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1)
2023(8875)
2022(7527)
2021(7047)
2020(5674)
2019(13337)
2018(12495)
2017(26089)
2016(13905)
2015(15322)
2014(14854)
2013(14640)
2012(13635)
2011(12085)
2010(11813)
2009(10772)
2008(10841)
2007(9609)
2006(8481)
2005(7672)
作者
(35369)
(29694)
(29552)
(28442)
(19034)
(14304)
(13548)
(11469)
(11402)
(10566)
(10197)
(10157)
(9549)
(9463)
(9401)
(9254)
(8775)
(8633)
(8564)
(8278)
(7251)
(7222)
(6950)
(6796)
(6775)
(6660)
(6593)
(6131)
(5789)
(5772)
学科
(65495)
经济(65431)
管理(40161)
(39165)
方法(33686)
(31749)
企业(31749)
数学(31419)
数学方法(31310)
(26225)
(20250)
银行(20105)
(19457)
(18714)
地方(17340)
中国(17255)
(14412)
(14281)
金融(14276)
(13072)
财务(13068)
财务管理(13035)
企业财务(12598)
(12243)
制度(12236)
业经(11967)
财政(11740)
(10672)
业务(10667)
贸易(10662)
机构
大学(186991)
学院(185354)
(86214)
经济(84769)
管理(74238)
理学(64838)
理学院(64165)
管理学(63398)
管理学院(63049)
研究(57908)
中国(53580)
(48082)
(36971)
财经(36429)
(33462)
科学(30969)
经济学(29928)
中心(28742)
财经大学(27784)
经济学院(27607)
(27075)
(27006)
(24564)
(24288)
研究所(23958)
银行(23522)
北京(22734)
(22258)
商学(22065)
(21943)
基金
项目(126512)
科学(103233)
基金(97724)
研究(92395)
(83080)
国家(82471)
科学基金(73720)
社会(64703)
社会科(61891)
社会科学(61879)
基金项目(52455)
(46624)
自然(46198)
自然科(45216)
自然科学(45206)
自然科学基金(44426)
教育(42721)
资助(40254)
(39441)
编号(34896)
(30045)
国家社会(28439)
重点(28139)
成果(27399)
教育部(27086)
人文(26521)
(26484)
(26339)
创新(24761)
大学(24440)
期刊
(85080)
经济(85080)
研究(61441)
(39411)
(36162)
金融(36162)
中国(33829)
管理(25730)
学报(23015)
科学(22494)
(20000)
财经(19592)
大学(18574)
学学(17887)
(16585)
经济研究(15929)
技术(12876)
农业(11812)
业经(11788)
教育(11641)
问题(11582)
(10013)
理论(9679)
统计(9413)
商业(8925)
(8766)
国际(8744)
技术经济(8736)
实践(8501)
(8501)
共检索到278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俊杰  王现宁  
本文以我国各省份层面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与重庆邮政公司主营业务绩效及资金流动的月度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偏差修正QML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出地方银行主营业务绩效区域交互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研究省域银行主营业务绩效变化情况必须考虑其空间相关性;全国其他区域对重庆邮政公司主营业务的绩效影响存在时间滞后、空间滞后和时空滞后;区域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滞后项对重庆邮政公司主营业务绩效影响存在正向作用,而全国其他区域在重庆邮政公司汇入资金办理规模及其空间滞后项的作用则相反。最后,我们计算出了具体收敛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友金  曾小明  
如何开征房产税是亟待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与以往注重房产税能否抑制房价、调节收入分配等研究不同,本文重点关注房产税能否有效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功能。本文利用2011年重庆和上海房产税改革试点事件作为自然实验,引入项目评估中新近发展的合成控制法,客观评估房产税政策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房产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为房产税征收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房价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庆开征一定强度的房产税,对工业、服务业的相对产值和相对就业率均具有"促增作用",这种"促增作用"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总体表现为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入。然而,在房价已经很高、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上海开征强度较低的房产税,却降低了工业和服务业的相对产值,增加了服务业的相对就业率,没有改变已经形成的产业转出态势,但也没有达到"腾笼换鸟"的理想预期。本文研究发现,不同的房产税政策设计以及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的地区,房产税的征收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效果有很大差异,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房产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鹏  岑聪  
以中国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就业增长,这一关系经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但在不同区域、城市、产业以及就业类型中表现出异质性。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与宽带互联网在促进就业方面正在进行新旧动能交接。移动互联网对城市就业的边际递增影响呈现明显的门槛特征,说明该效应受到“梅特卡夫定律”支配。宽带互联网接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征会制约移动互联网就业效应的发挥,反映其受到技术路径依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数字通用技术对就业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实现更充分的就业提供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傅顺  裴平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重塑了银行业竞争格局,也给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带来重大挑战。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3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净息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但降低了其他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重要传导渠道。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提高净息差管理水平提供经验证据和现实指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韩华爱  何国锋  
本文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进行了考察和比较,试图从中找出具有典型解释能力的关键因子来解读上海中资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竞争力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俊诚  
在治理环境问题过程中,如何规避环境联邦主义恶果,协调利益冲突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地区竞争的理论框架下,本文检验了所有制和迁移成本对环境管制的影响。一方面,地区竞争促使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资本流入而降低环境管制标准。特别地,外资企业在招商引资中具有正的"外部性",这弱化了环保部门对外资企业的管制力度。另一方面,环境管制需不妨碍地区经济增长的要求使得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颇具选择性,试图经由选择性执法来凸显环境政绩。利用重庆市工业企业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就环境行政罚款概率而言,外资企业比私营企业低3.5个百分点;企业迁移成本越大,被处罚的概率越大。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在实践中,重庆市环境管制表现出"竞次"的结果。同时,企业迁移成本已成为环保部门选择性执法的重要参考指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俊诚  
