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2)
2023(8326)
2022(6936)
2021(6297)
2020(5246)
2019(11589)
2018(11423)
2017(21274)
2016(11925)
2015(12727)
2014(12636)
2013(12063)
2012(11049)
2011(9887)
2010(9811)
2009(8958)
2008(8612)
2007(7609)
2006(6538)
2005(5694)
作者
(36711)
(30596)
(30434)
(28708)
(19099)
(14775)
(13737)
(12147)
(11692)
(10527)
(10478)
(10112)
(9845)
(9580)
(9579)
(9390)
(9182)
(9177)
(8829)
(8617)
(7816)
(7548)
(7464)
(6994)
(6949)
(6784)
(6726)
(6663)
(6156)
(6131)
学科
(43978)
经济(43911)
管理(35349)
(32621)
(26970)
企业(26970)
方法(19225)
数学(16354)
数学方法(16232)
(13839)
(13292)
(12167)
中国(11963)
(11285)
业经(10611)
(10055)
(9017)
贸易(9013)
(8793)
财务(8773)
(8769)
财务管理(8760)
农业(8583)
企业财务(8425)
地方(8080)
(7785)
银行(7733)
(7502)
产业(7500)
金融(7495)
机构
大学(166847)
学院(166462)
(65660)
经济(64442)
管理(62589)
研究(58711)
理学(55068)
理学院(54408)
管理学(53398)
管理学院(53114)
中国(42932)
科学(39111)
(38685)
(34897)
业大(31407)
农业(30975)
(30851)
(29707)
研究所(28648)
中心(26163)
(24552)
财经(24094)
(22066)
(21363)
北京(21174)
农业大学(20584)
(20389)
师范(19953)
经济学(19885)
(19026)
基金
项目(120306)
科学(93941)
基金(88169)
研究(80653)
(80578)
国家(79930)
科学基金(67158)
社会(52233)
社会科(49478)
社会科学(49465)
(47691)
基金项目(47358)
自然(45713)
自然科(44698)
自然科学(44678)
自然科学基金(43933)
(40706)
教育(36983)
资助(34848)
编号(30507)
重点(27686)
(26004)
(25490)
(25276)
计划(24557)
创新(23939)
科研(23798)
成果(23716)
(22478)
国家社会(22108)
期刊
(67947)
经济(67947)
研究(43544)
学报(36534)
(34110)
中国(32145)
科学(30076)
大学(26308)
学学(25391)
(23108)
农业(22486)
管理(22102)
教育(15194)
(13009)
金融(13009)
业经(12383)
技术(12153)
经济研究(11987)
(11851)
财经(11785)
业大(10485)
(10160)
(10015)
问题(9477)
科技(9011)
农业大学(8996)
商业(8166)
技术经济(7268)
(7170)
统计(6849)
共检索到235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詹素平  刘小红  王志坚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鳃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浓度为2 mG/L的cd cL_2水溶液对稀有鮈鲫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具4对鳃,由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组成。鳃的各个部位表面均有上皮细胞覆盖;鳃耙和鳃弓具味蕾,鳃弓上还具不同类型的黏液细胞;相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间也分布有黏液细胞,在鳃小片基部有氯细胞着生。鳃丝表面有不规则凹陷和微嵴,具沟、坑、孔等结构;鳃小片两面均呈凹凸状。在2 mG/L的cd cL_2水溶液暴露下,鳃受到损伤,发生鳃小片充血呈球状,鳃上皮水肿、脱落,黏液细胞增多等现象;并随时间延长受损程度加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冬明  焦平  杨调燕  王志坚  
设定基温(23℃),研究了温度骤变(23℃→35℃、37℃、39℃→23℃)条件下不同的处理时间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和仔鱼的影响,以期为评估温排水对鱼类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稀有鮈鲫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和仔鱼均能耐受温度骤变(23℃→35℃→23℃),与对照组(23℃)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但当温度骤变为(23℃→37℃、39℃→23℃)时,随着骤变温度的升高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和仔鱼畸死率升高,耐受能力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眼黑期>肌肉效应期>胚孔封闭期;混合营养期>外源性营养期>内源性营养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羿锦  胡雨  李嘉蕙  王志坚  
通过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单次电刺激和连续电刺激,探讨了电刺激对稀有鮈鲫精子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稀有鮈鲫精子寿命具有日节律现象;单次电刺激能显著提高精子寿命,且3 h后达到峰值;隔天一次的连续电刺激也能显著提高精子寿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亚雄  陶晋升  张宇  周俊  潘佳琳  唐昭阳  樊轶为  胡名广  李慧菊  黄鑫  褚武英  张建社  
镉(Cd)是一种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重金属,其生物半衰期长,不易降解,水体中即使很低浓度镉也能对鱼类造成较大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co-activator-1,pgc1)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其通过激活PPARγ等转录因子活性而参与一系列基因表达调控,在生物能量代谢、线粒体生物合成、抗氧化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阐明鳜(Siniperca chuatsi) pgc1基因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及重金属镉胁迫对其昼夜节律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对鳜pgc1α、pgc1β基因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序列特征、组织表达以及水体镉暴露下鳜脑组织中pgc1α和pgc1β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鳜pgc1α和pgc1β启动子中存在NF-E2、IRF1等能量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pgc1β启动子上存在节律转录因子KLF9结合位点。鳜pgc1α、pgc1β基因都包含完整的LXXLL基序和RRM结构域,与斑马鱼(Danio rerio) pgc1α和pgc1β基因同源性分别为51.6%和59.7%,与人类基因同源性分别为41.5%和28.4%,序列保守性较低。鳜pgc1α和pgc1β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均在脑、肾脏、心脏中特异性表达。自然条件下,鳜脑组织中pgc1α和pgc1β表达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均为昼高夜低的表达趋势,其基因表达峰值相位分别为ZT 7.07 h和ZT 8.25 h。重金属镉胁迫导致鳜脑组织pgc1α和pgc1β基因表达昼夜差异减小,振幅下降,基因表达峰值相位分别提前至ZT3.71h和ZT 5.65 h,表明水体镉暴露对鳜脑组织pgc1α、pgc1β基因昼夜节律性表达具有显著的扰乱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永明  史晋绒  蒲德永  金丽  黄林  张耀光  
