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7)
2023(9706)
2022(8274)
2021(7331)
2020(6048)
2019(12951)
2018(12523)
2017(23049)
2016(12697)
2015(13360)
2014(12332)
2013(11848)
2012(10289)
2011(9179)
2010(8985)
2009(8331)
2008(7739)
2007(6729)
2006(5788)
2005(4709)
作者
(36744)
(30753)
(30607)
(28786)
(18954)
(15010)
(13597)
(12051)
(11523)
(10617)
(10499)
(10099)
(9705)
(9701)
(9508)
(9350)
(9333)
(9111)
(8764)
(8698)
(7897)
(7377)
(7193)
(7075)
(6855)
(6787)
(6642)
(6577)
(6326)
(6169)
学科
(41879)
经济(41826)
管理(34478)
(32920)
(25585)
企业(25585)
方法(18752)
数学(16694)
数学方法(16517)
(14970)
(13867)
中国(11364)
业经(10931)
(10579)
贸易(10577)
(10324)
农业(10244)
(9842)
(9448)
税收(9250)
(9218)
环境(7843)
(7704)
(7586)
财务(7574)
财务管理(7564)
技术(7436)
地方(7169)
企业财务(7121)
收入(6705)
机构
学院(168444)
大学(164945)
(65223)
经济(64017)
管理(62109)
研究(56252)
理学(54882)
理学院(54265)
管理学(53146)
管理学院(52887)
中国(40407)
(39193)
科学(38334)
(33086)
业大(32249)
农业(31682)
(29922)
(29351)
研究所(27203)
中心(25464)
(24133)
财经(24075)
(22017)
农业大学(21484)
(20078)
(20046)
经济学(19890)
北京(19686)
师范(19671)
(19339)
基金
项目(123440)
科学(95920)
基金(89588)
研究(83342)
(81971)
国家(81303)
科学基金(68300)
社会(53985)
社会科(51294)
社会科学(51281)
(49587)
基金项目(47701)
自然(46037)
自然科(45046)
自然科学(45027)
自然科学基金(44244)
(42184)
教育(38123)
资助(35082)
编号(32601)
重点(28237)
(26841)
(26604)
(25805)
计划(25352)
创新(25144)
科研(24621)
成果(24100)
(23250)
国家社会(22988)
期刊
(66759)
经济(66759)
研究(43301)
学报(35987)
(35782)
中国(30329)
科学(29135)
大学(25543)
农业(24852)
学学(24775)
(22096)
管理(20727)
教育(15064)
(13171)
业经(13066)
技术(12260)
经济研究(12182)
(11311)
金融(11311)
财经(10929)
业大(10550)
(9953)
(9380)
农业大学(9213)
科技(9033)
问题(8548)
商业(8396)
(7605)
技术经济(7284)
(7279)
共检索到233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祥齐  王一丁  曹国军  王淑华  张美玲  Mabagala Stephano Frank  耿玉辉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对春玉米产量及锌素吸收分配的影响,为锌肥的合理利用及肥料配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不还田(S0)和秸秆还田量12 000 kg/hm~2(S1)2个水平,副区为不施锌(Z0)和施纯Zn 40 kg/hm~2(Z4)2个水平,形成CK(不施肥)、S0Z0(无秸秆+无锌肥)、S0Z4(无秸秆+锌肥)、S1Z0(秸秆+无锌肥)、S1Z4(秸秆+锌肥)5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的方式,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对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锌素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无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S0Z4处理春玉米产量比不施锌S0Z0处理提高14.06%;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处理S1Z4较不施锌处理S1Z0增产17.3%,秸秆配合施锌处理S1Z4的产量达到最高(11 809 kg/hm~2)。无秸秆还田情况下,施锌S0Z4处理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锌S0Z0处理提高11.51%;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S1Z4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不施锌处理S1Z0提高14.06%,秸秆配合施锌处理S1Z4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22 077 kg/hm~2);各处理中籽粒质量占总干物质积累量的52.41%~57.56%。无秸秆还田情况下,施锌处理S0Z4春玉米的锌素累积量比不施锌处理S0Z0提高18.32%;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处理S1Z4锌素累积量较不施锌处理S1Z0提高23.4%;秸秆配合施锌处理S1Z4的锌素累积量最高(519.43 g/hm~2),各处理中籽粒含锌量占总锌素累积量的68.5%~72.8%。无秸秆还田情况下,施锌处理S0Z4锌素转运量比不施锌处理S0Z0增加了11.82%;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锌处理S1Z4锌素转运量较不施锌处理S1Z0提高21.91%;秸秆配合施锌处理S1Z4的锌素转运量最高(232.17 g/hm~2)。