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9)
2023(14672)
2022(12445)
2021(11456)
2020(9429)
2019(21375)
2018(21051)
2017(40273)
2016(22006)
2015(24676)
2014(24688)
2013(24709)
2012(23588)
2011(21473)
2010(22550)
2009(21280)
2008(21465)
2007(19916)
2006(18401)
2005(17226)
作者
(65377)
(54262)
(54262)
(51859)
(35118)
(25984)
(24647)
(21007)
(20880)
(20064)
(18759)
(18222)
(17972)
(17959)
(17615)
(16684)
(16194)
(15846)
(15824)
(15651)
(14110)
(13703)
(13414)
(12786)
(12385)
(12236)
(12207)
(12203)
(11177)
(10798)
学科
(105938)
经济(105838)
管理(73642)
(65066)
(54598)
企业(54598)
(35374)
方法(34021)
中国(31900)
地方(28920)
数学(28120)
数学方法(27800)
(26402)
(23247)
业经(23229)
(21714)
(18895)
银行(18855)
(18126)
财务(18077)
(18039)
财务管理(18012)
(17672)
(17573)
金融(17572)
农业(17521)
企业财务(17167)
(16795)
贸易(16778)
地方经济(16598)
机构
学院(319963)
大学(319767)
(138686)
经济(135534)
研究(119060)
管理(116635)
理学(95762)
中国(94862)
理学院(94579)
管理学(93109)
管理学院(92471)
(74238)
(70109)
科学(69626)
(62356)
研究所(55248)
(54113)
财经(53323)
中心(52999)
(51918)
(47997)
北京(45789)
(43970)
师范(43542)
(42683)
经济学(42561)
(42353)
业大(41622)
(40279)
农业(40037)
基金
项目(189356)
科学(147906)
研究(141546)
基金(134669)
(116990)
国家(115906)
科学基金(97791)
社会(89648)
社会科(84853)
社会科学(84829)
(74141)
基金项目(68522)
教育(64841)
(62412)
自然(60642)
自然科(59145)
自然科学(59126)
自然科学基金(58098)
资助(57029)
编号(56935)
成果(50012)
(45641)
重点(43369)
课题(42288)
(41871)
(38444)
(37152)
发展(37062)
国家社会(36615)
(36462)
期刊
(178825)
经济(178825)
研究(112450)
中国(79333)
(62699)
管理(51071)
(48421)
学报(48114)
科学(44978)
教育(40415)
(39358)
金融(39358)
大学(37002)
学学(34325)
农业(32113)
经济研究(29100)
财经(28928)
技术(28519)
业经(26504)
(25132)
问题(22182)
(18992)
(18392)
国际(17553)
技术经济(17084)
世界(16803)
图书(15462)
现代(15442)
会计(14948)
经济管理(14907)
共检索到544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江旭东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的短缺现象在大多数领域已告结束,“买方市场”悄然登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势必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提出新的课题。一、1998年财政政策的简要回顾1998年我国国内国际面临的形势都比较严峻。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迭加到我国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少维  
如何看待财政政策的作用, 怎样正确处理发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在专家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综述性分析, 提出在目前应积极运用财政政策, 加强财政政策, 加强财政、贷币政策的协调, 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华  
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大连经济均衡发展林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囊括的是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及经济资源在区际间的合理配置问题,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区域经济理论的一个侧面———地区经济如何均衡发展,具体来说,如何纠正大连地区各县、区间经济差异,维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旭人  
2011年财政工作取得新成绩:1稳物价扩内需2增投入强机制3调结构转方式4保民生促和谐5推改革建制度6强两基促两化7多协调广合作一、2011年财政工作回顾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顽强拼搏,努力工作,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华新  
近年来,湖北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湖北的发展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华新  
一、湖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都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近三十年来,湖北省始终重视农业发展不放松,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业总产值、主要农产品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绍雨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通过国家财政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前提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旨在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而又和谐相处的一种局面,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注重发挥财政的调控功能:改革财政体制,从宏观上控制社会需求,调节社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庆江  
近年来,黑龙江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增加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投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财政实力逐步增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黑龙江财政部门将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全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旭人  
一、去年财政工作简要回顾去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形势,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大局,开拓进取,努力工作,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一)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但增幅呈现明显的前高后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钟勋  
在2009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对中注协深入实施行业发展战略,完善行业监管体系,积极推进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等效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要严格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旭人  
一、2009年财政工作回顾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尖锐的一年。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努力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小蒂  
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近期取向:扩大内需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是否存在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学术界引起争议,这一现象本身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时滞”。①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总需求不足的具体表现有:(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均呈现负增...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彦平   陶慧芳   李政   温志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国企和民企发展的作用机制、传导路径及政策效果有所不同。本文构建DSGE理论模型,考虑我国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并纳入企业异质性特征,研究了税收、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等外生冲击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投资和产出的非对称影响。并且,基于2010—2019年沪深A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消费税、资本所得税和劳动所得税的减税政策能较好地惠及民企,推动民企发展;积极的财政支出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更利于国企提升效率,同时引致国企挤占民企的融资和发展空间;另外,以劳动力替代弹性反映的“体制性优势”影响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因此,为了避免单一宏观经济政策造成国企与民企“此消彼长”,应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实现“国民共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学  李迎海  
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孙文学李迎海一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其主要表现是:投入多产出少,投资效果差;劳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少;产业结构不平衡,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劳动素质较低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