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8)
- 2023(18066)
- 2022(15293)
- 2021(14651)
- 2020(12062)
- 2019(27215)
- 2018(27200)
- 2017(49595)
- 2016(28121)
- 2015(31821)
- 2014(31486)
- 2013(29651)
- 2012(26887)
- 2011(24520)
- 2010(24528)
- 2009(21718)
- 2008(20815)
- 2007(18403)
- 2006(15974)
- 2005(13866)
- 学科
- 济(97785)
- 经济(97680)
- 管理(71486)
- 业(65993)
- 企(53475)
- 企业(53475)
- 方法(43952)
- 数学(37959)
- 数学方法(37432)
- 中国(32342)
- 农(27857)
- 教育(26500)
- 学(24591)
- 财(23700)
- 业经(22937)
- 理论(22291)
- 地方(21617)
- 贸(19326)
- 贸易(19319)
- 农业(19080)
- 易(18753)
- 教学(16948)
- 制(16477)
- 技术(16355)
- 和(16222)
- 环境(15341)
- 务(14486)
- 财务(14415)
- 财务管理(14394)
- 银(14028)
- 机构
- 大学(384054)
- 学院(378388)
- 管理(139917)
- 济(136263)
- 经济(132990)
- 研究(128029)
- 理学(122141)
- 理学院(120577)
- 管理学(117952)
- 管理学院(117256)
- 中国(87082)
- 科学(83558)
- 京(82710)
- 所(64543)
- 农(63742)
- 范(61867)
- 师范(61246)
- 财(60333)
- 研究所(59602)
- 业大(59362)
- 中心(56895)
- 江(55722)
- 北京(52587)
- 农业(50313)
- 师范大学(49880)
- 财经(49328)
- 教育(47687)
- 院(46398)
- 技术(45945)
- 州(45097)
- 基金
- 项目(263753)
- 科学(206359)
- 研究(194890)
- 基金(185945)
- 家(163444)
- 国家(161950)
- 科学基金(137373)
- 社会(119057)
- 社会科(112395)
- 社会科学(112367)
- 省(105749)
- 基金项目(98624)
- 教育(97260)
- 划(90908)
- 自然(89723)
- 自然科(87632)
- 自然科学(87607)
- 自然科学基金(85979)
- 编号(81775)
- 资助(75435)
- 成果(67966)
- 重点(60745)
- 课题(59505)
- 部(58038)
- 发(56818)
- 创(55292)
- 创新(51232)
- 大学(50770)
- 科研(50380)
- 项目编号(50099)
共检索到54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迎春
<正>互联网的智能性、开放性和丰富性为现代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敞开了大门,以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教学系统、智慧课堂、新媒体传播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构成了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人才体系、教学设计体系得到了充实与完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从此由传统转向现代化。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高校思政教学仍有很大的待挖掘的发展潜力,其理念、机制、模式、体系、人才培养、文化生态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建发
互联网科技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契机,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充实人们的生活,拓宽人们的视野。在现代化的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思政教育者应塑造新型教育观,应革新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内容,应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应组建复合型的思政教师队伍,以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视域 高校思政教育 新型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洪
信息技术发展正在对人类未来发展及当下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基于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渗透,当代学生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他们的认知及思维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主题网站作为时代新产物,其网站建设研究是当下重点研究课题,有助于弘扬主旋律并传播先进文化。由杨伯成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9年5月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书,分别从概念特征、发展历程、教育内容、运行机制以及网站建设等方面对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网络平台系统的有效应用对策,以期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祁丽娜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具体阐述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综合改革成果,涉及立德树人的育人总要求,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体系,应用导向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手段,标准驱动、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的教学组织,依托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通用英语类、专门用途英语类和跨文化教育英语类十多门大学英语课程、数十个单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结合第二课堂活动介绍,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和第一第二课堂实践提供指南。笔者结合青海大学2023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提升青海大学课程思政实效性的路径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项目编号:szzx2312)对该书进行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金红
<正>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更加严峻。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学生能够轻松接触到各类思想文化,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道德文化意识很容易受到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无孔不入的信息源使高校难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定把控。但与此同时,网络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传统学科课程在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后育人成效有明显提升。思政教育应当主动适应并积极开拓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对思政教育的冲击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助力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若虹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网络平台也被应用到了教学中,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网络平台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较多问题。要想让网络平台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及时找到解决对策,对此提出应增强师生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健全网络平台监管体系、合理选择网络平台、积极更新传统观念等。
