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8)
2023(10902)
2022(9091)
2021(8221)
2020(6436)
2019(14499)
2018(13995)
2017(26153)
2016(14101)
2015(15904)
2014(15838)
2013(15544)
2012(14778)
2011(13631)
2010(14251)
2009(13482)
2008(12454)
2007(11591)
2006(10666)
2005(9852)
作者
(39957)
(33112)
(33072)
(31284)
(20967)
(15953)
(15018)
(12894)
(12746)
(12051)
(11370)
(11054)
(10659)
(10611)
(10301)
(10254)
(9660)
(9588)
(9584)
(9480)
(8684)
(8119)
(8027)
(7841)
(7707)
(7593)
(7488)
(7291)
(6914)
(6811)
学科
(63651)
经济(63491)
(42917)
管理(33147)
(32501)
中国(29222)
(28977)
企业(28977)
(26762)
金融(26759)
(24580)
银行(24557)
(23942)
地方(22804)
农业(22610)
业经(19902)
方法(17606)
(16219)
(16122)
数学(13310)
理论(13237)
数学方法(13207)
(12640)
(11316)
中国金融(11220)
地方经济(10854)
发展(10160)
(10127)
(10126)
教育(9842)
机构
学院(200334)
大学(193832)
(83949)
经济(81950)
研究(72644)
管理(70303)
中国(61536)
理学(58481)
理学院(57792)
管理学(56898)
管理学院(56528)
(41298)
(40890)
科学(40569)
(38259)
(36294)
中心(34943)
(32629)
研究所(32257)
财经(30969)
(29436)
师范(29180)
农业(28055)
(27954)
业大(27472)
(27222)
北京(26780)
经济学(26330)
(25338)
(23548)
基金
项目(123652)
研究(98675)
科学(96984)
基金(85611)
(72278)
国家(71450)
社会(64459)
科学基金(61066)
社会科(59847)
社会科学(59833)
(51818)
教育(45261)
基金项目(44811)
编号(42703)
(41490)
成果(36030)
自然(34142)
资助(34120)
(33424)
自然科(33318)
自然科学(33315)
自然科学基金(32682)
课题(30796)
重点(27933)
发展(27796)
(27308)
(26645)
(26425)
(26118)
国家社会(25769)
期刊
(108984)
经济(108984)
研究(66863)
中国(53758)
(43050)
(38167)
金融(38167)
教育(31625)
(30546)
学报(28059)
农业(27990)
科学(27280)
管理(25921)
大学(22876)
学学(21416)
业经(21363)
技术(17912)
经济研究(16009)
财经(15996)
问题(13887)
(13781)
(11722)
农村(11389)
(11389)
农业经济(11228)
(10187)
世界(10003)
职业(9820)
经济问题(9783)
(9526)
共检索到334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红萍  曾凡木  
以一个阶段性组合式移民村庄为例,分析移民村庄社会资本与金融互助社治理之间关系。研究发现,丰富的社区社会资本是金融互助社治理有效的社会基础。阶段性组合式移民村庄的社会资本处于不断的发育过程中,社区社会资本存量较低;社会资本的不足影响了村庄互惠网络的形态,形成了连通性较差的小世界网络;这种互惠网络使得金融互助社的间接互惠机制和直接互惠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使得金融互助社陷入逾期不归还货款的治理困境。因此,移民村庄的金融互助社要实现有效治理,应注重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黎  
移民村的公共事务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治理中的难点。本文研究将网络化治理理论引入到乡村治理探究中,通过深度访谈、案例采集及参与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南水北调移民村庄进行田野调查,探讨移民村庄村治模式的变迁以及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对转型中乡村治理的意义。研究发现:移民村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出与已有文献描述的基层村治"行政化"所不同的治理形态。通过嵌套式的组织形式与制度设计,移民村以"非科层化"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地促成村庄内部各行动主体之间以及移民村庄与外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协作,保证了基层民主参与权、议事权、决策权与监督权的实现和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体现出以参与性、协作性、平衡性、灵活性和包容性为特征的网络化治理框架。这种适应性治理之道,推动了社会治理模式从政治国家对乡村社会的"线型治理模式"向政治国家与乡村社会双向互动的"立体型治理模式"转型,为推动中国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转型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春凤  朱启臻  
自组织现象是移民村庄具有活力的前提,不仅有利于村庄形成有序的结构,同时有利于村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自组织理论认为,只有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才具备产生自组织现象的条件。本文认为,移民新村的建设要通过产业发展、人员流动和人际交流保持其系统的开放性;要通过移民地区选择和移民构成的控制,维持一定势差,以保持其非平衡性;通过移民要素的配置,促进非线性关系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移民新村自组织现象的产生,使其受到内、外涨落的随机启动,进而产生出集体运动的协同效应。如果忽视了这些条件,移民新村就难以获得活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艳涛  高强  苟露峰  
从农村金融视角构建一个农村金融支持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多元Logit方法对其支持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提供的通用性金融支持和金融机构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都具有正向影响,其中,金融机构提供的专用性金融支持效果更显著;社员自有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也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种地年限、交通条件、农技指导、盈余分配制度和自由退出制度等控制变量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重要因素。这为农村金融支持方向提供了实证证据。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补贴力度,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开拓多种融资渠道,提高社员收入水平,把握好金融投资方向,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淑芳  
社会资本是影响金融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非正式机制。社会资本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人际之间的信任和互惠规范等方面,增强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对非正规金融或民间信用的影响及社会资本在微型金融发展和关系融资中的作用等方面。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光芸  李建华  
