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9)
2023(6594)
2022(5463)
2021(4923)
2020(4133)
2019(8959)
2018(8624)
2017(15551)
2016(8914)
2015(9423)
2014(8880)
2013(8625)
2012(7876)
2011(6851)
2010(6497)
2009(5975)
2008(5811)
2007(5124)
2006(4306)
2005(3536)
作者
(30018)
(25240)
(25200)
(23404)
(15806)
(12489)
(11032)
(9986)
(9713)
(8720)
(8680)
(8370)
(8292)
(8256)
(8056)
(7706)
(7671)
(7633)
(7416)
(7189)
(6783)
(6259)
(6004)
(5817)
(5587)
(5566)
(5546)
(5446)
(5282)
(5176)
学科
(28818)
经济(28784)
(23490)
管理(23182)
(17984)
企业(17984)
方法(14029)
数学(12755)
数学方法(12644)
(10016)
(9675)
(8446)
(7608)
贸易(7606)
(7447)
中国(7356)
业经(6898)
农业(6847)
环境(5602)
技术(5562)
(5309)
财务(5303)
财务管理(5298)
(5128)
企业财务(5043)
地方(4749)
产业(4473)
(4420)
(4409)
银行(4353)
机构
大学(123456)
学院(123431)
研究(46824)
(45551)
经济(44707)
管理(43234)
(38998)
理学(38643)
理学院(38097)
管理学(37170)
管理学院(36997)
科学(35880)
中国(32848)
农业(31821)
业大(30136)
(26534)
(25841)
研究所(25162)
农业大学(21293)
中心(20612)
(18790)
(17751)
(17566)
(17535)
(17028)
(16930)
实验(16708)
科学院(16114)
实验室(15995)
财经(15696)
基金
项目(96638)
科学(73651)
基金(71067)
(68329)
国家(67833)
研究(56956)
科学基金(55423)
自然(40865)
自然科(39958)
自然科学(39928)
自然科学基金(39273)
基金项目(38511)
(38435)
社会(36177)
社会科(34375)
社会科学(34364)
(33740)
资助(28316)
教育(25164)
计划(23364)
重点(22889)
科技(21828)
(20523)
(20467)
科研(20229)
(19932)
(19564)
创新(19404)
编号(19383)
(18180)
期刊
(42538)
经济(42538)
学报(36994)
(34373)
科学(28323)
研究(27291)
大学(25682)
学学(25295)
农业(23572)
中国(21873)
(13887)
管理(13777)
(12959)
业大(12192)
农业大学(10505)
(9325)
(8294)
金融(8294)
科技(8165)
林业(7756)
经济研究(7756)
业经(7416)
财经(7300)
技术(7249)
自然(7154)
中国农业(7097)
资源(6277)
(6210)
教育(6012)
自然科(5985)
共检索到165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玉倩   米俊珍   赵宝平   徐忠山   陈晓晶   李英浩   张碧茹   刘景辉  
为探究秸秆与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内蒙古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分别设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秸秆单施(G)、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4个处理,分别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用向日葵4种作物,分析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离子浓度及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作物生物量及作物体内盐离子积累量,其中土壤全盐量在种植油用向日葵的土壤中最低,为4 400.41 mg/kg,较CK显著降低了13.85%;作物生物量及盐离子积累量以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下的高丹草最大,生物量和盐离子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68.32%,108.28%。此外,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增强了各作物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配施处理下燕麦对Mg~(2+)、Cl~-、SO_4~(2-)有较强吸收能力,分别较CK提高50.51%,72.74%,56.39%;高丹草对Ca~(2+)有选择吸收能力,较CK提高76.01%;油用向日葵则主要吸收K~+,其含量较CK提高12.90%。综上,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作物生物量、盐离子积累量及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并且能有效降低盐碱地土壤全盐量,4种作物中,以高丹草和油用向日葵表现较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艳  李波  隽英华  孙文涛  于洋  
【目的】探究生物有机肥在盐碱土上的作用,揭示其对玉米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玉米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及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盐碱程度胁迫条件下,玉米穗位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依次升高的趋势,其中(添加1.0%有机肥)T3处理在低、中盐碱胁迫上显著高于对照,说明生物有机肥在渗透调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T3处理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增加差异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多,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利于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活力,各施肥处理玉米根系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T3>T2>T1。【结论】生物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功能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改善盐碱土的微生物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耐盐碱胁迫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海燕  李传荣  许景伟  郑莉  李春艳  王卫东  
对垦利县黄河口镇枣园的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下降。脲酶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43;脲酶与多酚氧化酶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为0.377;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多酚氧化酶与其他3种酶的相关性不大。土壤酶与土壤养分、pH值、土壤微生物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脲酶与土壤养分、pH值和固氮菌、真菌、细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44以上;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相关系数较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pH值、纤维素分解菌和真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51以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立艳  潘洁  肖辉  程文娟  杨勇  
