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7)
- 2023(13251)
- 2022(11737)
- 2021(11158)
- 2020(9225)
- 2019(20988)
- 2018(21060)
- 2017(40733)
- 2016(21971)
- 2015(24534)
- 2014(23967)
- 2013(23513)
- 2012(21271)
- 2011(18919)
- 2010(18781)
- 2009(17292)
- 2008(16416)
- 2007(14127)
- 2006(12186)
- 2005(10592)
- 学科
- 济(82817)
- 经济(82712)
- 管理(66331)
- 业(62677)
- 企(51433)
- 企业(51433)
- 方法(39617)
- 数学(34098)
- 数学方法(33684)
- 农(24794)
- 财(23543)
- 中国(21289)
- 业经(19896)
- 学(17818)
- 农业(17161)
- 地方(15922)
- 务(15632)
- 财务(15563)
- 财务管理(15538)
- 理论(15010)
- 企业财务(14728)
- 贸(14581)
- 制(14579)
- 贸易(14571)
- 易(14155)
- 和(13733)
- 技术(13492)
- 环境(12843)
- 银(12178)
- 银行(12135)
- 机构
- 大学(301519)
- 学院(299952)
- 管理(124580)
- 济(115639)
- 经济(113122)
- 理学(108622)
- 理学院(107513)
- 管理学(105648)
- 管理学院(105115)
- 研究(94205)
- 中国(70269)
- 京(63245)
- 科学(58721)
- 财(53428)
- 农(46683)
- 所(45857)
- 业大(45409)
- 中心(44003)
- 财经(43385)
- 江(42160)
- 研究所(41795)
- 经(39531)
- 北京(39467)
- 范(39405)
- 师范(39057)
- 农业(36367)
- 州(34685)
- 院(34331)
- 经济学(33409)
- 财经大学(32450)
- 基金
- 项目(211647)
- 科学(166875)
- 研究(156673)
- 基金(154423)
- 家(133662)
- 国家(132533)
- 科学基金(115121)
- 社会(98006)
- 社会科(92722)
- 社会科学(92700)
- 基金项目(82713)
- 省(81981)
- 自然(75448)
- 自然科(73705)
- 自然科学(73689)
- 自然科学基金(72374)
- 教育(71931)
- 划(68793)
- 编号(65832)
- 资助(63106)
- 成果(52859)
- 部(46627)
- 重点(46311)
- 创(44089)
- 发(43774)
- 课题(43063)
- 项目编号(41261)
- 创新(40986)
- 科研(40597)
- 教育部(40418)
- 期刊
- 济(121645)
- 经济(121645)
- 研究(84623)
- 中国(54721)
- 学报(46934)
- 管理(43557)
- 农(42503)
- 科学(42183)
- 财(40328)
- 大学(35464)
- 教育(34009)
- 学学(33061)
- 农业(29901)
- 技术(25534)
- 融(23331)
- 金融(23331)
- 业经(21379)
- 图书(20587)
- 财经(20353)
- 经济研究(19537)
- 经(17220)
- 理论(16015)
- 问题(15261)
- 业(15026)
- 实践(14980)
- 践(14980)
- 情报(14695)
- 科技(14497)
- 技术经济(13888)
- 版(13716)
共检索到425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胡蓉 唐振贵 赵宇翔 朱庆华
移动互联时代,个人信息世界的内容与边界获得前所未有的拓展,信息行为正经历着全新的嬗变。从方法论的角度,信息行为领域的学者亟须寻求研究范式上的突破性变革,实现自顶向下涵盖思想工具和实用工具的两层转换。本文以个人信息世界理论为基础,在明确以移动思维、日常思维、情境思维、纵向思维、个体思维五大思想工具转换基础上,尝试性引入实用工具层面上的移动经验取样法(mobile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mESM)。通过厘清该方法的源流与特征,系统梳理其严密的执行框架,探测mESM的方法革新与工具现状,及其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的适用性,并进一步探讨其方法张力与工具黏性,以及mESM在用户行为计算方面的多源数据获取支撑能力,析出mESM的应用领域、方法价值和应用挑战问题。鉴于当前国内mESM工具较为稀缺,倡导国内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学者聚焦本土化的mESM工具开发,力求更加有效地支撑并促进移动互联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探索。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清堂 卢国庆 邓伟 吴林静 梅镭 王娇娇
