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6)
2023(6183)
2022(5109)
2021(4611)
2020(3829)
2019(8292)
2018(7826)
2017(14497)
2016(8053)
2015(8690)
2014(8314)
2013(8054)
2012(7163)
2011(6426)
2010(6167)
2009(5790)
2008(5301)
2007(4380)
2006(3669)
2005(2972)
作者
(26485)
(22389)
(22199)
(20725)
(13855)
(10992)
(9652)
(8989)
(8349)
(7670)
(7604)
(7195)
(7150)
(6967)
(6898)
(6744)
(6742)
(6636)
(6354)
(6343)
(5873)
(5509)
(5160)
(5112)
(4929)
(4862)
(4833)
(4805)
(4702)
(4544)
学科
(29410)
经济(29375)
(26377)
管理(26305)
(21236)
企业(21236)
方法(14978)
数学(13730)
数学方法(13642)
(9225)
(8083)
(7941)
贸易(7941)
(7782)
(7496)
供销(7493)
(7403)
中国(7169)
业经(6640)
农业(6048)
环境(5434)
(5264)
财务(5249)
财务管理(5242)
技术(5134)
企业财务(4956)
(4695)
(4578)
银行(4530)
(4382)
机构
学院(114629)
大学(113993)
(45300)
经济(44608)
管理(43711)
研究(41311)
理学(39437)
理学院(38946)
管理学(38201)
管理学院(38025)
(32076)
科学(30057)
中国(29695)
农业(26206)
业大(25460)
(23701)
(22906)
研究所(21686)
中心(18130)
(17665)
农业大学(17656)
(15088)
财经(15038)
科学院(14617)
(14574)
北京(14191)
(14171)
(13993)
(13918)
(13789)
基金
项目(88966)
科学(69219)
基金(66886)
(63389)
国家(62911)
研究(53580)
科学基金(52339)
自然(38207)
自然科(37387)
自然科学(37372)
自然科学基金(36760)
基金项目(35907)
社会(35356)
(34463)
社会科(33640)
社会科学(33631)
(30502)
资助(26720)
教育(23612)
重点(20600)
计划(20577)
(18852)
(18689)
编号(18579)
科研(18383)
(18381)
科技(18356)
创新(17772)
(17535)
(15583)
期刊
(40631)
经济(40631)
学报(29123)
(27824)
研究(25368)
科学(23910)
大学(19795)
学学(19434)
农业(18729)
中国(18644)
管理(14143)
(12768)
(10941)
业大(8929)
(8119)
金融(8119)
经济研究(7928)
农业大学(7726)
业经(7719)
技术(7263)
(7170)
财经(6897)
资源(6640)
科技(6601)
商业(6232)
中国农业(6229)
(5843)
问题(5567)
林业(5440)
自然(5366)
共检索到149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义国  林琪  王宁  
为探索适宜的秸秆还田量与氮肥耦合量,大田条件下设置2个氮用量和5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了小麦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饱和蒸汽压亏缺(Vpdl)日变化及产量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的秸秆还田量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且随氮供应量增加小麦旗叶Pn增加。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小麦光合指标和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更高的氮供应可以容纳更多的秸秆还田量。6 000 kg/hm2秸秆量配施氮肥150 kg/hm2和9 000 kg/hm2秸秆量配施氮肥225 kg/hm2是合适的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旭生  林琪  刘义国  张玉梅  李玲燕  翟延举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麦田光合特性日变化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逐渐增强,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过多的施氮量(纯氮375 kg/hm2)虽然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但是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由此表明,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日变化有较大的调节作用,但光合作用与产量并非均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风华  居辉  欧阳竹  
采用人工模拟干热风方法,对灌浆期冬小麦进行重度干热风(重)、轻度干热风(轻)和无干热风(CK)平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重度干热风对旗叶光合速率(A n)、蒸腾速率(T r)和气孔导度(G s)的胁迫指数(SI)为0.88,0.68,0.83,轻度干热风对A n、T r和G s的SI为0.32,0.19,0.39;在重-轻-CK 3个梯度上,G s-A n和G s-T r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轻干热风对胞间CO2浓度(C i)无显著影响,重干热风下C i显著升高。综合分析认为:轻、重干热风对灌浆期旗叶光合蒸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重干热风抑制作用要显著强于轻干热风;干热风引起气孔部分闭合G s减小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王钰亮  王小洁  姜丽娜  刘会娟  李春喜  
