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3)
- 2023(11706)
- 2022(9581)
- 2021(9135)
- 2020(7574)
- 2019(17010)
- 2018(16528)
- 2017(31093)
- 2016(16731)
- 2015(18371)
- 2014(17808)
- 2013(17468)
- 2012(16288)
- 2011(14610)
- 2010(14406)
- 2009(13229)
- 2008(13061)
- 2007(11332)
- 2006(9682)
- 2005(8763)
- 学科
- 济(67266)
- 经济(67186)
- 业(44120)
- 管理(42913)
- 企(33440)
- 企业(33440)
- 方法(32613)
- 数学(29750)
- 数学方法(29449)
- 中国(21092)
- 农(18418)
- 财(17311)
- 贸(16493)
- 贸易(16487)
- 易(16217)
- 学(14465)
- 制(12715)
- 业经(12641)
- 农业(12509)
- 银(11784)
- 银行(11736)
- 融(11475)
- 金融(11472)
- 行(11192)
- 技术(10204)
- 务(10016)
- 财务(9999)
- 财务管理(9978)
- 环境(9863)
- 企业财务(9537)
- 机构
- 大学(239489)
- 学院(235112)
- 济(105364)
- 经济(103746)
- 研究(88403)
- 管理(87249)
- 理学(76392)
- 理学院(75482)
- 管理学(74119)
- 管理学院(73698)
- 中国(69464)
- 科学(54433)
- 京(50832)
- 农(48650)
- 财(45915)
- 所(45609)
- 研究所(42318)
- 中心(39966)
- 业大(38964)
- 农业(38848)
- 财经(37855)
- 经(35049)
- 经济学(34834)
- 北京(32170)
- 江(32008)
- 经济学院(31628)
- 院(31352)
- 财经大学(28803)
- 范(28335)
- 师范(27894)
- 基金
- 项目(166296)
- 科学(131070)
- 基金(126041)
- 家(115393)
- 国家(114146)
- 研究(112642)
- 科学基金(95455)
- 社会(75892)
- 社会科(72290)
- 社会科学(72271)
- 基金项目(65952)
- 自然(63096)
- 自然科(61760)
- 自然科学(61736)
- 自然科学基金(60712)
- 省(60385)
- 划(53165)
- 资助(52048)
- 教育(50800)
- 编号(40234)
- 部(38265)
- 重点(38073)
- 创(34814)
- 发(34768)
- 国家社会(34075)
- 科研(32944)
- 创新(32842)
- 教育部(32482)
- 成果(32109)
- 计划(31844)
- 期刊
- 济(103939)
- 经济(103939)
- 研究(68375)
- 学报(46631)
- 中国(46205)
- 农(43013)
- 科学(40892)
- 大学(34392)
- 财(34227)
- 学学(33040)
- 管理(30984)
- 农业(28700)
- 融(25997)
- 金融(25997)
- 经济研究(19565)
- 财经(19278)
- 教育(17897)
- 业(16889)
- 经(16661)
- 技术(16490)
- 业经(14431)
- 贸(14100)
- 问题(14093)
- 世界(13314)
- 国际(13127)
- 版(12709)
- 业大(12397)
- 科技(11444)
- 统计(11357)
- 技术经济(11126)
共检索到343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诚 尹志超
近年来,中国移动终端快速普及,在增强居民日常支付便利性的同时,也可能拓宽家庭获取信贷资源的渠道。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移动终端应用对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的偏误,本文选择拥有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终端应用的工具变量。研究结果显示,移动终端应用显著提高家庭信贷可得性的概率,且主要显著提高家庭正规信贷和网络借贷的概率,说明移动终端有助于拓宽家庭的借贷方式,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移动终端增加信贷可得性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的消费性信贷需求。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移动终端应用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个体的风险偏好、增强社会信任和社会互动等渠道,来促进家庭获得信贷资源。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移动终端对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受到流动性约束的群体、年轻群体、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家庭的影响更为敏感。以上研究为理解家庭信贷可得性和移动终端的相关理论提供新的经验依据,为政府普及移动终端、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拓展家庭融资渠道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相关部门制定信贷政策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星竹 吴子靖
本文以辽宁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为例,调研了辽宁14个市的394个农户,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根据“农户借贷需求”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保险情况、家庭供养比、家庭生产经营总收入、农户贷款经历和农户家庭经济类型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地区的农户,其正规借贷需求不同。因此政府与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来提升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水平,从体系上不断完善农户的征信体系以及抵押担保体系,进而响应辽宁省的金融扶贫政策。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王天娇 蒋佳伶
低碳消费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家庭作为消费活动的重要主体,践行低碳消费行动对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具有飞跃性意义。文章运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计算出家庭碳足迹,并运用差分模型,精确识别了移动支付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未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一直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和新增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人均碳消费会显著减少。分碳足迹类型来看,移动支付对不同类型碳消费的影响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呈现非线性影响。研究还发现,移动支付对不同分位点碳足迹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此外,移动支付对家庭碳消费的负向影响在农村地区、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更大且更显著。研究为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移动支付 碳足迹 低碳消费 碳排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金融市场化、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对中国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家庭的信贷可得性,并且对农村和东部地区家庭信贷可得性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拥有的金融资产和房屋套数越多,家庭信贷可得性水平越高。引入货币政策变量后发现,小额贷款在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紧缩时期对家庭融资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村地区家庭信贷融资提供的支持作用更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金融市场化、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对中国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家庭的信贷可得性,并且对农村和东部地区家庭信贷可得性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拥有的金融资产和房屋套数越多,家庭信贷可得性水平越高。引入货币政策变量后发现,小额贷款在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紧缩时期对家庭融资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村地区家庭信贷融资提供的支持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公雪 郭沛瑶
创业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就业机会增加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移动支付对家庭创业决策和经营绩效的影响。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是否拥有智能手机作为工具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显著提高了家庭创业的概率和工商业项目的经营绩效,并且对创业成本高和受到信贷约束的家庭创业活动促进作用更大。移动支付显著提高了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概率,为经营绩效的改善提供了可能的解释;通过优化创业条件,移动支付使得家庭主动创业的概率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移动支付对相对落后地区家庭的创业决策与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大,显著提高了日常消费行业与微型企业的经营绩效。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致使他们创业成本相对较高、更易受到信贷约束,移动支付为创业者提供了节约成本、缓解信贷约束的新技术,因而对这些地区和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以上分析,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创业 经营绩效 成本 信贷约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骆文月 高瑜 寇海洁
