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28)
2023(19104)
2022(15961)
2021(14903)
2020(12419)
2019(27943)
2018(27956)
2017(53057)
2016(29139)
2015(32655)
2014(32305)
2013(31126)
2012(28264)
2011(25395)
2010(25549)
2009(23900)
2008(23021)
2007(20751)
2006(18482)
2005(16314)
作者
(81674)
(67550)
(67468)
(64205)
(43123)
(32379)
(30609)
(26267)
(25735)
(24236)
(22948)
(22922)
(21736)
(21437)
(20983)
(20832)
(20109)
(20072)
(19578)
(19327)
(16920)
(16631)
(16322)
(15584)
(15165)
(15163)
(15109)
(14932)
(13575)
(13500)
学科
(108191)
经济(107987)
管理(89524)
(83473)
(71799)
企业(71799)
方法(45523)
数学(36984)
数学方法(36534)
中国(33173)
(31646)
(30569)
业经(28364)
(25704)
(25164)
技术(22266)
理论(22212)
地方(21547)
农业(20712)
(19359)
(19108)
银行(19046)
(18715)
财务(18629)
财务管理(18594)
(18414)
(18280)
贸易(18266)
(18161)
(17730)
机构
大学(403670)
学院(401788)
管理(156875)
(155741)
经济(152202)
理学(134938)
研究(133703)
理学院(133432)
管理学(131014)
管理学院(130284)
中国(100004)
(86214)
科学(82252)
(75529)
(66348)
(63275)
(61045)
中心(60648)
研究所(60061)
财经(59301)
业大(58554)
(54682)
师范(54138)
北京(54107)
(53731)
农业(49296)
(48814)
(48617)
经济学(46837)
财经大学(43929)
基金
项目(272396)
科学(215101)
研究(202947)
基金(196400)
(170333)
国家(168850)
科学基金(145662)
社会(128641)
社会科(121248)
社会科学(121219)
(107605)
基金项目(103754)
教育(94213)
自然(92897)
自然科(90761)
自然科学(90739)
(89943)
自然科学基金(89109)
编号(83769)
资助(79117)
成果(69579)
重点(60860)
(59615)
(59439)
课题(58251)
(57410)
创新(54888)
国家社会(52459)
(52225)
项目编号(52190)
期刊
(176300)
经济(176300)
研究(120696)
中国(86500)
学报(63797)
管理(60694)
(59103)
(58933)
科学(58294)
教育(53717)
大学(48839)
学学(45503)
农业(40110)
技术(35593)
(35457)
金融(35457)
业经(29641)
财经(29206)
经济研究(27761)
(25043)
图书(22790)
问题(22467)
(20776)
科技(20691)
(19339)
理论(19007)
技术经济(18658)
现代(18104)
(17291)
论坛(17291)
共检索到602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向纯洁  杨中华  
本文以创新团队中的两类知识演化模式——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为切入点,以共享心智模式为中介,探讨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模式的影响机制。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解创新团队成员使用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四个需求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两个度量维度——相似性和准确性的作用,进而研究共享心智模式对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的不同影响程度,最终形成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机制的影响框架。其研究成果将完善移动社会化媒体以及创新团队中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为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健康发展和规范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向纯洁  杨中华  
本文以创新团队中的两类知识演化模式——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为切入点,以共享心智模式为中介,探讨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模式的影响机制。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解创新团队成员使用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四个需求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两个度量维度——相似性和准确性的作用,进而研究共享心智模式对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的不同影响程度,最终形成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机制的影响框架。其研究成果将完善移动社会化媒体以及创新团队中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为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健康发展和规范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向纯洁  王萍萍  
创新氛围是员工进行创新工作的基础,创新导向是企业面对创新的态度,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而新兴信息技术——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创新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本文在回顾企业创新导向和创新氛围相关文献后,基于社会-技术理论,构建了在移动社会化媒体作用下,企业创新导向对创新氛围的跨层次作用模型。随后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机制,完善了与企业创新有关的理论。最后建议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将政策上的创新导向转变为员工可感知的创新氛围;重视移动社会化媒体的研究和应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炳金  武忠  
