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3)
2023(8192)
2022(6660)
2021(6363)
2020(5339)
2019(12343)
2018(12414)
2017(24390)
2016(13216)
2015(14863)
2014(14942)
2013(14564)
2012(13082)
2011(11687)
2010(12200)
2009(11239)
2008(11040)
2007(9994)
2006(8946)
2005(7991)
作者
(37258)
(30889)
(30702)
(29513)
(19859)
(14670)
(13905)
(11991)
(11612)
(11367)
(10374)
(10359)
(10013)
(9856)
(9713)
(9582)
(9376)
(9033)
(9007)
(8926)
(7755)
(7689)
(7593)
(7053)
(6983)
(6964)
(6931)
(6804)
(6220)
(6071)
学科
(53030)
经济(52976)
管理(44550)
(43448)
(36825)
企业(36825)
方法(25957)
数学(23432)
数学方法(22842)
(15847)
技术(14842)
(14806)
中国(13328)
业经(11304)
(10680)
贸易(10676)
(10454)
(10159)
农业(9991)
(9719)
理论(9579)
(9189)
财务(9129)
财务管理(9111)
(8970)
地方(8696)
企业财务(8308)
技术管理(8164)
(7936)
银行(7925)
机构
学院(187486)
大学(182928)
(77401)
管理(76045)
经济(75647)
理学(65272)
理学院(64702)
管理学(63339)
管理学院(63011)
研究(59035)
中国(45839)
(38021)
(36061)
科学(35002)
(29263)
(29258)
(28508)
中心(27932)
财经(27687)
业大(26748)
研究所(26218)
(25075)
北京(24139)
(23058)
(22768)
师范(22578)
技术(22554)
经济学(22441)
农业(22171)
(21547)
基金
项目(122006)
科学(96387)
研究(90757)
基金(87342)
(75334)
国家(74758)
科学基金(65003)
社会(56159)
社会科(53476)
社会科学(53459)
(48994)
基金项目(44515)
教育(43013)
自然(42583)
自然科(41664)
自然科学(41657)
自然科学基金(40899)
(40760)
编号(38060)
资助(37841)
成果(30533)
重点(27225)
(26914)
课题(26621)
(26263)
(26125)
创新(24572)
教育部(23186)
项目编号(23072)
科研(22902)
期刊
(86038)
经济(86038)
研究(54252)
中国(38032)
管理(29933)
(28624)
(26171)
科学(24251)
学报(24033)
技术(22901)
教育(22822)
大学(19277)
学学(18232)
农业(18229)
(17982)
金融(17982)
业经(14648)
经济研究(13958)
财经(13349)
技术经济(12174)
(11411)
统计(10857)
(10401)
问题(10241)
(9904)
科技(9825)
决策(9099)
(8916)
(8866)
论坛(8866)
共检索到281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柳方  冯晓龙  张祎彤  仇焕广  
目前东北地区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这与技术模式的适宜性分析不够、补贴政策激励不足有关。本文基于农户和典型案例调查数据,以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覆盖还田、深翻还田和碎混还田三种技术模式在该地区不同区域的适宜性,并从农户和农机作业者两个角度对不同技术模式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东北三省已有秸秆还田补贴政策,发现该地区的补贴政策主要存在补贴标准不合理、补贴对象与技术采纳主体脱离和不明确、缺乏对基层主管部门相关工作的补贴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分阶段合理分配补贴资金、对农户和农机作业者采取差异化补贴、加强基层工作补贴等政策建议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钰莹  司伟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集约化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在中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本文利用农户的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调查资料,梳理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模式、成本收益和补贴政策,分析了现阶段技术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该技术未来应用主体在于规模户,需依靠机械实现规模化种植;规模户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在规模经济基础上实现范围经济,具有双重效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应重点考虑如何将采用该技术的农户机会成本最小化。本文还发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包括技术模式应用推广与当地农业经营方式不够兼容、专门的补贴和保险体系尚未构建、适配农机供给和专业农机手不足、农田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不完善、大豆购销渠道单一与农户认知存在偏差。为此,本文提出集成创新区域技术模式、完善补贴与农业保险体系、优化配套农机设备与服务供给、优先提供基础设施与制度保障、打通种子供给与产品销售渠道以及开展多元化推广与多主体示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加荣  穆月英  陈阜  邓祥宏  
农业技术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农业技术补贴政策的实施及其实施效果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河南省和江苏省农村的实地调研数据资料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农业技术及其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并运用Logit模型分析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秸杆还田机械质量等变量在1%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均和农业技术的采用呈正相关关系,而补贴变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本研究就加强农业技术补贴政策和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完善农业技术和技术补贴政策、加强技术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伟  岑敏华  郭颂平  
农业保险利益相关者之间成本与收益的严重背离是导致其商业化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建议根据参与各方从农业保险中所获取的收益来分担成本,让政府为农业保险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中央财政应该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使中西部地区农民与东部农民一样享受较高的风险保障水平和补贴水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韦成  
正确的粮价补贴政策应遵循下列原则:有利于价格改革,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在财政合理负担的程度内;力求最大的边际效应;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同工资改革配套进行等。新的粮价补贴模式应是财政、企业和居民三方共同承担。其具体实施方案可采取分步渐进的办法。近期措施:改变对生产者的补贴方式,压减城市居民的口粮定量,通过间接、相对的方式,减少或取消高收人居民家庭的粮价补贴。中长期目标:逐步改变“重城轻农”的粮价补贴政策,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最终建立起粮食购销价格同步联动制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惠源  
