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2)
2023(7597)
2022(6379)
2021(5591)
2020(4678)
2019(10361)
2018(9841)
2017(18256)
2016(10216)
2015(11000)
2014(10541)
2013(10428)
2012(9652)
2011(8830)
2010(8596)
2009(7779)
2008(7481)
2007(6599)
2006(5856)
2005(5104)
作者
(35520)
(29790)
(29675)
(27589)
(18594)
(14508)
(13133)
(11731)
(11470)
(10362)
(10251)
(10065)
(9719)
(9537)
(9386)
(9306)
(9164)
(8884)
(8647)
(8620)
(7857)
(7304)
(7086)
(6810)
(6758)
(6559)
(6515)
(6318)
(6152)
(6082)
学科
(38540)
经济(38490)
管理(27157)
(26337)
(20252)
企业(20252)
方法(18654)
数学(16817)
数学方法(16657)
(12654)
(11336)
(9725)
中国(9400)
(8843)
贸易(8842)
(8634)
业经(8535)
农业(7906)
环境(7015)
技术(6568)
(6376)
地方(6032)
(5881)
财务(5874)
财务管理(5861)
企业财务(5597)
(5404)
产业(5393)
(5303)
银行(5247)
机构
大学(151435)
学院(149312)
研究(58375)
(57534)
经济(56446)
管理(52744)
理学(46726)
理学院(46090)
管理学(44997)
管理学院(44776)
(43174)
科学(42742)
中国(41568)
农业(35130)
业大(33817)
(33199)
(32819)
研究所(30859)
中心(25286)
农业大学(23449)
(23313)
(22018)
(21252)
北京(20305)
(20192)
(19939)
科学院(19617)
财经(19352)
(18550)
实验(18459)
基金
项目(112819)
科学(86876)
基金(83189)
(79382)
国家(78799)
研究(68615)
科学基金(64497)
自然(46955)
自然科(45882)
自然科学(45862)
自然科学基金(45086)
基金项目(44429)
(44063)
社会(43591)
社会科(41365)
社会科学(41351)
(39120)
资助(33558)
教育(30750)
重点(26650)
计划(26166)
科技(24188)
(23972)
编号(23935)
(23857)
(23688)
科研(23289)
创新(22333)
(21717)
专项(19859)
期刊
(55889)
经济(55889)
学报(40962)
(37397)
研究(36752)
科学(32964)
中国(28761)
大学(28599)
学学(27655)
农业(25727)
管理(17924)
(16719)
(14427)
业大(12839)
农业大学(10764)
教育(10268)
经济研究(10198)
(10117)
金融(10117)
(9916)
技术(9637)
财经(9394)
业经(9114)
科技(9050)
林业(8797)
资源(8645)
(8101)
中国农业(7886)
问题(7744)
自然(7595)
共检索到209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顺峰  彭玲  任饴华  姜远茂  
【目的】中国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氮肥施用量偏高。本研究为苹果生产上合理应用秸秆和生物质炭来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和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两年生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示踪技术,研究添加秸秆和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植株生长及氮素转化(树体吸收、氨挥发、N2O排放和土壤残留)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单施氮肥(N)、施用氮肥并添加生物质炭(N+B)和施用氮肥并添加秸秆(N+S)。【结果】不同处理的土壤容重在0—5 cm和5—10 cm两个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一致。CK与N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B和N+S处理;两个添加外源碳的处理间,N+B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奇勇  杨劲松  
【目的】研究山东省禹城市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以为盐渍土改良及其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学中的OrdinaryKriging(OK法)插值和序贯高斯模拟方法(SGSV模拟和SGSA模拟)探讨了禹城市耕地土壤CEC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将SGSV、SGSA、OK法与实测数据从统计参数、空间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SGSV具有与实测数据相同的空间自相关结构,对预测点的模拟值具有不确定性;(2)OK、SGSA改变了土壤CEC数据的空间结构,具有"平滑"效应,SGSA在消除平滑影响方面优于OK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海生  王素娜  
在地统计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对豫中植烟田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CEC均为正态分布,土壤pH平均值为7.42,土壤CEC平均值为11.36,土壤pH变异系数只有6.09%,而土壤CEC的变异系数为32.69%。土壤pH符合高斯模型,土壤CEC符合指数模型。土壤CEC的块金效应为25%,空间相关性较强;而土壤pH的块金效应为32.9%,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豫中植烟田土壤pH和CEC的等值线图可更准确和直观地了解其在研究区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精确施肥提供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褚海燕  曹志  洪曾青  
采用不同用量外源稀土镧 ,研究其在红壤上的吸附及对红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溶液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壤对La3 + 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具有较高的可解吸性。当外源La3 + 浓度小于 40 0mg/kg时 ,被吸附的La3 + 具有较高的非交换性。阳离子交换量受外源镧的影响不显著 ;当外源镧浓度大于 30 0mg/kg时 ,土壤盐基饱和度与有效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降低 ,而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显著增加。浸出液中的盐基离子浓度随外源镧浓度提高而增加 ,且当外源镧浓度大于 5 0mg/kg时呈极显著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于耀泓   刘悦   顾晓娟   王艺颖   吴梦佳   刘林云慧   周庆   何茜   莫其锋   
