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77)
- 2023(16278)
- 2022(13612)
- 2021(12518)
- 2020(10246)
- 2019(23315)
- 2018(22748)
- 2017(43361)
- 2016(23712)
- 2015(26241)
- 2014(26197)
- 2013(26362)
- 2012(24848)
- 2011(22660)
- 2010(22847)
- 2009(21231)
- 2008(21003)
- 2007(19276)
- 2006(17112)
- 2005(15491)
- 学科
- 济(108510)
- 经济(108395)
- 业(68788)
- 管理(60579)
- 农(51899)
- 企(44713)
- 企业(44713)
- 方法(42015)
- 数学(37382)
- 数学方法(37094)
- 农业(34303)
- 中国(30976)
- 地方(27668)
- 业经(26828)
- 财(24384)
- 贸(21239)
- 贸易(21228)
- 学(21063)
- 易(20568)
- 制(20495)
- 银(17626)
- 银行(17555)
- 发(17277)
- 融(16949)
- 金融(16945)
- 行(16902)
- 环境(16259)
- 技术(15421)
- 地方经济(13818)
- 和(13752)
- 机构
- 学院(349562)
- 大学(345232)
- 济(148697)
- 经济(145802)
- 管理(130045)
- 研究(124796)
- 理学(112250)
- 理学院(110921)
- 管理学(109103)
- 管理学院(108463)
- 中国(95303)
- 农(83838)
- 科学(78631)
- 京(72427)
- 所(65553)
- 农业(65255)
- 财(65188)
- 业大(61261)
- 研究所(59644)
- 中心(57956)
- 江(53788)
- 财经(51516)
- 经(46903)
- 范(45842)
- 经济学(45542)
- 北京(45292)
- 师范(45272)
- 院(43580)
- 州(42518)
- 省(42108)
- 基金
- 项目(233947)
- 科学(182971)
- 基金(169295)
- 研究(166065)
- 家(150246)
- 国家(148898)
- 科学基金(125498)
- 社会(107744)
- 社会科(101887)
- 社会科学(101855)
- 省(93430)
- 基金项目(90235)
- 自然(80750)
- 自然科(78895)
- 自然科学(78870)
- 划(78050)
- 自然科学基金(77451)
- 教育(73788)
- 资助(67801)
- 编号(66382)
- 发(55726)
- 重点(52704)
- 成果(52507)
- 部(51262)
- 创(48671)
- 课题(45740)
- 创新(45591)
- 科研(45141)
- 国家社会(45028)
- 计划(44058)
- 期刊
- 济(171525)
- 经济(171525)
- 研究(99356)
- 农(84405)
- 中国(73042)
- 学报(62802)
- 农业(56963)
- 科学(56258)
- 财(47563)
- 大学(46714)
- 学学(44817)
- 管理(43230)
- 融(37002)
- 金融(37002)
- 业经(34062)
- 教育(31035)
- 业(28157)
- 技术(27398)
- 经济研究(26436)
- 财经(24779)
- 问题(23914)
- 经(21324)
- 版(19924)
- 世界(17874)
- 技术经济(17685)
- 业大(17560)
- 商业(17375)
- 科技(16759)
- 资源(16626)
- 贸(16600)
共检索到526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保红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推动下,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渠道成为居民的广泛选择,深刻且全面地改变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较低的移动支付设备成本提高了农村区域经济水平。本文结合CHPS数据库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在控制家庭收入、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区域特征和固定效应的情况下,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能够显著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提升;第二,移动支付的三个二级指标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具体系数作用呈现移动支付覆盖率大于移动支付使用率大于移动支付技术水平;第三,从动态效应分析视角观测,移动支付发展能够通过消费示范效应推动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通过完全中介效应推动农村居民整体消费增长;移动支付发展的心理账户机制能有效提升农村家庭的预期价格,且能够通过部分中介效应促进家庭消费整体增长;移动支付发展能够通过支付便利化渠道推动农村消费,具备完全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舟
本文分析了流通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市场的流通规模、流通环境和渠道结构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总支出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流通组织化程度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从分项支出看,流通规模对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支出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流通环境只对更需要体验的文教娱乐支出影响显著,渠道结构对于食品、衣着的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于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只对衣着支出促进效应显著。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农村市场的流通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而流通渠道结构的负向效应显著。
关键词:
流通业 农村居民消费 面板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蔡定昆 杨琦
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农民消费支出对生产性支出新息冲击的响应和累计响应是正向的,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农民消费支出对非生产性支出新息冲击的响应和累计响应整体上是反向的,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嘉
:本文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首先以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影响,然后以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动态模型分析支农支出的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总体上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了挤入作用,同时各分类支出的差异也影响政策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媛 黄耀宇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村居民收入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互联网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应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方面着手,强化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甄静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可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基于2014-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接着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农村电商发展在数字化支付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中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影响表现为中部、东部、西部依次递减规律,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影响表现为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规律;农村电商在数字化支付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和升级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其中农村电商发展在数字化支付助推农村居民消费扩容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9.42%,在数字化支付助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14%。上述结论对推动数字化支付与农村电商的紧密嵌入融合,加快数字化支付技术手段在消费领域的广泛与深度应用,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服务效率,助力农村消费扩容升级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冬 王岩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GMM方法,重点围绕居民消费现实和消费潜能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电商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电商化既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实际消费规模扩大,也有利于农村居民的消费潜能释放,从而获得更大的消费增长后劲。农村电商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挖潜力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其中对消费现实水平的影响程度以中部地区最高,而对消费潜能的影响程度以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农村电商化在挖潜农村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则不强。
