负相关。同时,市场能见度高的公司更能够保留市场关注,而较差业绩时公司会加强注意力分散效应规避市场注意。本文研究为基于心理学的个体有限注意,到资本市场注意力总量具有稀缺性的推断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为公司捕捉、保留抑或规避市场关注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云  李素英  王德海  
我国人均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人口增长及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的资源生产总量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曾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约束。为了缓解资源存量不足和要求有限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宋本江  
针对我国短缺性人才分布失衡、流失严重的困境,本文提出了构建市场配置和行政调控结合的人才配置机制,以期实现短缺性人才资源科学配置的目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锡荣  杨皓岚  高尚  
为消减人力资源区域失衡并缓解落后地区人才短缺,基于“物联网+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构建稀缺人力资源远程共享智能平台,设计促进高端人才远程共享的内在机制——供需吸引机制、贡献激励机制和违约防范机制。其中,供需吸引机制旨在增强人才供需双方的相互吸引,贡献激励机制旨在强化人才的贡献回报预期,违约防范机制旨在约束人才供需双方的守约行为;物联网技术用于构建虚实融合的远程合作场景,区块链技术用于记录和管理人才供需双方的合作行为,智能合约用于自动执行人才共享合同条款。基于智能平台的稀缺人力资源远程共享,可以充分拓展高端人才的事业空间,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型人才使用模式,平抑稀缺人力资源的区域失衡,支撑区域平衡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平  吴晓秋  黄海燕  周丕东  
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的内涵、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以贵州为代表的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面临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了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应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其他安置模式为补充"的移民思路,以及依托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移民进行安置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亮  
本文探讨传统地权市场所具有的效率,以及产生这样效率背后的制度机制和经济逻辑。近世地权市场以私有产权和自由交易为制度基础,对要素的配置功能体现在促进要素流动性、满足多样化需求、实现要素的动态结合以及促进土地最佳经营规模的形成四个方面。其背后的机制在于多层次的交易体系(绝卖、活卖、典、胎借、押租等)和多样化的地权结构(自耕、租佃等)。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理论贡献。首先,用对土地物权的多样化分割来解释多样化的地权交易形式。本文提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自力  谢燕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态稀缺已经成为约束人类发展最严重的瓶颈。目前生态稀缺主要是由人类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造成的,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才是生态稀缺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建设生态制度文明是解决生态稀缺的根本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