移动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育数据采集方法的革新。移动经验取样法是一种移动技术与经验取样方法相结合的纵向即时数据采集方法。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移动经验取样法的理论基础、取样方法和相关工具的基础上,重点对情境感知移动经验取样工具的功能流程和关键技术进行重点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款指向真实学习情境的教育即时数据采集工具。该工具以智能终端为信息采集载体,实现随机取样、间隔取样、基于事件的取样和设备取样四种取样方式。接着,从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两个方面,通过焦点小组讨论对工具进行了评价与完善,并对工具的功能进行了横向比较。最后,对工具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移动经验取样工具的本土化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王福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的适配程度决定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价值的大小。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单元为逻辑起点,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对用户信息行为的作用,探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对用户信息行为的作用机理,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毕业季活动和专题展览活动为例探讨情境对用户行为的作用效果。掌握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对用户信息行为的作用机理有利于调控和引导用户行为以及对移动图书馆情境的改造,实现信息行为与情境的匹配,进而提升移动图书馆开发、建设和利用水平,促进知识创新和服务增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福 梁玉芳
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绩效决定于用户对信息接受过程的体验和感知。了解和掌握移动图书馆信息行为对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有助于发现新情境并改善其配置,进而提升服务质量。为此,从用户信息行为特征出发,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细化和重组,构建适合用户信息行为的信息接受情境,以各类移动图书馆为例探讨了用户信息行为对情境的作用效果。以"云舟"知识服务空间、移动知网及移动视觉搜索应用为例,对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对情境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指明未来移动图书馆将向"云舟知识服务空间+移动知网+移动视觉搜索"的立体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实现移动图书馆向数字微服务、数字微校园和数字微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夏立新 杨金庆 程秀峰
为了提高群组推荐模型中推荐结果的准确度问题,本文研究并提出了一种融合情境信息的群组推荐模型。首先,获取用户行为情境数据,同时发掘提取单个用户行为的偏好;其次,计算单个用户行为相似度,进行群组聚类发现;然后,融入情境信息挖掘群组行为特征,并构建群组行为偏好特征向量,最后结合协同推荐思想,将群组作为整体,和其他群组对项目的历史评分进行协同,形成预测评分。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分析用户的操作流,提取了主题序列特征,然后融入了经典情境信息,得出推荐结果。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得出的排序靠前(6位)的推荐结果较之传统(非情境)的群组推荐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因此,该模型更适用于移动环境下的群组推荐。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欣颖 徐恺英 崔伟
[目的/意义]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O2O模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的大背景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研究移动商务环境下O2O模式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概念模型以拓展计划行为理论在新领域的应用,为移动商务环境下开展O2O应用起到指导及推进作用,使信息生产、传播及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本数据,利用SPSS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所构建的模型。[结果/结论]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用户信息行为意向受信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用户信息行为态度受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人际间影响和外界影响对主观规范起正向影响作用;自我效能和外部资源...