为了揭示不同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之间的盐分差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4种耐盐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和盐分离子的测定分析,研究了4种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和主要盐分离子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种植耐盐植物对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其中田菁对表层及0~80 cm土层的脱盐效果最好。10月份时耐盐植物处理表层土脱盐效果顺序为田菁>苏丹草>苜蓿>碱蓬;0~80 cm整体各处理的脱盐顺序为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HCO3-、Cl-和SO42-均在对照的0~10 cm土层中含量最高,耐盐植物根际土壤0~10,10~20 cm土层中Na+和Cl-含量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保华  符菁  赵远  赵利华  肖娴  张晟  卫国华  吉昕华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的潜在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法】通过盆栽种植试验,选用化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研究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养分在各生长时期的变化情况;基于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生长各时期,与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达到最高峰时,分别高43.43%和9.75%、18.75%和23.91%、2.82%和4.29%;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和施用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47.37%和21.05%;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和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的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21.28%和42.78%、 24.47%和32.44%、33.34%和31.47%;在α多样性方面,不同处理的Shannon指数、Chao1和ACE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水稻土壤养分及产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效果最佳,可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有效增加水稻养分的吸收,减少养分流失,维持土壤肥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承宏  吴娜  刘吉利  赵匆  何海锋  
【目的】本文研究施磷量对盐碱地柳枝稷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的施磷量,为宁夏银北盐碱地区盐碱土壤改良和柳枝稷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宁夏银北地区,以能源作物柳枝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0、30、90 kg/hm~(2 )3个磷肥施用量(分别用P0、P30、P90表示),研究不同处理对柳枝稷生长、土壤盐碱含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在柳枝稷成熟期,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盐碱含量均表现为P0>P30>P90,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均为P90>P30>P0,与P0相比,P90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盐碱含量、提高了养分含量。施磷有助于柳枝稷生长,促进植株对氮素及磷素的吸收利用,提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3种施磷水平下,土壤氮素收支平衡均为亏缺状态,土壤磷素收支平衡仅在P90处理下表现为盈余。【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为90 kg/hm~(2)既能保证柳枝稷生长良好、获得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又能缓解盐碱压力,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并维持合理的氮、磷素收支平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楠  张燕钊  滕秋梅  何成新  孙英杰  张中峰  徐广平  
【目的】探索复合微生物肥配施农家肥对石漠化地区火龙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复合微生物肥在石漠化地区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市果化镇火龙果园开展施用农家肥、复合微生物肥、复合微生物肥+农家肥田间试验,设9个施肥处理(T1~T9处理),以不施农家肥和不施复合微生物肥为对照(CK),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与CK相比,复合微生物肥+农家肥配施可显著提高火龙果园的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氮(AN)1、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促进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酵母菌数量增加,抑制真菌生长,增强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T9处理(复合微生物肥3.0 kg/株+农家肥2.5 kg/株)对火龙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其土壤SOM、TN、TP、TK、AN、AP和AK含量分别较CK提高65%、31%、83%、37%、62%、47%和31%,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增加22%、86%、63%和84%,真菌数量减少49%,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51%、60%、162%、55%和83%。【结论】在石漠化地区火龙果园配施复合微生物肥和农家肥,可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酵母菌数量及抑制真菌数量和增强土壤酶活性而改善土壤地力条件,尤其以施用2.50 kg/株农家肥+3.00 kg/株复合微生物肥的效果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伟  叶长东  苏天明  李恩东  刘美卿  王吉平  叶长成  张野  何铁光  李嘉维  王瑾  
【目的】分析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对芥菜生长及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芥菜栽培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设单施100%化肥(T1)、7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2)、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3)和10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4)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芥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及菜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T3处理芥菜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粗纤维含量为0.7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总酸含量(0.10 g/100g)低于其他处理,总糖含量(1.33 g/100g)显著高于T2和T4处理。T3处理菜地土壤中的3种酶活性均最高,其中蔗糖酶活性为110.1 mg/gDW,土壤脲酶活性为0.125 mg/gDW、酸性蛋白酶活性为67.9μg/gDW,与CK和T1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629.14%和80.79%、135.85%和35.87%及63.22%和5.43%。T3处理菜地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水解氮含量为136 mg/kg,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较T1处理降低9.33%;有效磷含量(19.7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29.64%;速效钾含量(176.0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57.89%,较CK降低58.97%;T3处理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减少土壤磷的潜在污染风险。【结论】芥菜栽培采用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施肥模式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环境、降低水体和土壤磷污染风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萍  文庭池  董玲玲  魏成熙  石俊雄  李波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秦媛  
