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3)
- 2023(14628)
- 2022(12800)
- 2021(12184)
- 2020(10071)
- 2019(23380)
- 2018(23265)
- 2017(44930)
- 2016(24715)
- 2015(27827)
- 2014(27589)
- 2013(27210)
- 2012(25241)
- 2011(22970)
- 2010(23094)
- 2009(20931)
- 2008(20525)
- 2007(17914)
- 2006(15950)
- 2005(13945)
- 学科
- 济(95996)
- 经济(95888)
- 管理(70909)
- 业(67414)
- 企(54815)
- 企业(54815)
- 方法(41409)
- 数学(35354)
- 数学方法(34859)
- 农(29179)
- 中国(25105)
- 财(24274)
- 地方(23376)
- 学(22880)
- 业经(21918)
- 农业(19831)
- 环境(18198)
- 贸(17947)
- 贸易(17936)
- 易(17369)
- 制(17199)
- 理论(16428)
- 和(16409)
- 策(15471)
- 划(15313)
- 技术(15214)
- 务(14457)
- 财务(14389)
- 财务管理(14364)
- 银(14207)
- 机构
- 大学(349115)
- 学院(348472)
- 管理(137879)
- 济(135635)
- 经济(132491)
- 研究(120032)
- 理学(119503)
- 理学院(118082)
- 管理学(116015)
- 管理学院(115378)
- 中国(87545)
- 科学(76098)
- 京(74916)
- 财(62333)
- 所(60432)
- 农(57771)
- 研究所(55451)
- 中心(53710)
- 业大(52717)
- 江(51460)
- 财经(49805)
- 范(48677)
- 师范(48289)
- 北京(47316)
- 经(45192)
- 农业(45022)
- 院(44183)
- 州(42011)
- 经济学(39416)
- 师范大学(39087)
- 基金
- 项目(240809)
- 科学(189035)
- 研究(176750)
- 基金(173707)
- 家(151746)
- 国家(150447)
- 科学基金(128465)
- 社会(109477)
- 社会科(103591)
- 社会科学(103563)
- 省(93818)
- 基金项目(92846)
- 自然(84566)
- 自然科(82439)
- 自然科学(82416)
- 自然科学基金(80902)
- 教育(80629)
- 划(79771)
- 编号(72936)
- 资助(70966)
- 成果(59706)
- 重点(54148)
- 部(52770)
- 发(52039)
- 课题(50313)
- 创(49525)
- 创新(46127)
- 科研(45507)
- 教育部(44849)
- 大学(44262)
- 期刊
- 济(151065)
- 经济(151065)
- 研究(102749)
- 中国(64117)
- 学报(55687)
- 科学(52512)
- 农(52501)
- 管理(49320)
- 财(45347)
- 大学(41657)
- 教育(40020)
- 学学(39029)
- 农业(36469)
- 融(29140)
- 金融(29140)
- 技术(28701)
- 业经(25336)
- 财经(23058)
- 经济研究(22901)
- 问题(19933)
- 经(19609)
- 图书(19481)
- 业(18721)
- 资源(17721)
- 科技(17287)
- 版(16553)
- 理论(16550)
- 现代(16442)
- 技术经济(16026)
- 实践(15259)
共检索到507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国平 朱志玲 王晓涛 邓慧丽 裴银宝
针对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农户生计策略发生变化的现实,以我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红寺堡区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与生态足迹法,利用典型村入户调查数据,从农户生计的策略变迁及其生态效应出发,探析农户生计策略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路径及结果。研究表明:1)红寺堡区移民生计策略类型差异显著,可分为纯农业型、农业主导型、兼业型、非农主导型、非农业型五种类型,移民前后对比发现,移民搬迁促进了农户生计由单一化向多样化、非农化转变;2)随着移民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纯农业型、农业主导型农户比重缩小,非农业主导型、非农业型农户比重增大,移民生计非农化和多样化趋势不断增强;3)移民人均生态足迹由移民前的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东梅
本文以宁夏最大的扶贫开发移民区——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为研究背景,对比分析了该地区搬迁农户在其搬迁前后生产、生活水平的变化,并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这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生态移民能够明显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但从长远看,单纯依靠农业收入不可能大幅度改善其生活水平,因而,需要从其它角度(例如通过外出务工)着眼来提高其总体收入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纪丽芳
本文结合最新税收政策,以宁夏红寺堡区中小企业为例进行了纳税筹划案例分析,并提出了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保障措施,得出了中小企业纳税筹划要综合考虑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税收政策 纳税筹划 价值最大化 中小企业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莲 王永平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资本是如何影响其面临的生计风险以及如何作出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发现规避生计风险、选择合适生计策略的基础是提升优化生态移民的生计资本,进而达到生计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从政策层面想方设法提升生态移民的生计资本数量,尤其是提升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数量。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计资本 生计风险 生计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芳 蒲欣冬 徐中民 王立安
农民的生计安全与质量问题是当今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稳定的生计可以使有关的政策协调发展、消除贫困并可持续地利用资源。本文采用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基础,农户的生计资产为框架核心,通过建立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户的生计资产状况和由此决定的资产配置方式——生计策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对张掖市甘州区农户而言,物质资本的值最高(其值为0.609),人力资本的数值相对较高(其值为0.516),社会资本次之(其值为0.354),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的数值相对较低(其值分别为0.286和0.24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然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引起农户选择以非农为主与以农业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凤琴 高晶晶
本文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适应两个方面对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总体适应良好,民族、年龄、移民时间是影响民族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移民年龄和移民时间是影响地域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文化适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精慧 薛东前
[目的]选取受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生态政策影响较大的陕北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17个行政村335户样本农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整体得分最高,社会资本居次,物质资本中等偏下,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处于低水平;(2)农户生计分化明显,典型的纯农户很少,农户生计策略主要为兼农型和低水平非农型;(3)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指数高的农户倾向于外地兼农,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高的农户倾向于当地兼农,家庭年收入、人均教育投入和人情往来3项指标是促进农户向非农型生计策略转变的关键因子。[结论]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和转变是建立在自身资本结构上的,其往往向着发挥生计资本优势、规避生计资本短板的方向调整生计策略,进而达到提高整体生计资本水平的目的。人力资本优势主导下的黄陵县,加之沟壑区农地资源空间配置的破碎性与复杂性,外地兼农型生计策略将仍是该地区农户近期内的主要生计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东梅 李晓明 刘乔巧
