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4)
- 2023(10856)
- 2022(9295)
- 2021(8450)
- 2020(7246)
- 2019(16684)
- 2018(16232)
- 2017(31625)
- 2016(17412)
- 2015(19567)
- 2014(19649)
- 2013(19490)
- 2012(18215)
- 2011(16465)
- 2010(16477)
- 2009(15462)
- 2008(15673)
- 2007(14345)
- 2006(12382)
- 2005(11155)
- 学科
- 济(75364)
- 经济(75278)
- 业(49052)
- 管理(46596)
- 方法(36824)
- 企(36272)
- 企业(36272)
- 数学(32494)
- 数学方法(32255)
- 贸(24434)
- 贸易(24425)
- 易(23701)
- 农(23559)
- 财(19053)
- 中国(18650)
- 学(16084)
- 农业(15752)
- 业经(14724)
- 地方(13752)
- 制(13300)
- 融(11798)
- 金融(11794)
- 务(11541)
- 财务(11524)
- 财务管理(11498)
- 银(11377)
- 银行(11318)
- 企业财务(10795)
- 行(10738)
- 出(10714)
- 机构
- 大学(263588)
- 学院(260842)
- 济(113818)
- 经济(111809)
- 管理(98081)
- 研究(91406)
- 理学(85167)
- 理学院(84177)
- 管理学(82836)
- 管理学院(82348)
- 中国(67727)
- 科学(56658)
- 农(54718)
- 京(54481)
- 财(49560)
- 所(48220)
- 业大(44465)
- 研究所(44004)
- 农业(43763)
- 中心(41314)
- 财经(40492)
- 江(38561)
- 经(36819)
- 经济学(36079)
- 北京(33902)
- 经济学院(33023)
- 院(32140)
- 范(31910)
- 师范(31421)
- 财经大学(30049)
- 基金
- 项目(175537)
- 科学(136409)
- 基金(128764)
- 研究(120793)
- 家(115138)
- 国家(114212)
- 科学基金(95736)
- 社会(77978)
- 社会科(74001)
- 社会科学(73974)
- 基金项目(68639)
- 省(67631)
- 自然(63575)
- 自然科(62160)
- 自然科学(62135)
- 自然科学基金(61069)
- 划(58081)
- 教育(54917)
- 资助(52716)
- 编号(47180)
- 重点(39760)
- 部(39339)
- 发(37787)
- 成果(37637)
- 创(36488)
- 科研(34841)
- 创新(34245)
- 计划(34079)
- 教育部(33200)
- 国家社会(32829)
- 期刊
- 济(119167)
- 经济(119167)
- 研究(71953)
- 农(49078)
- 学报(49019)
- 中国(46558)
- 科学(41601)
- 财(37934)
- 大学(35656)
- 学学(34163)
- 农业(32761)
- 管理(32528)
- 融(23962)
- 金融(23962)
- 财经(20380)
- 经济研究(20302)
- 业经(19887)
- 贸(19215)
- 技术(19069)
- 教育(18996)
- 问题(17758)
- 业(17753)
- 经(17508)
- 国际(16902)
- 版(13953)
- 商业(13732)
- 世界(13362)
- 技术经济(13217)
- 业大(12493)
- 统计(12161)
共检索到379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贸易摩擦、移民限制是当前全球化过程中的显著现象。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与移民相比,新的贸易模式带来的就业岗位流动对北方国家劳动力市场冲击更大,影响更持久。对南方国家而言,就业岗位的流入使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南方国家获得了就业创造的机遇,也有利于抑制智力外流。本文最后结合中国的开放形势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移民 贸易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宁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许多新议题应运而生。如今,世贸组织又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劳动力问题。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将劳工权利与世界贸易联系在一起。欧盟委员会还专门向世贸组织提议,在1995年12月于新加坡举行的第一次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对此问题作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对此持反对态度。因此,劳动力问题在新加坡会议上成为争论最激烈的议题之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玲 王成
我国附加值贸易凭借劳动力资源优势已取得巨大发展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但现阶段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趋势势必对此产生重要影响。为分析这一影响,我们运用GTAP模型模拟劳动力减少后的经济情形,构建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附加值贸易的相关指数,评估劳动力减少对我国附加值贸易总体和各产业附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减少会降低我国产业总体的比较优势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总出口额及总附加值贸易额,但会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我们也得到了各产业附加值贸易在劳动力减少时的不同变化,发现劳动力减少对我国附加值贸易的影响会随其规模的增大而增大,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 附加值贸易 投入产出表 GTAP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杭,栾敬东,徐志刚,郭秧全,钟甫宁
由于中国的特殊环境,农村劳动力和人口不仅流向城市,也流向发达的农村地区。目前对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农村向农村的劳动力流动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实地问卷调查得到的资料为依据,全面分析了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外出打工时间和收入等特征,同时分析了这些特征与外来劳动力就地定居的意愿之间的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觅 张轶凡 黄炜
本文采用2002~2007年城镇住户调查(UHS)微观数据,研究中国加入WTO后的进口关税削减如何影响各城市工资的相对增长,从而从区域劳动力市场角度考察了贸易自由化的收入分配效应。利用各行业关税削减幅度的差异以及各城市"入世"前产业结构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地区层面的关税削减指标并对贸易自由化的效果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工资增长相对较慢。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工资的相对增长率下降约1%。(2)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可贸易品部门,不可贸易品部门受影响相对较小。(3)低技能工人工资受到冲击较大。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低技能工人和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增长率分别下降1.2%和0.4%。因此技能溢价在关税削减程度大的城市出现更快的增长。本文结论意味着中国"入世"的过程伴随着不可忽视的调整成本和分配效应。居住在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并受雇于可贸易部门的低技能劳动力,是受关税削减冲击最明显的群体。因此,在进一步开放进口,降低关税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群体的利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浩 李晓庆
传统的国际贸易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分析进口贸易对进口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随着微观企业数据以及微观个体劳动者数据不断出现,关于进口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更加细化。进口贸易对当地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为:进口贸易会对进口国国内企业造成冲击,带来短期失业,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将面临跨行业或跨地区流动,但是对不同技能水平、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进口冲击导致的劳动力市场调整会影响劳动者的教育投资决策。结合中国的现实,测度进口贸易导致的劳动力流动规模、测度劳动力流动成本、利用企业层面的雇员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浩 李晓庆