信任、合作、规范、网络、文化认同等社会资本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必要补充,并与其一起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应充分发挥区域社会资本因素的作用,并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融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地方政府在关注区域内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时,更应致力于社会资本的培育。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规范,营造一个诚信的制度环境;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培育创新、信用、合作、开放的区域文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峰  龙超  
从风险、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三方面分析了农村金融抑制与供给不足的原因,阐释了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供给上无法克服管理成本与信息获取的劣势,而合作金融以其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经营成本天然具备与信息对称的优势,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地位,是有效解决中国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的必由之路。对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否应该通过吸收内部社员的储蓄来提高自身的资金规模,以便能够为贫困农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农民资金互助社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内生性问题。同时,对农民资金互助社如何有效监管进行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晓光  罗俊成  姜丽丽  
面对分散的农村信贷市场,农村资金互助社拥有信息透明、定位明确和交易成本低廉的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村资金互助社普遍面临运营成本偏高、内部管理混乱、后续资金乏力等制约因素。为构建金融包容的社会,实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外部制度环境及内部治理机制,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规范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机制,积极探索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道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允春喜  徐西庆  
乡村治理的一个内生化维度是受民间道教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社会资本。"老天爷"、祖先灵位和"街头官僚"型神祉共同构成了确认集体价值、塑造村庄信任和约束村民行为的信仰结构;道教文化中的关键人物和村民之间彼此认知的重塑使道教信仰向现实生活延伸;宗教仪式与家庭教育则使社会资本得以维系。基于道教文化所形的社会资本具有潜在性和分散性,并可能加剧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冷漠和利益分配的失衡,迷信的可能也使其难以转化为公共管理资源。应通过制度干预重建"信任所指",发挥民间道教文化中有利于个人道德提升的部分,将其纳入公共管理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乐章  向楠  
熟人社会在近年来乡村研究领域被广泛用以概括村庄面貌和特征。本研究借鉴社区社会资本理论与方法,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信任互助、和谐程度、村庄归属、人情往来与组织网络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样本中198个村庄熟人社会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频繁的人情往来是当前村庄熟人社会的显著标志,而组织网络是衡量现代型村庄社会资本的关键指标。大多数村庄属于以人情为主要联结、社会资本总量偏低的过渡型熟人社会。样本村庄的社会资本在信任互助、人情往来以及村庄归属等维度显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种差异和分化可以从村庄非农化、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得到解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宇  孙学涛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业基础设施短板,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村庄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从高标准农田建设角度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制,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讨论了其内生性。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规模的扩大,而且还会吸纳更多的农户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还会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和降低农业劳动强度的方式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型职业农民之间存在显著的内生性。最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从高标准农田建设角度提出了三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曙光  
一、引言:作为共同体的村庄:已有成果及其意义农户经常被视为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研究的逻辑起点,然而,从更为广阔的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洁   林勇  
金融发展对移民汇款与移民母国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用发展中国家中的110个移民母国1980—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PO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广义矩估计法(GMM)等估算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移民汇款对移民母国国内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移民汇款对于移民母国的国内投资存在负面影响,金融发展对这一影响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健辉  童冬生  黄志坚  
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会资本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臧景范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银监会在促进农村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依然不容乐观,集中表现为县域机构网点少,种类单一,功能残缺,市场缺乏有效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