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3)
- 2023(3424)
- 2022(2917)
- 2021(2668)
- 2020(2310)
- 2019(5172)
- 2018(5114)
- 2017(9100)
- 2016(5518)
- 2015(6373)
- 2014(6141)
- 2013(6249)
- 2012(6125)
- 2011(5570)
- 2010(5766)
- 2009(5431)
- 2008(5428)
- 2007(5049)
- 2006(4751)
- 2005(4558)
- 学科
- 济(17611)
- 经济(17574)
- 管理(13719)
- 业(12041)
- 企(9142)
- 企业(9142)
- 学(8222)
- 农(7331)
- 方法(6477)
- 中国(5766)
- 制(5396)
- 数学(5312)
- 数学方法(5179)
- 财(4902)
- 农业(4552)
- 业经(4199)
- 地方(3827)
- 银(3760)
- 银行(3726)
- 行(3592)
- 教育(3464)
- 体(3381)
- 理论(3357)
- 贸(3287)
- 贸易(3282)
- 融(3234)
- 金融(3233)
- 易(3184)
- 和(2980)
- 及其(2888)
- 机构
- 大学(80574)
- 学院(78673)
- 研究(35791)
- 济(27709)
- 农(27577)
- 中国(27370)
- 经济(26975)
- 科学(25616)
- 管理(23701)
- 农业(22365)
- 所(21135)
- 理学(19311)
- 研究所(19294)
- 京(19208)
- 理学院(19017)
- 管理学(18447)
- 管理学院(18333)
- 业大(17933)
- 中心(16366)
- 江(15532)
- 省(15447)
- 财(13723)
- 农业大学(13314)
- 业(13191)
- 院(12562)
- 室(12317)
- 北京(12296)
- 科学院(11860)
- 州(11585)
- 部(11079)
- 基金
- 项目(51460)
- 科学(38033)
- 基金(36117)
- 家(35426)
- 国家(35119)
- 研究(31568)
- 科学基金(27174)
- 自然(20478)
- 省(20398)
- 自然科(19942)
- 自然科学(19928)
- 自然科学基金(19588)
- 划(18647)
- 基金项目(18140)
- 社会(17466)
- 社会科(16352)
- 社会科学(16347)
- 资助(15964)
- 教育(14311)
- 计划(12731)
- 重点(12665)
- 科技(12148)
- 编号(11609)
- 发(11220)
- 农(11000)
- 科研(10800)
- 部(10702)
- 成果(10468)
- 业(10311)
- 创(10270)
共检索到137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其礼 彭秋 崔嵬 张太平 雷在雍
在1991年首次在贵州盘县发现稀有粮食作物资源草子(十字马唐)的基础上,相继考察了贵州西部、东南部、东北部和北部地区。发现草子分布在贵州西部及西南部1800m以上的高海拔干旱、半干旱山区。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植物学、生物学及经济性状鉴定。植物学特征鉴定确定其植物学分类地位。生物学性状鉴定包括各生育期、器官生长特声、观察。经济性状鉴定包括影响籽实产量性状。籽实和茎对营养成份分析测定结果,籽实粗蛋白质含量为14.8%~15.32%,较玉米、谷子、掺子等杂粮高4.39%~7.01%,有的材料赖氨酸含量超过玉米。车子茎叶公顷产量达43815(鲜重),为粮饲兼用作物。并提出保护利用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草子,稀有作物,鉴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荣华
苔麸亦称埃塞俄比亚画眉草,是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一种一年生小粒谷类粮草兼用稀特作物。该作物耐瘠薄、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而成为埃塞俄比亚传统种植作物,以其品质高、营养好、产量低而著称于世。苔麸粉食品——英吉拉是该国人民情有独钟的主要日食,其草秸也是牲畜的良好饲草。有研究认为苔麸类食品能够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对糖尿病等疾病有食疗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璐 武功文 张焱 吴春梅
利用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南部山区陆稻改良技术推广的农户调查,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结构以及农户粮食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南部山区陆稻增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释放了玉米作为饲料粮的生产空间,加深了粮食的市场化消费程度,经济发展步入初级小康阶段。但是,粮食消费偏好显示陆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反映出云南南部山区在与市场接轨中的政策效力不足或者发展方式滞后。因此,云南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依托科技,更需要结合粮食消费需求加强市场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强 田兴帅 马吉锋 姚霞 刘小军 田永超 曹卫星 朱艳
氮素是粮食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快速准确诊断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是进行精确氮肥管理的前提,而氮素营养诊断指标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是作物临界氮浓度(作物获得最大干物质所需要的最小氮浓度)与作物植株干物质的幂函数关系,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获得的氮营养指数被广泛应用到作物氮素营养诊断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先后基于植株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叶面积指数等建立了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提高了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效率和精度。本文综述了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影响曲线参数的因素以及氮营养指数的获取与应用,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粮食作物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氮营养指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翠萍
以棉花和木瓜为代表的转基因经济作物在我国得到广泛商业化种植和推广。然而,截至目前,我国政府从未批准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在我国境内商业化种植。本文基于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加工、贸易、销售整个产业环节分析了其商业化种植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在借鉴欧美、巴西、阿根廷等国商业化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应严格遵守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审定四步走的审核程序,切实保障转基因粮食封闭运行机制,收紧转基因粮食进口、加强国产粮食良种开发,预防国外种业集团染指我国粮食种子体系、理性看待转基因粮食短期效益和优势,逐步做强我国的非转基因粮食品牌。
关键词:
转基因粮食作物 商业化种植 粮食安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涛 于晓 李海英
利用 1991~ 2 0 0 0年内蒙古地区气温、降水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 ,分别给出热量和降水量的利用效率 ,并根据综合指数对光、热、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作出综合评价 ,得出了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布 :粮食、玉米和小麦除黄灌区外东部平均综合利用效率高于中西部 ,谷子则中西部高于东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艳芝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逐步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的全体农户提供覆盖农业生产完全成本或种植收入的保险保障。