关键词:
移动商务 O2O 计划行为理论 信息行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余小萍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搜索行为的泛在化昭示着用户信息行为的嬗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文章在对移动搜索行为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以用户、情境、动因、方法四大关键视角为线索,对其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综述,并对未来移动搜索行为的研究对象向两极延伸、搜索行为向多样化发展、研究方法与工具更加先进的三大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杨梦晴 王晰巍 相甍甍 李嘉兴
文章从信息生态因子视角入手,提出了影响移动消费用户情境信息共享意图与行为的四个因素,即情境信息共享收益、情境信息共享风险、信息情境交互性和信息技术促进性,并构建"移动消费用户情境信息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情境信息共享收益与信息情境交互性能够对移动消费用户情境信息共享意图产生积极影响;情境信息共享风险能够对其产生消极影响;信息技术促进性与情境信息共享意图能够对移动消费用户情境信息共享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移动环境下用户信息消费中的信息共享行为分析对引导消费意图和完善移动
关键词:
信息生态因子 情境信息 移动消费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欣颖1 2 徐恺英1 崔伟1
[目的/意义]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O2O模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的大背景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研究移动商务环境下 O2O模式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概念模型以拓展计划行为理论在新领域的应用,为移动商务环境下开展 O2O应用起到指导及推进作用,使信息生产、传播及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本数据,利用 SPSS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所构建的模型。[结果/结论]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用户信息行为意向受信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用户信息行为态度受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人际间影响和外界影响对主观规范起正向影响作用;自我效能和外...
关键词:
移动商务 O2O 计划行为理论 信息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梁少博 陈韵怡 任檐雨
[目的/意义]从搜索情境、搜索策略和行为路径三个方面探究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时的移动搜索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在社交媒体这一垂直类APP上的信息行为特征。[研究设计/方法]招募40名用户作为实验被试,通过结构化日志的方法,获取用户在20天内使用社交媒体APP移动搜索时的行为数据、情境信息等,揭示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进行移动搜索的行为特征。[结论/发现]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移动搜索的时长总体较短,搜索地点分布较为集中。在社交媒体使用情境下,用户的移动搜索任务以信息类为主,移动搜索动机的分布较为平均,不同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间存在不同的关联。社交媒体用户在初始搜索后,会发生继续搜索、分享搜索结果等行为,并伴随着APP交互路径的转移。[创新/价值]聚焦了用户在社交媒体APP上的搜索行为,是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搜索行为研究的补充。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吴丹
2015年10月,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互联网+"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对个人、社会的影响深化,"互联网+智能服务"扩展到各个领域,人机关系由单一交互走向协作,研究人机交互有利于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的完善。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智能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地图成为用户日常出行的
关键词:
用户信息行为 系统交互 手机地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吴丹 袁方
智能化的技术环境为用户带来不同以往的体验,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也随之产生新的变化。本文以iConference2017会议中有关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文献为切入点,并融合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来探索近年来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对会议中具有代表性的用户信息行为主题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协同、移动与智能成为新的研究情境和出发点,因而本文从群体协同信息行为、移动用户信息行为、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交互技术三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发现近年来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充分与智能化、移动化的技术环境相融合,探求群体用户信息行为特征、用户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海花 华薇娜
本文利用技术接受模型构建用户在线评论信息生成的动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提出研究假设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参与动机的角度探讨用户在线评论信息生成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感知趣味性通过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系统认知通过感知趣味性和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群影响通过使用习惯和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成本对其发表在线评论的习惯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网商营销提出了一些如何拓展在线评论用户、增强用户活跃度的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静 王春迎 贾聪聪
对高校用户信息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成为高校师生的普遍行为,但目前信息查找成功率还不够高,信息交流很难深入,信息创建行为不足,移动阅读以泛读为主,移动搜索总体满意度较低。总结发现,用户具有需求的多样、动态、多变性,信息查询的碎片化、实时性,信息获取的表面化,信息利用的片段式、时效性等特征;用户行为呈现选择性、易用性、可近性、指向性,从生活娱乐再到工作学习等普遍规律。基于此,提出高校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信息行为 信息查寻 移动网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嫣 张海涛 李佳玮 刘伟利
[目的/意义]结合目前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的社会背景,探究我国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的行为机理,丰富当前老年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研究成果,引导老年用户有效搜寻健康信息,优化健康信息服务部门工作。[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24位老年用户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经历,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内外5个影响因素,构建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最终得到网络环境因素、个体特征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移动终端客观因素和个体认知因素是影响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键因素,深入阐释各因素与搜寻行为间的作用机理。并根据理论模型,对政府、医疗机构、APP类软件等健康信息提供方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