传统的国际贸易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分析进口贸易对进口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随着微观企业数据以及微观个体劳动者数据不断出现,关于进口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更加细化。进口贸易对当地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为:进口贸易会对进口国国内企业造成冲击,带来短期失业,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将面临跨行业或跨地区流动,但是对不同技能水平、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进口冲击导致的劳动力市场调整会影响劳动者的教育投资决策。结合中国的现实,测度进口贸易导致的劳动力流动规模、测度劳动力流动成本、利用企业层面的雇员数据测度进口贸易对企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冬 王新
尽管加工贸易型FDI的扩张体现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并加速了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但数据显示:在国际贸易和GDP快速增长的同时,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工资相对于GDP增长缓慢,并导致了全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消费不足和内外经济失衡。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拐点。需要重新审视"加工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路径。
关键词:
外向型工业化 加工贸易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 向鹏飞 王开玉 孙一平
本文采用CHIP数据库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利用截面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贸易开放与劳动力迁移对流动人员个体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提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效应日益显著,个体的劳动参与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日渐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中,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对个体就业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个体微观特征也显著影响着其劳动参与决策。更进一步,基于本地与外地户口的户籍分类研究显示,劳动者个体在性别、技能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外来劳动力的整体就业状况显著优于本地居民;另一方面,伴随开放程度的提升,个体劳动者之间的性别替代效应日渐显著,高技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颖 余官胜
长久以来主流国际贸易模型中充分就业的假设使经济学界忽略了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就业的分析,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则为此提供了一个可供扩展的框架。将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扩展到存在贸易开放的情况后,本文发现如果一国的比较优势为制造品,贸易开放将会减少就业,这是因为制造品价格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而制造业部门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则阻碍了劳动需求的增加。为了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开放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并且考虑到就业的持续性,本文利用我国省际面板动态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劳动力占比度量我国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不考虑劳动市场刚性时,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晶
阐述了英国劳动力移民的主要住房问题,分析了造成上述问题的政策原因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存在的主要政策分歧,论述了英国经验给于我国现阶段大城市突出的农村劳动力移民住房问题及对策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
劳动力移民 住房问题 住房政策 国际经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程
在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职业"的"一次分化"之后,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力移民正发生着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地位认同的"二次分化"。利用CGSS2013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农村劳动力移民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过程中,人力资本成为获得较高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声望、权力和收入)的关键机制,而社会资本则不具有显著的经济收入回报。此外,在其主观地位认同的分化过程中,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移民主观地位认同的基本定位,而以"相对剥夺感"为核心的社会体验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客观地位认同偏移的具体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程
在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职业"的"一次分化"之后,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力移民正发生着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地位认同的"二次分化"。利用CGSS2013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农村劳动力移民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过程中,人力资本成为获得较高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声望、权力和收入)的关键机制,而社会资本则不具有显著的经济收入回报。此外,在其主观地位认同的分化过程中,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移民主观地位认同的基本定位,而以"相对剥夺感"为核心的社会体验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客观地位认同偏移的具体方向。相对剥夺体验较强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下偏移",相对剥夺体验较弱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上偏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忠 贺彩银 王耀中
本文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经济特征出发,在拉尼斯—费模型中嵌入民营部门出口贸易,并运用1996-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交互项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民营部门的资本积累、创新强度和创新的劳动力使用偏向决定了民营非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吸收能力,民营部门出口贸易通过加强民营部门资本积累、创新强度及创新的劳动力使用偏向,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