【结论】施用锌肥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并促进了植株对锌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分配;秸秆还田配合施锌进一步提高了锌肥的增产效果,及植株对锌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分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贵州高海拔区春玉米覆膜种植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覆膜方式(宽膜和窄膜),副区为5个施氮水平(0,80,160,240,320 kg/hm~2),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和施氮量及其互作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宽膜覆盖使春玉米增产17.8%,且显著增加了氮素积累量,促进了吐丝前积累氮素的再转移,从而显著提高了籽粒氮素积累量,并使氮素利用效率(NUTE)、氮素吸收效率(NUPE)、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4.9%,21.4%,23.5%,12.2%和4.23百分点。施氮实现了春玉米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协同增长,且能够显著影响氮素吸收、积累和转运。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提高吐丝后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降低了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NDGPE(氮素干物质生产率)、NHI(氮收获指数)、NUTE、NUPE、NUE、AEN、NPFP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回归分析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最佳产量和施氮量,宽膜覆盖比窄膜覆盖处理减少施氮55 kg/hm~2,产量增加12.3%。宽膜覆盖和适宜施氮量相结合,有利于植株氮素积累和吸收利用,从而实现高产和高氮肥生产力,达到节肥增产。综合考虑春玉米籽粒产量、氮素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贵州高海拔及类似生态区春玉米宽膜覆盖种植的合理施氮量为160 kg/hm~2,其产量可达11 404.3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彩侠  李前  孔丽丽  秦裕波  王蒙  于雷  刘春光  王立春  侯云鹏  
【目的】针对吉林省春玉米区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控释氮肥较农民习惯用量减施条件下,春玉米的干物质形成与养分需求规律及分配特征,为控释氮肥在吉林省春玉米上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开展试验,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试验共设置了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推荐施肥(OPT,较FP减氮25%),控释氮肥1(CRU1,施氮量同OPT),控释氮肥2(CRU2,较FP减氮40%)。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春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生物量和氮素累积以及成熟期的分配特征,并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氮素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差异显著,且年际和处理间的交互作用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产量并未因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且有小幅度增产。CRU1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于FP处理,两年平均增产4.5%,但与OPT处理产量相比差异并不显著。控释氮肥减量施用提高了氮肥生理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CRU1处理较FP处理,氮肥生理效率提高了28.5%,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了4.9 kg·kg~(-1),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8.1 kg·kg~(-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8.4%。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快-慢-快的积累动态,且年际间变化趋势基本相一致,CRU1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FP处理增加了7.7%。控释氮肥适量减施不影响植株后期氮素的累积与分配,还可以提升植株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促进花后植株养分的转运效率。CRU1处理玉米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FP处理增加了5.0%,CRU1处理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两年平均为62.1%,较FP处理提高13.3%。【结论】控释氮肥减量25%(180 kg·hm~(-2))施用不降低玉米产量,还可有效提高植株氮素的转运效率,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控释氮肥处理与推荐施肥处理在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和转运以及氮肥利用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对农民习惯处理有显著性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章爱群  徐东生  崔雪梅  赵丽艳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耐低磷玉米幼苗对缺锌胁迫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低磷敏感基因型在缺锌时植株各部位锌含量和吸收量显著下降,且变幅均明显高于耐低磷基因型。缺锌处理影响玉米幼苗的磷含量,低磷敏感基因型地上部磷含量较对照显著上升,根系磷含量变幅不大;耐低磷基因型地上部磷含量变幅较小,根系磷含量则显著下降。低磷敏感基因型在缺锌时地上部磷利用率显著下降,根系磷利用率无明显变化,而耐低磷基因型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根系磷利用率受影响的程度大于地上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辛  李志洪  孙建华  郭志顶  辛士颖  殷程程  
