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26)
- 2023(4734)
- 2022(3999)
- 2021(3777)
- 2020(3240)
- 2019(7208)
- 2018(7138)
- 2017(14272)
- 2016(7634)
- 2015(8042)
- 2014(8053)
- 2013(8209)
- 2012(7605)
- 2011(6838)
- 2010(6719)
- 2009(5872)
- 2008(5805)
- 2007(5161)
- 2006(4347)
- 2005(3937)
- 学科
- 济(30026)
- 经济(29976)
- 业(24580)
- 管理(23245)
- 企(19035)
- 企业(19035)
- 方法(16504)
- 数学(14600)
- 数学方法(14485)
- 财(9919)
- 农(9001)
- 中国(7048)
- 制(6957)
- 农业(6415)
- 学(6272)
- 务(6177)
- 财务(6169)
- 财务管理(6160)
- 企业财务(6033)
- 业经(5862)
- 银(5853)
- 银行(5836)
- 贸(5826)
- 贸易(5825)
- 易(5657)
- 行(5588)
- 融(5087)
- 金融(5085)
- 劳(4624)
- 劳动(4620)
- 机构
- 大学(109150)
- 学院(107947)
- 济(46428)
- 经济(45615)
- 管理(43553)
- 理学(38711)
- 理学院(38311)
- 管理学(37661)
- 管理学院(37466)
- 研究(34330)
- 中国(26613)
- 财(22266)
- 京(21414)
- 科学(20554)
- 农(19047)
- 财经(18422)
- 所(17218)
- 经(16967)
- 业大(16291)
- 中心(16192)
- 研究所(15777)
- 农业(15109)
- 经济学(14791)
- 江(14563)
- 财经大学(14088)
- 经济学院(13360)
- 商学(13171)
- 商学院(13052)
- 北京(12961)
- 范(12927)
- 基金
- 项目(75909)
- 科学(61459)
- 基金(59160)
- 家(52466)
- 国家(52015)
- 研究(51554)
- 科学基金(45332)
- 社会(35364)
- 社会科(33663)
- 社会科学(33655)
- 基金项目(31521)
- 自然(30887)
- 自然科(30309)
- 自然科学(30301)
- 自然科学基金(29816)
- 省(27824)
- 资助(24394)
- 教育(24208)
- 划(23928)
- 编号(19234)
- 部(17892)
- 重点(16409)
- 教育部(15641)
- 创(15400)
- 国家社会(15367)
- 人文(15134)
- 科研(15005)
- 成果(14985)
- 性(14610)
- 发(14452)
共检索到151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向东 张舒
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但总体消费需求仍然相对不足,不过近年来在我国巨大国内市场支撑下蓬勃发展的移动支付和消费者异质性现象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结合双通道心理账户理论,从货币来源、支付过程两个方面入手探讨移动支付方式对实体店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这是因为,在货币来源方面,移动支付方式具备借贷和心理账户属性;在支付过程方面,移动支付方式透明度低、联结程度低的属性能够降低消费者支付疼痛感,提升消费愉悦感,有利于刺激消费。基于2014—2019年某连锁实体超市消费者层面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移动支付方式对线下消费者行为特别是异质性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发现,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消费者其线下消费金额和消费频率均有显著提升,且随着使用的持续其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移动支付方式对女性及中低收入水平的异质性消费者具有更强的差异化影响。鉴于此,应多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移动支付方式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以更好地拉动经济发展。对政府而言,要加强对支付企业的监管,通过制定合理的准入机制,针对责任承担和风险分配制定相关立法,引导并规范支付企业发展;对支付企业而言,要加强风险管理,降低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财产和信息安全;对零售企业而言,要在充分运用新型支付方式提高零售服务供给水平的同时,关注消费者异质性,以消费者为中心分析和预测异质性购物需求。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异质性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晓彦 胡德宝
支付方式常常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现金支付、信用卡、蚂蚁花呗、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等不同支付方式对消费者购买金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刺激消费,其中蚂蚁花呗能够明显刺激消费金额增长,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的差异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鼓励移动支付发展、适度开发移动理财工具、加强风险管理等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移动支付 现金支付 心理账户 消费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永清 张金隆 李楠 杨光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及网络外部性理论,对近距离移动支付的消费者用户接受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实影响消费者用户接受该服务的关键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便利性、服务交互性和网络外部性对用户感知价值有积极影响,消费者需求程度、创新意识、感知价值对用户接受意向影响较大,感知风险则对用户感知价值和其接受意向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而感知成本和服务兼容性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最后,对研究结果、创新点和研究价值进行讨论,提出促进近距离移动支付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晓平 吴敏 马小龙
本文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以感知风险、信任等理论作为参考,最终构建基于社交平台的移动支付对消费者网购行为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调查收集了529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构建的研究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社交平台 移动支付 消费者网购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琦 席丹 张晓航
随着客户回报计划的不断完善以及应用的日益广泛,积分计划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心理账户收入来源理论,不同属性收入来源通常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存在差异。本文以注意力为中介变量,探索积分和现金两种支付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支付方式差异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内在机制,并探究商品属性在支付方式对购买意愿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消费者使用积分方式支付时的购买意愿高于现金方式支付时的购买意愿;注意力在支付方式与购买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商品属性在支付方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只有商品属性为享乐品时,消费者使用不同支付方式对购买意愿影响差异显著,商品为实用品时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心理账户 支付方式 积分 注意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琦 席丹 张晓航