本文以宁夏为例,在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移民瞄准精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Probit模型、对生态移民项目的瞄准精度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移民项目实施初期,那些居住在贫困村或少数民族村或生态环境恶劣村的农民的迁移概率较大,说明生态移民初期的瞄准目标较宽泛;而随着生态移民项目的推进,到2007年只有那些居住在同时是贫困村、少数民族村和生态环境恶劣村的村民们才更有可能迁移,说明此时的瞄准精度更高。除此之外,户主特征、家庭人口特征、家庭财产状况及基本生存条件也会对移民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瞄准精度 宁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俊宏
利用内蒙古包头市7个牧区生态移民安置区的移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移民认知和统计描述等方法实证分析牧区生态移民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及困境问题。研究表明:生态移民以从事临时性无手艺打工为主要非农生计策略,而女性以及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生态移民选择失业的比重比较高;生态移民非农生计策略选择重点依赖于自己;在非农生计策略选择中往往会遇到工资少、缺技术、打工机会、知识缺乏、资金短缺、社会关系缺乏、语言沟通困难、缺乏带头人以及缺乏企业等困难。笔者认为,为提高生态移民在非自愿迁移背景下非农生计策略的转型能力,应该建立移民非农就业机构,根据生态移民性别、教育程度以及劳动能力,采取适合的产业选择、二三产业就业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东梅 王桂芬
生态移民是配合国家扶贫、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种尝试。本文以宁夏南部贫困山区未搬迁农民和红寺堡扶贫开发区搬迁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生态移民项目实施对移民和非移民的收入及其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搬迁使移民的收入显著提高,已接近非移民的收入水平;在收入结构内部,移民的种植业纯收入虽然比2000年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2007年的非移民收入,这表明移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双重差分法 收入效应 宁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秀丽 周立华 陈勇 赵敏敏
[目的]探索生态政策作用下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对提高农户生计水平,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以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杭锦旗为例,基于农户调研数据,对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进行了调查与对比分析,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两区域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1)北部沿河区农户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高于南部梁外区,而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低于南部梁外区。北部沿河区农户选择以农为主生计策略的比例高于南部梁外区,而选择以非农为主的比例低于南部梁外区。(2)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是影响两区域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共同关键因素。其中,人力资本对两区域农户以非农为主生计策略的选择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然资本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比较而言,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生态政策影响较小的北部沿河区农户以非农为主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均大于生态政策影响较大的南部梁外区。[结论]杭锦旗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具有区域差异性,生态政策是促使农户生计状况产生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在生态政策的作用下,农户的生计策略仍受其生计资本的影响,同时生态政策也通过影响农户可实际运作的生计资本而影响着农户的生计策略。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户生计状况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帅传敏 王静 程欣
研究目标:优化三峡库区移民生态减贫策略。研究方法:运用协整分析探索移民贫困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库区生态减贫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重庆万州为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地质灾害与土地、降雨、环保投资,脱贫人口与耕地、饮用水、人均纯收入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均可减少贫困发生率;协调发展方案减贫效果最佳,万州区有望提前实现减贫目标。研究创新:构建了三峡库区生态减贫的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揭示了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和移民贫困三者之间的复杂生克关系和动态反馈机制。研究价值:提出了三峡库区兼顾生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帅传敏 王静 程欣
研究目标:优化三峡库区移民生态减贫策略。研究方法:运用协整分析探索移民贫困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库区生态减贫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重庆万州为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地质灾害与土地、降雨、环保投资,脱贫人口与耕地、饮用水、人均纯收入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均可减少贫困发生率;协调发展方案减贫效果最佳,万州区有望提前实现减贫目标。研究创新:构建了三峡库区生态减贫的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揭示了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和移民贫困三者之间的复杂生克关系和动态反馈机制。研究价值:提出了三峡库区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减轻的系统性减贫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聪 柳玮 冯伟林 李树茁
本文构建了移民搬迁背景下农户的生计策略分析框架,并利用陕南安康地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移民搬迁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搬迁有利于农户优化生计结构,促进他们的生计模式向非农转型。移民搬迁显著降低了农户参与传统农林种植活动和家畜养殖活动的概率,但对提高其家畜养殖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集中安置方式显著降低了农户参与家畜养殖活动的概率和其家畜养殖收入,但对农户参与外出务工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移民搬迁 农户 生计策略 陕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宝财 陈祥 林春桃 毛丽玉 范水生
以DFID模型为理论基础,引入茶农风险感知,构建茶农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运用福建4个茶叶主产区228份茶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计资本是影响茶农生计策略选择的核心要素,其中自然资本对其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而茶农风险感知对其生计策略选择有重要影响,其中自然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对其影响最大。生计资本、风险感知以及生计策略等对茶农生计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风险感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