为了深入探讨壤土、黏土、沙土3种主要农田土壤质地条件下As胁迫对小麦的影响差异,研究了小麦灌浆期的根长、分蘖、分生根数目、干物质量等形态指标及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指标。结果表明:当As≤15 mg/kg时,小麦受到的胁迫作用不明显;当As≥30 mg/kg时,小麦则开始呈现出根长降低,分生根数目减少等明显的胁迫效应。当As≥30 mg/kg时,在壤土和黏土条件下生长的小麦根长较长,分生根数目较多,并且小麦旗叶的Pn、Gs、Ci、WUE、叶绿素相对含量较沙土条件下高。As胁迫对3种质地土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袁慧  马尚宇  王艳艳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侯君佑  盖盼盼  单雅敬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振旺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赵凯男  侯园泉  赵志明  杨中帅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灌浆期下午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冬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采取测墒补灌的方法,设置重度干旱(W1:播前65%MFC(最大田间持水量)+拔节后45%~55%MFC)、中度干旱(W2:播前75%MFC+拔节后55%~65%MFC)、轻度干旱(W3:播前75%MFC+拔节后65%~75%MFC)、适宜供水(W4:播前75%MFC+拔节后75%~85%MFC)4个处理,测定了灌浆前期、中期和中后期14:00—16:00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成熟期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分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下午的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成熟期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从2 a均值来看,与W4相比,干旱胁迫处理(W1、W2和W3)灌浆期下午的旗叶Pn、Gs和ΦPSⅡ,JM47分别降低2.07%~68.92%,-3.23%~50.00%和-1.89%~30.19%;YZ4110分别降低7.71%~80.19%,11.11%~59.26%和0~73.47%;JM47和YZ4110灌浆中期下午的旗叶Tr分别降低6.30%~32.87%和6.49%~41.74%,灌浆中后期下午旗叶Fv/Fm分别降低1.20%~18.52%和2.50%~30.00%,且上述指标的降幅基本表现为JM4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明   姜沛沛   张振旺   吴金芝   李友军  
为了探讨干旱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旗叶下午净光合速率(Pn)、光合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2019—2021年度在池栽全生育期遮雨条件下设置包括重度(W1)、中度(W2)、轻度(W3)干旱和适墒(W4)的4个水分处理,在灌浆前期、中期的14:00—16:00测定了强抗旱性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品种偃展4110(YZ4110)的旗叶Pn、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Rubisco活化酶(RCA)、ATP合成酶(AT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活性以及成熟期的产量。结果表明,干旱使小麦灌浆期旗叶下午Pn、多数光合酶活性以及产量降低,总体表现为干旱胁迫程度越大,上述指标的降幅也越大,但其影响效应存在品种和年际差异。W1、W2和W3与W4相比,旗叶下午Pn, JM47分别降低33.6%~40.6%,12.0%~30.5%和5.0%~13.5%,YZ4110分别降低44.0%~52.0%,22.5%~38.1%和11.5%~20.5%;旗叶下午Rubisco活性,JM47灌浆前期降低、灌浆中期增加,而YZ4110分别降低13.3%~25.6%,7.1%~14.0%和11.2%~11.6%;旗叶下午RCA活性,灌浆前期多显著降低,灌浆中期JM47在W2和W3下增加,而YZ4110在W1和W2下降低;旗叶下午ATPase活性,JM47在W1下降低、W3下提高,而YZ4110分别降低19.3%~48.7%,7.2%~24.2%和0.1%~8.9%。不同水分处理的旗叶下午PEPC活性因生长季和品种而异,但W1与W4相比,JM47和YZ4110的旗叶下午PPDK活性分别降低12.4%~18.8%和16.7%~18.2%。与YZ4110相比,JM47旗叶下午Pn和光合酶活性在适墒下多无显著差异,但干旱下多表现为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旗叶下午Pn与灌浆期旗叶下午ATPase活性和灌浆前期旗叶下午PEPC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因而在灌浆期下午保持较高的旗叶ATPase和PEPC活性有利于提高小麦旗叶下午Pn和籽粒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向前  白岚方  路战远  郭晓霞  孙峰成  程玉臣  贾凯  王玉芬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以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阐明春玉米灌浆中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形成机制,为春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春玉米品种广德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各密度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形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在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林  