【目的】研究土施和叶面喷施锌肥条件下玉米吸收、积累锌的规律,旨在为科学调控玉米锌营养状况、提高玉米籽粒锌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年在吉林风沙土地区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土施锌肥(0kg/hm2(S0)、3.4kg/hm2(S3.4)、6.8kg/hm2(S6.8)、10.2kg/hm2(S10.2))和叶面喷施锌肥(0kg/hm2(F0),2.25kg/hm2(F))共计7个处理(S0F0(对照)、S3.4F0、S6.8F0、S10.2F0、S0F、S3.4F、S6.8F)对玉米各生育期植株锌含量、籽粒锌含量、籽粒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锌肥利用率、Zn吸收总量和Zn吸收速率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虹桥  李梦颖  杨云飞  刘士山  吴永成  
为探明豆科绿肥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 glabrescens)覆盖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不施氮肥(N0)、单施氮肥(N1)、豆科绿肥半量还田配施氮肥(N2)、全量还田配施氮肥(N3)处理下春玉米的产量、氮素吸收与转运、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残留~(15)N的当季回收率。结果表明:绿肥覆盖还田配施氮肥处理(N2、N3)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比单施氮(N1)处理的有所提高,且叶、籽粒和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N1处理的,但茎、叶氮素转运量及转运率与N1处理的无显著差异;与N1处理相比,绿肥覆盖还田配施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或明显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但土壤残留~(15)N当季回收率(28.13%~31.4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种绿肥覆盖还田处理对玉米产量、植株氮素吸收与转运、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残留~(15)N回收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洪敏  朱琳  刘毅  陈新平  李世清  
【目的】以高原沟壑区典型代表性土壤黑垆土为供试土壤,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作物,根据目标产量,在高密栽培及优化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基础上,研究4种农田水分管理模式下春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转移规律,以期为黄土高原南部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以补充灌溉、雨养、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等为农田水分管理模式,通过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蜡熟期和生理成熟期等关键生育时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研究春玉米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氮素累积、分配和转移规律与产量及水分养分效率的关系。【结果】随生育阶段推进,春玉米生长速度加快,氮素吸收累积逐渐增加,进入生殖阶段后,各器官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寅  冯国忠  张天山  茹铁军  袁勇  高强  
【目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进行掺混施用是行之有效的一次性施肥替代技术。明确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为春玉米氮素养分的科学管理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0和2011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点试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N0)、100%尿素(CRN0%)、15%控释氮肥+85%尿素(CRN15%)、30%控释氮肥+70%尿素(CRN30%)和45%控释氮肥+55%尿素(CRN45%),研究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春玉米连作条件下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无机氮累积与矿化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控释氮肥掺混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绪猛  郭九信  高丽敏  孔亚丽  刘田  刘福来  凌宁  郭世伟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供锌水平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为氮锌肥料配施提高水稻的锌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个施氮量(200和300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25和50kg·hm-2)处理对水稻(镇稻11号)锌营养的影响。[结果]水稻地上部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均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的施氮量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分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部位(叶、茎鞘、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水稻各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变幅为20.1~50.6mg·kg-1,除开花期和成熟期茎鞘外,低施氮量下Zn25和Zn50处理的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分别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同科  王运华  
