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1)
2023(11193)
2022(9200)
2021(8328)
2020(6653)
2019(15332)
2018(15401)
2017(29955)
2016(16232)
2015(18339)
2014(18288)
2013(18204)
2012(16472)
2011(14739)
2010(14425)
2009(12944)
2008(12356)
2007(10577)
2006(9116)
2005(7751)
作者
(47016)
(38755)
(38548)
(36652)
(24616)
(18485)
(17453)
(15409)
(14809)
(13690)
(13348)
(12890)
(12100)
(12048)
(11980)
(11645)
(11587)
(11582)
(10997)
(10932)
(9573)
(9376)
(9160)
(8748)
(8721)
(8547)
(8525)
(8483)
(7690)
(7641)
学科
(67997)
经济(67926)
管理(47261)
(45300)
(37439)
企业(37439)
方法(31803)
数学(27655)
数学方法(27362)
业经(18789)
(17729)
中国(16965)
(15620)
(14050)
地方(12841)
农业(12242)
产业(12022)
(11272)
贸易(11268)
理论(11079)
(10941)
(10886)
信息(10729)
技术(10469)
环境(10197)
(9902)
(9883)
财务(9824)
财务管理(9810)
总论(9620)
机构
大学(232204)
学院(229609)
管理(96746)
(88661)
经济(86717)
理学(85062)
理学院(84155)
管理学(82764)
管理学院(82352)
研究(73183)
中国(52561)
(49035)
科学(46651)
(38663)
(35595)
业大(35059)
(34442)
中心(33068)
研究所(32865)
财经(32084)
(30997)
北京(30894)
(30454)
师范(30201)
(29291)
农业(27014)
(27012)
经济学(26024)
(25911)
商学(24633)
基金
项目(166630)
科学(131141)
研究(122653)
基金(121150)
(104896)
国家(104016)
科学基金(90127)
社会(76654)
社会科(72687)
社会科学(72667)
基金项目(65063)
(64653)
自然(58830)
自然科(57441)
自然科学(57431)
自然科学基金(56371)
教育(55296)
(54328)
编号(50715)
资助(49275)
成果(40378)
重点(36291)
(36097)
(34731)
(34681)
课题(33644)
创新(32237)
科研(31806)
项目编号(31772)
国家社会(31239)
期刊
(91056)
经济(91056)
研究(65084)
中国(39605)
学报(36319)
管理(33759)
科学(33348)
(30703)
大学(27334)
(27031)
学学(25496)
教育(25153)
农业(22109)
技术(19584)
(15945)
金融(15945)
图书(15641)
业经(15460)
财经(14569)
经济研究(14432)
理论(12572)
(12227)
科技(11873)
实践(11835)
(11835)
问题(11741)
情报(11233)
技术经济(11120)
(10798)
现代(10434)
共检索到317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闫慧  张钰浩  韩蕾倩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上网比例显著增加,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对数字鸿沟产生何种影响的讨论方兴未艾,为此研究传统数字鸿沟在移动时代的内涵、范围与根源发生了何种改变。[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已有移动数字鸿沟相关文献进行编码,归纳其研究现状。[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移动数字鸿沟的发展脉络和涵义,将其区别于传统数字鸿沟;归纳了移动数字鸿沟的4大表现维度和8类影响因素,从而较为全面地揭示移动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和特点,为促进新环境下的数字公平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张蕾  俞立平  
数字鸿沟对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对数字鸿沟定义进行了阐述,从网络技术的认知、接入、使用、环境四个角度来建立一套测度指标系统,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并且使用明确权重的因子分析法展开测度工作。研究表明:从单一地区进行分析,上海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较轻,西藏地区现象最为严峻;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分析,西部存在的现象较为严重,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国内城乡数字化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情况。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闫慧  
从分析传统数字鸿沟研究的局限性出发,对国际学术界数字不平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数字不平等的核心内涵是:ICT接入者和利用者的分层化和多样化;ICT接入和利用背后的动机、利用能力和效果的不平等及其所反映出的各类社会不平等;数字不平等是文化复制的结果;传统社会阶层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关系在ICT利用和接入中的表现等。数字不平等表现维度的研究有传统的ICT接入、利用、心理及技能视角,有从资本角度的研究,还有综合的衡量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江一   荔迪  
知识溢出是提升人力资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移动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但目前关于其是否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的研究仍十分缺乏。本文使用三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采集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家庭和社区面板数据,以金融知识为研究对象,利用社区是否创建微信群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与三重差分模型(DDD)实证考察微信群这一移动社交网络是否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社区建立微信群可使群内成员的金融知识水平显著提升约17.5%,且这一效应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群体中更为显著,这表明移动社交网络可通过知识溢出创造信息红利并缩小数字鸿沟。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移动社交网络既可通过其信息源渠道激励群成员学习,也可通过交流渠道促进群成员在互动交流中提高知识水平。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移动社交网络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思想集聚产生的知识外溢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枭吟  
尽管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大的赢家,但由于国内不同社会经济团体之间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状况,也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法和措施。分析美国政府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汪银霞  
文章通过查找国外EBSCO(BuSinESS SOurCE PrEmiEr)、iSi WEB Of SCiEnCE(SCiE+SSCi)和PrO 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尤其是对国外近五年信息移动消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研读,以国际研究热点、趋势和前沿为切入点,重点从信息行为、信息消费和移动消费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为进一步开展信息移动消费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郭文丽  
作为一种可运行在移动终端上的小应用程序,移动Widget具有界面简洁、功能单一、易于开发等优点,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形式。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深入研究移动Widget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与应用现状,提出基于移动Widget开展泛在图书馆服务的策略性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总消费,还能通过拉动高档商品消费、抑制基本商品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总效应的影响在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城乡异质性,数字金融通过弥合数字鸿沟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组;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弥合是扩大居民总消费的重要机制,实现该机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对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睿   冯健  
性别数字鸿沟是西方学术界较为热门的研究话题,对该话题的梳理和探讨有助于推动国内相关研究发展。性别数字鸿沟的研究历程可以通过分析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的运行结果,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性别数字鸿沟的研究主题种类多样,涉及空间、时间、社会三大视角,覆盖了从全球尺度到家庭空间、从学校教育到职业生涯、从刻板印象到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性别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宏观的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基本的平台载体引导因素以及人们主观的心理因素。为了应对已有的和可能的性别数字鸿沟现象,学者们提出了种种建议,部分国家和地区也已经出台了各类举措,不过要想有切实的效果,在政策制定和推行实施阶段还需要认真推敲。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金雨   周明生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利用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鸿沟指数,以泰尔指数衡量中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探讨由接入沟、使用沟和获益沟构成的数字鸿沟对中国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鸿沟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区域和省际层面具有异质性。接入沟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基础性变量,地区经济结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均会对数字鸿沟产生影响。在机制检验中发现,缩小接入沟可以有效缓解数字鸿沟的负面作用,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可以显著改善由数字鸿沟带来的收入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通过进一步便利网络接入、加快发展高质量、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等方式,以有效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佳   薛凯文   赵建国  
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实现“银发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严重影响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红利的权利,阻碍了城市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再就业。聚焦于“数字鸿沟”,选取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和其他特征变量对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变化。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抑制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且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加深会增加其再就业的概率。在未来更多的城市低龄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且“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将加深。研究结论为填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释放老龄人口二次红利,实践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