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7)
- 2023(11878)
- 2022(10468)
- 2021(9960)
- 2020(8312)
- 2019(19244)
- 2018(19538)
- 2017(37440)
- 2016(20510)
- 2015(23122)
- 2014(23327)
- 2013(22833)
- 2012(20791)
- 2011(18581)
- 2010(18450)
- 2009(16767)
- 2008(16214)
- 2007(14126)
- 2006(12483)
- 2005(10841)
- 学科
- 济(77370)
- 经济(77270)
- 管理(60356)
- 业(56773)
- 企(45935)
- 企业(45935)
- 方法(36409)
- 数学(31067)
- 数学方法(30714)
- 农(23773)
- 财(20828)
- 中国(20434)
- 学(18998)
- 业经(17946)
- 农业(16270)
- 地方(15608)
- 理论(15092)
- 制(15029)
- 和(13472)
- 务(13392)
- 财务(13317)
- 财务管理(13292)
- 企业财务(12643)
- 贸(12550)
- 贸易(12545)
- 环境(12428)
- 技术(12281)
- 易(12177)
- 银(11803)
- 银行(11753)
- 机构
- 大学(288051)
- 学院(285340)
- 管理(117533)
- 济(107738)
- 经济(105208)
- 理学(101916)
- 理学院(100828)
- 管理学(99098)
- 管理学院(98586)
- 研究(93545)
- 中国(69131)
- 京(62009)
- 科学(59695)
- 财(49324)
- 农(49155)
- 所(46727)
- 业大(45676)
- 中心(43204)
- 研究所(42801)
- 江(41271)
- 财经(39892)
- 北京(38971)
- 农业(38467)
- 范(38165)
- 师范(37770)
- 经(36270)
- 院(33883)
- 州(33715)
- 技术(31227)
- 经济学(30461)
- 基金
- 项目(200558)
- 科学(157116)
- 研究(147095)
- 基金(145034)
- 家(126532)
- 国家(125461)
- 科学基金(107767)
- 社会(90331)
- 社会科(85357)
- 社会科学(85332)
- 省(78369)
- 基金项目(77762)
- 自然(71377)
- 自然科(69697)
- 自然科学(69680)
- 自然科学基金(68435)
- 教育(67369)
- 划(65987)
- 编号(61995)
- 资助(59591)
- 成果(50678)
- 重点(43971)
- 部(43743)
- 发(41431)
- 课题(41357)
- 创(41105)
- 项目编号(38344)
- 创新(38256)
- 科研(38226)
- 教育部(37313)
共检索到411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明红 郑洁萍 漆贤军
[目的/意义]为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共享持续意愿,以感知价值理论、信息质量理论和沉浸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过程]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488份有效问卷,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信息共享价值、信息质量和用户习惯对信息共享持续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沉浸体验对信息共享持续意愿没有影响,用户习惯对感知价值与信息共享持续意愿之间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炳金 武忠
文章从移动社会化媒体知识共享、参与和用户信任的动因出发,来探索移动社会化媒体成员用户体验的影响,构建移动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体验对知识共享、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用户体验中行动体验维度和关联体验维度、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王飞飞 张生太
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新兴网络信息资源的创作与组织模式,结合微信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设计,探讨移动社交媒体下用户生成内容驱动因素,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成功十分关键。基于驱动理论视角,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3个层面来研究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313份来自微信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都显著影响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同时,社会驱动、技术驱动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当社会驱动和技术驱动中任何一个被满足时,用户都会有生成内容行为产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树义 朱娜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本地及移动属性为社交媒体带来了新的特点,这一新环境对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方式、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社交媒体 隐私保护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薛翔 马海云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失真健康信息滋生和分享传播的温床,探索失真健康信息特征对用户分享意愿的交互影响机制,能够为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助力。[方法/过程]聚焦于失真健康信息特征中的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个方面,结合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两种中介机制,提出9个研究假设、1个研究问题。通过设计2×2×2的参与者内部实验情境,收集223名参与者的1 784条实验数据,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对假设和研究问题展开验证探索。[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种启发式线索对用户分享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彼此间存在交互叠加效应。同时,被扭曲的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在这种促进关联中扮演关键中介作用,是用户分享失真健康信息的重要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研究加深了对互联网失真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理解,并为各方开展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郭宇 王晰巍 李婧雯 段其姗
