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7)
2023(3779)
2022(3244)
2021(3074)
2020(2602)
2019(5677)
2018(5886)
2017(10196)
2016(6068)
2015(6969)
2014(7180)
2013(6578)
2012(6100)
2011(5521)
2010(5590)
2009(5056)
2008(4921)
2007(4700)
2006(4059)
2005(3614)
作者
(19597)
(16437)
(16339)
(15374)
(10390)
(7936)
(7465)
(6482)
(6393)
(5854)
(5576)
(5556)
(5458)
(5409)
(5273)
(5112)
(4942)
(4861)
(4810)
(4675)
(4290)
(4269)
(4133)
(3799)
(3772)
(3737)
(3674)
(3601)
(3585)
(3492)
学科
(15896)
经济(15866)
管理(15015)
(13595)
(10384)
企业(10384)
(7386)
(6620)
中国(6190)
(6077)
(5752)
(5569)
方法(5042)
理论(4696)
农业(4433)
(4259)
银行(4230)
(4102)
地方(4045)
(3902)
金融(3894)
数学(3862)
教育(3777)
数学方法(3772)
业经(3771)
体制(3334)
(3320)
教学(3110)
及其(2877)
(2871)
机构
学院(81575)
大学(80141)
研究(32206)
管理(25502)
(25008)
经济(24211)
中国(23180)
科学(23143)
(22632)
理学(21354)
理学院(20989)
管理学(20367)
管理学院(20230)
(18259)
农业(18063)
(17767)
研究所(16864)
业大(16700)
中心(14374)
(13966)
(13326)
技术(13202)
(12835)
(11932)
农业大学(11587)
(11229)
(11048)
(10924)
北京(10810)
师范(10665)
基金
项目(57016)
科学(42316)
研究(38954)
基金(38320)
(35636)
国家(35311)
科学基金(28215)
(24783)
社会(21674)
(20573)
社会科(20296)
社会科学(20287)
基金项目(19932)
自然(19240)
自然科(18775)
自然科学(18754)
自然科学基金(18403)
教育(18359)
编号(16526)
资助(15686)
成果(14692)
重点(13403)
课题(12738)
计划(12612)
(12229)
科技(12129)
(11788)
(11462)
创新(11086)
(11075)
期刊
(30534)
经济(30534)
学报(21882)
研究(21779)
中国(21753)
(21601)
科学(16128)
大学(15381)
学学(14744)
农业(14343)
教育(12908)
(10997)
管理(9776)
技术(7211)
业大(7091)
(7086)
(7065)
金融(7065)
农业大学(6162)
(6117)
业经(5746)
图书(4885)
科技(4876)
经济研究(4774)
财经(4680)
职业(4596)
林业(4359)
(4080)
(3866)
论坛(3866)
共检索到128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鑫  杨振飞  朱芮  肖延辉  郭利  王晓丽  李晓华  
为将外源基因导入小单孢菌,建立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与大肠杆菌两亲接合转移方法,将包含小单孢菌内源质粒pJTU112复制区的4.7kb片段插入质粒pOJ260的BamHⅠ酶切位点,构建了能在大肠杆菌和小单孢菌中复制的穿梭载体pSCU207,将质粒pSCU207转化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再与小单孢菌LXH20进行两亲接合转移,挑取接合转移子,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质粒pSCU207通过大肠杆菌与小单孢菌新鲜菌丝之间接合转移导入小单孢菌中,并可稳定遗传;大肠杆菌与小单孢菌新鲜菌丝之间的最佳接合转移体积是40μL和400μ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雪杨  蒋君瑶  杨璐  邵东延  吴聪明  沈建忠  沈应博  汪洋  
【背景】黏菌素是人医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药物,其同时作为饲料添加剂及治疗用药长期用于畜禽养殖业。2015年,我国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预示该道防线面临被攻破的风险。然而,杀菌浓度及亚抑菌浓度的黏菌素对mcr-1阳性质粒传播的影响仍未知。【目的】以流行最广的mcr-1阳性IncI2型质粒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黏菌素对该质粒接合转移频率的影响,为黏菌素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肉汤法进行了不同浓度黏菌素(0.02 4μg·mL~(-1))作用下携带mcr-1的IncI2型质粒的接合转移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构建的公式计算不同时间点(1 24 h)的接合转移频率,并分析不同浓度黏菌素对IncI2质粒接合转移频率的影响。使用PI染料、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黏菌素下供体菌和受体菌的细胞膜透过性和ROS产生量。选取了对照组与低中高浓度3个处理组(0.02、1、4μg·mL~(-1))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使用Deseq2软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采用Prism v8.2.0软件对不同组间接合转移频率、细胞膜透过性及ROS产生量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合本研究建立的接合转移频率计算公式表明黏菌素浓度为4μg·mL~(-1)时可在不同时间点提高mcr-1阳性IncI2质粒3–10倍的接合转移频率,而其他浓度则无显著差异。转录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浓度黏菌素均可显著提高IncI2质粒上IV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virB1、virB2、virB5以及traC。此外,黏菌素增加了I型菌毛合成基因fim的转录水平。PI染色结果显示当黏菌素浓度为2和4μg·mL~(-1)时,可增强供体菌和受体菌的细胞膜透过性,且转录组结果也显示膜相关基因(ompAX、bamDE、lolB、yiaD、csgEF)的转录水平均出现显著上调。但是黏菌素作用后ROS产生量及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无显著提高。【结论】揭示了黏菌素可通过增加细菌IV型分泌系统活性、细胞膜透过性和菌毛的生成从而提高mcr-1阳性IncI2质粒在大肠杆菌间的接合转移频率。