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9)
2023(11914)
2022(10455)
2021(9952)
2020(8383)
2019(19319)
2018(19452)
2017(36655)
2016(20637)
2015(23342)
2014(23525)
2013(22897)
2012(21142)
2011(19083)
2010(19038)
2009(17336)
2008(16840)
2007(14653)
2006(12829)
2005(11094)
作者
(62405)
(51790)
(51565)
(48979)
(33135)
(24852)
(23343)
(20568)
(19987)
(18506)
(17901)
(17591)
(16627)
(16388)
(16184)
(16016)
(15741)
(15357)
(14901)
(14835)
(13265)
(13028)
(12680)
(12014)
(11643)
(11574)
(11549)
(11399)
(10531)
(10437)
学科
(75107)
经济(75012)
管理(55011)
(50273)
(42124)
企业(42124)
方法(34387)
数学(29096)
数学方法(28697)
(24670)
(20136)
中国(19519)
(18186)
业经(16440)
理论(15435)
地方(15100)
(14370)
农业(13238)
(13166)
教育(12441)
(12280)
贸易(12275)
环境(11888)
(11850)
技术(11761)
(11419)
(11363)
银行(11354)
财务(11291)
财务管理(11269)
机构
大学(294666)
学院(290564)
管理(110791)
(103902)
研究(101620)
经济(101372)
理学(96157)
理学院(94906)
管理学(92942)
管理学院(92430)
中国(71671)
科学(69262)
(63817)
(56298)
(53369)
业大(49697)
研究所(49446)
(47494)
农业(44702)
中心(44581)
(42788)
(40817)
师范(40266)
北京(39988)
财经(38432)
(36756)
(34895)
(34587)
技术(34024)
师范大学(32680)
基金
项目(205308)
科学(158359)
基金(146224)
研究(145507)
(130197)
国家(129136)
科学基金(108206)
社会(86847)
社会科(81875)
社会科学(81850)
(81684)
基金项目(78275)
自然(73535)
自然科(71743)
自然科学(71717)
自然科学基金(70390)
(69782)
教育(67342)
资助(60205)
编号(59513)
成果(49689)
重点(46608)
(44013)
(43266)
(42480)
课题(42042)
科研(39985)
计划(39967)
创新(39648)
大学(37613)
期刊
(113937)
经济(113937)
研究(82166)
学报(57905)
中国(54805)
(51166)
科学(49332)
大学(41738)
管理(39536)
学学(39261)
教育(36947)
农业(35653)
(34749)
技术(24192)
(20337)
金融(20337)
业经(18479)
财经(18002)
(17977)
图书(17777)
经济研究(17372)
(16095)
业大(16074)
科技(15532)
(15182)
问题(14631)
理论(14189)
实践(13214)
(13214)
林业(13176)
共检索到417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振江  刘梅芳  何冬兰  程国军  李晓华  
以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为指示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新噬菌体,命名为ΦSCU20。在测试的9株放线菌菌株中,仅能感染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A-M-01菌株。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ΦSCU20由多面体的头部和尾部组成。噬菌体ΦSCU20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噬菌体ΦSCU20形成噬菌斑时培养基中适宜的Ca2+和Mg2+浓度分别为8 mmol/L和20 mmol/L;噬菌体ΦSCU20在储存液中适宜的pH值为8;噬菌体ΦSCU20不耐高温,经40℃保温30 min后,其活力降低到48.65%,经60℃保温30 min后,则完全失活;噬菌体ΦSCU20基因组特性研究表明,该噬菌体的基因组为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冉  韩晗  张辉  包红朵  王恬  
分离鉴定裂解性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K88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裂菌效力。用双层平板法从猪场污水中分离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酶切基因组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了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裂菌效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强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PK88-4;其噬菌斑清晰透亮,周围无晕环;电镜显示:其头部呈正多面体对称,有可伸缩性尾部;核酸类型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约60 kb);该噬菌体能耐受60℃左右高温、在pH值为5~10内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为10 min,暴发期为4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刚  董雨豪  黄昊  孙千惠  刘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一株针对耐多药肠炎沙门菌且宿主谱广泛的烈性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山东烟台某鸭场采集58份粪便样品,以鸭源肠炎沙门菌sdc-11为宿主分离噬菌体,并对噬菌体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温度和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等生物学特性分析,测试其对7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裂解谱,以及对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和对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最后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分离获得1株长尾噬菌体,命名为Salmonella phage YT 90。该噬菌体在30~60℃和pH 4~10的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殖能力,最佳感染比是10~(-8),潜伏期10 min,裂解期80 min,裂解量为278;可裂解76.7%(14/21)肠炎沙门菌、66.67%(28/42)鼠伤寒沙门菌和75%(3/4)鸡白痢沙门菌;在96孔细胞板上,YT90具有抑制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潜力,并能有效清除成熟生物被膜;全基因组测序发现,YT90的基因组全长121 240 bp,不含已知的毒力因子和耐药相关基因,不编码整合酶;基于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的进化树表明,YT90与沙门菌噬菌体GRNsp50关系最近,属于根西病毒亚科(Guernseyvirinae)新泽西病毒属(Jerseyvirus)。[结论]从鸭场粪便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烈性噬菌体YT90,可裂解多种血清型沙门菌,耐受性强、潜伏期短、裂解量大,在防治沙门菌感染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乔欢  徐旭凌  费文斌  黄杰  陈海  胡怿林  丛郁  