提高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从感知风险的视角探讨了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显著促进了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财务风险、时间风险、隐私风险等主观感知风险是移动支付影响家庭金融参与的重要渠道;金融市场类型、本地创业氛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家庭外部因素,以及家庭决策者的风险偏好、金融市场信息、教育水平等家庭内部特征,是导致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参与异质性影响的重要原因,并且家庭内部特征的影响显著高于家庭外部因素。机制分析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远高于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提高家庭的风险偏好、金融信息、教育水平对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边际效应高于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公雪 潘北啸
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货币需求的影响。为了克服移动支付的内生性,本文选取工具变量,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移动支付的家庭,拥有移动支付的家庭现金在金融资产的占比下降25%,对其他层次的货币需求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移动支付的使用减少了家庭不同层次的货币需求。机制分析表明,交易成本变化是导致移动支付影响现金需求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地,本文用分位数回归发现,移动支付对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大于交易性货币需求。移动支付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水平、教育水平、城乡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和不同城市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家庭货币需求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欣 周宇红
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反映了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之间配置的不均衡。本文从微观家庭视角来研究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全面梳理了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现状,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家庭的社会关系指数与金融知识指数,从微观家庭层面考察了社会关系和金融知识对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近年来我国家庭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仍在不断扩大;第二,家庭社会关系和居民金融知识的差别是造成信贷可得性城乡差异加剧的重要原因;第三,改善贷款担保机制、破除信贷信息壁垒、加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是降低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村居民信贷可得性的重要举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文文 景维民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促进健康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健康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对家庭保健消费参与和保健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刺激家庭增加预防性健康投资,为解决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关口前移难题提供数字金融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移动支付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增强健康消费信念和提高保健产品的可得性促进预防性健康消费。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对东部家庭、高收入家庭、高学历家庭和非老年家庭保健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文章为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挖掘家庭健康消费潜力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数字经济 移动支付 健康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文文 景维民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促进健康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文章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健康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对家庭保健消费参与和保健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刺激家庭增加预防性健康投资,为解决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关口前移难题提供了数字金融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移动支付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增强健康消费信念和提高保健产品可得性促进预防性健康消费;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对东部家庭、高收入家庭、高学历家庭和非老年家庭保健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文章为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挖掘家庭健康消费潜力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数字经济 移动支付 健康消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阳 吴子硕 尹志超
近年来,移动支付迅速普及,对家庭金融行为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本文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股市参与及回报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可以提高家庭参与股市概率,但是移动支付对股市盈利无显著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移动支付主要通过金融信息获取、转变风险态度、提高信任感及提高信贷可得促进家庭参与股市。异质性分析表明,移动支付对城镇地区、一二三线城市地区及金融可得性强区域的家庭作用更明显;对中年家庭、中高收入及中高资产家庭效果更突出。本文的研究为理解股市有限参与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尹志超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主要运用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为了克服信贷约束的内生性对估计结果产生的影响,引入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估计。实证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信贷约束阻碍了家庭消费,使家庭的实际消费低于理论上的最优消费。家庭总资产、总收入、家庭规模、学历、房产数量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厌恶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那些总资产规模小、老年抚养比高、户主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身体状况一般的家庭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显著提高。因此,改善金融环境和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是促进家庭消费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家庭消费 家庭收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汤垚 徐璋勇 边天齐
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移动互联网可及性对家庭财富水平及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可及性可以显著提升家庭财富水平并缩小家庭财富差距;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剔除特定样本、处理极值样本以及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旧显著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移动互联网可及性可以通过促进居民家庭创业和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进而使居民家庭财富增长并缩小家庭财富差距。进一步分析表明,移动互联网可及性对城市、一线城市家庭和老年家庭的财富提升作用更强,且对于家庭财富差距的缩小作用在城乡之间、不同城市规模之间及不同年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移动互联网使用深度可以显著提升家庭财富水平并缩小家庭财富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博 刘澜飚
如何引导外资银行增加东道国的信贷可得性,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是目前理论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和国内信贷供给的关系,从市场均衡结果、社会福利、成本效率等几个角度对外资银行进入发展中的东道国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并不必然增加一国的总体信贷水平、也并不必然提高东道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和整体社会福利,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