研究结果提示,杀菌浓度无法完全杀死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同时,还能增加质粒传播速度。因此,畜禽养殖业中黏菌素的治疗使用可能维持mcr-1阳性质粒的存在及传播,此外鉴于黏菌素已批准用于人医临床,该现象有可能引起临床黏菌素治疗mcr-1阳性病原菌的失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翁梦薇  计徐  郑卫江  姚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急性应激因素对细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分离自断奶香猪粪便的2株喹诺酮类敏感型大肠杆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测定D600值比较菌株在添加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确定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大肠杆菌的最佳促生长浓度;分离自断奶香猪粪便的7株携带质粒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lb-cr、oqx AB、qnr S)的大肠杆菌,采用滤膜接合法,计算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和未诱导的大肠杆菌分离株(供体菌)与大肠杆菌J53(受体菌)的接合转移率;PCR检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树戈  张柳  于基成  刘秋  齐小辉  
从鸭绿江滨海湿地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稀有海洋放线菌S402003,通过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化学组分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多相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脂酶活性,能还原硝酸盐,属于轻度耐盐、嗜碱菌。该菌株属于Brevibacterium linens,相似性为98.83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瑾  李晓丹  曹慧  管莉菠  崔中利  
以1株染色体上的5个rRNA操纵元(rrnA、rrnD、rrnE、rrnG和rrnH)被敲除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SQ88为出发菌,运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筛选重组子,并利用抗性基因两端的FRT位点通过位点专一性重组将抗性基因去除,最终成功构建了1株仅具有单拷贝rRNA操纵元(rrnB)的E.coli菌株——SQ88C。试验结果发现,此菌株并未出现明显的生长障碍,其生长速率和rRNA/蛋白值与出发菌株SQ88相比有所下降,但并不显著。从而证明了单拷贝rRNA操纵元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满足大肠杆菌正常生长的需要,也为在大肠杆菌及其他菌株中快速精确地构建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启业  王义强  田宇  彭牡丹  陈章靖  陆利  
【目的】克隆异丁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adh2)和2-酮酸脱羧酶基因(kivd),构建产异丁醇的工程大肠杆菌;进一步以杨木水解液为底物进行发酵,以期能利用木质纤维原料发酵生产异丁醇,为异丁醇的可再生生产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以酿酒酵母总DNA和乳酸乳球菌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异丁醇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adh2和kivd。同时构建重组质粒pSTV-29-adh2和pSTV-29-kivd,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菌株E.coli DH5α-pSTV-29-adh2和E.coli DH5α-pSTV-29-kivd。进一步构建串联表达质粒pS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振江  刘梅芳  何冬兰  程国军  李晓华  
以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为指示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新噬菌体,命名为ΦSCU20。在测试的9株放线菌菌株中,仅能感染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A-M-01菌株。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ΦSCU20由多面体的头部和尾部组成。噬菌体ΦSCU20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噬菌体ΦSCU20形成噬菌斑时培养基中适宜的Ca2+和Mg2+浓度分别为8 mmol/L和20 mmol/L;噬菌体ΦSCU20在储存液中适宜的pH值为8;噬菌体ΦSCU20不耐高温,经40℃保温30 min后,其活力降低到48.65%,经60℃保温30 min后,则完全失活;噬菌体ΦSCU20基因组特性研究表明,该噬菌体的基因组为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关林  唐金花  蒋丹  方宏筠  刘照斌  
目的阐明苦参的抑菌作用及机理,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及液体倍比稀释法对鸡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细菌进行了敏感性试验;通过电镜观察,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表达的研究,生长曲线的绘制以及流式细胞仪对菌体细胞周期的分析,对苦参碱粗提物的抑菌作用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苦参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谱广;药物是通过抑制鸡大肠杆菌功能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菌体的细胞周期,使I期菌数增加,R期菌数下降,最终菌体不能达到正常对数生长期而直接进入衰亡期;菌体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菌体缢缩变形,中间凹陷呈规则元宝状,细胞质固缩,质壁分离,最终细胞壁破损,内容物泄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莹  张佰清  魏宝东  