植物(林木)可与土壤微生物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共生系统以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除根瘤菌和菌根真菌等典型根系微生物共生体之外,在多种生境及土壤类型条件下,植物体内外还蕴含着内生真菌、内生细菌、根际促生细菌等大量新颖且遗传多样化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共生菌可参与宿主多种生理生态过程,并对其功能性状(包括促进营养元素高效吸收、提高抗逆性等)进行调控。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揭示植物根际共生微生物群落组装机制和核心菌群。但是,目前我们对这些共生菌的功能,及其在林木生长和适逆调控效应上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冲  王茂文  邢锦城  丁海荣  朱小梅  赵宝泉  董静  洪立洲  
为明确滨海盐碱环境下盐肥耦合对续随子荧光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盐分下续随子盐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①2.1~3.5g/kg的土壤盐分可促进续随子生长,盐分增大,生长受到抑制。增施氮肥可缓解盐分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物量及株高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②土壤盐分增大,续随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幼苗叶片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均降低。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以75 kg·hm~(-2)(n_2)、150 kg·hm~(-2)(n_3)水平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宏忠  张东琴  侯栋  李亚莉  姚拓  黄书超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黄瓜产量的影响,为黄瓜生产中化肥减量及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黄瓜“甘丰袖玉”为试材,设置100%化肥(2 400kg/hm~2,T1)、60 kg/hm~2微生物菌肥+80%化肥(T2)、60 kg/hm~2微生物菌肥+60%化肥(T3)、60 kg/hm~2微生物菌肥+40%化肥(T4)、对照(T5,不施任何肥料)、单施微生物菌肥(60 kg/hm~2,T6) 6个施肥处理,于黄瓜拉秧后采集土样,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对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及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及其相对丰度进行比较,并基于细菌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主成分分析,基于细菌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比较了不同处理的黄瓜产量。[结果]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其中T4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也有差异,随着微生物菌肥比例的增加,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乳球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3处理优势菌的相对丰度占比总体较高。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属水平组成,而门水平基本组成保持稳定。各处理黄瓜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4>T1>T6>T5,表明微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黄瓜产量。[结论]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促进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消除化肥对土壤的不良影响;在黄瓜生产中用微生物菌肥(60 kg/hm~2)替代20%~40%的化肥,能够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立艳  肖辉  程文娟  赵杰  王晓风  潘洁  
为给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培肥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滨海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高效有机肥、改良剂不同配比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用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籽粒产量,且三者增产幅度分别为9.52%~29.52%,2.30%~17.82%,2.19%~11.48%;玉米季施用氮肥、有机肥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9.37%~45.74%,1.69%~11.15%,小麦改良剂的后效对玉米也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3.50%~8.33%。盐碱地施用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对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符菁  赵远  赵利华  张玉虎  荆玉琳  胡茜  张艺  张晟  卫国华  申荣艳  朱雅红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娴  桂一峰  朱艳  符菁  朱雪松  朱显  赵远  
【目的】探究单一及复合微生物菌群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盆栽试验,通过设置空白对照、施用单一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混合菌群4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结果】微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其中混合菌群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提高了约17.71%。施用微生物菌肥有效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通过对土壤细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显著改变了土壤群落组成。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氮素对土壤酶活性(r=0.771,P<0.05)存在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通过影响参与土壤碳、磷循环的微生物酶活性间接的影响水稻的产量。【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菌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提供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