在治理环境问题过程中,如何规避环境联邦主义恶果,协调利益冲突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地区竞争的理论框架下,本文检验了所有制和迁移成本对环境管制的影响。一方面,地区竞争促使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资本流入而降低环境管制标准。特别地,外资企业在招商引资中具有正的"外部性",这弱化了环保部门对外资企业的管制力度。另一方面,环境管制需不妨碍地区经济增长的要求使得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颇具选择性,试图经由选择性执法来凸显环境政绩。利用重庆市工业企业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就环境行政罚款概率而言,外资企业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俊诚  
在治理环境问题过程中,如何规避环境联邦主义恶果,协调利益冲突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地区竞争的理论框架下,本文检验了所有制和迁移成本对环境管制的影响。一方面,地区竞争促使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资本流入而降低环境管制标准。特别地,外资企业在招商引资中具有正的"外部性",这弱化了环保部门对外资企业的管制力度。另一方面,环境管制需不妨碍地区经济增长的要求使得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颇具选择性,试图经由选择性执法来凸显环境政绩。利用重庆市工业企业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就环境行政罚款概率而言,外资企业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松  王钊  曹峥林  
研究目的:探讨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效应及其位序。研究方法:利用重庆市截面数据,在White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对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1)不同土地流转模式对农业经济、农民增收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不同;(2)整体来看,互换模式对农业经济的效应显著为正,且边际影响系数最大,土地入股模式的边际影响系数最小;(3)除出租模式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外,其余模式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均为负;(4)由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的差异,不同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效应也存在"空间分异"。研究结论:重庆市在选择土地流转模式时,应突出重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而不应该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莉  张宗益  李宏胜  
本文应用债权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选择了上市公司2001~2004年作为数据窗口,共4816个公司的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现金流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贷款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借款公司的治理效应都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银行对贷款人经营活动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品  沈悦  
通过构建植入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模型,本文剖释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文本挖掘法"合成的互联网金融指数,结合2003—2013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加剧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且该效应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表现具有异质性,相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而言,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响应更为稳健与审慎。因此,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风险外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金成  戴翔  
依托互联网建设推动服务贸易增长,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现有文献揭示了互联网可以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本文研究认为,互联网除了具有降低贸易成本这一作用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服务可贸易性以及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服务贸易规模扩张。利用中国与部分国家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及互联网普及率等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对中国与各国之间双边服务贸易规模扩张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且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不同服务业之间具有异质性;第二,互联网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提高可贸易程度使中国双边服务贸易规模扩张。本文以互联网为切入点,为探索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亟待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中国开放发展新阶段而言,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玲  蔡颖  
本文全面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额、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在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适度披露、过度披露和不足披露的划分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同程度的环境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有助于改善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债务融资额、长期融资额和更加优惠的贷款。但企业无须“过度粉饰”其环境信息,因为只有适度的环境信息披露才能传递真实的企业信号,帮助银行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经营运作进行正确判断,有效解除银行对其融资约束。因此,企业要想通过环境披露缓解银行的融资约束,就应该规范其环境披露行为,多披露“具体的、易验证的”环境信息,少披露“空泛的、说明性的”环境信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玲  蔡颖  
本文全面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额、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在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适度披露、过度披露和不足披露的划分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同程度的环境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有助于改善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债务融资额、长期融资额和更加优惠的贷款。但企业无须"过度粉饰"其环境信息,因为只有适度的环境信息披露才能传递真实的企业信号,帮助银行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经营运作进行正确判断,有效解除银行对其融资约束。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强  谢家智  
本文以2010年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政策实践,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改革破解了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了城镇工和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户籍歧视,并有助于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社会福利待遇,因此,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失衡局面,并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收敛的动态效果会逐渐增强。此外,城乡悬殊的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差异是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