关键词:
收入保险 完全成本 粮食作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立新 秦富 白人朴
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法并结合成本分析进行综合比较 ,定性定量地研究我国大豆、小麦、水稻、玉米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 ,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菲 谭晓东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DEA-BCC模型,对2007-2014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可变规模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静态评价,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0.918)和规模效率(0.948)双重作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0.868)处于非DEA有效。粮食作物生产水平落后和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共同导致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非有效配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保美 周清 代玉田 张琳 杨以健 刘森
[方法]利用德州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经验频率法、趋势分析法,[目的]对该市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稳定通过界限温度80%的保证率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德州地区≥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增长速率为4.12d/10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终日有延迟趋势,推后速率为0.27d/10年,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间隔日数显现出略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39d/10年,平均为288d;≥0℃活动积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娟娟 路昕蕾
以2003—2022年四大主粮生产消费数据为实证基础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粮食安全水平持续上升,从结构安全的单一支撑已经转变为供给、经济、结构和生态安全共同支撑粮食安全的格局,但是四大主粮的安全水平依次为稻谷>玉米>小麦>大豆。此外,粮食作物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在区域和作物维度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为验证相关性,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以粮食安全和四大主粮为被解释变量,在4部门范围内确定控制变量,并以数字产业化为替换变量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但对四大主粮安全水平的赋能程度不同,大豆安全主要依靠有为政府保障,稻谷安全以有为政府主导带动有效市场发挥作用来保障,小麦和玉米的安全则以有效市场为主导保障。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的负相关性,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将更多地肩负粮食安全重任。通过重视粮食作物安全水平差异、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制定差异化保障措施和加大数字技术在粮食全流程中的应用,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将进入质量并进轨道。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安全 主粮 结构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保美 周清 代玉田 张琳 杨以健 刘森
[方法]利用德州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经验频率法、趋势分析法,[目的]对该市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稳定通过界限温度80%的保证率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德州地区≥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增长速率为4.12d/10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终日有延迟趋势,推后速率为0.27d/10年,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间隔日数显现出略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39d/10年,平均为288d;≥0℃活动积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增温速率为117.2℃/10年,平均为4 982.5℃。全市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80%保证率的初日范围为3月1~6日、终日范围为12月9~17日、积温范围在4 939.7~5 295.4℃之间。[结论]气候变化使当地热量资源增加,夏玉米等作物生长期延长,冬小麦播期有所推迟,返青期、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对粮食作物造成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菲 谭晓东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DEA-BCC模型,对2007-2014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可变规模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静态评价,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0.918)和规模效率(0.948)双重作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0.868)处于非DEA有效。粮食作物生产水平落后和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共同导致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非有效配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振东 霍纳新 王晓鸣
对小麦、大麦、水稻、玉米、高粱和珍珠粟6种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共检测到29属47种真菌,其中 Alternaria spp.、Aspergillus spp.、Curvularia spp.、Drechslera sorokiniana、Fusari-um spp.、F.moniliforme 和 Penicillium spp.侵染所有检测样品。检测到的重要病原菌在小麦上有 Tilletiatritici、D.sorokiniana 和 F.moniliforme,在大麦上有 D.sorokiniana、Drechslera spp.、F.moniliforme 和Fusar...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种传病原菌 健康检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少锋
本文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 ) 1 990年以来经济效益的变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为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提供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