研究了不同水体、盐度(NaCl溶液)和pH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精子活力的影响,并测定了精子的大小、密度。结果显示:稀有鮈鲫精子头部长(1.246±0.083)μm,宽(1.053±0.172)μm,尾长约(37.21±2.536)μm;精子密度为(4.623±0.170)×109 ind./mL;精子活力以江水中最高;精子生存的最适NaCl浓度为0.55%,此溶液中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有效运动时间及寿命分别为(36.04±2.55)s、(50.57±2.69)s和(87.83±9.02)s;精子在pH为8.0的蒸馏水中活力最强,此时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有效运动时间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居建   朱珠   杨辉   魏文志   张莹莹  
双酚A(BPA)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效应的塑化剂,对雄性生殖影响显著,载脂蛋白E(ApoE)对精巢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质的运输过程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BPA对精巢ApoE基因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期找到BPA所引起的雄性生殖问题与脂代谢之间的潜在联系。将稀有鮈鲫暴露于BPA(15 μg/L)1、3和5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PCR)、免疫印迹(WB)及免疫荧光(IF)检测BPA对ApoE基因表达和分布的影响,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和DNA甲基化检测探究BPA对ApoE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qPCR、WB及IF结果显示BPA可以显著影响精巢ApoE基因的表达和分布。ChIP结果表明ApoE的启动子区存在一个雌激素相关受体γ(Esrrg)阳性作用位点,ApoE mRNA的表达变化与Esrrg的募集变化一致。DNA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ApoE的启动子区处于未甲基化状态,BPA处理对其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BPA可以通过调控稀有鮈鲫精巢ApoE基因启动子区域的Esrrg的募集直接干扰ApoE基因表达,BPA可能通过影响稀有鮈鲫精巢脂质转运影响其生殖功能。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从脂质代谢角度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雄性生殖的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冬明  刘小红  黄自豪  王志坚  
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 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通过对1月龄的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性腺发育及性成熟后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渔政部门评价电捕鱼行为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可以促进雌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连续电刺激组对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不大却会抑制雌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连续电刺激组对性成熟后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却会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卫丹秋  黄涛涛  殷娇娇  张学振  
为了解重金属镉在鱼体内的累积情况,给鱼体内重金属镉富集问题提供经济、安全、快速的解决方法,以我国常见养殖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对象,确定镉对鲫的安全浓度后将鲫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镉的水体中14 d,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重金属污染物镉在鱼体各组织内的累积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之后将鲫转移至不同流速的清水中14 d,比较不同水流流速对鱼体中镉的清除效果,同时分别在暴露试验和清除试验后对鲫可食用部位进行非致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镉对鲫96 h的安全质量浓度为1.528 mg/L;镉在鲫鱼头和肝脏中累积较多,肌肉中较少,镉富集程度与水环境中镉浓度和镉暴露时间呈正相关;鲫肌肉、胆中的镉排出较快,而肝脏、肾脏中的镉排出较慢,在水流流速为0.1~0.2 m/s时的清除效果最佳;水体镉暴露14 d后鲫鱼头、肌肉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食用风险,流水清除14 d后肌肉可达到食用标准,但鱼头仍具有食用风险。综上所述,鲫各组织器官对镉的累积能力及清除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适宜的水流流速有利于鲫体内镉的排出,对于镉污染后的鲫需进行重金属的清除后才可食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叶斐菲  刘红  蔡生力  王豪杰  李媛媛  
