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3)
2023(15801)
2022(13513)
2021(12769)
2020(10467)
2019(24167)
2018(23832)
2017(46380)
2016(24730)
2015(27805)
2014(27559)
2013(27047)
2012(24541)
2011(21867)
2010(21703)
2009(19690)
2008(18745)
2007(16385)
2006(14289)
2005(11907)
作者
(68886)
(57723)
(56901)
(54311)
(36177)
(27546)
(25801)
(22799)
(21791)
(20086)
(19488)
(19208)
(17810)
(17695)
(17595)
(17330)
(17190)
(16881)
(16404)
(16220)
(14211)
(13959)
(13874)
(13367)
(12913)
(12757)
(12688)
(12416)
(11519)
(11447)
学科
(100834)
经济(100725)
(73956)
管理(69059)
(52376)
企业(52376)
(51384)
方法(45868)
数学(40553)
数学方法(40005)
农业(34166)
业经(26832)
(25772)
中国(25102)
地方(20722)
(19586)
(18612)
(16380)
贸易(16370)
技术(16035)
(15941)
理论(15185)
环境(14943)
(14751)
财务(14680)
财务管理(14647)
(14500)
(14196)
企业财务(13906)
(13898)
机构
学院(344832)
大学(342558)
管理(141873)
(137708)
经济(134821)
理学(124777)
理学院(123533)
管理学(121371)
管理学院(120747)
研究(109527)
中国(82073)
(70440)
(69944)
科学(68161)
(60682)
业大(57057)
农业(53399)
(52726)
中心(52460)
财经(49163)
(48532)
研究所(48344)
(45189)
(44797)
师范(44420)
北京(43219)
经济学(40474)
(39479)
(39346)
经济管理(38656)
基金
项目(247116)
科学(195397)
研究(182915)
基金(180416)
(156283)
国家(154924)
科学基金(134398)
社会(116311)
社会科(109934)
社会科学(109902)
(96756)
基金项目(96483)
自然(86663)
自然科(84639)
自然科学(84620)
自然科学基金(83063)
教育(83043)
(80273)
编号(75880)
资助(72563)
成果(59692)
(54786)
重点(54351)
(52715)
(51330)
课题(50297)
国家社会(48015)
创新(47837)
教育部(47079)
科研(47073)
期刊
(148178)
经济(148178)
研究(95090)
(71507)
中国(61753)
学报(54314)
科学(50644)
农业(49023)
管理(46841)
(44967)
大学(42992)
学学(40854)
教育(35153)
业经(30444)
技术(30121)
(28659)
金融(28659)
财经(22692)
(22150)
经济研究(21261)
问题(20671)
(19283)
(18488)
科技(17108)
图书(16698)
理论(16251)
技术经济(16221)
资源(15623)
现代(15491)
业大(15475)
共检索到483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才章  
在"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下,基于湘赣边界L村地质灾害移民个案的考察表明,农民与基层政府并不完全只有抗争,而更多的是合作以及合作与抵制交替出现的动态关系。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受不同行动逻辑影响,农民对政府的合作与抵制是以争取现实利益为行动逻辑,基层政府应对农民的策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上"负责的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思妤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水库移民的利益诉求与权利主张都对以公权为基础构建的传统安置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政府应在承认水库移民正当利益与合法权利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制度完善与管理体制改革,切实保障移民利益,并协调出现的各类利益冲突,从而促进和谐移民局面的形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宝玉  孙迪  
"关系产权"具有组织自主治理和适应环境功能,也具有资源配置功能。本文通过对安徽省L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个案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可以选择"关系产权"和"权利产权"来配置权利,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和交易特征以及社会共享观念是影响产权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当"关系产权"配置权利的收益超过其配置权利的交易成本与"权利产权"配置权利的净收益之和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会选择"关系产权"来配置权利。"关系产权"可以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获得非市场化资源和"圈内人"的身份信号,并强化"关系圈"内制度环境的同构性。产权融合程度降低和社会关联强度减小,会影响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内部"关系产权"的均衡性,也会降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外部"关系产权"的稳定性,最终导致"关系产权"呈现出非均衡性特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需要对产权融合的程度和社会关联的强度进行调整,防止"关系圈"内权利主体集体非理性的出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小兵   罗浩奇   孙甲波  
作为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自治行动者行动仍需更深入的理论解释。引入制度理论与场域理论,构建“制度场域”分析框架,基于G市A村的个案研究,对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行动者行动的内在机理及实践逻辑进行阐释。研究发现,村民自治制度塑造村庄行动者行动的关键在于能否建构起村民自治制度场域。村民自治制度场域的建构离不开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的组合供给。其中,专门行动者、监督机制和外部资源赋予等规制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权威性机制,议事内容的利益相关性、议事主体的代表性和议事流程的可操作性等规范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可行性机制,物理空间、脚本符号和角色认知等认知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合理性机制。村民自治制度对村庄行动者的行动塑造主要通过场域机制的作用发挥,表现为自治制度场域惯习和资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小兵   罗浩奇   孙甲波  
作为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自治行动者行动仍需更深入的理论解释。引入制度理论与场域理论,构建“制度场域”分析框架,基于G市A村的个案研究,对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行动者行动的内在机理及实践逻辑进行阐释。研究发现,村民自治制度塑造村庄行动者行动的关键在于能否建构起村民自治制度场域。村民自治制度场域的建构离不开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的组合供给。其中,专门行动者、监督机制和外部资源赋予等规制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权威性机制,议事内容的利益相关性、议事主体的代表性和议事流程的可操作性等规范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可行性机制,物理空间、脚本符号和角色认知等认知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合理性机制。村民自治制度对村庄行动者的行动塑造主要通过场域机制的作用发挥,表现为自治制度场域惯习和资本。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灵辉  