研究了4个对锌缺乏敏感程度不同的玉米基因型磷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锌胁迫条件下各玉米基因型敏感程度不同,不同磷水平对各基因型锌吸收产生不同的影响。与之相同,锌的用量也对不同基因型磷的吸收产生不同影响。不同玉米基因型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植株体内磷和锌的浓度变化揭示了基因型间对锌、磷吸收、运输及再利用程度的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高聚林  张瑞富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2个施钾水平(K2O 150和300 kg/hm2)下,研究了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钾水平下,钾肥后移春玉米钾素养分含量、积累量均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后移量越多越明显,且前期差异更为显著。不同施钾方式间,除出苗期-拔节期外,不同生育阶段钾素养分吸收量为钾肥后移处理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处理,后移量越大差异越大,尤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为甚;钾肥吸收比例为钾肥后移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低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高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同一施钾水平下,吐丝前和吐丝后钾素养分吸收量及对籽粒贡献均为钾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日  蒋海英  郭春雷  宋玉峰  杨成龙  李娜  
为探讨新型多元素螯合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新型多元素螯合肥作基肥+螯合追肥处理(NCFA)、新型多元素螯合肥作基肥+普通追肥处理(NCFB)、普通复合肥作基肥+螯合追肥处理(CCFA)、普通复合肥作基肥+普通追肥处理(CCFB)、不施肥处理(CK)、磷钾肥处理(PK)、氮钾肥处理(NK)、氮磷肥处理(NP),研究新型多元素螯合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新型多元素螯合肥显著提高玉米的百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在氮磷钾等养分情况下,NCFA处理较CCFA、CCFB处理分别增产7.29%、17.95%,差异显著。新型多元素螯合肥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寅  徐卓  李博凝  高强  冯国忠  李翠兰  焉莉  王少杰  
【目的】尿素硝铵溶液(urea ammonium nitrate solution,UAN)是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于一身的液体氮肥品种,兼有3种氮源优势。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黑土区春玉米施用UAN的肥效和氮素利用效率,为进一步科学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2015和2016年在吉林省黑土区设置大田试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N0)、尿素一次性基施200 kg N·hm(-2)(U200)、UAN一次性基施200 kg N·hm(-2)(UAN200)、尿素基施80 kg N·hm(-2)+追施12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瑜皎  袁江  吕世华  
【目的】为了初步明确不同施锌方式对覆膜水稻产量、锌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进而为施锌覆膜水稻的高产高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川中丘陵区采用土施锌肥,喷施锌肥及土施+喷施锌肥3种不同施锌方式,在推荐施氮(120 kg/hm~2)和传统施氮(180 kg/hm~2)水平下,对覆膜栽培水稻的生产力和锌肥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推荐施氮水平下,各施锌处理均能提高覆膜水稻的产量,以土施锌肥为最佳处理,传统施氮水平下施锌肥不能提高覆膜水稻产量。推荐施氮,土施锌肥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最高,分别6890,12 190 kg/hm~2,土施+喷施锌肥处理可以提高覆膜水稻秸秆的收获量。施锌处理的覆膜水稻秸秆和籽粒锌吸收量均高于不施锌处理,推荐施氮水平下不同施锌方式覆膜水稻秸秆和籽粒的锌吸收量均相对高于传统施氮水平下的相同处理,喷施锌肥能促进覆膜水稻秸秆的锌吸收,土施锌肥能促进覆膜水稻籽粒的锌吸收,以推荐施氮,土施+喷施锌肥处理秸秆、籽粒及地上部分的锌吸收量为最高,分别为198.6,212.2和410.8 g/hm~2。【结论】各施锌处理下覆膜栽培水稻秸秆、籽粒吸氮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均高于不施锌处理,不同施锌方式间氮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以推荐施氮(120 kg/hm~2),土施锌肥处理更利于覆膜水稻对氮肥的高效利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颖  华利民  韩晓日  
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氮吸收的影响。利用3年定位试验,设置对照处理、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缓控释肥料处理。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处理与秸秆还田配化肥处理产量居高,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18.50%和17.90%。缓控释肥料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收获指数、籽粒氮积累量都高于秸秆还田处理,而植株氮累积量、肥料利用率则是秸秆还田处理表现较好。建议用减氮20%的缓控释肥一次性施入或者配合秸秆全量还田代替农民习惯施肥方式。从产量和品质兼顾的角度看,应用缓控释肥料的效果略微好于秸秆还田配化肥的施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