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4)
- 2023(6775)
- 2022(5755)
- 2021(5127)
- 2020(4243)
- 2019(9303)
- 2018(8897)
- 2017(16543)
- 2016(9428)
- 2015(9972)
- 2014(9714)
- 2013(9525)
- 2012(8873)
- 2011(7956)
- 2010(7875)
- 2009(7154)
- 2008(7198)
- 2007(6136)
- 2006(5376)
- 2005(4528)
- 学科
- 济(34264)
- 经济(34217)
- 管理(25398)
- 业(25167)
- 企(19581)
- 企业(19581)
- 方法(16197)
- 数学(14316)
- 数学方法(14153)
- 农(11026)
- 学(10947)
- 财(9478)
- 中国(8390)
- 业经(7956)
- 贸(7855)
- 贸易(7851)
- 易(7642)
- 农业(7544)
- 地方(6679)
- 制(6507)
- 环境(6344)
- 技术(6115)
- 务(5853)
- 财务(5850)
- 财务管理(5841)
- 企业财务(5596)
- 银(5413)
- 银行(5364)
- 划(5190)
- 融(5062)
- 机构
- 大学(138049)
- 学院(137330)
- 济(50854)
- 研究(50769)
- 经济(49909)
- 管理(49000)
- 理学(43678)
- 理学院(43062)
- 管理学(42041)
- 管理学院(41827)
- 科学(37464)
- 农(36890)
- 中国(36311)
- 农业(29865)
- 业大(29275)
- 京(28973)
- 所(28325)
- 研究所(26830)
- 中心(22350)
- 财(21934)
- 农业大学(20080)
- 江(19654)
- 财经(18228)
- 院(17950)
- 范(17624)
- 省(17617)
- 北京(17502)
- 师范(17242)
- 科学院(17131)
- 室(17121)
- 基金
- 项目(103512)
- 科学(80465)
- 基金(76464)
- 家(72175)
- 国家(71607)
- 研究(64609)
- 科学基金(58985)
- 自然(42335)
- 基金项目(41525)
- 自然科(41386)
- 自然科学(41366)
- 社会(41333)
- 省(40876)
- 自然科学基金(40634)
- 社会科(39117)
- 社会科学(39102)
- 划(35929)
- 资助(30086)
- 教育(28742)
- 重点(24436)
- 计划(23689)
- 编号(22871)
- 发(22044)
- 部(21812)
- 创(21742)
- 科技(21346)
- 科研(21019)
- 创新(20470)
- 业(19438)
- 农(17920)
共检索到187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茹 宋佳珅 张宏媛 常芳弟 王永庆 王希全 王婧 王伟妮 李玉义
【目的】探究河套灌区盐碱土壤呼吸对秸秆隔层与灌溉制度的响应,明确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5年分别设置秋浇且春灌(I_(SA)),不秋浇只春灌(I_S),不秋浇只春灌+秸秆隔层(SI_S)3个处理,于2017、2018年测定土壤呼吸、温度和含水量,并计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结果】(1)0—20 cm土层温度和含水量波动较为明显,而20—40 cm土层则相对稳定。相较于I_(SA)、I_S处理,SI_S处理提高了0—40 cm土层温度和20—40 cm土层含水量。(2)2017年的土壤呼吸速率大于2018年;开花期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其次为现蕾期、春灌前、播种前、收获期。(3)I_S、SI_S处理在开花期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显著高于I_(SA)处理(P<0.05)。相较于I_(SA)处理,I_S和SI_S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0.12—0.44和0.06—0.42μmol·m~(-2)·s~(-1)。相较于I_S处理,SI_S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降低0.01—0.49μmol·m~(-2)·s~(-1)。表明不秋浇增加了土壤呼吸,但秸秆隔层降低了土壤呼吸。(4)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洪升 刘华杰 王智平 徐明 韩兴国 李凌浩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释放CO2的过程,它所释放出的CO2是生物圈向大气圈释放CO2的主要来源之一。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许多大尺度碳循环模型中都涉及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这一问题,因此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提高对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估算和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就目前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从温度、水分、呼吸底物的数量和质量、酶促反应动力学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概述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异范围较大的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影响的机理。土壤呼吸是酶促的化学反应,因此其温度敏感性不仅取决于呼吸底物的质量,同样也取决于底物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彦军
【目的】在农作物-休闲轮作系统中,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休闲季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的变化机理,为科学调控黄土高原雨养区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依据。【方法】依托长武农田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在小麦收获后的休闲季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CK、N、NP、M、NPM)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底物的数量(土壤有机碳和根茬碳)和质量(土壤碳氮比和根茬碳氮比,依次简写为土壤C﹕N和根茬C﹕N),研究长期施肥影响休闲季Q10变异的机理。【结果】在休闲季,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毅 黄玫 刘洪升 刘华杰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和适应性是影响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两个关键指标。论文综述了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和水溶性碳含量、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和酶活性等因素是影响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和适应性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和适应性影响的机理不同,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主要受上述因素的状态影响,而土壤呼吸的温度适应性则主要取决于上述因素的变化过程。例如平均温度、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底物质量和酶活性是影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重要因素,而温度的变化幅度、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呼吸底物有效性和酶的最适温度的改变则影响土壤呼吸对温度的适应性。鉴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春 王立海 沈微
