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1)
- 2023(10663)
- 2022(8578)
- 2021(7677)
- 2020(6657)
- 2019(15205)
- 2018(15162)
- 2017(29862)
- 2016(16587)
- 2015(18909)
- 2014(19354)
- 2013(19379)
- 2012(17742)
- 2011(16062)
- 2010(16293)
- 2009(15219)
- 2008(15303)
- 2007(13982)
- 2006(12192)
- 2005(11180)
- 学科
- 济(72387)
- 经济(72322)
- 管理(50626)
- 业(48912)
- 企(38978)
- 企业(38978)
- 方法(33399)
- 数学(29410)
- 数学方法(29150)
- 农(21418)
- 中国(19510)
- 财(17314)
- 学(16446)
- 业经(15463)
- 地方(14456)
- 农业(14103)
- 制(13206)
- 贸(12248)
- 贸易(12245)
- 和(11906)
- 易(11895)
- 环境(11400)
- 务(11067)
- 财务(11022)
- 银(11012)
- 财务管理(10995)
- 银行(10981)
- 发(10757)
- 企业财务(10464)
- 理论(10442)
- 机构
- 大学(248273)
- 学院(247477)
- 济(100362)
- 经济(98144)
- 管理(93391)
- 研究(85815)
- 理学(80344)
- 理学院(79432)
- 管理学(77918)
- 管理学院(77474)
- 中国(64593)
- 科学(55770)
- 京(53496)
- 农(48428)
- 所(45528)
- 财(45135)
- 研究所(41699)
- 业大(40396)
- 中心(39464)
- 农业(38582)
- 江(37936)
- 财经(36356)
- 北京(33489)
- 经(32952)
- 范(32672)
- 师范(32310)
- 经济学(30912)
- 州(30378)
- 院(30347)
- 经济学院(28036)
- 基金
- 项目(165620)
- 科学(129206)
- 基金(120010)
- 研究(116198)
- 家(106578)
- 国家(105787)
- 科学基金(89129)
- 社会(73299)
- 社会科(69497)
- 社会科学(69469)
- 省(64840)
- 基金项目(63258)
- 自然(59106)
- 自然科(57644)
- 自然科学(57623)
- 自然科学基金(56597)
- 划(55099)
- 教育(53286)
- 资助(49599)
- 编号(47160)
- 成果(38072)
- 重点(37882)
- 部(36635)
- 发(36279)
- 创(33310)
- 科研(32249)
- 课题(32210)
- 计划(31416)
- 创新(31318)
- 教育部(30560)
- 期刊
- 济(108387)
- 经济(108387)
- 研究(67150)
- 中国(48708)
- 学报(44097)
- 农(43786)
- 科学(39415)
- 财(35426)
- 管理(32343)
- 大学(31612)
- 学学(29691)
- 农业(29481)
- 教育(23136)
- 技术(21123)
- 融(21115)
- 金融(21115)
- 业经(18167)
- 财经(17935)
- 经济研究(17476)
- 业(16608)
- 经(15400)
- 问题(15295)
- 资源(14387)
- 图书(13524)
- 版(12753)
- 技术经济(12653)
- 统计(11569)
- 商业(11433)
- 贸(11349)
- 理论(11325)
共检索到361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海涛 周晶 陈玉萍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原料,对其资源进行评价是很多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农作物收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使得秸秆供应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成为突出的问题,但研究上尚未对此予以充分关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地理气候条件、宏观经济状况、种植业产业特征三大类因素对秸秆供应持续性的影响,并基于2005-2009年全国3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FGLS模型验证理论分析提出的推论。结果表明:种植业规模、作物多样性、气候条件和平原地形对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蔬菜比重、气候条件平方项、能源压力和经济水平对持续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采用回归分解方法测度各因素对省际持续性差异的贡献率,发现考察变量对省际持续性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晶 吴海涛 丁士军 朱超
供应的持续性是能源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作物秸秆收获的季节性制约了其供应的持续性。本研究利用季节指数指标分析秸秆收获季节性,构建持续性系数指标评价供应持续性,并对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各地区秸秆收获季节性明显,全国22个省份全年一半以上的秸秆集中于9月、10月份,且地区间季节分布差异显著;②所有地区秸秆不能保证全年持续供应,且地区间供应持续性差异较大,安徽、湖南等南方粮食主产省份持续性较好,可以保证6~8个月充分供应,其余省份除少数月份供应充足外,剩下月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缺口;③供应持续性与秸秆总量正相关,与季节指数和电力消费量负相关,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农作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 张杰 张风丽
文章以新疆为例研究了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生态环境脆弱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的阻碍作用。实证分析表明能源、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对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尾效大小分别为0.001501,0.000280,0.000606和0.000972。综合能源、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四个资源环境要素对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资源环境"尾效"比较,能源对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阻力最明显,其次是环境、水资源和土地要素,这四种资源环境要素对新型工业化总"增长阻力"为0.003359,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新疆新型工业化在能源、土地、水和环境污染的刚性约束下,每年降低0.3个百分点。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进程 资源环境 增长尾效 新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亚庆 仇焕广 徐志刚
在我国能源需求迅速增长并日益依赖国际市场的背景下,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是我国缓解能源短缺的重要选择之一。论文在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作物秸秆可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及资源密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中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7.48×108 t,可获得资源量为6.34×108 t,可能源化利用量为1.52×108 t。中国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均匀。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北等区域可能源化利用秸秆潜力较大,分别为0.42×108、0.37×108和0.35×108 t,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南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潜力较低。根据各区域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密度,论文对不同...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秸秆资源 能源化 资源密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明红