在分析现有国内外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土地取得方式利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移民法律政策及移民安置实践经验,为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解决承包地问题提供新途径。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根据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两者的各自特点及相结合的需要,设计出"移民-农村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国家-移民"两种土地流转模式。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相结合,能够实现国家、业主、移民、农村大学生四方利益共赢;同时该模式可以避免我国现有土地调整、土地开发等方式解决移民土地问题的弊端,实现大学生承包地与移民之间的有效配置,增进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彬  刘红波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资源向基层倾斜和下沉,以提高农村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调研发现,某些基层政府承接了大量下沉资源,但为何陷入疲于应付、忙而无效的“空转”状态?现有研究多从行政压力型体制和基层政府策略主义行为进行解释,而忽视了农村社会结构的解释面向。文章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出发,通过对粤西L镇的案例分析,提出逆向压力型体制的解释框架。文章认为:逆向压力型体制不同于行政压力型体制,其关涉基层面对民生诉求时所承受的如何精准和精细回应的压力,以及由此而倚重情感关怀的治理体系;乡土社会对细致入微的情感治理的依赖,致使普遍性的技术治理在民生诉求回应中失准,从而造成农村基层的空转执行。因此,在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时,需要警惕技术“负能”现象,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政策和供给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立  甘臣林  吴萌  陈银蓉  
非自愿性移民的农业安置模式正面临安置效果和安置效率的"双低困局",传统"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移民安置方式亟待改革创新。农业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不仅体现为人地关系的局部紧张,同时也表现为农户土地投入意愿与行为的变化。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多群组SEM的分析方法,对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移民安置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是经济、心理和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行为逻辑符合"认知层次→认知权衡→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路径范式;(2)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原住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是对土地投入"利弊权衡"后的"客观理性"决策,而移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则更多的表现出"风险厌恶"的"主观理性"倾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珊  余江  
在20世纪90年代,赛尼在长期非自愿性移民安置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风险和重建模型(简称IRR模型),IRR模型虽然在解决非自愿性移民安置问题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对如何安置非自愿性移民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但是本文认为,IRR模型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正因为如此,本文从非自愿性移民安置控制权的分配入手,提出了一个基于移民安置控制权分配的规范分析框架,该框架揭示出影响非自愿性移民可持续安置和发展的因素,进而为实现非自愿性移民的可持续安置提供了思路,同时它可以弥补IRR模型的缺陷。借助这一分析框架所得到的一个结论是:受影响人口主导的安置过程或者移民安置机构主导的安置过程只不过是移民安置控制权安排中集中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业翠  刘桂真  李静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农户的兼业行为趋势明显,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但非农生计方式单一;移民兼业行为和非农生计行为明显,但原驻民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更高;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林地扩张程度越高,农用地面积变化越明显等特点;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升,且表现出非农程度越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越高的趋势,但因林地大面积扩张导致农用地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秦兴方  
农民集团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主要行动集团。但在城市化过程中 ,农民集团内部两  个子集团在“成本 -收益法则”支配下 ,其行动存在着诸多矛盾。要使农民集团采取推动  农村城市化的行动 ,政府必须通过农村城市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以及建立并完善农地市场  等制度安排 ,保障农民集团的行动收益大于行动成本 ,并在这一前提下影响农民对其行动  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 ,努力使两者的比率与集团收益和个人收益的比率相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陈鹰  
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背景下,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开发西部水电资源,建设西部绿色能源基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还能极大地扩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使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整体上升,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四川省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移民安置调研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硬梁包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农村生态移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仲宇   李晓彤  
城乡中国背景下,保护型经纪能否实现由退场自保到主动“返场”?若放在乡土中国背景下,只能提出保护型经纪的返场不可能论,但在城乡中国背景下,可以发现返场不可知论,这需要找到返场条件和返场逻辑。本文基于东南某省P县L村的老人会个案研究,提出了村庄保护型经纪返场的“必要且可能论”,并论证了返场逻辑:一是城镇化推动了乡土中国转入城乡中国的宏观背景变迁,乡村治理现代化促使保护型经纪的角色定位转变,带来返场的必要性。二是老龄化、人口外流及村庄发展话语被外部主体攫取,为保护型经纪的“返场”提供了可能性。三是与新经纪博弈—互动过程中,保护型经纪塑造了新老村民的共同体意识,通过参与乡村治理弥合了治理张力,实现了返场。本文发现老人会作为乡土中国一种普通的保护型经纪,在城乡中国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特殊作用。本文对话并拓展了国家经纪理论中的保护型经纪“退场”说,提出了城乡中国背景下保护型经纪“返场”说,有助于理解乡村治理中村庄权力结构的变迁逻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明放  彭洁  
陕南作为山区,其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样、分布面广且呈频发趋势,这对山区居民"依山傍水"的居住传统和方式形成了挑战。为规避洪涝和地质灾害,采取"座山临水"的居住方式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和现实可能性。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选择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座山临水"的居住方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远新  张华忠  周维  李军朝  
利用2007年三峡库区就地后靠农村移民的抽样调查数据,根据农村移民收入来源理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移民户和非移民户,以及不同安置方式移民户的收入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移民搬迁和不同安置方式对移民收入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移民搬迁对移民收入存在结构性的影响,即移民搬迁主要影响移民户的家庭经营收入,同时,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抵消了移民搬迁对移民收入的影响;不同的安置方式对移民户收入也存在显著的影响,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对移民收入的不利影响较小,而非农业安置对移民户收入的影响较大;非移民安置户享受到的惠农政策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好处也相对要少;从收入来源的角度来讲,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的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