文章从移动社会化媒体知识共享、参与和用户信任的动因出发,来探索移动社会化媒体成员用户体验的影响,构建移动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体验对知识共享、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用户体验中行动体验维度和关联体验维度、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沈洪洲  汤雪婷  周莹  
[目的 /意义]对我国移动社会化媒体的隐私保护功能的可用性进行对比研究,并针对移动社会化媒体隐私保护功能的可用性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过程]基于我国主流的3种移动社会化媒体(手机QQ、微信和手机微博)的隐私保护功能,通过用户实验和访谈调查收集可用性数据,并运用多独立样本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论]微信的隐私保护功能在有效性、效率和用户满意程度这3个可用性标准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移动社会化媒体的隐私保护功能应从功能设计、功能引导、菜单层级、文字表述和默认值设置等方面提升可用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滢  邓春平  郭馨梅  卢奇  
虚拟团队是一种重要的团队形态。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移动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对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梳理了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及使用的IT技术研究现状基础上,引用TMS理论视角,分析了移动社交媒体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移动社交媒体这一新兴重要媒体形式应用于虚拟团队的理论,对企业采纳移动社交媒体进行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扬  
互联网信息技术催生移动学习蓬勃发展,本文简要介绍移动学习分类、特点、优势与不足,并总结评析其对于大众终身教育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梁士金  
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本文从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的视角探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认为这一思路是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理念的有益尝试。在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SWOT方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应用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提出移动网络社交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魏子华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媒体市场变化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模式发生质变,一个新消费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崭新的消费时代,传媒的价值评估体系亟待重新构建。文章从媒体融合、跨界发展现状与趋势出发,指出媒体价值面临重新定义的问题,进而联系媒体市场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变化,论述了媒体价值评估体系重新构建的内容与方法,以为企业的跨媒体传播及其媒体组合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庆  刘蓓蓓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着巨大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从加强互联网的育人作用、借助视频资源开拓育人新形式、发挥手机功能创新教育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完善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创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路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社会化价值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纯  焦微玲  
社会化媒体为公共管理营造了开放式创新环境,使公共管理能够大规模发布PSI、促进公众参与、加强与公众互动、实现协作,从而增加政务透明度、改进公共服务质量、增进与公众的关系和实现协作性公共管理;同时又使其创新面临信息安全和网络暴力、数据泛滥和信息过载、国家空洞化和集体非理性、政府缺乏社会化媒体使用经验、组织阻力、数字鸿沟和社会排除等挑战。所以,政府要树立公共价值观、培养公众社会意识和深度参与、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形成协同治理机制、健全法律和法规、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拓宽ICT应用广度和深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焦微玲  徐力  
本文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电子参与式预算的定义、驱动力、优势与传统参与式预算的关系、面临的挑战等,最后从电子参与式预算的平台构建、公众社区协商和协同治理意识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对地方政府电子参与式预算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安淇  陈敬良  
本文提出了社会化媒体继承了网络媒体优势、互动广泛、内部关系和外部开放结合的三大特点。深入分析了社会化媒体可能形成危机传播的隐患,据此提出了创新社会化媒体管理的3种途径:从"羊群效应"出发创新社会化媒体管理、从"以人为本"出发创新社会化媒体管理、从"协作共赢"出发创新社会化媒体管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娜娜  
梳理社会化媒体的含义和特性,剖析社会化媒体中存在的版权问题,并提出利用"观念—制度—技术—管理"四维信息版权保护机制来加以协调解决,以期实现版权人和公众利益的双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瑜婷  
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高校只有顺应形势、更新理念、创新机制,大力建设与发展校园主流新媒体,才能有效壮大校园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传播力、影响力。本文从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发展新型师生关系、丰富和发展大学文化等视角,分析加强新媒体建设的积极意义,并基于问题导向,从新媒体内容供给机制、自我营销机制、集群发展机制、负面舆情应对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发展新媒体的具体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