信息生态理论为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生态系统具有的复杂适应性特征;然后引入囚徒困境博弈理论,构建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资源配置的博弈模型;最后分别从信息资源的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两方面分析信息行为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行为及其收益。
关键词:
信息生态系统 信息资源配置 博弈论 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选取能源消费总量、总用水量和城市建成区面积作为江西省资源消耗的指示性指标,在对其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城市化作用的资源消耗响应情景进行了模拟。研究显示: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江西省资源消耗特征表现并不一致。其人均能源消耗、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有着与全国类似的逐步增长的态势,但其人均值都低于全国人均水平;而人均用水量则与全国一样呈现下降趋势,但江西省人均用水量一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变化是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和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人均建成区面积扩张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城市化水平变化与人均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杨新梅
在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约束越来越凸显。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研究了有限资源环境对城市化进程的阻碍大小,即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尾效"。首先通过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尾效"模型,再利用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半对数关系推导出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尾效"模型,然后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进行实证分析。计量发现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对江西省城市化进程的"尾效"大小分别为0.017 678 315,0.114 909 279,0.005 050 95和0.0214 665 3。可见,能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作用是最为显著...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城市化 资源环境 尾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小敏,郭熙
在分析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研究了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种方式 ,提出在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指导下 ,积极实施避洪高效农业 ,因地制宜地推广典型的农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使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农地资源 开发利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德礼 周颖 王晓华
电子商务为企业实施资源外取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本文从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界定入手,对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资源外取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及决策实施作了分析与评价,以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参考。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资源外取 决策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赖俊明
构建创新平台是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服务供应链及其整合是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广州市卓志供应链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推出包括方案设计、退税服务、进出口通关服务、生产跟踪及货控服务、清关服务、物流服务、供应链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外贸供应链服务体系,涵盖了税务、通关、物流、信息、金融等跨境电商所需的每一个服务环节,研究发现:具有健全平台体系的服务企业,更容易因为整合服务供应链上的各类资源与服务而取得整合式服务创新的成功;具有广泛网络链接的服务企业,更容易因为整合服务供应链上的各类资源与服务而取得整合式服务创新的成功;处于拥有组织资源、网络资源和系统资源的服务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服务企业,更容易因为整合服务链上的各类资源与服务而取得整合式服务创新的成功。
关键词:
服务供应链 资源整合 服务创新 电子商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祥云 尤完
分析建设项目绿色建造过程中资源循环利用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建立绿色建造过程资源循环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揭示该模型的层次构造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改进绿色建造过程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祥云 尤完
分析建设项目绿色建造过程中资源循环利用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建立绿色建造过程资源循环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揭示该模型的层次构造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改进绿色建造过程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策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马进
上海地处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口,由于污染源多、水质差等诸多因素,导致可用清洁水短缺。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模拟了上海水污染水平、可用清洁水量、水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对可用清洁水量指标(RCWA),并以可用清洁水量与水需求的比例,考察了上海可用清洁水和水需求近30年来的演变趋势。上海2011年RCWA值为65,意味着上海当前清洁水需求只大致相当于其可用清洁水量的150%。虽然1990年代以来上海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对水资源开发发挥了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但该指标说明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
水资源 水污染 可持续性 上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红雄 刘微明 梅智伶
为探讨供应链中制造商、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可持续性合作对可持续性绩效、市场绩效的影响,本文搜集有关供应链企业的300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回归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为基础的路径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供应链合作理想模型的偏差对可持续性绩效、市场绩效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参与者可持续合作积极性和企业内部可持续生产的积极性集成对绩效结果影响很大,可持续供应链合作需在一定框架下结合各方积极参与才能提高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