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3)
2023(14146)
2022(12439)
2021(11807)
2020(9821)
2019(22170)
2018(22413)
2017(42580)
2016(23418)
2015(26328)
2014(26058)
2013(25182)
2012(22865)
2011(20335)
2010(20208)
2009(18648)
2008(17562)
2007(15407)
2006(13425)
2005(11455)
作者
(66421)
(55175)
(55040)
(51928)
(34980)
(26366)
(24962)
(21717)
(20995)
(19504)
(18663)
(18322)
(17411)
(17195)
(16952)
(16918)
(16755)
(16384)
(15883)
(15471)
(13877)
(13382)
(13278)
(12574)
(12357)
(12356)
(12184)
(12069)
(11082)
(10996)
学科
(83298)
经济(83190)
管理(67162)
(60921)
(49608)
企业(49608)
方法(38521)
数学(32879)
数学方法(32459)
(25786)
中国(22754)
(22352)
(21411)
业经(18899)
环境(17299)
农业(17214)
地方(17149)
(16748)
理论(16181)
(14727)
(14604)
贸易(14594)
(14163)
(13993)
(13945)
财务(13868)
财务管理(13839)
(13395)
银行(13342)
技术(13175)
机构
学院(318323)
大学(317726)
管理(125595)
(118584)
经济(115852)
理学(109290)
理学院(108066)
管理学(105989)
管理学院(105452)
研究(105033)
中国(77232)
科学(68459)
(67451)
(56261)
(54315)
(52861)
业大(51252)
研究所(48554)
中心(48014)
(46307)
农业(44226)
财经(43642)
(42927)
师范(42431)
北京(41924)
(39633)
(38540)
(37574)
技术(36400)
经济学(34067)
基金
项目(225242)
科学(176213)
研究(164171)
基金(161903)
(141920)
国家(140711)
科学基金(120401)
社会(100683)
社会科(95104)
社会科学(95078)
(89489)
基金项目(86247)
自然(79919)
自然科(78001)
自然科学(77983)
自然科学基金(76535)
教育(75817)
(75435)
编号(68728)
资助(66087)
成果(55591)
重点(50249)
(48508)
(47333)
课题(46895)
(46816)
创新(43605)
科研(43530)
项目编号(42292)
大学(41743)
期刊
(127624)
经济(127624)
研究(88659)
中国(63125)
学报(54884)
(51263)
科学(48772)
管理(44195)
(41277)
大学(40657)
教育(39521)
学学(38314)
农业(35354)
技术(27487)
(24283)
金融(24283)
业经(22628)
经济研究(20112)
财经(20071)
图书(18590)
(17662)
(17049)
问题(16248)
(16044)
科技(15978)
理论(15208)
业大(14587)
实践(14137)
(14137)
技术经济(14056)
共检索到456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小康  赵宇翔  张轩慧  
[目的/意义]鉴于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错失焦虑症(Fear of Missing Out,Fo MO)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测度用户在使用移动社交媒体过程中的Fo MO程度,本研究尝试在中文情境下开发Fo MO的有效度量工具。[方法/过程]以现有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用户访谈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Fo MO初步测度问卷,综合采用专家咨询、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方法进行量表开发。[结果/结论]最终构建一个包含心理动机、认知动机、行为表现和情感依赖四个维度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宇翔  张轩慧  宋小康  
[目的/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用户对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和使用频率激增,错失焦虑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已经从原先的个体现象演化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症候群。对这一新兴群体现象进行系统梳理及分析,以更好地理解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及其背后的认知模式和心理因素。[方法/过程]以国外现有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沉浸体验、网络/手机上瘾等相关研究成果,从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FoMO的概念阐述、测量量表以及影响因素3方面进行研究回顾,最后从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的角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叶凤云  沈思  李君君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用户的错失焦虑症(FoMO)问题愈加普遍和严重,提取出移动社交媒体环境青少年用户FoMO的关键特征,为未来构建一套稳健而实用的FoMO测量量表建立基础。[方法/过程]采用关键事件分析和深度访谈两种质性研究方法获取原始信息资料,并利用NVivo 11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提取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用户FoMO的关键特征。[结果/结论]从情境、目的、行为、结果和心理5个维度提取出由50个节点构成的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用户FoMO关键特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胡雅萍  沈思  
[目的/意义]明晰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体措施焦虑症(FoMO)的影响机理,设计出能够实际测度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体FoMO程度的量表。[方法/过程]基于SSO框架构建移动社交媒体FoMO影响机理模型;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从情境、动机、FoMO、结果4个维度提取出关键特征,编制移动社交媒体FoMO影响机理模型中各变量的测量题项,利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开发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体FoMO实测量表。[结果/结论]情境和动机显著影响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体FoMO,而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体FoMO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形成了由7个一级指标及其相应权重和30个二级指标及其相应权重构成的大学生移动社交媒体FoMO实测量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家伟   张艳丰   彭丽徽   毛太田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的刺激要素以及反应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生成机理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类,为社交媒体运营商实现信息精准化服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与扎根理论提取指标要素,结合信息生态理论与SOR理论构建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用户画像模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4种用户画像类型,并结合聚类结果对4种用户画像标签分别进行具体特征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得出沉迷上瘾、强迫使用、过度使用和消极使用4种不同用户画像类型,为相关运营商或机构提供较为全面的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画像类型解释。