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1)
2023(6008)
2022(5390)
2021(5040)
2020(4633)
2019(10969)
2018(11121)
2017(21308)
2016(12143)
2015(14281)
2014(14594)
2013(14571)
2012(14062)
2011(12834)
2010(13249)
2009(12494)
2008(12863)
2007(12121)
2006(10407)
2005(9446)
作者
(38962)
(33080)
(32811)
(31452)
(20746)
(16018)
(15128)
(12951)
(12263)
(11878)
(11171)
(11119)
(10684)
(10480)
(10458)
(10444)
(10238)
(9821)
(9555)
(9504)
(8424)
(8280)
(8137)
(7559)
(7444)
(7404)
(7377)
(7290)
(6904)
(6794)
学科
(51141)
经济(51084)
(32746)
管理(32661)
方法(26122)
(25286)
企业(25286)
数学(23019)
数学方法(22695)
(15499)
(13787)
(13517)
中国(12621)
农业(10313)
(10312)
贸易(10309)
(10249)
(9985)
地方(9854)
业经(9380)
(8770)
理论(8207)
(7896)
(7879)
银行(7860)
财务(7855)
财务管理(7825)
(7427)
企业财务(7328)
(7303)
机构
大学(187368)
学院(184952)
(71829)
经济(70106)
管理(66725)
研究(64616)
理学(56970)
理学院(56253)
管理学(54998)
管理学院(54664)
中国(48565)
科学(43142)
(40721)
(39232)
(35487)
(33484)
研究所(32310)
业大(31891)
农业(31298)
中心(30090)
(29492)
财经(26337)
北京(25873)
(25141)
师范(24841)
(23672)
(23290)
(22386)
经济学(22114)
(21183)
基金
项目(118430)
科学(90285)
基金(83634)
研究(82213)
(74458)
国家(73837)
科学基金(60950)
社会(49110)
(46786)
社会科(46321)
社会科学(46301)
基金项目(44483)
自然(41045)
自然科(40048)
自然科学(40033)
(39906)
自然科学基金(39303)
教育(38767)
资助(35677)
编号(34242)
成果(29073)
重点(27128)
(26036)
(25048)
课题(23671)
(23421)
计划(23297)
科研(23296)
大学(22083)
创新(22004)
期刊
(80560)
经济(80560)
研究(52003)
中国(37175)
学报(36589)
(35782)
科学(30709)
(27441)
大学(26564)
学学(25068)
农业(23642)
管理(22757)
教育(20771)
技术(16337)
(15623)
金融(15623)
财经(13513)
(13212)
业经(12636)
经济研究(12305)
(11646)
问题(11140)
(10998)
图书(9908)
技术经济(9906)
统计(9581)
业大(9499)
(9342)
理论(9102)
科技(8501)
共检索到277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胡金平  
清末新政的推行意味着新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移植,然而也引发了毁学暴力风潮。毁学风潮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民变事件,固然多因经济利益受损而起,但作为舶来品的新学堂疏离于中国本土社会、难以获得中国基层社会民众的认可,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深层次原因。移植而来的教育制度缺乏与中国本土社会的关联,而只是作为"陌生的他者"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从清末毁学事件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新教育制度的引入,都需要契合中国的社会实际。新教育一方面应引导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亦不能离开社会的现实,否则不仅会遭遇有声或无声的抵抗,而且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停废使现代教育制度在乡村获得很大发展,同时也导致乡村教育矛盾的不断激化,教育冲突日益激烈。毁学是一种群体性破坏新式教育的暴力行为。清末十年间,毁学事件在各地乡村屡屡发生,几有遍及全国之势,对刚刚起步的乡村教育现代化产生很大影响。几十年中,新、旧教育的冲突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直困扰着中国乡村教育,是导致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步履蹒跚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梁宏志  孙小兵  
清末,上海爆发了一场由橡胶股票投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大量钱庄和商铺卷入其中,破产无数。危机迅速扩大并蔓延至全国。导致金融风潮的因素有多种:外国势力的操纵,清末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不成熟、投机猖獗,清政府在处理橡胶风潮过程中的昏庸政策,以及清政府内部官员之间的派系斗争等。金融风潮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该风潮加快了清朝的灭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史清华  卓建伟  郑龙真  
本项研究发现 ,农地经营依然是中国农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但受农村人地矛盾趋紧的影响 ,离土离乡外出就业越来越成为当今农民实现充分就业和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民外出打工的实质是农村人地矛盾激化的一个反映。外出就业不仅使农民初步实现了其收入增长的梦想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还开阔了农民的眼界 ,使他们学到了技术。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作后盾 ,自发外出使农民在打工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的歧视与非礼 ,使他们在经济与精神上受到的伤害十分严重。这一伤害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农民市民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海帆  
本文从我国现行的出口彩电总体状况入手 ,以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 ,从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计量分析、出口彩电遭遇反倾销的案例分析等角度出发 ,得出我国的出口彩电既具有比较优势的一面 ,又具有竞相压价 ,出口秩序混乱的一面。最后就我国彩电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燕芳  
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一直以来在中美贸易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一直受到配额、特保措施、反倾销的限制,但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美国通过修改法律决定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入手,从其他五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启动反补贴的可能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圣亮  李勇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和预调查,提炼出了23个可能影响消费者遭遇服务失误不投诉的因素,进而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将这23个因素归纳为6类,然后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这6类因素的权重,发现从高到低依次是信任因素、收益因素、渠道因素、心理因素、成本因素和文化因素。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消费者性别、遭受损失类型及其与企业关系类型,对遭遇服务失误消费者不投诉影响因素有一定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静中  
2007年中国制造在美国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透过危机进行分析发现:危机使中国产品信誉受损,使中国国家形象受损,使中国产品在美国销售量下降,使中国出口产品由于选择国际上权威机构认证而使成本上升。通过对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伟荣  张方玉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这看似是对瞿秋白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的高度评价,其实却隐含着他一生的无奈与悲哀。"马克思主义者"和"旧士文人"的双重身份曾一度让瞿秋白倍感撕裂与苦痛,"疏离"形象也因此成为瞿秋白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标签。然而,"疏离"形象背后的隐性情结却不太为人所知。探寻瞿秋白生命历程中的"疏离"形象,对于理性理解瞿秋白的复杂情感、突破过往瞿秋白研究的解释窠臼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工作疏离感会减少员工的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感,并引发偏离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疏离感的干预策略。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可归纳为个体特征、领导风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工作疏离感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积极的心态、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谐人际氛围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文章以川渝两地471名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SEM)验证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郝志景  
中国在很长历史时期,货币并不统一。民间曾经可以自由发行纸币。民间发行之时,需要储备金属货币。储备比例根据市场的货币需求状况动态调整。运行这套机制需要非常严格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在纸币无法等值兑换金属货币时,发行机构要付出相应的流动性成本,以之约束其发行行为。此外,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民间发行机构也应具有一定规模,以便更好地应对挤兑危机。清末天津的贴水风潮说明:当时中国民间发行纸币在这两方面都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对于发行机构设置一定的门槛,同时以严格的制度保证纸币与金属货币等值兑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颖  
农业教育是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晚清农务学堂是农业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农务学堂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开设课程等方面,分析晚清新式农务学堂在中国近代农业教育方面的意义与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孝亿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