为分离获得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并鉴定及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别从中国福建及墨西哥海水样本中对其噬菌体进行分离;通过噬菌斑形态、限制性内切酶、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及透射电镜观察对所获噬菌体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供试噬菌体裂解谱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包括最佳感染复数(MOI)、pH稳定性、热稳定性、过氧乙酸稳定性及不同储存温度下的存活稳定性等。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P46、P48及VP7,3株噬菌体的噬菌斑均呈透亮圆形,P46噬菌斑直径4~5 mm,P48与VP7噬菌斑直径5~6 mm。3株噬菌体核酸均为双链DNA,电镜下观察其头部均呈二十面立体结构,直径约60 nm,尾部宽约8 nm,长约18~20 nm,属于短尾噬菌体科。3株供试噬菌体对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达91.5%,对非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为92.3%,且无法识别除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他种属的细菌;噬菌体P46、P48及VP7感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佳MOI分别为0.001、0.1及0.001;P46与VP7最适pH为6~8,P48最适pH为6~9;3株噬菌体对60°C的温度耐受力较强,在4°C条件下存放50周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对通用杀菌浓度的过氧乙酸具有一定耐受性。将噬菌体P46、P48及VP7保守蛋白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比对后发现,3株供试噬菌体与其他噬菌体同源性较低,因此,噬菌体P48与P46及VP7很可能为3株新发现的短尾科噬菌体,这是中国首次报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短尾科噬菌体。本研究丰富了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菌种资源,并为其应用于噬菌体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苗  杨金广  刘旭  刘伟  孙航军  申莉莉  钱玉梅  杨清林  余广宏  李锡宏  王凤龙  
【目的】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噬菌体,并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新的抗烟草青枯病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取烟草青枯病重病田中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制成土壤悬浮液,并通过在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加入过滤后的土壤悬浮液富集噬菌体,用双层平板法验证噬菌体的存在后挑取单个最大噬菌斑进行反复纯化,直到得到单一清晰的噬菌斑。纯化后的单个噬菌斑加入对数早期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将增殖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噬菌体颗粒浓缩后,取20μL浓缩液用磷钨酸染色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同时将浓缩液进行SDS-PAGE电泳,观察蛋白条带大小和数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姗姗  来航线  韦小敏  张艳群  马玥  
【目的】分析陕西神木红碱淖湖滨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资源及稀有放线菌资源的分布,为沙化环境下放线菌资源利用及红碱淖地区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09,在红碱淖的北岸、西岸、南岸共采集12个土样,对土样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并采用5种放线菌培养基对该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对具有特殊形态的13株放线菌进行16SrDNA鉴定。【结果】①红碱淖地区土壤pH值均在8.2以上,最高值接近10,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在7.00~79.10,24.84~71.73,2.34~5.30mg/kg。②红碱淖地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为105~107,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芮萁   黄淇星   王璐   王顺   白慧方   李俊   艾泽   张蕾  
为探索针对耐药沙门菌的噬菌体治疗方法,以沙门菌SE-21为宿主菌,从污水中分离得到一株烈性噬菌体并命名为vB_SalP_QS。在鉴定vB_SalP_QS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vB_SalP_QS和vB_SalP_SE29混合噬菌体治疗由沙门菌SE-21引起小鼠肠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电镜观察可见该噬菌体属于有尾病毒目(Caudovirales),其效价为8×10~8 PFU/mL。2)vB_SalP_QS的最佳感染复数(MOI)为0.01,潜伏期为40 min,裂解期为50min。温度为4~60℃具有较好的活性,在pH4~pH10范围内非常稳定。平板点滴法试验表明vB_SalP_QS可以裂解17株沙门菌,裂解率为44.7%。3)噬菌体vB_SalP_QS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噬菌体vB_SalP_QS全长42 293 bp,GC含量为49%,共含有72个开放阅读框,且不含有溶源性、毒力因子及整合酶基因。4)小鼠体内治疗试验显示,宿主菌SE-21对小鼠最小致死量为5×10~8 CFU/mL,感染小鼠经vB_SalP_QS (100μL1×107 PFU/mL)和vB_SalP_SE29 (100μL 1×10~7 PFU/mL)混合治疗后存活率为100%,单独用vB_SalP_QS治疗组(200μL 1×10~7 PFU/mL)的小鼠存活率为80%,单独用vB_SalP_SE29治疗组(200μL 1×10~7 PFU/mL)的小鼠存活率为70%,对照组全部死亡。5)病理组织观察表明,混合噬菌体可以有效杀灭沙门菌SE-21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保护小鼠肠绒毛,可显著提高感染SE-21的小鼠存活率。综上,噬菌体vB_SalP_QS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混合噬菌体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噬菌体单一治疗。本研究为噬菌体制剂治疗沙门菌感染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混合噬菌体鸡尾酒疗法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永文  朱文漓  顾继锐  伍翠芳  吴江  谢显连  徐恒  