关键词:
网络平台 大学生思政教育 互联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包小婷
进入移动网络时代,各种移动终端的使用给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多样的选择,本文从移动网络时代赋予"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新内涵出发,探讨在该理论视域下个性化学习者的各种使用与满足形态,并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移动网络的弊端提出改进对策,进而促进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
关键词:
移动网络 “使用与满足” 个性化学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睢辰萌 孙晓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迅速的信息传递服务,同时也对人类的思想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所谓“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就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双面反映。网络技术推动了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跨区域性功能的发展。在媒体交流平台上,社会信息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大众眼前,以致由于信息资讯鱼目混珠,大众对于新闻资讯的舆情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扭曲,科学形态的判断思维受到了网络舆情的蒙蔽,甚至人们丧失了自主判断思维。在未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文进荣
在互联网视域下推进大学生审美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审美教育空间的内在要求,应以提高网络素养为契机,让大学生发现美;要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借助网络媒介,让大学生感受美;要以校园信息平台为基础,让大学生理解美。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审美教育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丽娟
由镇方松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是新媒体背景下,充分发挥媒体传播对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经典著作。该书提出,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依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范,改变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该书是全新校园文化环境下,基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影响所展开的深入分析和讨论,特别是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分析出发,重点弥补了当前思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长旭
教育主体需要放低身段,重心下移。教育形式需要新颖多样,优势互补。教育内容需要上扬正气、下接地气。根据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尽管高校大学生在整体网民人数中占比较小,但却无疑是各类新型网络平台上最积极、最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佩林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将互联网技术合理有效地融入到课程思政教育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与改进,切实迎合当下“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实现新的突破。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教学痛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创新改革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 创新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正>“互联网+思政课”开启了高校育人模式的新图景与新生态。以参与度为参照,所谓“新图景”是指思政学习氛围变得热烈、活跃,大学生能够从单一、沉闷的说教情境中摆脱出来,利用网络化工具、数字化内容及新媒体渠道等,将自身的“情意知行”与思政要素进行联系和构建。所谓“新生态”是指师生在思政课场景中进行深度、密集的互动,大学生能够从乏味、僵化的“思政一言堂”中摆脱出来,凭借“互联网+思政课”形式及资源(如思政慕课、思政微课等)开展探索式、项目式、合作式学习。宏观上,新图景与新生态的形成,都对大学生思政课参与度有着正向促进意义。但一个吊诡的结论是,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思政课参与度同时产生“正向激活”与“负向抑制”两种效能,如何消除负向抑制效应,即如何规避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政课参与度的不良影响,应引起思政教育主体重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一书由秦旻,贠雯,刘帅编著,该书全面解读互联网时代思政课程内涵、发展、特征及构建等问题,同时秉承“教化其心、外施于行”的育人理念,详细剖析影响思政课参与度的网络因素,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思路与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路博政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强调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不同专业学科当中,以此实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输出的同时起到良好的思想素质教育作用。目前,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教学模式也迎来新一轮的改革。由严文庆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一书,依托于相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从育人要求、能力目标与导向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手段、多模块标准化课程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本书主要阐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成果,可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南。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微 王晰巍 娄正卿 刘婷艳
[目的/意义]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移动短视频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帮助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移动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方法/过程]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研究方法,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说明,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3个因素通过传播意愿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息因素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