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22)
- 2023(4002)
- 2022(3291)
- 2021(2740)
- 2019(4969)
- 2018(4814)
- 2017(9631)
- 2016(4829)
- 2015(5407)
- 2014(5488)
- 2013(5663)
- 2012(5609)
- 2011(5220)
- 2010(5524)
- 2009(5350)
- 2008(4827)
- 2007(4404)
- 2006(4320)
- 2005(4104)
- 2004(3709)
- 学科
- 济(49753)
- 经济(49733)
- 地方(14607)
- 管理(12619)
- 方法(12417)
- 地方经济(11647)
- 数学(11344)
- 数学方法(11300)
- 业(9809)
- 中国(8512)
- 学(7771)
- 业经(7264)
- 农(6837)
- 企(6505)
- 企业(6505)
- 经济学(6316)
- 环境(5463)
- 农业(5273)
- 财(5195)
- 发(4853)
- 融(4762)
- 金融(4762)
- 产业(4754)
- 制(4731)
- 体(4582)
- 资源(4283)
- 和(4261)
- 税(4219)
- 贸(4147)
- 及其(4146)
- 机构
- 学院(80264)
- 大学(79731)
- 济(48856)
- 经济(48171)
- 研究(33322)
- 管理(27227)
- 中国(24918)
- 理学(22706)
- 理学院(22434)
- 管理学(22167)
- 管理学院(22009)
- 财(20023)
- 科学(17408)
- 经济学(17181)
- 所(17023)
- 京(16139)
- 财经(15558)
- 研究所(15171)
- 经济学院(15122)
- 经(14046)
- 中心(13821)
- 江(12446)
- 院(11573)
- 财经大学(11280)
- 农(10994)
- 科学院(10644)
- 北京(10478)
- 社会(10056)
- 经济研究(9962)
- 省(9714)
- 基金
- 项目(46800)
- 科学(37117)
- 基金(34973)
- 研究(34195)
- 家(30192)
- 国家(29994)
- 科学基金(25398)
- 社会(24892)
- 社会科(23730)
- 社会科学(23725)
- 基金项目(17660)
- 省(17495)
- 资助(14628)
- 教育(14333)
- 自然(14221)
- 划(14053)
- 自然科(13855)
- 自然科学(13853)
- 自然科学基金(13609)
- 济(12340)
- 经济(12241)
- 发(12110)
- 编号(11978)
- 国家社会(11265)
- 重点(10833)
- 部(10502)
- 发展(10415)
- 展(10289)
- 成果(9941)
- 中国(9299)
共检索到135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邹恒甫
一、引言经济增长理论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学领域获得了新的生机。以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理论的诞生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解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结果。根据传统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率将最终取决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外在因素,而各国的人均资本、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将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笔者采用逐步回归法和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要素结构变动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存在但不显著,要素积累特别是资本积累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曾经在发达经济体工业化过程中一再演示的社会经济结构上的转变在中国迄今远未完成;这也意味着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要素积累方面转向要素结构变动方面,要素结构变动过程中产生的效率改进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关键词:
要素积累 结构变动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敏 李梁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积累结构(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SSA)发生变迁。SSA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本文将中国1953—2018年的SSA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SSA阶段1(1953—1964年)、改革开放前的SSA阶段2(1964—1978年)、转型期的SSA阶段1(1978—2010年)和转型期的SSA阶段2(2010—2018年)。本文重点分析了转型期的SSA阶段1与阶段2的不同特点,以考察SSA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以及这种促进作用为何会减弱。本文的经验分析结论显示:(1)中国SSA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周期性;(2)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转型期的SSA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3)转型期的SSA阶段2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未来经济增长的延续有赖于形成新的促进增长的SSA。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巩勋洲 尹振涛
文章从消费者行为出发,以生命周期假说为分析前提,研究消费者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如何积累财富,并对这些消费者行为加总进一步研究社会财富的积累,分析财富增加和劳动力数量下降这一特征事实下的经济增长路径。在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判断人口老龄化是否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不能仅从劳动力供给数量上分析,应综合考虑资本、劳动力等因素的变化。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人口老龄化未必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安 张望
首先,在Romer(1986)、Lucas(1988)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四部门模型,将政府支出分为教育支出与生产建设支出,以分析政府支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得出了政府支出是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效力的发挥取决于各要素之间比例是否合适的结论。然后,利用1978~2006年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促进作用,政府支出与人力资本的形成存在着不确定的关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因此认为,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只是单纯地依赖教育体系供给,缺乏"干中学"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品质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提高本地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水平,促进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空间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西部地区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地方品质的视角切入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问题,为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人力资本 中部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笪凤媛 郑长德 涂裕春
笔者在Aghion等(1999)包含资本的多部门模型基础上扩展内生增长模型,尝试将制度、内生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检验制度质量、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长期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制度质量和技术创新,也取决于资本积累和家庭偏好。正增长率的长期稳态均衡只有当制度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可能出现,且当均衡存在时,制度质量的改进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和垂直创新活动的期望收益而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此外,政府的税收和补贴政策也能够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本文旨在为我国重启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质量 资本积累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良 郭杰
资源的可耗竭性对持续的经济增长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抵消资源耗竭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只能依赖于技术进步。在内生经济增长的框架中 ,引入知识积累将抵消资源耗竭的作用 ,实现持续增长。同时 ,由于自主决策会产生低效率 ,因而需要借助于政府干预 ,促进知识积累 ,抵消资源耗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资源可耗竭 知识积累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邱伟华 景瑞琴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含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积累及收入分布演化的内生增长模型,来研究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分布演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更高的初始收入差异将通过直接降低人力资本增长率与间接提高下一期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这两个渠道对经济增长率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降低收入差异能获得更高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率,这将使得低收入国家有可能追赶上高收入国家。
关键词:
人力资本积累 收入分布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代谦 别朝霞
本文在一个两国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了发达国家FDI产业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问题。本文分析表明,发达国家FDI产业的选择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将更多更先进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FDI能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只有辅之以较快速度的人力资本积累,FDI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因此,普及和改善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吸引FDI、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政策。
关键词:
FDI 人力资本 内生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斌 郭晓峰
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增长存在多种关联机制。一方面,人力资本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卢卡斯途径)的途径,而且可以通过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更突出,且高级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由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本驱动,即初等教育驱动着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中等教育则驱动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虽然物质资本和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经济阶段性转变中并未显著变化,但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非常大。因而,延续人口红利和转变经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洪涛
将公共支出纳入人力资本的积累函数,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公共支出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1978-2008年中国各项公共支出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出中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支出的最优配置比例,依赖于各项支出对人力资本的贡献,以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公共支出中的最优配置不是一成不变,从工业化初期到中等收入国家,为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应从初期的公共设施建设支出逐步向教育和医疗支出倾斜;中国1994年的分税制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公共事业私有化改制导致了政府教育和医疗支出减少和经济建设性支出强化,这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增长路径。
关键词:
公共支出结构 人力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化事实。但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或是沿着新古典增长的路线、或是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尝试把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于增长模型中来,考虑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尝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关键词: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佳峰
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积累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2000年中国县级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通过教育而积累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不容忽视。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和女性接受教育的年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正向且显著,但前者贡献更大。此外,中国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在地区教育发展模式上,存在四种聚集模式,分别是H-H类型、L-L类型、H-L类型和L-H类型,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均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教育发展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