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俊杰  叶凤云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症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为缓解和调节用户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引入信息生态理论,基于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编码,构建信息生态视角下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症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多维因素的线性关系和组态效应。[结果/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信息过载、感知易用性以及网络社会支持、描述性社会规范均显著影响错失焦虑症,而基本心理需求和隐私泄露风险对错失焦虑症的影响不显著;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用户会受个体自身、信息范畴、技术范畴、环境范畴等多种因素组态效应的共同影响,进而产生错失焦虑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徐孝娟  
[目的/意义]分析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体使用动机、错失焦虑(FoMO)与沉迷之间的关系,探究FoMO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为预防FoMO和沉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已有研究与理论推导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以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相关量表为基础,结合研究情境设计量表项目;以青少年为调研对象,获取有效样本818份;基于全样本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变异检验、信效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分别抽取男性数据和女性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结论] 使用动机能显著正向预测FoMO和沉迷;FoMO在信息动机与沉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使用动机、FoMO与沉迷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少博  韩路遥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媒体APP的不断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用户移动搜索的重要平台。对社交媒体APP用户的移动搜索体验展开研究,有助于完善用户移动搜索体验,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过程]基于用户完整搜索过程(如目的、动机、搜索过程、结果采纳等)设计访谈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社交媒体APP用户移动搜索体验理论框架。[结果/结论]用户个体、信息特性、系统3个主范畴对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移动搜索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使用环境对用户个体产生影响,特别是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研究结论对社交媒体APP改善搜索功能、提升用户搜索体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艳丰  彭丽徽  刘金承  洪闯  
探究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理论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企业深入了解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发展态势提供指导。挖掘不同类型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扎根理论和SSO理论提取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标签,以农民、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K-medoids聚类方法得出4个具有显著差异性的用户画像群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用户画像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类型分为潜水忽略型、忍耐使用型、平台转移型和行为替代型4类,针对每个类型用户画像的关键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现象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用户画像标签类型解释。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马家伟  吴鑫  赵绮雨  
[目的 /意义]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差异,抽取标签要素并结合FBM理论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健康服务机构深度了解用户群体特征、精准把握用户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半结构访谈收集样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以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与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得出,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可分为利用规避型、吸收规避型、暴露规避型与屏蔽规避型4种用户画像群体结构,且不同用户群体显著触发因素与规避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王飞飞  张生太  
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新兴网络信息资源的创作与组织模式,结合微信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设计,探讨移动社交媒体下用户生成内容驱动因素,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成功十分关键。基于驱动理论视角,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3个层面来研究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313份来自微信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都显著影响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同时,社会驱动、技术驱动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当社会驱动和技术驱动中任何一个被满足时,用户都会有生成内容行为产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树义  朱娜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本地及移动属性为社交媒体带来了新的特点,这一新环境对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方式、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刘捷   毛俊博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平台老年用户应对虚假信息的情感和行为表征差异,为相关平台或服务机构深入了解用户特征、准确把握用户类型、精准开展帮扶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通过访谈收集文本资料,借助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并结合应对理论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4类具有显著差异特征的用户群体画像类型。[结果/结论 ]根据各项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老年用户虚假信息应对行为画像类型分为冷静求证型、担忧关注型、行为替代型和忽略回避型4类,不同类型用户群体在压力感知和应对表现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