关键词:
农村电商化 农村居民消费 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云飞 李倩 张璞
文章运用我国2005-2016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选取三个维度、六个指标变量构造了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特点的普惠金融指数IFI,并以我国2005-2016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家庭收支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我国农村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还可以显著提高其服务性消费支出在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从而促进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消费 消费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立新
文章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为样本,利用1993~200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效应进行研究。为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应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培养农村居民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正视区域差异,在政策上区别对待。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袁小慧 郭李为 范金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不仅是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实施重点,而且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中政府迫切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文章从“重视弱者”的角度探讨政府转移支付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社会核算矩阵进行政策模拟,分析政策冲击的影响效应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1)“重视弱者”的转移支付政策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提升;(2)其对农村居民食品、居住、教育、交通通信等消费的影响较大,而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较小;(3)从政策冲击的传导路径看,其对家庭设备及用品、居住、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主要依赖于点对点的直接路径传导,而对食品、衣着和交通通信消费的影响则存在着多样化的传导路径;(4)其沿着直接路径的传导速度和效果更为明显。基于此,文章从突出政策实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等实践层面出发,为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琦
本文利用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生产性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冲击为正,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冲击主要为负。从冲击的贡献来看,前者的贡献率大于后者。2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生产性支农支出构成了双向的Granger原因;非生产性支农支出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能成为非生产性支农支出的Granger原因。对模型施加短期约束条件,生产性支农支出对农民消费有一个正的较大的同期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居民消费 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玲
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资料,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人口转变与农村居民消费非线性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而老年人口比重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5.62%和9.21%。所形成的三个门限区间范围内,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分别引起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0.8069%、0.8160%及0.8201%。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制定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包含人口、社会保障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天
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数字金融的各个方面构建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模型,并从消费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两方面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优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居民的享乐型消费来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数字金融对我国中部省份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中西部地区更强。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居民消费 消费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雪 黄龙飞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村消费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PVAR模型研究农村物流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农村物流发展水平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可以相互促进,但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第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受自身的影响较大,而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受自身的影响却较小;第三,进一步把农民消费分为农村居民生存性消费与农村居民发展性消费,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发展性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但农村居民生存性消费对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戴序 董亚文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国家,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对经济繁荣的贡献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但基数较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逐年深化但仍有瓶颈。根据二者相似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立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函数关系。农村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建立保险保障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然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却具有诸多抑制效应。因此,需要在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环境、推动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 农村居民消费 农村消费信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