[目的/意义]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移动学习的特点,研究移动学习用户信息共享行为的现状,引导移动客户端更好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Amos21.0从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个体移动学习的主观规范和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3者和谐发展的角度,对提出的影响因子、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和移动学习信息共享行为之间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环境下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主观规范、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对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新媒体 信息共享行为 移动学习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温亮明 余波 张妍妍 郭蕾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呈现多种形式。【方法/过程】分析社交媒体的概念、类型和特征,从任务、技术和行为以获取社交媒体信息共享的特征。基于六度分离理论、自我呈现理论和信息共享理论,整合并拓展原始的技术接受模型,选取用户特质、社会身份、网站类型、信息内容作为影响改进后的技术接受模型影响因素,构建可以解释和预测用户在社交媒体中共享信息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结果/结论】新模型共有用户特质、社会身份、媒体类型、信息内容、感知易用性、感知激励、感知有用性和信息共享八个变量,期望为社交媒体信息传播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强 蒋玉石 周雪 朱家稷
微信朋友圈因其信息分享的便捷性已成为企业进行产品推广的关键渠道,企业希望通过产品信息及奖励策略促进消费者的分享行为,但实际中消费者却出现了分享后迅速删除商业信息的行为。本文基于主观规范理论和动机理论对这一行为进行了解释,并通过3个实验建立了身份认同型产品信息和经济奖励对微信用户分享意愿和分享时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身份认同型产品信息能够激发个体的自我呈现动机,带来更为积极的分享意愿和分享时间;经济奖励策略正向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分享意愿,却负向影响其分享时间;由于动机的挤出效应,经济奖励调节了自我呈现在身份认同型产品信息与分享行为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当具有经济奖励时,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将会减弱;反之,将会增强。本研究拓展了社交媒体中消费者分享行为的理论内涵,为企业的社交媒体营销提供决策支持,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艳丰 杨琬琛
[目的/意义]阐明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影响因素的关联路径与层级关系,为数字囤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应用指导,为解决用户数字囤积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识别出16个影响因素,结合模糊ISM(解释结构模型)-MICMAC(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明晰影响因素间的内在关系与路径,构建影响因素模型,进而得出结论与建议。[结果/结论]信息稀有性、信息质量、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作为独立群因素,对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力最强,因此要解决数字囤积问题需从根本上把控信息与提升用户能力素养;感知有用性等因素一旦发生变化,自我效能、错失焦虑及个性偏好等因素也会产生相应变化,并对用户数字囤积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潇 查先进 严亚兰
[目的/意义]文章探究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旨在推动移动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规范智能推荐服务的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通过知乎问答平台搜集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了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隐私保护环境、智能推荐特征、用户特征对隐私风险感知有直接影响,智能推荐特征对隐私担心和感知精准度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隐私风险感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朱侯 张明鑫 路永和
隐私政策是用于告知用户其个人信息是如何被社交媒体平台采集和利用的一组条款,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用户较少阅读或几乎不读隐私政策。通过解释这一现象,为隐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以及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建议。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引入主观规范、动力、阅读能力、内容完整性和可读性,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44份样本进行假设检验;在检验结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7个使用较为广泛的社交媒体的隐私政策进行内容完整性和可读性的内容分析。主观规范、动力、阅读能力、内容完整性和可读性均对用户的阅读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内容翔实具体、篇幅适中、表述亲切浅显的隐私政策的用户阅读率更高。
关键词:
社交媒体 隐私政策 阅读意愿 阅读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马家伟 吴鑫 赵绮雨
[目的 /意义]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差异,抽取标签要素并结合FBM理论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健康服务机构深度了解用户群体特征、精准把握用户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半结构访谈收集样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以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与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得出,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可分为利用规避型、吸收规避型、暴露规避型与屏蔽规避型4种用户画像群体结构,且不同用户群体显著触发因素与规避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刘捷 毛俊博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平台老年用户应对虚假信息的情感和行为表征差异,为相关平台或服务机构深入了解用户特征、准确把握用户类型、精准开展帮扶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通过访谈收集文本资料,借助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并结合应对理论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4类具有显著差异特征的用户群体画像类型。[结果/结论 ]根据各项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老年用户虚假信息应对行为画像类型分为冷静求证型、担忧关注型、行为替代型和忽略回避型4类,不同类型用户群体在压力感知和应对表现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