【目的】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可以探明植物受土壤养分的限制情况,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直接反映了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研究旨在揭示华南地区乡土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及保肥供肥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鹤山市的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2种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交换性阳离子等指标进行分析测定,探讨不同人工林分对表层土壤碳氮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结果】木荷人工林SOC显著大于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TK含量则显著高于木荷人工林,但土壤TN和TP含量在2种林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种林分土壤盐基饱和度(BS)为9.68%~18.00%,木荷林土壤CEC和交换性盐基总量(TEB)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且2种林分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均呈现Ca~(2+)> Mg~(2+)> K~+> Na~+。2种林分土壤CEC与SOC显著正相关,BS与pH值显著正相关;马尾松人工林CEC、TEB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区森林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且保肥供肥能力较弱,但木荷林土壤供肥、保肥和酸碱缓冲能力强于马尾松林。然而,木荷林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人工林,且2种人工林土壤Ca~(2+)∶Mg~(2+)> 5,表明研究区人工林土壤未出现生理性缺钙的现象。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较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这种趋势在马尾松林中比木荷林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对华南地区木荷和马尾松人工林的养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祥珅  郑重谊  刘勇军  周清明  陈焘  曹志辉  谢鹏飞  彭曙光  周启运  黎娟  
【目的】探明湖南主要稻作烟区土壤电导率(EC)与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垂直分布特征,为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构建合理耕层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考察湖南郴州、衡阳和长沙稻作烟区0~50 cm剖面土壤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垂直分布特征,并进行分区比较研究,揭示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湖南稻作烟区土壤电导率为0.10~0.17 mS/c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10.55~14.35 cmol/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先降后升趋势;长沙烟区0~30 cm土层保肥能力较弱,30~50 cm土层保肥能力中等,衡阳烟区0~50 cm土层保肥能力中等,郴州烟区0~20 cm土层保肥能力中等,20~30 cm土层保肥能力较弱,30~50 cm土层保肥能力较强。电导率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阳离子交换量与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锰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东  冯娜娜  李廷轩  张锡洲  廖桂堂  
【目的】研究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可以为茶园生态建设以及茶园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两个取样尺度下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1)小尺度下,茶园土壤CEC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8.84%),相关距离高达1818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2)微尺度下,茶园土壤CEC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6.52%),空间相关距离达311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小尺度下土壤CEC在坡度方向变异明显,横坡方向变异最弱;普通Kriging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明江  费丽彬  王贺  孔令霞  王忆  许雪峰  韩振海  
为提高苹果生产中肥料利用效率以及解决大量施肥造成树体旺长、不易成花和果品品质下降的问题,本研究利用自制的生物活性素复合制剂,于2017—2019年在陕西省延安市选择正常管理下的4个不同树龄的红富士果园,采用常规施肥(对照)和增施生物活性素处理,从土壤理化性状、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等方面,去探究生物活性素对果园氮素利用及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生物活性素处理后,土壤全氮含量提高4.69%~51.35%,其中幼龄树果园中提高效果更为明显;2)处理后幼龄树的花芽数量连年增加,平均增加58.42%,成花树的比例平均提高22%;3)4个参试果园中果实产量均有提高,果实香气普遍提高;4)肥料偏生产力在3个果园中平均提高11.32%,总体呈增加趋势。施用生物活性素,对幼龄树可促进早花早果,对成龄树有一定增产提质的作用。综合来看,生物活性素的施用是黄土高原地区红富士苹果高效利用肥料及高产优质生产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茂盛  温晓霞  黄金辉  殷瑞敬  廖允成  郑永全  
研究了耕作和残茬覆盖对果园土壤保蓄水能力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以耕作(深松、翻耕、免耕)为主处理,覆盖(秸秆覆盖、无覆盖)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翻耕无覆盖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分贮量、土壤酶活性、苹果产量及品质等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秸秆覆盖与间隔深松相结合,可以增加苹果园土壤的蓄水和保水能力,降水7 d后测定1 m土层贮水量比免耕不覆盖多62.47 mm,苹果收获后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比免耕无覆盖多9.2%;土壤酶活性增加,特别是表层土壤,效果更加明显(P<0.01);苹果百果重有所增加,比免耕不覆盖百果重增加了16%。在渭北旱源苹果生产基地,采用秸秆覆盖加间隔深松技术能起到较好的保...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岗栓  邹超煜  邵发琦  杨凯齐  