随着客户回报计划的不断完善以及应用的日益广泛,积分计划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心理账户收入来源理论,不同属性收入来源通常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存在差异。本文以注意力为中介变量,探索积分和现金两种支付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支付方式差异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内在机制,并探究商品属性在支付方式对购买意愿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消费者使用积分方式支付时的购买意愿高于现金方式支付时的购买意愿;注意力在支付方式与购买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商品属性在支付方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只有商品属性为
关键词:
心理账户 支付方式 积分 注意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雷英
当前大部分学者研究消费者异质性和网络消费行为时,主要是从消费者消费视角进行解读,较少学者从商家营销视角研究消费者异质性及其网络消费行为,因此本文从商家营销视角研究上述问题,以期提供商家营销发展的新建议,使商家获取更多的利益。文章先从商家营销视角将消费者异质性分成强度差异和最大价值差异,建立消费者异质性模型,研究消费者异质性和商家销售策略间关系,发现当强度差异与最大价值差异相等时,面向消费者异质性的增加,普通销售优于纯捆绑销售。再融合消费者需求类型和商品可识别性两个维度,在二维空间中将商品市场划分成易识、难识常用品市场,易识、难识高档品市场,商家在不同市场中应采取不同销售策略。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差异化竞争和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建议,促进厂家进一步发展,获取更多利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卫彦琦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变革,数字经济下的居民消费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此,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以及样本城市卫计委公布的COVID-19病例数据,探讨了疫情冲击下移动支付对于居民消费的异质性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COVID-19疫情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高度依赖于消费市场的城市居民,而对农村家庭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然而,移动支付对城乡居民的消费促进作用均有显著提升,同时移动支付对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提升的边际效应显著高于农村居民。为此,本文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平台的建设、推动农村移动支付的深入普及以及出台移动支付优惠政策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旭
本文阐述了移动支付模式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揭示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消费者面临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支付系统风险等信任风险肇因;从建构移动支付法律保障体系以强化消费者法律信任度,提升移动支付系统技术安全水平以增强消费者技术信任度,完善移动支付客户信用测评体系以提升消费者对商户的信任度等方面给出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消费者信任风险化解的对策。
关键词:
移动支付 消费者信任 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昕儒 满海红
我国消费者正经历着从货币支付向移动支付的跨越性变迁进程,支付渠道的动态演化让更多消费者被纳入互联网总体信用评估体系,造成了消费者权益的被动变化。本文基于现状偏好理论和消费者权益转移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实证结果表明:移动支付行为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存在两面性,在支付渠道迁移的不同时间段,移动支付行为的作用机制会发生变化。从移动互联网企业使用的消费者信用评估策略来看,信用定级策略在全过程有利于提升消费者权益,而信用累积策略仅在长期过程有利于提升消费者权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伟
"人们往往对于一个新兴行业容易犯的错误是短期过于乐观,长期过于谨慎"移动支付业务呈现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作为电子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热点,一直受到国内金融业各方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以及金融IC卡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打开了移动支付的创新之门,移动支付也逐渐成为金融IC卡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以及金融IC卡的多应用普及,改变支付业务模式的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相甍甍 王晰巍 王楠阿雪 杨师郁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消费的快速发展,对移动支付中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帮助商家合理获取和利用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移动支付中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对构建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信任、隐私信息披露的信息环境、披露隐私信息收益对隐私信息披露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披露隐私信息风险对隐私信息披露产生负向影响,隐私信息披露意愿作为中介变量对隐私信息披露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移动支付 隐私信息 信息披露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秋灵 孙权
文章收集了225份样本数据,经过变量测量模型的信度与效度检验之后,再运用路径分析进行参数估计,研究结果显示整合科技接受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德宝 吴晓芊 王晓彦
移动支付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并直接影响着消费者体验,进而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文章在建立移动支付对大学生吸引力机制模型的基础上,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实验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手段的选择,主要基于他们使用的体验,而非功能多样性。受前期形成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对于支付宝,消费者更关注其与支付相关的功能;而对于微信,消费者更关注其聊天交友等衍生功能。移动支付平台应重点关注消费者的体验感而非技术驱动,同时应聚焦主业,围绕其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拓展创新;政府应审慎监管,防止平台垄断,并保持平台间的适度竞争和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
移动支付 消费者体验 易用性 刻板印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宗伟 陈楚欣 张艳辉 何静
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智能化新产品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住宅产业也在经历智能化的转变。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了住宅智能化对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住宅智能化能够通过满足消费者对住宅功能的需求进而提升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异质性对智能化住宅和支付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年轻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更关注智能化住宅的基本居住功能和生活品质功能;未婚消费者更关注智能化住宅的生活品质功能,已婚群体对住宅智能化的支付意愿更高;低收入群体相比高收入群体对住宅智能化的支付意愿更高;高教育配套需求者、有会所需求和有装修需求的消费者对住宅智能化的支付意愿更强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