从患病南方大口鲶分离得到病原菌N1、N2、N3、N4,以N3为宿主菌,从鱼塘淤泥中分离到三株蛭弧菌。其中蛭弧菌Bd-tw7的宿主菌范围广泛,不仅能降解嗜水气单胞菌、N1、N2、N3、N4等鱼类病原菌,而且能降解大肠杆菌C600、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其在1/10NB双层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透明的噬菌斑,最适温度35℃,最适pH为7.5,短杆状,单极生鞭毛。在水体防病试验中,试验组的鱼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波  吴文君  宗兆锋  
从陕西秦岭山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Z139,经初步鉴定为小多孢菌属红棕褐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rabrobranea)的一个变种。该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979,0.505,1.733,0.425和0.849mL/L,对玉米大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709,0.375,0.445和1.333mL/L。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达到98.6%和86.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胡江春  王书锦  
从大连海域的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perleve)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抗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活性的放线菌Hmp-S14菌株 ,对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16S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系统发育树中 ,Hmp-S14菌株与Streptomycessetonii在同一分支中 ,二者序列相似性为98% ,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结果 ,将其鉴定为Streptomycessetonii。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祥宇   杨文静   庞申雨   苑庆欣   潘顺圆   高东阳   宋军   王金涛  
为探究噬菌体作为新型生物抗菌剂防控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和乳制品及其加工过程污染,以及对生物被膜清除的能力,以ATCC 700603为宿主菌从某牛场水样中分离得到1株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vB_KpnM-YP11,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特征;通过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宿主谱;通过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温度和pH稳定性测定噬菌体生物学特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基因组的结构特征、比较其进化关系;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噬菌体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效果;通过牛奶试验分析该噬菌体对牛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从牛场水样中分离获得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vB_KpnM-YP11,能形成清晰透亮噬菌斑,透射电镜观察vB_KpnM-YP11具有肌尾噬菌体的典型结构。2)测定噬菌体宿主谱,表明vB_KpnM-YP11能够裂解18/34株牛源肺炎克雷伯菌。3)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vB_KpnM-YP11最佳感染复数为0.1,vB_KpnM-YP11感染宿主菌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50~90 min,110 min后进入平台期,平均裂解量为69PFU/cell,在pH(3~11)和温度(4~60℃)范围内活性稳定。4)vB_KpnM-YP11基因组全长166 607 bp,GC含量为39.52%,注释结果显示共有276个ORF和15个tRNA,不含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5)vB_KpnM-YP11最佳感染复数为0.1时,具有显著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vB_KpnM-YP11效价为10~8 PFU/mL,10~9 PFU/mL能有效清除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在室温条件下,12 h内vB_KpnM-YP11使牛奶中细菌浓度下降98%。综上,本研究分离获得噬菌体vB_KpnM-YP11潜伏期短、裂解效率高,不仅能抑制和清除生物被膜,同时对牛奶中肺炎克雷伯菌也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具有作为肺炎克雷伯菌生物抗菌剂的应用潜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邢华  何义进  黄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树戈  张柳  于基成  刘秋  齐小辉  
从鸭绿江滨海湿地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稀有海洋放线菌S402003,通过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化学组分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多相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脂酶活性,能还原硝酸盐,属于轻度耐盐、嗜碱菌。该菌株属于Brevibacterium linens,相似性为98.83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鑫  杨振飞  朱芮  肖延辉  郭利  王晓丽  李晓华  
为将外源基因导入小单孢菌,建立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与大肠杆菌两亲接合转移方法,将包含小单孢菌内源质粒pJTU112复制区的4.7kb片段插入质粒pOJ260的BamHⅠ酶切位点,构建了能在大肠杆菌和小单孢菌中复制的穿梭载体pSCU207,将质粒pSCU207转化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再与小单孢菌LXH20进行两亲接合转移,挑取接合转移子,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质粒pSCU207通过大肠杆菌与小单孢菌新鲜菌丝之间接合转移导入小单孢菌中,并可稳定遗传;大肠杆菌与小单孢菌新鲜菌丝之间的最佳接合转移体积是40μL和400μ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奕君  丛苑  李平兰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玉米中分离纯化的优势霉菌进行鉴定,并在一定梯度的温度和湿度中进行培养,测量每日菌落和芽管生长速度,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玉米中的优势霉菌为草酸青霉、串珠镰刀菌和黑曲霉。草酸青霉及串珠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黑曲霉为35℃;草酸青霉、串珠镰刀菌和黑曲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25和35℃;草酸青霉及串珠镰刀菌最适生长湿度为70%,黑曲霉为80%;在自由水情况下,草酸青霉、串珠镰刀菌和黑曲霉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2.5%、79.2%和85.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