利用LI8100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小兴安岭地区针阔混交林不同强度择伐后4年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运用Q10模型分析择伐后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择伐后林地Q10值高于未采伐林地,较高强度(60%,71%)的择伐使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具有高的敏感性。这一现象是3个土壤各组分呼吸对土壤温度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枯枝落叶层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较差,根呼吸速率和矿质土壤层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较高。
关键词:
择伐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Q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光滢
土地盐渍化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防止土地盐渍化和盐渍土的改造利用,是一项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经济效益的工作。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中,盐碱一直影响造林成活、保存和生长,成为进一步治理这一地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探讨“三北”地区河套平...
关键词:
盐碱地,水盐运动,河套平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世坤 刘文艳 刘静 王玉宝 陈帝伊 吴普特
【目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作物用水评价是农业用水管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水足迹为农业用水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体系,研究旨在通过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进而进行水足迹调控,以便实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足迹概念体系,利用改进的水足迹量化方法对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水足迹进行量化并分析其在研究时段内的演变特征;利用单因素轮换(One-At-A-time,OAt)敏感性分析方法和贡献率分析方法探究气候、农业生产投入因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力。【结果】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玉倩 米俊珍 赵宝平 徐忠山 陈晓晶 李英浩 张碧茹 刘景辉
为探究秸秆与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内蒙古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分别设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秸秆单施(G)、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4个处理,分别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用向日葵4种作物,分析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离子浓度及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作物生物量及作物体内盐离子积累量,其中土壤全盐量在种植油用向日葵的土壤中最低,为4 400.41 mg/kg,较CK显著降低了13.85%;作物生物量及盐离子积累量以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下的高丹草最大,生物量和盐离子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68.32%,108.28%。此外,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增强了各作物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配施处理下燕麦对Mg~(2+)、Cl~-、SO_4~(2-)有较强吸收能力,分别较CK提高50.51%,72.74%,56.39%;高丹草对Ca~(2+)有选择吸收能力,较CK提高76.01%;油用向日葵则主要吸收K~+,其含量较CK提高12.90%。综上,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作物生物量、盐离子积累量及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并且能有效降低盐碱地土壤全盐量,4种作物中,以高丹草和油用向日葵表现较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东 史海滨 霍再林 晏云 李延林 张义强
通过对河套灌区不同盐渍化土壤进行的田间试验 ,分析了在不同生育阶段盐分水平对向日葵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可知向日葵各个生育阶段对盐分的反应并不相同。苗期对盐分较敏感 ,作物各生育指标对盐分的响应很大。现蕾期土壤中适量含盐 ,作物对苗期受盐分影响有补偿性生长。全生育期土壤盐分含量高于 5mg·g-1时 ,严重抑制作物生长 ,最高减产率可达 4 5 5 2 %。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油料向日葵 田间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承宏 吴娜 刘吉利 赵匆 何海锋
【目的】本文研究施磷量对盐碱地柳枝稷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的施磷量,为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盐碱土壤改良和柳枝稷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宁夏银北地区,以能源作物柳枝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0、30、90 kg/hm~(2 )3个磷肥施用量(分别用P0、P30、P90表示),研究不同处理对柳枝稷生长、土壤盐碱含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在柳枝稷成熟期,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盐碱含量均表现为P0>P30>P90,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均为P90>P30>P0,与P0相比,P90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盐碱含量、提高了养分含量。施磷有助于柳枝稷生长,促进植株对氮素及磷素的吸收利用,提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3种施磷水平下,土壤氮素收支平衡均为亏缺状态,土壤磷素收支平衡仅在P90处理下表现为盈余。【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为90 kg/hm~(2)既能保证柳枝稷生长良好、获得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又能缓解盐碱压力,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并维持合理的氮、磷素收支平衡。
关键词:
施磷 盐碱地 柳枝稷 土壤养分平衡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立艳 潘洁 肖辉 程文娟 杨勇
为了揭示不同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之间的盐分差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4种耐盐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和盐分离子的测定分析,研究了4种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和主要盐分离子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种植耐盐植物对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其中田菁对表层及0~80 cm土层的脱盐效果最好。10月份时耐盐植物处理表层土脱盐效果顺序为田菁>苏丹草>苜蓿>碱蓬;0~80 cm整体各处理的脱盐顺序为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HCO3-、Cl-和SO42-均在对照的0~10 cm土层中含量最高,耐盐植物根际土壤0~10,10~20 cm土层中Na+和Cl-含量要...