主要探讨了第四方物流组织参与下的物流系统成本收益组成和利益分配状况。通过构建成本收益模型,并结合实例,讲述了第四方物流组织给整个物流系统带来的收益增长和成本节约。最后,着重解析了合理的效益分配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饶祎平  
美国农业保险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传统的农作物保险计划成功转型为公私合作模式,为美国农业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安全网。美国这种公私合作的保险经营模式运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政府为其提供了差异化的财政补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问题,实现财政补贴效益的最大化,也实现了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利益的均衡化。基于此,本文在中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发展历程、运行机制、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美国这种财政补贴政策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互动结合的经验及其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满德  刘超  
本文选取与我国农业经营具有诸多共同特征的日本和韩国,通过对其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中农业补贴政策调整的具体路径及其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调整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饶祎平  
美国农业保险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传统的农作物保险计划成功转型为公私合作模式,为美国农业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安全网。美国这种公私合作的保险经营模式运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政府为其提供了差异化的财政补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问题,实现财政补贴效益的最大化,也实现了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利益的均衡化。基于此,本文在中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发展历程、运行机制、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美国这种财政补贴政策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互动结合的经验及其借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光强  张磊  
基于我国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视角,以粮食生产规模扩张的社会成本概念厘清公共财政补贴与市场主体分担的责任边界,系统分析社会成本指向下粮食规模经营补贴的现实偏差与问题。研究表明,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规模经营,必须明确规模生产补贴目标,构建成本分担机制;明晰规模经营培育成本,强化规模生产行为;实施社会成本补贴标准,促进补贴效能增进;建立成本责任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补贴绩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光强  张磊  
基于我国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视角,以粮食生产规模扩张的社会成本概念厘清公共财政补贴与市场主体分担的责任边界,系统分析社会成本指向下粮食规模经营补贴的现实偏差与问题。研究表明,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规模经营,必须明确规模生产补贴目标,构建成本分担机制;明晰规模经营培育成本,强化规模生产行为;实施社会成本补贴标准,促进补贴效能增进;建立成本责任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补贴绩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光乔  周力  毛慧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黑龙江、山东、江苏3省12县277户农机用户2017年秸秆还田作业情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对农机户社会化服务效率和农机作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能够提高农机户社会化服务效率。(2)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补贴能够提升农机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且在实施作业补贴时第三方核查对农机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3)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补贴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机户服务效率和作业质量影响更大。基于此针对提升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和政府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出了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常凯  
当前可再生能源补贴成本主要有可再生能源设备安装的投资补贴、电网传输和分销系统建设补贴、独立电力系统建设补贴等。2006~2013年政府给予可再生能源补助资金总共约为805.89亿元,其中风电补助资金约为390.0亿元,太阳能发电补助资金约为168.54亿元,生物能发电补助资金约为241.97亿元。2006~2013年,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创造的环境收益分别为24.77、33.38、49.36、103.43、185.0、279.0和668.43亿元,环境收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益还可以提升能源供应安全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推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和其他溢出效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余建斌  韩瑞宏  
种粮补贴对种粮收益的作用效果直接影响种粮的比较利益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本文在回顾广东省种粮补贴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种粮补贴政策对农户种粮收益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种粮补贴资金的增加无法抵消种粮总成本的增加;在影响农户种粮收益的主要因素中,粮食销售价格、劳动力工价和肥料价格对农户种粮收益的影响超过种粮补贴;种粮补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种粮比较利益偏低的局面。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种粮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海候  金梅娟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沈明星  季国军  张永春  
为探明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和稻麦产量的影响,论文通过8 a的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4个秸秆还田模式处理:秸秆不还田(CK)、秸秆稻麦季均还田(RW)、仅麦秸稻季还田(W)、仅稻秸麦季还田(R)。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P0.05),RW处理的活性有机碳、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R处理无显著差异性(P>0.05),显著大于W处理(P0.05),显著大于W处理;活性有机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