稀有鮈鲫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实验鱼,具有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开发成为观赏性鱼类的潜在可能。本实验采用PCR方法,从稀有鮈鲫基因组DNA中分离得到大小为1584bp的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包括长为1507bp的启动调控区和77bp的部分转录区序列。启动调控区包括一段长为109bp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不翻译的外显子1和内含子1。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TATAbox,CAATbox和CArGbox等与转录活性密切相关的作用元件,并且在稀有鮈鲫β-actin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也含有1个CArG调控元件。将该启动子片段克隆到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AcGFP1-1)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婷妹  蔡生力  刘红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目前已作为一种新型模式生物应用于实验研究。运用普通PCR方法克隆得到一段长6 299 bp的序列,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区与稀有鮈鲫卵黄蛋白原cDNA序列相似性为100%。再参考6 299 bp序列5'端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组步移,获得长度为1 285 bp的序列。经过序列拼接后得到7 573 bp的序列,分析发现其中含卵黄蛋白原基因全序列长度为6 595 bp卵黄蛋白原基因上游调控序列长度为978 bp。进一步分析开放性阅读框得知:稀有鮈鲫卵黄蛋白原基因含有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编码1 299个氨基酸序列,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倪秦伟   孙阳   刘林怡   吕利群  
为了研究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的流行规律,本实验基于稀有鮈鲫感染GCRV-JX02的研究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等方法开展GCRV-Ⅱ水平和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显示,水平传播中浸泡感染和共培养感染都能使稀有鮈鲫成为GCRV-Ⅱ的无症状携带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和80%;其中共培养感染直接导致8%的稀有鮈鲫死亡。感染后无症状的稀有鮈鲫经热休克处理,浸泡感染与共培养感染组的死亡率分别为57.14%和100%,总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95%和100%。腹腔注射感染GCRV-JX02后存活的无症状稀有鮈鲫每0.01 g精巢与卵巢中病毒拷贝数分别为3.64×10~6和6.84×10~6个。垂直传播实验中稀有鮈鲫单个的卵子、未受精卵、受精卵和幼鱼的平均病毒拷贝数为1.98×10~3、1.15×10~4、4.75×10~3和6.74×10~4个,幼鱼中病毒的拷贝数显著高于卵子与受精卵时期,表明GCRV-JX02不仅能够在稀有鮈鲫中垂直传播,还能伴随幼鱼的发育不断扩增。本研究阐明了不同传播途径下GCRV-Ⅱ的传播潜力,有助于评估草鱼出血病的流行风险,且为筛选阻断草鱼呼肠孤病毒传播的药物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宗林  张进  徐靖琳  刘伟  于文博  方媛林  张景森  段聪  周朝伟  
为探究稀有鮈鲫MHC Ⅱβ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特点,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MHC Ⅱβ cDNA序列810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RF)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表明,MHC Ⅱβ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GXXGXXXGXXXXXXG结构,与其他亲缘鱼类的一致性为51.78%~80.56%,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括1个信号肽、1个MHC Ⅱβ(β-1)结构域、1个IGc1(β-2)结构域和1个跨膜螺旋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MHC Ⅱβ在脾脏表达量最高,头肾、鳃、皮肤表达量较高。人工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6 h时头肾表达呈极显著上调,肝脏在12 h开始出现极显著上调,皮肤在24 h和48 h表达极显著,鳃在6~24 h表达极显著,脾脏则是在6 h出现极显著下调,于96 h接近对照组表达水平。初步研究表明,MHC Ⅱβ在鱼类抵御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稀有鮈鲫MHC家族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冬明  刘小红  黄自豪  王志坚  
通过对性成熟的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亲鱼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繁殖的影响。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结果表明,电刺激会造成雌鱼不产卵,或产出的卵颜色泛白;电刺激3次使雌鱼的产卵量显著减少74粒(p<0.05);电刺激5次使雌鱼的产卵周期显著延长10.2d(p<0.05),产卵量显著减少80粒(p<0.05);电刺激1次使雄鱼的受精率显著提高15%(p<0.05)。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电刺激对雌鱼卵巢中的卵细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且电刺激次数越多,损坏程度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立  邱汉勋  李万军  闫玉莲  谢小军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19.75±0.12 g)为研究对象,以K_2Cr_2O_7作为毒物源,在(27.5±0.5)℃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急性暴露和慢性暴露的毒理效应实验。通过急性暴露实验,测得该种鱼的96h半致死浓度值(96 h LC_(50))为56.24 mg/L。在水体Cr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937 mg/L(96 h LC_(50)的1/60)和1.875 mg/L(96 h LC_(50)的1/30)条件下,进行了为期8周的慢性暴露实验。结果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皇甫加清  张耀光  周传江  金丽  黄林  蒲德永  
通过氯氰菊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9.30±0.48)g的急性毒性实验及对鳃、肝、肾、脾的组织学研究,探讨了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增加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草鱼组织结构损伤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草鱼种的48 h-LC50和96 h-LC50分别为55.21μg/L和25.00μg/L。其组织病理学损伤表现为鳃小片萎缩、卷曲、坏死、脱落和融合,上皮细胞增生、空泡化,上皮组织变厚;肝细胞肥大,空泡化,结构不清晰,细胞核固缩,肝组织局部坏死;肾小管退化变性,上皮细胞核肥大,肾小球萎缩,肾间组织充血;脾脏中红细胞肥大,黑色素巨噬细胞集聚,有吞噬红细胞现象。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