关键词:
土壤 耐盐植物 可溶性盐分 盐分离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丽 张宏媛 卢闯 逄焕成 靳存旺 高喜 程挨平 李玉义
【目的】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民自愿放弃秋浇造成干地面积逐渐增多的现象,通过调查研究不同秋浇年限对盐碱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为灌区盐碱地改良与秋浇制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盐荒地(CK)、一直秋浇(AUI1)、隔2—3年秋浇(AUI2)、3—4年不秋浇(AUI3)以及6—7年不秋浇(AUI4)5种类型的典型地块,采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分析不同秋浇年限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并对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进行了冗余分析以及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AUI1和AUI2处理对降低0—30 cm土层盐分含量最显著,分别比CK、AUI3、AUI4降低了128.82%和29.04%、108.76%和17.72%、108.44%和17.55%,在30—40 cm土层AUI1处理的盐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个土层的pH值均以AUI2处理最低,其0—40 cm土层p H平均值较CK、AUI1、AUI3、AUI4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0.28、0.32、0.16、0.88个单位(P<0.05)。AUI1与AUI2处理间的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1)显著高于CK、AUI3和AUI4处理(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不同秋浇年限处理的3大优势菌门,占所有菌门的53.93%,而AUI2、AUI3处理分别有利于增加拟杆菌门、酸杆菌门的丰度(PpH>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结论】隔2—3年秋浇(AUI2)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耕层土壤盐分并能使0—4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而且还可提高土壤优势菌群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隔2—3年秋浇(AUI2)是河套地区兼顾盐碱土壤改良与节水的优化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 刘宁 刘金龙 姚延梼 王林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比叶面积(SLA)、细根比根面积(SRA)和比根长(SRL),并对0~6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全N、全P、速效K、 Na、 Mg、 Ca、Zn、 Fe、Cu等营养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盐碱地植物柽柳地上及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其与盐碱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结果】1)在晋北干旱区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柽柳SLA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F=3.301, P=0.041);SRA在重度盐碱胁迫下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差异显著(F=0.154, P=0.015);SRL在不同盐碱胁迫等级下无显著差异(F=0.808,P=0.632),但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其值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2)土壤全N含量表现为浅层高于深层,且重度胁迫盐碱含量明显低于轻度胁迫,全P、Cu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及不同土壤深度差异均不显著,速效K、Fe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格局,Na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差异显著,Mg、Ca、Fe含量在15~60 cm土壤表现出重度盐碱胁迫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胁迫土壤,Zn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土壤营养元素对柽柳叶、根形态特征的作用机制不同,土壤速效K与柽柳SLA、SRA和SR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卢建男 张琼 刘铁军 贾儒康 郭辉 刘金荣
改良盐碱化土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合理选用土壤改良剂和改良方法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兰州新区的盐碱土为盆栽土进行盆栽种植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试验,设有底层衬膜施加不同土壤改良剂的10个处理、底层衬膜不施加土壤改良剂和不衬膜施加1号改良剂。通过测定施加改良剂前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施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p H、全盐量及草地早熟禾的生长指标,对不同的土壤改良剂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选择出最有效的土壤改良剂和改良方法。结果表明,施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的p H和全盐量低于施加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利 韩烈保 张清 苏德荣
对天津诺维信公司排放出的再生水进行化学评价,确定其水质为重盐碱水,试验中配成的混水水质介于中等水与盐碱水之间.用这两种水分别浇灌天津滨海盐碱绿地土壤,土壤中ESP、SAR、Cl-均比淡水灌溉土壤有显著提升;再生水浇灌的土壤已接近轻度碱化土,且有加深的趋势;混水灌溉土壤较好,但长期灌溉后,也有轻微碱化的趋势.不同植物对再生水浇灌后的反应不同,其中国槐、草坪草耐性较强,暂时不造成危害.用磷石膏修复再生水后,处理水的化学指标达到灌溉水质标准.对于再生水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需注意监测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