赵风华  欧阳竹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和全球水文循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理对于预测未来土壤碳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人为控制灌溉量,研究了灌溉量对灌浆期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亏缺下,土壤呼吸随着灌溉量的增大而增强,但过量灌溉会抑制土壤呼吸,而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Q10与灌溉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在灌溉量较小的情况下,Q10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过量灌溉时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减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海  刘海俊  柳伟哲  舒国平  焦学磊  刘晓英  徐志刚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人工可控环境中满足灌浆期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光密度。[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自然光照+自然春化为对照(CK),设置人工光照(650μmol·m-2·s-1)+自然春化(T1)、人工光照(500μmol·m-2·s-1)+自然春化(T2)、人工光照(650μmol·m-2·s-1)+种芽春化(T3)、人工光照(500μmol·m-2·s-1)+种芽春化(T4)4个组合处理,研究了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对光密度与春化方式的光合响应。[结果]T1、T2、T3和T4处理的千粒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何钟佩  
以14C饲喂旗叶为方法,研究了高温胁迫(持续变温及控制高温)对冬小麦灌浆期物质运输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影响旗叶光和性能并影响光和产物的输出与向库器官的分配,减少籽粒和韧皮都汁液中蔗糖的含量,改变14C同化物的输出动态,导致灌浆强度和千粒重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念童  林琪  李玲燕  刘义国  张玉梅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模拟,得出了旗叶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补灌小于两水的情况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以拔节水60mm+灌浆水60mm(W3)的处理最高,而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补灌三水的情况下,在拔节水60mm+孕穗水60mm+灌浆水60mm(W4)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静  高松洁  梁月丽  王国杰  
豫麦 4 9号和豫麦 6 6号旗叶光合速率、SPS活性和WSC含量在灌浆期均呈单峰曲线 ,但豫麦 6 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 ,而且灌浆中后期叶片代谢活性下降缓慢 ,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两品种旗叶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开花后 5~ 2 0d ,豫麦 4 9号旗叶NR活性高于豫麦 6 6号 ,开花后 2 0~ 35d内情况则相反。子粒中IAAO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 ,在整个灌浆期子粒淀粉积累速率豫麦 4 9号呈双峰曲线 ,豫麦 6 6号则表现为单峰曲线 ,而且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显示出豫麦 6 6号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菊芳  张嵩午  
为了揭示冷型小麦田间小气候环境形成机理及为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在晴天测定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9405"的农田热量平衡、农田土壤温度、叶片蒸腾速率和株间气温,研究不同温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农田热量平衡及气象效应。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陕229"的农田净辐射与暖型小麦"NR9405"差异不显著,农田潜热通量、湍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差异均显著;与暖型小麦"NR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株间气温均较低,叶片蒸腾速率高0.0013~0.0041 mol./(m2.s)。说明旺盛的蒸腾作用和较低的土壤热通量是形成冷型小麦田间冷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希伟  张敏  张玉春  杨敏  宋霄君  蔡瑞国  
【目的】揭示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差异,探讨籽粒淀粉组分与理化特性的内在联系。【方法】大田条件下,选用非糯小麦品种轮选987和糯小麦品种农大糯50222,分别于灌浆前期(花后1—10 d)、灌浆中期(花后11—20 d)和灌浆后期(花后21—30 d)遮去60%的光合有效辐射处理,以大田自然光强为对照(CK),研究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遮光显著降低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其中灌浆前期遮光降低幅度最大,而灌浆后期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