为了提高渭北旱塬苹果园的土壤水分,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研究以果园清耕为对照,探讨自然生草(繁缕和牛繁缕群落)、清耕+蚯蚓和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对果园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苹果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和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在苹果开花坐果期、幼果膨大期、花芽分化期、果实采前膨大期和落叶期分别提高0~100cm、0~90cm、0~130cm、0~160cm和0~100cm土层土壤水分,且在果实采前膨大期,即雨季对果园土壤水分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清耕+蚯蚓处理仅在果实采前膨大期提高0~160cm土层土壤水分;清耕+蚯蚓和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分别降低果园0~20cm和0~30cm土层土壤容重,而自然生草处理对果园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蚯蚓处理果园土壤中的蚯蚓量高于清耕+蚯蚓处理;自然生草、清耕+蚯蚓和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均提高了苹果产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但是对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着色面积和果实硬度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中,自然生草+蚯蚓处理对果园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苹果产量及品质影响最为显著。综上,渭北旱塬应积极推广自然生草+蚯蚓的果园土壤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熙  白岗栓  邹超煜  邵发琦  
为促进渭北旱塬果园土壤水分入渗,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促进苹果生产,以果园清耕为对照,探讨不同年限的自然生草(繁缕和牛繁缕群落,自然生草持续12、8和4年)对果园土壤孔隙、土壤保水性能、土壤水分入渗和苹果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对果园0~40cm土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且自然生草持续的年限越长其影响越大。自然生草提高了苹果产量、果实着色面积、果实硬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但对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自然生草可改善果园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水分入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是改善渭北旱塬果园土壤蓄水保水能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茂盛  温晓霞  黄灵丹  廖允成  刘根全  
为了揭示土壤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保蓄水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设置了以土壤耕作(免耕、翻耕、旋耕)为主处理,秸秆覆盖(秸秆覆盖、无覆盖)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处理果园土壤水分贮量、土壤肥力等性状。结果表明,免耕裸地与翻耕裸地处理的保蓄水效应在果树不同生长期表现不同,在5月份免耕裸地处理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高于翻耕裸地处理,而在10月份免耕裸地处理显著低于翻耕裸地处理;秸秆覆盖各处理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均明显高于无覆盖各处理,耕作与秸秆覆盖相结合在整个土壤水分测定过程中均以免耕秸秆覆盖土壤贮水量最高且较稳定;耕作与秸秆覆盖相结合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肥含量明显增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业宽  В.И.Савич  李世俊  
提出并试验了用阳离子交换膜研究原状土壤剖面的新方法,该法可以测定原状土壤剖面各个微区有效钾的释放速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国娟  濮晓珍  张鹏鹏  张旺锋  
【目的】本研究探讨干旱区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对棉花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明确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对农业管理措施的响应,为棉田制定高产高效管理措施,实现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生产服务。【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不还田(S0)与秸秆还田(S1)为主区,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氮磷钾化肥(F1)、施有机肥(F2)、施氮磷钾化肥+有机肥(F3))为副区,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探讨了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包括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承苗  王功帅  李园园  车金水  沈向  陈学森  毛志泉  吴树敬  
【目的】建立一种以ASE-HPLC法为基础的快速、高效测定果园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的新方法。【方法】以苹果特征酚酸类物质根皮苷为例,采用加速溶剂提取法(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对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压力和循环数等参数进行优化,寻找ASE法提取酚酸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ASE法提取苹果园土壤酚酸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以无水乙醇为萃取溶剂,再以甲醇为萃取溶剂,提取温度为120℃,压强为10.3 MPa,循环2次,每次静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