利用自行研制的直流高压静电场装置针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杀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场电压、处理时间是影响电场杀菌作用的主要因素。在极板间距3cm,电压20kV,处理时间45min的条件下,大肠杆菌的致死率达到98.7%。通过分析高压静电场对菌液温度、pH值、电导率的影响,初步探讨高压静电场杀菌机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仇知光  刘庆慧  黄倢  
选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囊膜蛋白VP37的功能区段,利用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在氨基酸不变的情况下将VP37中的密码子通过人工合成改为大肠杆菌偏爱型密码子,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BAD/gIIIA中,构成重组载体pBAD/gIIIA-VP37p′。将重组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Top10中,在相同条件下用L-阿拉伯糖与未优化的重组菌株Top10-pBAD/gIIIA-VP37p一同诱导。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基因VP37p相比,经密码子优化的VP37p′基因表达目的蛋白量占总蛋白的40.5%,明显高于野生型6.5%的目的蛋白表达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方丽  金伟波  王保莉  
为了得到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将含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hEGF转化入BL21-CodonPlusTM-RP表达宿主菌进行大量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收集包涵体,用氧化复性的方法,加入还原型的谷胱甘肽进行复性,之后通过GlutathioneSepharoseTM4B纯化柱,分离纯化得到复性的融合蛋白。以兔抗人EGF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证明分离纯化得到的融合蛋白含有目的蛋白hEGF。最后对复性的融合蛋白进行了活性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EGF生物学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仇剑宇  舒刚  杨承霖  甘婷  林居纯  
为了解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mcr-1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及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ESBLs)共存和共转移的特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菌株mcr-1,以及mcr-1阳性菌株中ESBLs基因类型;采用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分析了mcr-1与ESBLs基因共转移的耐药机制。结果显示:190株大肠杆菌的mcr-1检出率为36.84%,75.71%mcr-1阳性菌株中同时检出ESBLs基因,主要以blaTEM-1、blaCTX-M-55和blaCTX-M-14为优势基因;mcr-1阳性菌对氨曲南(ATM)、头孢噻肟(CTX)和多黏菌素E(COL)耐药率极显著高于mcr-1阴性菌(P<0.01);质粒转移率为47.14%,其中获得mcr-1和ESBLs基因共转移的接合子表现出与供体菌相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综上,在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mcr-1与ESBLs基因共存现象广泛存在,且耐药基因易发生水平传播,对菌株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姗姗  来航线  韦小敏  张艳群  马玥  
【目的】分析陕西神木红碱淖湖滨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资源及稀有放线菌资源的分布,为沙化环境下放线菌资源利用及红碱淖地区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09,在红碱淖的北岸、西岸、南岸共采集12个土样,对土样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并采用5种放线菌培养基对该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对具有特殊形态的13株放线菌进行16SrDNA鉴定。【结果】①红碱淖地区土壤pH值均在8.2以上,最高值接近10,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在7.00~79.10,24.84~71.73,2.34~5.30mg/kg。②红碱淖地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为105~107,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小云  刘红  陈孝煊  张棋  袁娟  刘佳佳  吴志新  
将嗜水气单胞菌粗脂多糖(C-LPS)和大肠杆菌脂多糖(E-LPS)分别经腹腔注射草鱼(剂量为4mg/kg),以注射PBS为对照。48h后,分别提取各组草鱼的头肾、脾脏、肾脏、肝脏和肠组织中的总RNA,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NF-α、IL-1β、IL-10和TLR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头肾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在E-LPS组显著升高,而IL-10的表达显著下降;C-LPS组TNF-α和IL-10的表达量显著性升高;TLR4在两试验组均有显著性降低。脾脏中,TNF-α、IL-1β和IL-10在E-LPS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IL-1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志锴  洪文荣  严凌斌  潘成奇  朱宝泉  
以金色链霉菌J13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金霉素C6甲基化酶基因ctcF上下游序列作为两端同源交换臂,在两臂之间添加抗性筛选标记neo基因,并在该基因上游加入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以强化筛选标记.将该外源DNA序列插入到质粒pSET152,构建重组质粒pFD106.转化大肠杆菌ET12567后,经接合转移导入金色链霉菌J13中,MS平板上筛选阳性接合子.PCR检测表明,重组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DNA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